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過全幅,求指教。不看高感,A7和EM1直出的寬容度差距大麽? raw呢?


Socrates boson wrote:
不如你來說說你認為的...(恕刪)


放心

我不認為你是搞錯名詞解釋那個
嗯...

我只能提供我自己的經驗

我本來使用 E-M5 後來換 6D 更之前是用 E-620

剛換 E-M5的時候 真的被他的寬容度給震撼到 比起以前的 E-620來說 實在好太多了

不過 O家藍卻沒有以前那樣...的感受了

有人說是因為寬容度變好的意思 這個我就不明白了 不過卻覺得有道理 有人可以幫我解惑嗎

E-M5 實在也真的很棒 當初也是想等 E-M1來解放ZD鏡 想說 吼吼~ 這樣我怎麼受得了

但是在一個因緣際會下 拿了一陣子朋友的 D700 + 24-70F2.8

想說 這甚麼鬼東西 怎麼可以這麼厲害 雖然以前已經聽說FF是Pro用戶才需要的

但是拿在手上的感覺也是很難忘懷

後來公司主管也買了 X-E1 也摸了幾次 內心就覺得...還好~ 哼哼~ 我的 E-M5好多了

於是有了要就直上FF的想法 後來有天晚上想說丟上網賣一賣 7天內賣掉了話我就換吧

況且麻吉也說 他有一管 70-200L跟閃燈都用不到了 要就直接擺我家他要再拿回去用

後來碰到好心人收購 就整組就去換了一套 6D+24-105L 回家

以上都廢話

換了之後 感覺寬容度 更好了 尤其是陰天 傍晚 這種時候

不過 E-M5的好處還是很多地方是無可取代的

相信 E-M1 一定是更上一層樓 而且...真的覺得鏡頭很重要

O家境頭功力真的...很了得 看以前 ZD HG以上的就知道

A7我個人不會去看 轉接這種真的不要去管

當選擇越少 被廠商宰殺的機會就越大


PS四九零零 wrote:
後來碰到好心人收購 就整組就去換了一套 6D+24-105L 回家

以上都廢話 XD

換了之後 感覺寬容度 更好了 尤其是陰天 傍晚 這種時候


我是好心人....

小小聲地說....不管DPReview, 還是DxOMark
E-M5實際測試得到的寬容度都比6D還要來得好

PS四九零零 wrote:
後來碰到好心人收購 就整組就去換了一套 6D+24-105L 回家
以上都廢話
換了之後 感覺寬容度 更好了 尤其是陰天 傍晚 這種時候(恕刪)


ssword wrote:
我是好心人....小小聲地說....不管DPReview, 還是DxOMark
E-M5實際測試得到的寬容度都比6D還要來得好(恕刪)


他的感覺沒錯啦!
國外評測網站的寬容度給分都是用機身可榨出的最高數值去算的,
看實際曲線圖比較準:

可榨出的最高寬容度是E-M5小勝,
但ISO 200以後就黃金交叉了…
所以PS大說陰天、傍晚感覺寬容度較佳是沒問題的!(因為ISO會拉高)
l111210 wrote:
他的感覺沒錯啦!國外...(恕刪)


所以說勒,我都直接把e-p5,iso上限設在400內,當然偶爾會碰到人震問題。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hungyuwang wrote:
先搞清楚什麼叫動態範...(恕刪)


DxOmark所測量的動態範圍,跟螢幕,實際場景所呈現的動態範圍,這兩者是否是一樣的東西?我實在是不知道原本在討論第一個東西,怎麼會冒出後面的東西出來,請先解釋清楚,不然這樣很難討論下去,只是一直被人再背後放槍也不是良好的討論風氣(無奈)。

也請好好解釋寬容度讓小弟學習學習吧!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Socrates boson wrote:
誰說只能8EV?數位...(恕刪)


一個照片色階紀錄跨越32cd/m^2跟螢幕的顯示能力沒有關,而是在紀錄場景時就造成嚴重的色階斷層與「紀錄的不連續性」(就跟你把圖檔降成2-bits一樣造成斷階),然後再把這些資訊分進256色階(例如jpg),一般螢幕本來就可以顯示,不覺得這種色階切分跟對應的邏輯非常奇怪嗎?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到。

只要回答下面的問題即可:
1.如果這種對應和切分是真的,請問14-bits Raw跟12-bits Raw轉8-bits jpg,前者是不是更容易產生色階斷層?紀錄動態能力愈高,轉jpg色階斷層愈嚴重?

