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io爸爸的相片書 製造耶穌 教堂相片 結論

這一本很有爭議的書, 衝上了紐約時報最佳作者的名人榜! 讓我好奇的是, 為什麼一位北卡大學神學院的教授, 寫了一本有關宗教的書, 居然會受到這麼大的歡迎? 身為基督徒的我, 當然想要一窺究竟. 本來是把此文加在我的”教堂的相片書”之後, 現在覺得有這個必要單獨列出來成為一個主題, 主要是給認為我誤入岐途的女王看看, 也希望一些因此跌倒的弟兄姊妹們是否能再站穏腳步.

製造耶穌 (Misquoting Jesus)
巴特.葉爾曼 (Bart D. Ehrman) 黃恩鄰譯

這本書由朋友大力推薦, 不過被我放在案頭有一陣子, 等到有空時隨手一翻, 頓間震驚不己, 平常我們對聖經的態度和看法也許都要改變. 這本書不完全要大家遠離聖經, 反而是要對這本經書更加深入思考, 而不是人云亦云, 讓我們在更瞭解聖經之後, 才會有機會更接近耶穌, 信仰更加純正, 不過很可惜的是這位教授作者後來遠離基督了...
01
P227045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所以現在摘錄一些內容, 以供大家參考. 由於版權所有, 這兒幾乎都是從書中摘取, 也就是說都要加上引號, 請勿轉傳或做商用, 欲讀全文請購買中英文書籍閱讀.
02
P227045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兒的節錄已經假設大家對於猶太教/基督教或是新/舊約聖經等歷史發展有基本的認識, 所有的細節就不在這兒敍述, 直接進入摘要, 有不少事實非常值得學習, 只是從事實再衍伸下去的內容就見人見智了. 最後的討論是重點中的重點, 請千萬不要錯過, 那是我對這本書的看法, 說難聽的話是對作者意見的反駁, 如有不同意見, 請多多包涵, 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03
P227045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第一章 基督宗教(聖經)的開始
猶太教是西方文明中第一個”經書的宗教”, 而基督教對書籍的態度, 因此也受其啟發和影響. 早期的多神信仰則幾乎是以儀式和獻祭等行為來崇拜神祇, 不必從書中學習任何生活倫理的準則, 這有很大的不同. 東方的佛教先後也出了不少的經書, 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不過宗旨, 目的, 和內容則大不相同.
04
P227045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古代西方世界有許多的宗教, 猶太教在某些事情上面非常獨特, 篤信一神信仰, 此神還是創造並掌管這世界的神. 上帝只有和他們立約, 只敬拜這唯一的真神, 並把所有的事情都寫在神聖的經書上, 其中包括了傳統, 祖宗, 習俗, 道德與律法.
05
P227046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到了耶穌的時代, 衪本人就是猶太教的拉比 (rabbi, 老師), 他接受了妥拉 (torah, 律法, 包含五部書, 也稱為摩西五經) 的權威性, 並把這些經書傳授給門徒, 主要都是視這些經書為至高無上的猶太人. 基督教也相同地把神聖典籍視為神聖權威的來源, 從一開始就是經書的宗教.
06
P227046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新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最重要的就是四本福音書, 因為所有的人都會想要知道耶穌的生平, 教導以及他死亡和復活的種種事蹟. 除了新約的這四本福音書, 當時還有很多的福音書, 包括多馬福音或是抹大拉馬利亞福音書, 不過後來都沒能被選入最後新約的正典之中.
07
P227047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早期使徒們的事蹟以使徒行傳被收錄在聖經裡, 其實還有不同針對使徒寫成的書, 包括彼得行傳, 多馬行傳, 和保羅行傳, 當然這些也沒有能被選入新約正典之中, 其中的原委就不在此詳述.
08
P227046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使徒保羅寫了許多信件給各地教會, 試圖解決在各地發生不同的問題, 最後有13封信件被收錄到新約之中. 其實當時有不同人寫給不同教會或是個人的信件, 其中總共只有21封書信被列入新約之中. 這些書信大多被懷疑是由其追隨者或是另有目的的人所寫, 所以經過多次的考証和開會的決定, 也沒有收入新約正典之中. 歌羅西書就是這類冒名書信, 它不但強調這封書信的重要性, 還提到一封失傳的信 ”你們唸了這書信, 便交給老底嘉的教會, 叫他們唸, 你們也要唸從老底嘉來的書信.” ?
