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跟M43的差距是不是已經很小了?

CP-9 wrote:
iso12800 耶...(恕刪)

ISO 12800怎麼?
你覺得很高、很少用到?
這是FF全幅單眼
本身就應該具備專業用途能力
否則一台機身動輒5~10萬
鏡頭也好幾萬,一般人誰會買?

不用搬手機
這是我用GF6 + 45-200mm F4.0-5.6鏡頭
拍的其中一種場合:晚上的小巨蛋足球比賽
場地已經打上超亮的燈光

1/400s 等效400mm F5.6 ISO 5000


1/400s 等效400mm F5.6 ISO 5000


1/400s 等效400mm F5.6 ISO 5000


旁邊觀眾席燈光沒那麼亮
1/250s 等效400mm F5.6 ISO 6400


相信專業如你,一定能知道為何要用到1/400s
至於第4張ISO 6400已經是M43堪用極限,所以不得不降快門到1/250s
不然正常來說為了維持安全快門,應該要把ISO繼續往上拉

另一種方式就是換上更大光圈的望遠鏡頭
大光圈變焦望遠鏡頭再換成大光圈定焦望遠鏡頭會更好
但光圈再大也有物理極限,安全快門也有極限
那麼剩下來最終還是只能拉高ISO

有很多領域是無法打光
又需要高速快門凍結運動物體
又或者不適合上腳架長曝
這些時候都很容易碰到設備極限
就會希望如果200mm鏡頭光圈有F1.4就好了
如果機身可用ISO有51200就好了

---

我再拿RX100M3兩張舉例,這是去越南下龍灣
在海上晃動的船上,傍晚拍攝別艘船的燈火

1/15s 等效70mm F2.8 ISO 6400


1/25s 等效70mm F2.8 ISO 6400


1"感光元件堪用極限大概6400就只能拍成這樣
晃動的船上不可能上腳架長曝,然後這已經是大三元等級鏡頭
如果M43或APS-C搭24-70mm F2.8大三元
堪用ISO還是6400的話,一樣連安全快門都辦不到
要靠OIS彌補才能增加拍攝成功率,高ISO畫質也不過就好上一些些
FF全片幅?上面已經貼出ISO 12800的雜訊程度,有跳級提升很多嗎?

要是當年就有計算攝影,能在搖晃下手持拍攝3秒
畫質就能提升不少,省下花一大堆錢升級設備還只能提升一點點
SKAP
我沒照片,但相機手持夜拍例如Google Pixel的,能在手持狀態長曝數秒且消除手震,船上的晃動並非高頻(船有重量),是緩上緩下,但傳統長曝連一點晃動都不能允許,所以在船上手持夜拍我認為是可行的
featheringer
bbn019 手機疊圖都是採用短曝光多張連拍採樣再經過一系列合成再出圖,其中也包含了將原本曝光不足的照片拉亮,所以手震的機率會降低很多…除非部分夜景模式甚至針對腳架特化,不然手機不會主動採用單張長曝
SKAP wrote:
ZV-E1錄影擁有雙原生ISO,這個不知道拍照能不能用?


你看拍照能不能啟動LOG來拍(GH5可以,DJI空拍機可以),如果能開起來或許能用到雙原生ISO,但是結果是不是和拍影片一樣還是要驗證,如果單看影片和照片畫面比較還是不準,因為畫素相差太多會讓你誤判
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地方,雙原生ISO的高段原生ISO的DR值是不是和低段一樣,一般來說ISO越高DR越差(對一般相機而言是如此)
GH6的NOISE就比GH5來的高些

還有你提到的1吋 APSC FF等雜訊比較,其實不是看面積,是要看一個感光畫素的單位面積有多大,單位面積越小受光強度越低,S/N比絕對會比較差,S/N比差經過放大器順便把NOISE也放大了
FF的5千萬理論上NOISE比不過FF的2千萬,如果結果差不多有可能是相機自己先DENOISE過了

