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的相機難用
寬容度低
高ISO不佳
因為片幅小 景深比較深
在我沒實際用過之前
我只是假設他就算有差 也不會跟主流Nikon, Canon差太多

但是在我與他相處3周
跟處處遭受打擊之後
我不得不承認這些問題其實真的都是問題
景深不淺或許還好
但是測光的要求真的要非常精準
因為Olympus高光很容易爆
而且暗部雜訊很多
這些問題對我這新手來說
並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全部克服的

不過這不代表我就該放棄Olympus
因為我還是很喜歡Olympus相機的特色
扎實的手感
金屬機身防塵防滴
畫質極佳的變焦鏡群
翻轉銀幕
我喜歡的發色
可靠的除塵系統

照片漂不漂亮可以靠磨練自己技術提升
所以對我來說 值得信賴的工具與功能比較重要
沒淺景深 就靠構圖來克服
沒高iso 就練外閃技巧補光
沒寬容度 就練測光精準度

附上最近練習的照片
我的model就只有這位~~haha...^^"
希望各位O家前輩給予指導!







其實Highlight clipping和雜訊這些問題,在新的4/3機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E-3畢竟是兩三年前的機種了,傳感器的性能不一定跟得上近期的入門機種。

用機器用到虐待自己其實不是件很健康的事,不過話說回來,要說寬容度,其實正片更低,曝光要求也更精準,想要在正片上獲得和負片一樣的高動態幾乎是辦不到的事,但喜歡正片的總是有喜歡正片的理由,「好拍」絕對不會是拍正片的理由之一,用這邏輯來看Olympus就會比較放寬心一些。

實際上,E-3的動態或者雜訊問題到底有多大,其實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想法,如果不介意落落長的大篇文章,可以參考 這篇測試

測試的目的不是在於證明E-3有多好或多強,相反的,我們或許可以學著從測試中了解相機的特性,比方說,從類似的測試,我們大概能歸納出以下特性:

1. E-3的色彩很準,不會刻意過飽或是過暗,說實在的,準,不一定合一般人的口味,但是總得先準,再談個人的喜好,在機身的調整或後製上才會有一致的基準。

2. E-3的高光動態真的不怎麼樣,所以如果很在意highlight clipping的,測光真的要多費心,不過這是基本功,多練也不會虧本,不管未來用那一台相機,那怕是傻瓜相機,都是能跟你一輩子的好技能。

3. E-3的動態範圍到底如何,測試所告訴你的結論是:不要用最高水準來要求雜訊表現,以中上水準的雜訊表現為基準,E-3的暗部動態其實很出色,知道這項特性,就能理解用E-3的時候,高光部要小心,但更重要的,還是善用E-3寬廣的暗部動態,展現出更美的色階與質感,這才是E-3的領域。

新機入手,或許先不要用一個特定的印象或成見來約束他,如果您的腦海裡一直記著canon或nikon所拍出來的高光人像,E-3就很難及格,先試著忘掉這些,姑且當作是認識新朋友,嚐試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和他相處,會找出這台機身的特性:您不見得會喜歡,但也有可能因此氣味相投進而瘋狂迷戀上。

您的這些疑惑和想法,我當初剛入手E-3時全部都有,只能說,這台相機讓人有陣痛期,但只要陣痛過了,E-3會是無比犀利的銳器。

btw,第一張相片其實整體我覺得OK,就是手腕部的小範圍highlight clipping很明顯,近距離閃燈直打其實還蠻常見這種狀況的,如果您是用TTL近距離直打並對焦在眼睛上的話,那手腕會吃太多閃燈的光結果造成高光爆掉是還蠻正常的,相機的高光動態應該不是主因…
又多用了E-3兩個禮拜
這次我新嘗試了室內食物的照片
突然很認可Alphones大所說的E-3暗部動態範圍
因為拍完看照片時
有種很特別又細緻綿密的感覺
這應該也是14-35mm所帶來的加分效果
以下分享幾張照片







都是Jpeg直出 縮圖 無銳化 無後製
我本來想要銳化的 但是總覺得銳化反而不好看...XD

可能是小弟沒用過其他高級的器材
對於這樣的表現我已經很滿意了

在越來越摸熟這組合的特性之後
應該就會開始學習一些後製的軟體
不知道有沒有O家的前輩可以分享Olympus的照片用哪些軟體處理會比較好呢?
我想我還是會繼續拍Jpeg啦 除非有不能失誤的場合才會拍RAW了吧

出去玩回來看到上百張的照片 我連Jpeg都有點懶得整理了...haha

alphones wrote:
其實Highligh...(恕刪)


alphones說的非常好,我長期用E-3也是這樣的感受,而新出的E-P1/E-P2這樣的機器在高光部分已經有很大改進了,所以我換了E-P2,但E-3確實是可以信賴的一臺好相機
My Blog: http://www.ecart.cc My 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qinling Q
這個組合拍食物真不錯,貼兩張星期天拍的。



秦嶺大

我看dpreview的評測
除了EP-1, EP-2, 似乎E-30跟E-620的高光DR也是比E-3來得好
不知道你實際使用起來的感覺也是這樣嗎?