09
P227047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最後約翰所寫的啟示錄是以天啟文學的類別被收入新約中, 其餘的天啟文學彼得啟示錄, 黑馬牧人書等等也在當時被廣泛閱讀, 在新約還沒有被最後確定下來時, 閱讀一堆基督相關的書是很平常的事.
10
P227046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基督教團體在當時必須面對猶太人或異教徒的對抗, 甚致還要受到官方的逼迫. 許多皈依基督教的知識分子, 寫了許多著作以理性論述來捍衛這個新興信仰, 強調這是宣揚道德行為的宗教, 絶不會威脅帝國社會的結構, 更不是危險的迷信, 這些著作被稱為護教學.
11
P227046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除了外部的威脅逼迫, 基督徒的內部對於真理也有許多的解讀, 保羅就曾指責許多假教師, 這些假教師的團體也會著書來強調自己的正統性, 這會造成後來新約內容的修改. 最早的聖經注釋, 第二世紀諾斯底主義者赫拉克里翁 (Heracleon) 所寫的約翰福音注釋, 就是一個異端的作品, 可是在當時非常流行. 有的假教師是為了名利, 希望更多的人來跟從. 更可怕的是有的人根本就熱情的以為自己的意思就是上帝的旨意, 我們現在不是有一堆的長輩們, 拿著網上亂傳的營養訊息來教導大家如何正確的吃喝嗎?
12
P227047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最有名的”異端”就是基督徒哲學教師馬吉安 (Marcion), 也是第一位真正編定經書”正典”的基督徒. 他只接受保羅的教導, 相信人只有靠對基督的信心而非猶太的律法, 才有資格站在上帝面前得到救贖. 最後還認為舊約的上帝和新約的上帝不相同, 二者差異極大, 一位是猶太人的上帝, 賜下嚴厲的律法, 另一位是耶穌的上帝, 用犠牲和愛來拯救人類. 他的正典中, 連福音書都只收錄被改編的路加福音, 更沒有任何的舊約經卷, 尤其內容還大加修改, 使其更符合他的教導.
13
P227047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由於馬吉安的影響, 導致有許多學者開始對新約正典的成形投予較多的關注. 最有名的是法國高盧地區里昂的主教愛任紐 (Irenaeus), 寫下長達五卷的”駁異端” (Against Heresies) 來反駁馬吉安及諾斯底等異端. 很有趣的是, 如果當初沒有這些人勇敢地站出來, 也許那些異端就變成正統了, 現在的教會如果走偏了, 例如二戰時的德國教會, 有人敢站出來嗎?
14
PC25175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今日的基督徒也許會以為, 新約正典是在耶穌死後沒多久的某一天突然就出現的, 其實剛好相反. 新約正典的決策過程並不是渾然天成的, 過程更不是一帆風順, 相關的爭論細節非常冗長, 有時更是針鋒相對. 光是新約這27卷被列出來就已經是第四紀後半葉了, 由亞歷山大城的主教亞他那修 (Athanasius) 所提出. 後來又爭論持續了數百年才成形現在的聖經, 大家有沒有想過, 這一千年來的基督徒都在讀些什麼書籍?
15
PC25176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待續…
第二章 早期基督宗教作品的抄寫者

在古代世界, 複製書本唯一的方式, 便是逐字遂句抄寫, 用手工一次只能抄寫一本. 尤其早期教會沒有專業的抄寫者, 他們不像猶太人抄寫經書那麼嚴謹, 可能看錯, 聽錯, 拼錯, 甚致熱心地加上一些文字修改. 他們偶而會更改文章的內容, 有時候是偶然的錯誤, 有時候則是蓄意地更動內容.
16
PC25177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每一本的抄本內容都會不大相同, 有些更動的幅度還很大. 公元一世紀, 羅馬哲學家塞內加 (Seneca) 在一篇關於憤怒的著名文章中, 提到 ”某些無生命的東西, 例如那些因為字體太小而被我們摔到地上, 或因為錯誤百出而被我們撕碎的抄本”, 這無疑會令人沮喪和抓狂的.
17
PC25188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早期的書籍沒有標點符號, 這種連續書寫的文章閱讀起來是曠日廢時, 更遑論要理解內容, 所以抄寫起來更是容易出錯. 例如godisnowhere, 可以理解成上帝正在這裡, God is now here; 也可以理解成上帝不存在, God is no where. 至於 lastnightatdinnerisawabundanceonthetable? 更會有許多不同的意思了.