2.既然12EV或14EV動態完整的對應與切分,那怎麼還可以從高光處拉低曝光補償還原高光細節,理論上再上去應該是沒有資訊才對(因為都完整對應了)?

一開始根本沒有人提到螢幕對比動態以及場景動態,我不曉得到底是怎麼歪到那裡去的(然後莫名其妙被人開一槍),DxOmark所提到的動態範圍是A/D Quantization下的動態範圍,就跟16bits A/D記錄音頻動態範圍96dB一樣,Quantization error, dithering,Nyquist frequencty,都是數位取樣(A/D)的東西,沒有人在討論這些東西時把場景(Analog)跟喇叭/螢幕(D/A)的動態範圍一起攪和進來,這是3個分開的系統。三種動態範圍怎麼會混在一起?這是大多數(尤其是沒有接觸取樣原理)人最容易產生的盲點,抱歉,這超過我的能力範圍了,如果要同時討論螢幕(D/A)跟場景(A)動態請便,我已經解釋完我的部份了(A/D)

PS.對於這個討論串的其他人,不好意思~只能「幫」到這兒了,希望大家可以從裏面找到對自己有用的資訊。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OASYS wrote:
一個照片色階紀錄跨越32cd/m^2跟螢幕的顯示能力沒有關,而是在紀錄場景時就造成嚴重的色階斷層,就跟你把圖檔降成2-bits一樣造成斷階,然後再把這些資訊分進256色階(例如jpg),一般螢幕本來就可以顯示,不覺得這種色階切分跟對應的邏輯非常奇怪嗎?
一開始根本沒有人提到螢幕對比動態以及場景動態,我不曉得到底是怎麼歪到那裡去的(然後莫名其妙被人開一槍)

為什我要題螢幕和場景?
因為你真正要記錄的是場景
真正在觀看的是螢幕

一個照片色階紀錄跨越32cd/m^2跟螢幕的當然跟顯示能力沒有關
提螢幕的問題是因為你有"觀看到"斷階的疑慮

我可以明白的告訴你
假若有一個256階圖檔 每階代表現場的32cd/m^2
但你把這圖檔用150cd/m^2的螢幕顯示 每階根本不到1cd/m^2
你是看不出斷階的
如果看不出來 你還會稱它為"嚴重的"色階斷層嗎?

OASYS wrote:
DxOmark所提到的動態範圍是A/D Quantization下的動態範圍,就跟16bits A/D記錄音頻動態範圍96dB一樣,Quantization error, dithering,Nyquist frequencty,都是數位取樣的東西,沒有人在討論這些東西時把場景(Analog)跟喇叭(螢幕D/A)的動態範圍一起攪和進來。三種動態範圍怎麼會混在一起?抱歉,這超過我的能力範圍了,如果要同時討論螢幕跟場景動態請便,我已經解釋完我的部份了(A/D)

DxO的數據跟音頻動態範圍有天壤之別
音頻動態範圍96dB是可以用純數學推導出來的 指的也完全不是"最大最小聲的音量差"

DxO的數據如果不懂
就直接想成數據越大 可記錄的動態範圍越大即可
他的測量定義細節不影響我們討論內容

OASYS wrote:
PS.對於這個討論串的其他人,不好意思~只能「幫」到這兒了,希望大家可以從裏面找到對自己有用的資訊。

所以你現在應該至少知道jpg可描述的動態範圍不只8EV了吧?
Socrates boson wrote:
為什我要題螢幕和場景...(恕刪)


完全無視Quantization error...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Quantization error跟我們討論的內容無關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