我最近有在考慮要不要換成E-30來用用看
因為聽說搭配14-35mm, E-30的對焦能力有改善
如果你可以分享14-35mm搭配E-3跟E-30的比較心得
那就更好了!謝謝!

Mark大 加油 !

年初朋友被小弟勸敗一台 E-620 ... (在小弟百般阻撓下
前陣子我借了朋友的 Canon 1000D 跟他一起 A模式, 光圈開到最大, AWB Auto 搭kit,

一拍, 他就想換家了 :DDDDDDD

不過小弟目前也還是繼續堅持在 O家 的道路, 一起努力囉.....
markhsu1109 wrote:
秦嶺大我看dprev...(恕刪)


E-30我用得并不多,我的感受是在寬容度方面和E-3并沒有什么大的區別,SKULL大曾經和E-3對比 過,結果也是和E-3是差不多的,因此我認為E-30在寬容度方面只是和E-3的數據分布特點稍有不同,比如E-3偏暗部一些,而E-30對高光部分照顧多了一些而已,成像方面最大的好處就是多了200萬畫素,對于1435這樣高階的鏡頭拍片出來細節會更加豐富一點。

至于E-620,從評測方面看來是目前E系統中寬容度最高的機器,包括后面的E-P1/E-P2在這方面都沒有超過E-620,具體什么原因不很清楚,因為同樣這臺我也用的很少,但我發覺后面O家的相機在數據分布方面比以前要趨向于高光部分多一些,這應該是從E-30開始的,也就是假使寬容度同樣是20的情況下,會考慮多保留一些高光部分的細節,像E-P1大概過曝0.3EV都可以拉回來還能夠有細節,這放到E-3和以前的機型是不大可能的,只要過0.1EV就已經死掉了,當然,這同時會讓暗部細節稍微減少,因為寬容度是有限的,E-P1看評測的數據總的寬容度并沒有比E-3更高那么多,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覆蓋到全部區域,所以只能有一個重點,像C家的相機就很偏向高光部分,這也就是為什么C家機器拍糖水片比較容易,因為亮麗,高調,高光部分細節好這是糖水片所需要的,但同時黑色頭發和暗部細節就沒有O家好,也是因為寬容度的問題無法同時兼顧到,所以用C拍黃色或金色頭發的美女就比較容易,而N家的數據分布趨向在D700以后就比較偏中間一些。

我建議如果是因為寬容度的問題想換機器,那大可不必了,E-3拍片的時候盡量不要過曝,保險一點的話稍欠0.1-0.3EV就可以了,需要的時候后期加亮一點效果就很好,這樣的問題完全是可以由拍攝習慣來調整好的,而E-3這樣的專業機型在使用像1435/35100這樣的PRO鏡頭的時候操控和人體工學方面的優勢不是E-30所能夠比擬的。像用C的機器就需要保證足夠的曝光量,有一點正誤差都好調整,所以首先熟悉自己的器材,才是拍好照片的關鍵。
My Blog: http://www.ecart.cc My 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qinling Q
ahan0719 wrote:
Mark大 加油 !...(恕刪)


多謝!
我覺得E-620是台超好的機器阿~
以我自己選擇機身的心得
主要是用自己想用的鏡頭來搭配

E-620搭14-42 + 40-150 + 9-18
根本就是超強輕三元
跟別家比起來主要是少了淺景深
但是無論在重量 除塵 光圈全開邊角畫質 都具有一定優勢

搭14-54跟11-22我覺得也是非常好的
繼續留在O家 6系列跟E-3我想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markhsu1109 wrote:
照片漂不漂亮可以靠磨練自己技術提升
所以對我來說 值得信賴的工具與功能比較重要
沒淺景深 就靠構圖來克服
沒高iso 就練外閃技巧補光
沒寬容度 就練測光精準度...(恕刪)


你這樣是治標不治本,看的還不夠遠。

沒寬容度要練得是曝光技巧,不是測光。

練閃光燈才對改善畫面中的寬容度有幫助,測光改變不了現況,曝光才能憑本事控制畫面最終的結果。

沒高ISO 只是器材的問題,若有這個需求換相機即可解決。器材是拿來解決問題,不是拿來限制自己的。

沒高ISO可用的相機,何必要為難它去做它不適和的工作。

Life is Art! 這才是用E系列的精神,發揮你自己的優點,不必追隨別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