18
PC16000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黑馬在異象中抄寫老婦人所給的小書 – 黑馬牧人書 (第四紀的西乃抄本Codex Sinaiticus 還將該書列入聖經), 其間就發生了許多問題, 他表示, “不知道該如何區分不同音節” 也許他不擅長閱讀文字, 或是沒有受過專業文書訓練, 對於連續書寫 (scriptur contina) 會有更大的問題.
19
PC16000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考察証明早期聖經的抄寫者大多是有需求的人自行抄寫, 而非專業文書訓練的書吏. 第三世紀教父俄利根曾抱怨, “如果不是抄寫者的疏忽, 就是其他膽大妄為的傢伙故意扭曲, 使這些抄本之間出現這麼大的差異. 他們若非疏於檢查自己所抄寫的文字, 就是在檢查的過程中隨意增加刪減.”
20
PC16001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馬吉安修訂的十一卷新約正典, 其中就刪除了不符合他認知中的保羅部分. 所以反對者愛任紐就有批評, “拆解保羅書信, 刪減使徒的話語, 毁棄那創世的上帝,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父, 並移除使徒所引用的先知書. 使徒藉由那些段落教導我們, 在主降世之前, 先知就已經宣告過了.”
21
P512014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要如何確保不被修改? 簡單來說, 沒什麼辦法! 所以啟示錄22:18-19在文末就有嚴厲的警告, “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証, 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 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 這書上的預言, 若有人刪去什麼, 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
22
P512014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第五世紀拉丁基督宗教學者魯菲努斯 (Rufinus), 曾在俄利根著作的翻譯中發出更嚴厲的咒詛, “我實實在在地站在神聖父,聖子和聖靈面前, 懇切請求大家, 凡是翻譯或閱讀這些書的人, 都要憑著他對於即將降臨的天國, 死裡復活的奧袐, 懲罰魔鬼及其天使的永恒烈火的信仰. 他若不想進那滿是哭泣, 咬牙切齒, 烈火不滅, 靈魂不死之地, 就不應添加也不減損, 不插入或修改經文, 並對照原稿校對自己的副本.”
23
P512015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梵諦岡抄本 (Codex Vaticanus) 在梵諦岡圖書館保存, 為至今最好的抄本, 不過其中也發現蓄意更改文本內容的事例.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 如果這是最好的抄本, 真的很好奇被更改的是哪個部分, 為什麼要更改? 還是這是我們個人的判斷?
24
P516092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其中的希伯來書開頭, 一般都是 “基督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 (Pheron) 萬有”, 然而在此抄本中被改成相近的 ”顯現 (Phaneron)”. 在數個世紀之後, 另一位抄寫者又將其改為原來的托住. 後來又有另一位抄寫者將其再改為原來的顯現, 並且在空白處加上注記, “愚蠢, 騙徒, 別亂更動舊的文字!” 顯現萬有和托住萬有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意義.
25
P516093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當錯誤造成, 就會永久留在抄本上, 而下一位抄寫者不但會複製前一份抄本的錯誤, 而且還會再加上自己的錯誤. 甚致於還有第三種錯誤就是有人想要再修正回來, 反而更修正錯誤. 如此的錯誤如果一直持續到十個抄本, 那會累積多少的錯誤?
26
P516093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既然錯誤這麼多, 我們怎麼期待看到當初寫下的原文? 簡單的答案是, 原文根本不可得, 不只是前面提過的原因, 還有下面更重要的問題.
27
P512015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保羅的書信大部分都是由口述的方式, 由抄寫的秘書代寫的. 加拉太書中, 保羅還加上一段後記, “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是何等的大呢!” 以表明這真的是他寫的信.
28
P615015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那麼, 這種口述的方式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抄寫, 還是略述幾個重點, 然後讓抄寫者自行發揮? 這二種方式在古代都很普遍地使用. 如果是抄寫者自行發揮, 那麼有多少成分是保羅真正想要的? 如果是一個字一個字抄寫下來, 會有多少的錯字? 如此一來, 是不是連原文都會有錯誤了?
29
P615030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加拉太是一個地區, 那兒有許多的教會, 自然加拉太書在那兒會被其他教會大量複製保存. 這些抄本會有意或無意地被更動, 然後錯誤會如前述地一直增加下去, 所以錯誤會反而更多. 可是現在所存留的抄本, 不但連當初保羅添加文字的原本已不復見, 連二手抄本也都沒有. 最早的是稱為P的蒲草紙的殘破抄本, 寫於公元200年左右, 究竟這抄本有多少的準確性, 沒有人知道.
