沒用過全幅,求指教。不看高感,A7和EM1直出的寬容度差距大麽? raw呢?


weione wrote:
並不是只要是全幅寬容度就會高於E-M1,以5D Mark 3為例,它的寬容度只有 11.7V,但是寬容度依據Ken Rockwell的解釋,是犧牲對比度得來的,所以相機大廠必須取捨,或許(我純粹猜測)這就是有人說,Nikon的照出來顏色比較平,Olympus的顏色與對比都比它家要鮮艷,所以別太在意寬容度,夠用就好

Ken Rockwell on Dynamic Range


這位老兄的話有時候才是真的不要太在意, 最好寬容度是犧牲對比而來, 這根本就是兩件事情.
^^A 請多多指教~
Socrates boson wrote:
乖乖 你提了一堆專有...(恕刪)


呵...我全部都反駁了耶~

提示:

節錄你的論點:
1. 動態範圍愈大的相機紀錄的人臉明暗的色階愈不足。
2. 人臉只剩四階明暗度時,看起來竟然跟200階明暗度一樣。
3. 四階明暗度可以扯到64種顏色來舒緩色階(明暗)不足嗎?同一種皮膚色系,只有4bit color可以生出64階明暗階層嗎?請回去補充color depth(顏色數)跟color bit(明暗)的相關知識,你完全忘記了這就是你說4階看起來跟200階可以差不多的論點基礎嗎?實際上只能呈現四種明暗度的人臉,斷階成這樣還超過人眼極限?(從這邊就知道你根本就分不清楚色彩跟明暗之間的關係,只要這個最不合邏輯的地方呼嚨過去,一切都變得美好...)
4. 調整對比根本就不會改變色階數。你並沒有回答曲線要怎麼調啊?這樣非線性的曲線,我倒想知道是怎麼辦到的?還是根本就不存在?(這是另外一個最不合邏輯被你呼嚨過去的地方)
5. 上面這些嚴重的問題,會導致:
a. 讓你誤以為Quantization error不重要。
b. 讓你誤以為線性機制不是重點。
c. 讓你導出一個奇怪的色階均分機制,一個色階跨越32cd/m^2,動態愈高的相機跨越幅度更大。

我沒有說你觀念錯誤,基本上已經夠人情了...

你要不要重新回去仔細一句一句好好讀一遍,看看到底是誰被戳破還沾沾自喜,到底是誰搞不清楚狀況看到鬼影就開槍,好歹其他網友跟我都提供了很多參考與出處,問你你提不出任何根據支持你的論點,還可以一面將參考資料都推翻,換做是我可得小心翼翼的找齊足夠的證據與資料才能這樣做呢!我可是完全沒有「鬼打牆」,而是很認真的在回應你的每一個論點,包含提供參考資料,但我發現腦補的功效實在是太強大了,可以把這些東西都無視甚至簡單的推翻,最後只是在浪費時間一直circling你那些「看似」天衣無縫的理論,腦補(只要把最不合邏輯的地方忽略,一切就變得完美)跟坐下來好好吸收參考書籍是完全不一樣的,附帶一提,我並沒有打人臉的興趣,我只有求知的興趣。所以之後版面留給真正有求知興趣的人,我對戳樂可是敬謝不敏。


我說不想浪費時間,是因為我已經留了夠多的線索給論壇上的網友去討論,任何人只要稍微看一下上面那幾點就知道哪裡不太對勁,還是有人真的想知道這些知識對真正拍照到底有沒有幫助的,但是在兩邊觀點完全不同的情況下,只能靠讀者自己判斷合不合理了,我是無法插手的。

我承認一開始使用EV這個詞是個錯誤的決定,可以見第1頁我提供的連結裡,另一篇爭論EV定義的文章(即使我在後來的回應中不斷重申我真正的觀點,以及將問題侷限在於某個範圍內)。再次浮上來提HDR就只是想提醒,一個JPG檔要怎麼儲存非線性的資料是另外一回事,任何人都很清楚,但是無論如何,還是得先有線性的資料,線性紀錄的特性對Raw紀錄跟寬容度來說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大大決定了影像的質量,紀錄的資料在不飽和的前提下愈遠離雜訊,影像的基礎品質才會愈好。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並不能決定紀錄資料的位置,這個讓紀錄資料遠離雜訊的準備動作必須要在按下快門前就完成,這就是為什麼測光跟影像品質才是真正密不可分的。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我覺得兩位的領域肯定是不太一樣...
不過關於這討論串中大部分的話題,Socrates boson大講的方向大部分是對的,也提供了不少導引,雖然他似乎對名詞的定義沒有很搞清楚。
OASYS可能是學理論的,所以賣弄了很多名詞也問了一堆問題,反而混淆了很多事情...

