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one wrote:
並不是只要是全幅寬容度就會高於E-M1,以5D Mark 3為例,它的寬容度只有 11.7V,但是寬容度依據Ken Rockwell的解釋,是犧牲對比度得來的,所以相機大廠必須取捨,或許(我純粹猜測)這就是有人說,Nikon的照出來顏色比較平,Olympus的顏色與對比都比它家要鮮艷,所以別太在意寬容度,夠用就好
Ken Rockwell on Dynamic Range
這位老兄的話有時候才是真的不要太在意, 最好寬容度是犧牲對比而來, 這根本就是兩件事情.
Socrates boson wrote:
乖乖 你提了一堆專有...(恕刪)

(從這邊就知道你根本就分不清楚色彩跟明暗之間的關係,只要這個最不合邏輯的地方呼嚨過去,一切都變得美好...
)
,可以把這些東西都無視甚至簡單的推翻,最後只是在浪費時間一直circling你那些「看似」天衣無縫的理論
,腦補(只要把最不合邏輯的地方忽略,一切就變得完美)跟坐下來好好吸收參考書籍是完全不一樣的,附帶一提,我並沒有打人臉的興趣,我只有求知的興趣。所以之後版面留給真正有求知興趣的人,我對戳樂可是敬謝不敏。
OASYS wrote:
1. 動態範圍愈大的相機紀錄的人臉明暗的色階愈不足。
OASYS wrote:
2. 人臉只剩四階明暗度時,看起來竟然跟200階明暗度一樣。
OASYS wrote:
3. 四階明暗度可以扯到64種顏色來舒緩色階(明暗)不足嗎?同一種皮膚色系,只有4bit color可以生出64階明暗階層嗎?請回去補充color depth(顏色數)跟color bit(明暗)的相關知識。

OASYS wrote:
讓你誤以為Quantization error不重要。
OASYS wrote:
b. 讓你誤以為線性機制不是重點。
OASYS wrote:
c. 讓你導出一個奇怪的色階均分機制,一個色階跨越32cd/m^2,動態愈高的相機跨越幅度更大。
OASYS wrote:
我說不想浪費時間,是因為我已經留了夠多的線索給論壇上的網友去討論,任何人只要稍微看一下上面那幾點就知道哪裡不太對勁
OASYS wrote:
呵...我全部都反駁了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