你還和那個人抬槓啊,說我沒用過啥軟體的我馬上截圖證明他還是在那邊跳針
我就是工程師出身,版上也有人是工程師我說的對不對這些人自然明白,輪不到不明白自稱專業的人在那邊帶風向自言自語
SKAP
很多高畫素相機在錄影時,為了維持每秒30fps、60fps讀出速度,並非是讀取全畫素再壓縮成4K,而是跳格方式讀取or裁切畫面只使用中央(減少需讀取的畫素量),這些都會讓高畫素機種錄影品質打折
SKAP
以RX100M6為例,4K錄影是全畫面讀取近6K資訊,再壓縮成4K,能得到更高的畫質,但也因此只能4K 30fps,而傳統相機之所以經常錄影輸錄影機,就是因為那時代受限速度,只能跳格跳到畫質遠不如帳面
不懂這有什麼好吵的,看不起拍照手機的可能很久沒有更新資訊囉,現在手機已經來到了兩億畫素的水準了,不要說M43啦,連中片幅都沒有這麼高的畫素,規格就擺在那誰輸誰贏很清楚是有什麼好爭的
SKAP
認清需求才能發揮手中的工具,否則拿一台12MP的A7SIII搭配小光圈KIT變焦鏡,然後談論裁切需求?我看被S23U主鏡頭的50MP模式屌打也不意外
SKAP
但就算S23U也只有主鏡頭規格提升,其餘超廣、3倍、10倍都多年未提升,拍個意思而已,小感光元件成像鬆散,12MP、10MP解析也沒有裁切空間,頂多還算能滿足4K錄影罷了
SKAP wrote:
ISO 12800怎麼?
你覺得很高、很少用到?
這是FF全幅單眼
本身就應該具備專業用途能力
否則一台機身動輒5~10萬
鏡頭也好幾萬,一般人誰會買?


所以說你不懂拍照,
原來你連越低光的環境高 iso 的雜訊比例也越高這點都不懂,

我就說你多久沒拍照了,
你連手機的曝光跟磚頭相機的差別以已經差了 10 倍都看不出來!

你拿這些大太陽的照片出來做什麼啦!

你就說明白你到底懂不懂
iso200 f1.8 1/17s

iso12800 f5.0 1/60s 的差別啊!



SKAP wrote:
不用搬手機
這是我用GF6 + 45-200mm F4.0-5.6鏡頭
拍的其中一種場合:晚上的小巨蛋足球比賽
場地已經打上超亮的燈光

1/400s 等效400mm F5.6 ISO 5000


阿為什麼不般手機?
這板不就在講手機是主要戰力,
你快去用手機在同樣場景拍看看是什麼樣子阿!

你不可能沒帶手機去現場吧!
怎麼不拿照片出來看看!



這張 iso12800 f9 1/3200s
我不用跟你解釋為什麼要用這個設定吧!









講真的啦,
你要不要先去了解一下

iso200 f1.8 1/17s

iso12800 f5.0 1/60s
在曝光上那 10x 的差別啊!
bbn019
他沒提到海上那兩張,加上你那篇文又自己說是補照片。我並不知道他寫得文章的當下,有沒有看到海上的照片。雖然他講話天生嗆,但是你看他照片。他的相機雖然是拍鳥吃蟲,大概也能拍足球、棒球球員美技特寫,表現
bbn019
不錯,ISO雖高,並沒有滿滿的噪點。在船上夜間拍攝的部分,說實話,要實測才知道表現,所以我也沒打算提起。
iPhone 13pro 跟相機的解析力差別

我在iPhone 版貼過一次,沒想到相機版還要再貼一次
地圖上的流浪者
咦?怎麼跟我印象中有些不一樣?
SKAP
設備、原圖、拍攝參數都給出來,才有參考性,否則假如一張單眼上腳架低光場合用低ISO長曝30秒,一張手機手持直接拍,有可比性?像114樓那位不上傳原圖,寧可分三張,是在哈囉?
這種程度的裁切,就不是手機相機解析度能做到的



featheringer
恕我直言,這樣的裁切意義是?
kevinw1125
用不到就不用在意
kevinw1125 wrote:
這種程度的裁切,就不是手機相機解析度能做到的