對大家而言重點應該回歸到3F就被表達過的...
JPG可以用來表達8ev也能用來表達14ev,只要你願意,動態範圍並不會因為從raw變成jpg而減少。
事實上jpg動態範圍超過10ev的圖只要去dpreview就能看到
在這邊試著調整HTP或者ADL
就會看到他用圖表表達怎樣把1~13ev(或者說-7~+5)用不線性的方式對應到jpg的1~255,
找一些其他機種來看,能發現顏色調控檔也會影響機身怎樣直出jpg,
仔細點比較還會發現單看jpg直出的話aps-c的動態範圍反而比FX還大。


最後
raw檔有14階的動態範圍,jpg檔才可能有14階
raw檔只有12階的動態範圍,jpg檔硬是給他算出14階,就真的可能出現斷階

14bit跟12bit轉剩8bit時,當然是14bit的那個檔損失了比較多的顏色,但這並不會斷階。

這邊也感謝OASYS大,您的理論應該是蠻深的,但是對很多人來講名詞解釋才是第一步。
fake802 wrote:
我覺得兩位的領域肯定...(恕刪)


我可以翻譯成量化誤差,翻譯成顏色深度,色調對應運算子...,但是對大家的理解應該是沒有幫助。所以沒興趣的人大可直接忽略,其實一開始也沒打算提那些東西的...。我已經盡力把我要解釋的東西跟影像處理後製(包含調整對比,曲線)切分開來了,其實在討論的頭一兩頁裡就已經解釋完畢了,後面都是在陪S同學喇賽...。有不清楚的地方我很樂意補強與改進,只要是在正面的討論風氣下。

如果造成大家的困擾只能說聲抱歉囉~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OASYS wrote:
1. 動態範圍愈大的相機紀錄的人臉明暗的色階愈不足。

這還要看raw的色階數不是嗎?
就算每階跨幅變大 也要人眼可辨識才有意義 (詳見50樓)
說實際點
我想你也會常聽到人抱怨相機動態範圍不足
但你有聽過有人抱怨色階不足的嗎?

OASYS wrote:
2. 人臉只剩四階明暗度時,看起來竟然跟200階明暗度一樣。

我們前面討論的案例 我也解釋過為什麼四階就超過人眼極限了
改用更多階表達當然沒差(詳見50樓)

OASYS wrote:
3. 四階明暗度可以扯到64種顏色來舒緩色階(明暗)不足嗎?同一種皮膚色系,只有4bit color可以生出64階明暗階層嗎?請回去補充color depth(顏色數)跟color bit(明暗)的相關知識。

3原色每色4階亮度 總共會有4^3=64色 52樓解釋得很清楚了吧?
不然你以為256色階只有256色嗎?

且我也沒說啥"舒緩色階"或"單色系可以生出64階明暗階層"的論點吧?
我只是糾正一下你"色階"和"色"的觀念而已 我不也說這不是重點了嗎?
你要改用黑白照片來討論這斷階的問題也可以

OASYS wrote:
讓你誤以為Quantization error不重要。

我早就解釋了為什麼不用擔心斷階(詳見42樓)
你也無法反駁不是嗎?

OASYS wrote:
b. 讓你誤以為線性機制不是重點。

我是認為是否線性跟我們的爭議無關
如果你覺得"線性機制"很重要 你可以試著用這個角度來反駁我的論點

OASYS wrote:
c. 讓你導出一個奇怪的色階均分機制,一個色階跨越32cd/m^2,動態愈高的相機跨越幅度更大。

請從26樓開始閱讀...然後試著提出"尚未被打臉的反駁"
別在鬼打牆了好嗎?


OASYS wrote:
我說不想浪費時間,是因為我已經留了夠多的線索給論壇上的網友去討論,任何人只要稍微看一下上面那幾點就知道哪裡不太對勁

你所謂的"線索"也有包含了跟你相同的錯誤觀念 前面都解釋過了吧?

OASYS wrote:
呵...我全部都反駁了耶~

反駁全部被打臉不是等於沒有反駁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