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結論中作者有一點和我的觀點相同的是, 聖經本文不會為自己說話, 而是人們對聖經有不同的詮釋, 意見大不相同, 意見不同的都會找到聖經裡的某些經文來為自己背書. 這也就是為什麼主流的就變成正統派, 非主流的就變成異端或邪教, 也許非主流的理論不一定就是錯的, 要等到幾百年後又被平反. 不知道作者是到了現在才有這種領悟, 還是在很早就有這種認知, 如此才不會影響他的著作. 可是這會對你的基督教信仰有所改變嗎? 因為這種不同意見的事, 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見, 只要有人就有不同的意見, 難道那麼多的事我們都要否認掉嗎?
182

作者又提到在 耶穌死前的時候, 路加和馬可提到對 耶穌完全不同的敍述, 一個是很鎮定的 耶穌, 一個是驚恐的 耶穌. 為什麼大家都要把這些描述當成是一樣的? 好像聖經要說法一致, 完全不能有衝突, 不然就會被人攻撃? 全美國有一半的人認為川普是自私又岐視的自大狂, 又有另一半的人認為他是很好的領袖, 這樣子來比較你可以接受嗎? 我向你保証, 你對自己子女的看法, 絶對和許多人的看法不相同 (心裡真正的看法, 不是說好聽的話而己), 這樣子分析你應該也會接受.
183

我也很支持作者這種說法, 因為在任何的情況下, 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心境, 為什麼不能同時存在? 為什麼不能有不同敍述? 兒子考上學, 心裡很高興金榜提名, 可是心裡也很担心學費湊不出來; 買了房子會很高興有自己的新家, 可是也很担心房貨付不完; 娶了老婆很高興一生有人相伴, 可是也很担心責任加重, 生活要更辛苦了… 所以為什麼不能做多方面不同的敍述? 為什麼不同的作者不可以有不同角度的敍述和看法?
184

我自己在教會裡和許多人查經或是聽道時, 時常會遇到這種類似的問題, 有許多很好值得討論的話題, 大家可以敞開心胸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看看有沒有什麼看法或更好的解釋. 結果很呀異地發現, 只要我一提問題出來, 不少人好像覺得我是要攻擊聖經或是老師, 結果變得無理頭地護衛辯論, 不思考我提出的問題, 更不會看到問題的深處, 真的為這些人可惜, “希望 上帝能給他們一個會分辯是非黑白並且深深思考的智慧, 其實經過真正思考後所得到東西才是最珍貴最永恒的寳藏”.
185

作者覺得擁有美好人生, 包括聰明美麗的妻子, 優秀的孩子, 很棒的教授職, 許多休閒時間來寫作, 因此自認為非常快樂的不可知論者. 這和我生活周遭一些高知識分子說法一樣, 過著沒有苦難的舒服物質生活, 完全不需要依靠 上帝, 因此自然而然地就遠離衪, 連我自己全家渡假時, 在快樂的時光中也會遠離 上帝. 我忽然想到貓或狗每天都吃飽喝足, 也會安安穏穏快樂地曬太陽, 這樣我們與禽獸有什麼不同? 還是作者就是要說, 沒錯, 我們就是和禽獸沒有差別, 那我就無言了.
186

在他們自認為是美好人生, 對我來說, 這些舒適的生活, 使他們留戀在這世界中, 忘記去思考並追求更深更遠的東西, 反而為他們沒有好好地利用自己的高知識感到可惜. 剛好今天是五月十八日, 教會連結放上來的荒漠甘泉如此寫到 林後1:8-9, “我們從前在亞細亞遭遇苦難, 被壓太重, 力不能勝, 甚致連活命的指望都絶了, 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 叫我們不靠自己, 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
187

感謝神剛好給我這段話, 用來回答這個問題. 遭遇苦難會使我們更重視生命, 思考世界以外的事, 也更能諒解和同情別人的苦難, 果然如耶穌所說, 受苦受難的人有福了! 果然駱駝穿過針的眼, 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看來是”世界”讓這些人的心剛硬起來, 撒旦和私慾把他們帶離了 上帝!
188

對於這些聖經的專家學者也很遺憾, 他們終生埋首在聖經裡面挑刺, 今天多找出一百個異文, 明天又找出了二百個異文, 旁人會覺得他們好厲害好偉大, 可是他們的眼光也許沒有往聖經其他的地方看, 沒有看到神要從聖經給他們的真諦. 我曾聽說一段講道很切題, 買了新車主要是要讓你去開到目的地, 不是讓你拿著使用手册研讀細節, 還要比較不同版本的差異. 我很懷疑 上帝給他們的車子, 到底開出去了沒有?
189

一代名師大衛鮑森於今年五月二十一日(耶穌復活後四十日之升天日)離世, 他其中一個重要的勸導就是要大家一次讀完一本書, 才會知道 上帝要從書中對我們傳達的整個意念. 如果這真的是 上帝的意思, 那麼其中有一些字被抄錯, 有那麼地重要嗎?
190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