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最近關於 m4/3 的討論,感想是:唱衰 >= 憂心 > 振奮。但其實對 m4/3 與 4/3 的 Concept 是否完全了解又是另一回事,友站有篇文章可以參考,幫助大家更了解之間的差異與定位。http://photofan.jp/camera/html/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5310&forum=2
我也覺得OLYMPUS的4/3系統問題不是在於感光元件的大小阿,我覺得4/3無法普及的原因,有很大一部份是在於鏡頭群和價格吧,當初4/3系統號稱可以達到體積小、輕便的優點,但是比較起來,機身是有輕便些啦,但是鏡頭的話,和135系統等效焦段的鏡頭比較起來,體積縮小的幅度並不明顯阿,而且每一隻的價錢都貴森森的@@,然後可以選的定焦鏡才那麼幾支,連個基本的等效於135系統的50 1.4標準鏡也是等到了徠卡的25 1.4出了才補齊,這樣叫人如何下手阿@@
說FF就聯想到135底片尺寸36mmx24mm, 變成約定成俗的說法嚕就好像手排車就會聯想離合器一樣~ 現在也很多手排車不用踩clutch啦選4/3就不用想什麼全幅size了, 4/3感光原件永遠都是這麼大
MasaruRi wrote:看完最近關於 m4/...(恕刪) 看過這個 "願景", 我覺得有點一廂情願, 使用 DC 而不升級到 DSLR, 有一大部份人對於影像品質的要求不太高, 但是卻希望相機要 "輕便, 美觀, 易使用", M 4/3 最大的賣點是比 DC 大的感光元件(影像品質較好), 更換鏡頭(功能性強). 只要使用 4/3 尺寸的感光元件, 鏡頭體積就難以縮減, 可以更換鏡頭讓操作性更複雜.
小弟倒是有一些些..小..小..不同的看法(不筆戰)4/3之所以無法普及的原因"可能"在於景深與成相DSLR的用家以男性佔大多數用途又大多用來拍人男=>拍=>女大部分女孩子偏愛淺景深與粉嫩膚色..也因為O家鏡頭的解像力太強(被朋友笑稱照妖鏡)拍人像的效果不討喜有誰願意做擱流汗被嫌擱流涎所以迫使多數人選擇兩大家致其市佔率無法大幅突破這是從心理層面而非技術層面的不負責任分析
4/3 FF ?135 FF ?FF = 前輪傳動??? 4/3 就是 4/3, 不是 FF.不然可能會跑出 APS-C-FF等名詞.底片的時代的規格是 120 , 135...etc 沒聽過所謂的"全片幅"這說法.如果135mm就是全片幅的話, 645不就變成 "終極全片幅" 進入數位時代,才以135mm 的底片size為標竿把達到該size的CCD/CMOS稱為FF全片幅 (當然不是前輪傳動). 不過,4/3的小體積可真是方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