30
P615031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待續…
約翰福音和其他三卷福音書有極大的差異, 故事不同, 風格也迥異, 耶穌的話語不再精簡直接, 而是長篇大論. 從一開始就自成一格, 序言極其優美, 直接就陳述 “太初有道, 道與神同在…” 這些如詩般的風格, 可是在後文中就不見”道”的存在, 因此起始段落是後來才加上去的? 另外, 耶穌與尼哥德慕的對話, 水變酒的神蹟, 與撒馬利亞婦人的對話, 或是拉撒路復活的故事, 都是很獨特不同的, 只有在這兒出現, 有什麼原因嗎?

對於這些論述我個人不覺得太奇怪, 我個人的寫作風格也是虎頭蛇尾, 另外, 有些人寫作的風格喜歡特異獨行, 所以故意多了一些人家福音書裡沒有敍述的故事也應該不足為奇, 他的啟示錄不是更獨特嗎? 另外, 好像別的專家都考查過了 (包括大衛鮑森), 最早出來的是馬可福音, 然後路加和馬太以此為版本來加油添醋, 只有約翰不想如此做, 這不是很正常嗎?
31
P615030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作者接著發現第21章是後來加上去的, 因為在20章30-31節就應該結束了, 這些都已經得到各方面的專家驗証.是否日後經文鑑別學的學者在重建經文時, 也要納入這些段落呢? 還是繼續找到最古老的抄本? 這些都不可得而知, 只能遵守現在的版本.
32
P615032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犯姦淫的婦人故事非常精彩, 戲劇性十足, 可是也只有在四福音書的約翰福音中出現, 還被好萊塢拍成電影, 可是這故事並未出現在原本之中, 是後來抄寫者加上去的, 這已經從學者得到証實. 因為除了此故事不在最古老的抄本外, 其書寫風格, 單字和用詞都不一樣. 另外這個故事也有許多問題, 如果這個女人是在行淫中被抓到, 那麼行淫的男人呢? 二個都應該要被石頭打死! 而耶穌那時在地上寫些什麼呢? 寫那些控訴者的罪狀嗎? 作者在這兒列出了三大罪狀, 你們覺得就真的是額外添加的嗎? 光是第一點, 作者就自己曾經表示過, 比較古老的抄本也許錯誤的會更多, 不一定是越古老的就越準確, 後來的抄本也許是抄寫自當時其他更好的版本.
33
P615032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最高的”可能性”是這個當時廣為流傳的故事, 也許被抄錄在旁邊的空白處, 後來的抄寫者就將其抄入正文的部分, 有些抄本還插入到不同的章節 – 21:25 或21:38. 結論是這個故事可以被列入聖經的一部分嗎? 你也許認為可以, 可是對於經文鑑別學的學者而言, 答案是否定的.
34
P615034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另外一個例子是馬可福音的最後十二節, 這對聖經釋義影響深遠. 原文到了: 然而那些婦女逃出墓穴, 沒有告訴任何人, “因為她們害怕” 16:4-8 就結束了. 後來又出現許多驚人的記載, 包括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 就是奉我的名趕鬼, 說新方言, 手能拿蛇, 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 手按病人, 病人就必好了. 16:17-18
35
P615033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五旬節教會 (Pentecostal Christian) 也用這一段來証明耶穌的追隨者, 要能夠口說人不能懂的”方言”. 還有個”弄蛇教派” (Appalachian snake-handler) 也會引用這節經文, 至今他們都還手握毒蛇以展示自己對耶穌話語的信心, 他們可以握著毒蛇而毫髪無傷. 可惜現代有二位父子牧師, 都想要用這個來証明信心, 結果最後造成一死一重傷.
36
P615005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就某個層面來看, 如果少了後面這幾節經文, 結尾就截然不同, 難以理解, 可是學者並不會因為這個考量就傾向於接受這幾節經文. 這幾節後人加上去的經文, 理由充足 (細節請參考作者其他著作), 幾乎沒有爭議. 兩份最古老且保存最好的馬可福音抄本上, 也都沒有這幾節經文. 另外, 書寫風格也迵異於馬可福音其他部分, 許多單字和詞彙在其他地方也找不到. 唯一的爭議是, 那麼原來真正的結尾是什麼?