要比過才知道

S23 Ultra
https://www.gsmarena.com/samsung_galaxy_s23_ultra-review-2526p6.php

50MP樣張


100%裁切,絕對超過12MP解析,放大倍率不輸你那張單眼拍攝


再一張50MP來參考


100%裁切,絕對超過12MP解析,放大倍率不輸你那張單眼拍攝


手機主流進入48MP時代
得益於Sony跟三星的四合一感光元件量產
這種硬體上特殊設計可兼具12MP功能
雖然對於48MP有損,不如傳統48MP
但相較於12MP為主流的時代,還是很有用

iPhone這兩年主鏡頭硬體規格提升很大
iPhone 13 Pro Max 12MP F1.5 26mm 1/1.7" 1.9µm
iPhone 14 Pro Max 48MP F1.8 24mm 1/1.28" 1.22µm
(iPhone 14要用RAW才能拍48MP,不過2x模式就是48MP裁切中央)

這邊並非說手機如何如何強
而是如同樓主所言足以取代部分用途
例如主鏡頭可以當作大光圈定焦鏡備機
超廣角可做為沒有相關設備的玩家堪用的途徑

否則有多少單眼玩家會隨時多帶一台裝超廣角定焦鏡的到處跑?
如果不是雙機流,那每走到一個景點就換上超廣角拍一張再換回其他鏡頭?
bbn019
手機從遠距離拍高解析,也許可以中央放大裁切,當作長焦使用。
SKAP
像場不平均,手機鏡頭模組太小,加上超大量生產,品控沒辦法追上高價單眼鏡頭,你可以看做是便宜KIT鏡常見的瑕疵,至於48MP成為主流的原因之一,就是可以無損2倍變焦,但更高倍就不如直接來顆3倍鏡頭
kevinw1125 wrote:
這種程度的裁切,就不...(恕刪)

不太懂這種裁切糊在一起的畫面比較有何意義
更別說現在手機裁切解析能力也夠用了


路邊隨便試拍

標準鏡頭




超廣角鏡頭


小晨勃道尼 wrote:
不太懂這種裁切糊在一起的畫面比較有何意義



原本樓主的標題就是: 手機跟M43的差距是不是已經很小了?

答案很明顯了,手機在生活照及很多其他應用,已經勝過M43

當然手機目前還不能打鳥,不能運動攝影等等,那是FF的強項,手機目前還是輸的。
但論方便性,手機屌打所有相機。
ION.
SKAP
今年華為新機搞了新噱頭,讓望遠鏡頭有超近對焦能力,一舉提升放大倍率,不過還是老問題,感光元件太小畫質普普,但也算提供較少見的焦段風格,總體感覺除了主鏡頭,其他都是拍個意思,但方便性優異
ano7134
我是個資深電腦玩家,但現在已經很多家庭沒有電腦了,現代年輕人也只有打報告時會使用電腦,之前還碰過大學生志工說不會用電腦,打字比我們的50歲阿姨還慢[XD]
原圖 下載到iPhone 的相片
拉到最大的螢幕截圖⋯
Mobile 01的照片解析也才1m⋯⋯







SKAP
iPhone我是很久沒用不熟悉,但不至於連50MP原圖網頁都打不開吧?下載之後應該也能查看圖片尺寸吧?上面連結的圖片尺寸是8160x6120,約12MB容量
SKAP
至於M01的原圖上傳有沒有壓縮我是懶得確認,PC版網頁、手機版網頁、APP網頁三者有沒有區別我也懶得確認,但絕對有提供點擊後出現高解析原圖的功能,你可以用電腦輕鬆確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