37
P615008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很顯然, 後來的抄寫者認為文章就這樣子結束會太過唐突, 這些門徒完全不知道關於耶穌復活的真理, 還有很多事情沒有交待完全, 所以自作主張地加了一整段上去.
38
P615015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其實這種特殊結尾方式和馬可在其他主題結束的方式很像, 研究馬可福音的學者發現, 馬可時常強調那些門徒都沒有開竅, 不斷說他們不懂耶穌, (6:51-52, 8:21, 8:31-33, 9:30-32, 10:33-40) 和其他福音書不太相同. 更有趣的是, 只要有人知道耶穌的某些事情, 耶穌就會吩咐那個人要保持沈默. 也許馬可有意要透過這個突兀的結局來教育他的讀者, 讓他們停下來靜下心, 好好地吸口氣想一想, 然後問道, 什麼?
39
P615026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待續…
第三章 新約的經文: 版本, 抄本與差異
十七世紀聖經學者在閱讀了上百份希臘文的新約抄本, 並詳細檢查早期教會教父的著作, 以及敍利亞文, 科普特文等早期版本之後, 發現新約經文的差異高達三萬處左右. 不過也不用對這個感到驚跛呀
40
P615026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所謂的原文, 變成了開放的議題, 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經文是否為原文, 如何利用它們來判斷正確的基督教教義和教導呢?
41
P615029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抄本之間有巨大的差異大多是因為早期的抄寫者非受過專業訓練, 只是教會中能識字會書寫的教徒而己. 到了第四紀以後, 基督教從受壓迫的小宗教, 搖身一變, 被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列為國教, 專業抄寫者成為基督教知識分子中的一個階級, 因此改善了文本的複製過程, 出錯的情況才大幅減少.
42
P615030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不同地區由於不同的文化傳統, 所以抄本也會有地域性的差異. 羅馬抄本就和巴勒斯坦抄本不同, 而又和亞歷山大抄本又有別. 其中埃及地區的亞歷山大抄本, 被學者發現最為嚴謹, 他們一代代地完好地將早期基督教文獻的內容保存下來.
43
P615031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以邏輯來看, 我們不能因為後期的聖經抄本彼此之間的相似度高, 便以為與所謂的原文相近, 那就大錯特錯了. 那麼那些人所抄寫的母本是從哪裡來的?
44
P615032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雖然羅馬帝國開始大量用希臘文來抄寫聖經, 可是在許多其他的地方, 也用他們自己的文字來抄寫聖經. 早期常見的有拉丁文, 敘利亞文, 或是科普特文抄寫成的聖經, 其中以拉丁文抄寫的聖經在歷史上特別重要. 可是問題又出現了, 很快地就會出現許多不同的譯本, 其間還有不少重大出入.
45
P615032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到了第四紀末, 教宗達瑪蘇一世 (Damasus) 委託當時最重要的學者耶柔米 (Jerome) 修訂一份官方的拉丁文譯本 (武加大譯本 – Vulgate), 最先完成的是拉丁文福音書, 其他的部分可能是由他本人或是追隨者所完成.
46
P615034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數個世紀以來, 基督徒, 神學家或是學者, 都是使用這個譯本, 並持續至今, 現今的新約抄本中, 武加大抄本的數量有希臘文抄本的兩倍之多.
47
P615034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直到十五世紀古騰堡 (Johanne Gutenberg, 1400-1468) 發明了印刷機, 才改變了聖經的複製流程, 保証每一頁文字都完全相同. 不過先印刷出來的是拉丁文聖經, 反而沒有任何的希臘文聖經. 因為當時已經習慣以武加大譯本當做教會唯一的聖經, 就像現在大多把英王詹姆士欽定版當成真正的聖經一樣. 希臘文被視為希臘正教 (Greek Orthodox) 的語言, 而希臘正教又被認為是從真正教會分裂出去的宗派, 所以印刷希臘文聖經不是件急迫的事.
48
P615035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第一位出版希臘文聖經的是西班牙樞機主教西美納 (Ximenes de Cisneros), 派狄耶哥羅培茲 (Diego Lepez de Zuniga) 等學者編纂了一部多國語言版的聖經, 包含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 其中還是以武加大譯本的地位最為崇高, 被比喻成釘在兩個罪人中間的基督, 而兩個罪人就是錯誤的猶太人(希伯來文)和分裂出去的希臘人(七十士譯本)
49
P615035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西美納譯本 (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 到了1522年才配合教宗利奧十世 (Leo X) 的祝聖才得以面世. 可是第一個出版的希臘文聖經, 是由荷蘭人伊拉斯姆 (Desiderius Erasmus) 完成. 這些印刷版本的聖經是使用哪些抄本呢? 學者無法確切回答這些問題. 伊拉斯姆大部分依賴的只是十二世紀的抄本, 而且做法粗糙, 尤其啟示錄則是借用朋友羅可林手上的抄本. 其中羅可林抄本有許多地方根本無法閱讀, 還少了最後一頁, 所以只好再從武加大譯本把遺失的部分翻譯回希臘文. 好玩的是, 一個世紀後的英王詹姆士欽定版的翻譯者, 就是以伊拉斯姆的希臘文新約作為翻譯底本. 由此可見其中潛在的問題.
50
P615035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待續…
對基督教不太熟悉, 但是Ohio爸拍的教堂很漂亮, 華麗而莊嚴.
wesleychen520 wrote:
對基督教不太熟悉, (恕刪)


感謝來看相片和文章, 沒有人一開始就對基督教很熟, 不過歡迎你常常回來看到連載結束, 因為我個人的看法會放在最後, 或者其他的相關主題也不錯哦.

Ohio爸爸的相片書 [教堂] 畢生鉅著
wesleychen520 wrote:
對基督教不太熟悉, (恕刪)


很不好意思, 等我自己再回去看這些相片, 發現只要是華麗莊嚴的教堂, 大部分都是天主教的建築, 反而我們基督教的建築都比較登不上台面, 我一直在想, 是基督徒捐的錢比較少嗎? 還是錢用的方向比較不相同? 有空的話會和教會請教一下...
後來伊拉斯姆的新約出了許多版本, 其中由斯蒂芬紐於1550年完成的第三版, 是第一個在經文上標注幾種不同抄本差異的版本. 而他在1551年完成的第四版更為重要, 因為經文開始分章節和段落, 不過分節的方式有些奇怪.
51
P615035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伊拉斯姆依據的抄本中, 約翰一書5:7-8遺漏了, 學者稱之為 ”約翰小條”, 這一段出現在武加大拉丁文譯本中. 神學家最喜愛此一段落, 因為當中明確地指出了三位一體的教義 – 有三個位格於神性之中, 而三個位格仍然是一位上帝, “在天上作証的有三: 父, 道及聖靈, 這三樣都歸於一. 在地上作証有三: 就是聖靈, 水及血, 這三樣都歸於一”.
52
P615035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其他神學家指控他想要消滅三位一體的教義, 結果他答應要在下一個版本中放入這一段經文, 但是要給他正確的希臘文抄本. 結果一份”特製”的抄本就為他產生了, 那一段是另外從拉丁文翻譯回去的, 不過他也只好信守承諾, 把它納入”約翰小條”. 由此可以看出聖經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53
P615036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直到1707年牛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 (John Mill), 花了30年認真咀嚼超過一百份的希臘文抄本, 還比較不同語言的抄本, 最後才出版他的希臘文新約. 這造成了天翻地覆的影響, 開啟了洪水閘門, 強迫大家開始認真看待抄本內容的問題, 因為其中他所舉出來的異文超過了三萬處, 事實上他還沒有把所有發現的異文放上去. 從此”原文”就成了一個開放的議題, 我們要如何來判斷正確的基督教教義和教導呢?
54
P615036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米爾在完成著作的二周後就因中風去世, 馬上他就遭到嚴厲的攻擊, 保守的新教神學家丹尼爾惠特比 (Daniel Whitby) 在1710年出版了一系列的筆記, 論點是”即使上帝沒有防止抄寫者的錯誤混謠, 衪也不致於讓經文走樣或訛誤到無法傳達衪神聖的旨意.”
55
P615036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他悲嘆道 ”因此我大感痛心且苦惱, 因為在米爾的緒論中竟然有那麼多顯然會危及標準信仰之處. 即使往最好的方面想, 也一樣會讓人產生疑惑.”
56
P615037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他繼續辯解, 事實上新約的經文還是很可靠的, 因為米爾列舉的那些異文很少跟信條或行為相關, 那些異文大多不會影響到聖經的真實性. 不過還是有人 (英國自然神論者安東尼柯林斯 – Anthony Collins) 徹底考查那三萬條異文, 他出版的 ”論自由思考”, 主張邏輯與証據的優越性高於啟示和神蹟, 最後的結論是我們無法相信聖經經文. 這是真的嗎? 你想要去看看嗎?
57
P615043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當然這些內容引起了衛教人士反彈, 尤其是劍橋大學的教授理查賓利 (Richard Bentley). 他的理論是, 這些異文在米爾發現它們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並非米爾製造或杜撰出來, 如果基督教在當初為真, 那麼在異文被指出來之後, 還是依然真實可靠… 那麼我們現在從聖經中所相信的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六世紀以來開大會所公認的聖經是 上帝所默認的, 所以一切都要接受嗎? 這真是一段很好玩的歷史.
58
P615037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賓利繼續指出, 抄本一定會出現異文, 這不是什麼壞事, 抄本越多, 異文就越多. 這不損壞其完整性, 反而為學者提供了必要的資訊, 得以建立一份比任可古代抄本還要詳細的經文文本.
59
P615038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今日我們所知的異文, 絶對遠多於米爾的發現. 現今光是發現和建檔的希臘文抄本就高達五千七百份, 遠多於米爾所使用的抄本, 而現代的電腦科技進步, 可以輔助比對, 所以學者估計異文的數量, 可以高達四十萬處, 甚致更多.
60
P615038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待續…
經文的更動, 最基本的劃分可以是, 意外更動和蓄意修改. 意外更動的例子可以是在哥林多前書5:8, “也不可用惡毒, 邪惡的酵”. 此處的邪惡之希臘文是 Poneras, 看起來和 Porneias – 不道德的性關係相近. 結果在許多現有的抄本中都被更改了, 保羅顯然是在警告讀者必須對抗不道德的性關係, 而非意義上的邪惡.
61
P615038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在縮寫的議題上, 也會造成一些錯誤的抄寫, 例如保羅要求大家要服事主, 這兒的主 – KURIW 經常被縮寫成KW, 有些較早的抄寫者誤以為它是時間 - KAIRW 的縮寫, 結果變成保羅要人服事時間了,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62
P615039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另一個例子是哥林多前書12:13, …他們都飲於一位聖靈 (drunk of one Spirit), 聖靈 (PNEUMA) 在抄本的簡寫中寫成 PMA, 在希臘文中會被誤抄成 喝 (POMA), 如此就變成 …醉在同一杯裡 (drunk of on drink). 這些例子太多了.
63
P615040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另外一個大家常犯的錯誤就是所謂的”跳讀” (periblepsis), 時常在抄寫完一行後, 很可能直接跳到另一行最後的同一個單字, 其中也許有幾行都漏掉了. 這種文本則稱為”相同的結尾” (homoeoteleuton), 發生這種錯誤不難理解, 但是錯誤却很巨大.
64
P615039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在最早的蒲草紙抄本中, 就發現這個問題. 路加福音12:8-9之中二句有些話重覆, 所以第9節整個都跳過忽略掉了.
“8:凡在人面前認我的,
人子也在神的使者面前認他;
9: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
人子也不在神的使者面前認他.”
65
P615040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有些還會造成災難性的錯誤, 有名的例子在約翰福音17:15, 耶穌為門徒向 上帝祈禱
“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
世界, 只求你保守他們離開
那惡者”
因此第四紀梵諦岡最好的抄本, 錯過了其中的一個離開, 結果不幸地變成了”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那惡者”. 現在雖然被改過來, 可是當時的那個抄本已經造成了太多人誤解, 甚致於別的版本再一直抄下去就糟了.
66
P615041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種意外的錯誤不是只有某些字看起來很像, 有時讀起來也很像. 如果有二個字發音一樣, 那麼抄寫者有可能在讀唸的過程中疏忽而抄錯, 特別是當那個錯字又可和整句話搭得上, 錯誤就自然形成了.
67
P615042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啟示錄1:5 就是一個被發現的例子, 約翰是向 ”使我們脫離Lusanti罪惡的那一位禱告”, 就變成向 ”使我們洗淨Lousanti罪惡的那一位禱告”, 這一點都不意外… 不過脫離罪惡和洗淨罪惡二意好像沒有相差太多.
68
P615042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有些抄錯的版本讓人非常啼笑皆非, 路加福音的耶穌家譜非常長, 很多版本都在無意間抄錯, 造成家譜次序大亂, 不是跟錯老爸就是認錯兒子, 甚致有個版本把人類的始祖從上帝換成一個叫做法勒斯的以色列人, 而 上帝則變成一個叫做亞蘭的兒子了! 像這種明顯的錯誤, 事後應該比較容易更改過來, 不足以担心成為日後誤人子弟的項目.
69
P615032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如果經文是被蓄意更改的話, 就會比較難發現也比較難更改過來, 因為他們更改過後, 全句還是有意義, 只是變成符合他們的意義. 更有甚者, 有些蓄意更改後的段落, 更具有意義, 反而會被學者宣稱是最佳的原文, 這就很麻煩了, 不過說到這兒, 那就變成我們自己嚇自己的無中生有的事了…
70
PA01025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待續…
例如馬可福音一開始介紹自己的福音書時說”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著說:看哪, 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 預備道路….”. 問題這裡的引文根本不是出於以賽亞書, 而是出埃及記23:20和瑪拉基書3:1合併之後的結果. 當抄寫者發現這個問題後, 便將原來的內容修改成 ”正如先知書上記著說…” 這樣就不會有引用錯誤的問題了, 可是顯然馬可的原文不是這樣子寫的.
71
PA01025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我的問題是, 這兒的修改就完全正確嗎? 出埃及記是先知書嗎? 難道還要再改嗎? 是不是當初的錯誤反而是 上帝所默認的? 目的是要讓大家知道人是會犯錯的, 不需要強辯, 尤其是這種明顯的錯誤? 還好我們的和合本還維持最早的原文, 可是有個註解會讓人誤解, “有古卷無-以賽亞三字”, 其實這個古卷是當初蓄意更改的抄本, 在此會造成誤會, 請大家注意.
72
P615032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有時候抄寫者所認為的錯誤並不一定是真正錯誤, 而是解釋上的問題.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馬太福音24:36, 耶穌在預言末日的來到時說 ” 但那日子, 那時辰, 沒有人知道, 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 子也不知道, 唯獨父知道”. 抄寫者發現這個句子有點問題, 為什麼 上帝的兒子耶穌本人, 竟然也不知道末日何時來到? 這怎麼可能? 他應該是全知的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有些抄寫者乾脆修改原文, 把”子也不知道” 拿掉, 以免造成其他人的誤解.
73
P615033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另外一個例子, 馬太福音17:12-13, 當耶穌將施洗約翰比喻成以利亞這位末世時, 說 “只是我告訴你們, 以利亞已經來了, 人卻不認識他, 竟任意待他. 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 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 抄寫者會怕大家誤把施洗約翰認為是人子, 而不是以利亞, 所以就會更改句子的順序, “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 人子也將要這樣受到他們的害”. 雖然這樣的更動, 沒有影響原意太多, 可是這已經很明顯地改變了聖經.
74
P615033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第二世紀, 基督徒認為已經超越了原生的猶太教, 因此猶太教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可是耶穌卻說 “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 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 他總說陳的好.” 這些不明白真意的抄寫者會認為, 耶穌怎麼可能會說舊的比新的好? 他的救贖不是比猶太教和其他的宗教還好嗎? 因此就乾脆就把最後一句話删掉.
75
P615034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早期也有抄寫者基於儀式上的需要而更改內容, 例如馬可福音9:29 “非用禱告, 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 因為當時的苦修傳統越來越重要, 所以改成 ”非用禱告與禁食, 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 到底能不能趕鬼, 這就要看看上帝的意思了…
76
P615035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抄寫者試圖調和不同福音書內容的企圖非常強烈, 因此會刻意修改.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路加福音11:2-4的主禱文, 很多內容是從馬太福音給挪用過來, 增加篇幅以達到二者內容調和. 這麼做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到底是不是 上帝所默示的? 更改後會不會失去某些含義?
77
P615035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些抄寫者有意或無意的錯誤大多是第四紀以前所造成, 之後的專業抄寫者就不會犯這些錯誤了. 比較難的是後來的學者要用什麼方法來判斷找出這些錯誤, 再讓大家公認這些錯誤之處就是一大課題了.
78
P615036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第四章 探索原始經文: 方法與發現

當人們發現許多異文之後, 便會開始爭論, 聖經是否足以作為信仰的唯一基礎? 因為這個問題, 造成十八,十九世紀成為經文鑑別成果最豐富的時期.
79
P615036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由於發現了太多的異文, 這個事實讓新教改革的觀念 “唯獨聖經” 完全自打嘴巴. 相反地, 天主教的觀念反而比較正確, 其中法國的理查西門, 針對這方面有許多著作來討論如何自圓其說.
80
P615036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待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