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美國)可能消失的品牌(Olympus入列....)


史喵喵 wrote:
什麼嘛,原來只是空談器材不談實戰和技術層面的器材大叔啦,跟先前跑來質疑4/3光學質素的CN大片幅至上魔人沒兩樣 別給S家丟臉


是是是,我的言論不入你法眼,煩請你忽視我的論點。
找那些已經成名的大師和你討論,你應該會吸收到更多知識。

還是你只是想找人嘴砲?
-= 散仙 =-
cchangg wrote:
是是是,我的言論不入...(恕刪)


我是誠心討教的,是你說的「JPEG 直出是拿來賣入門市場的糖水。中階以上的使用者連看都不看。」口氣很大但也不拿出實證(還是說不敢),無法令人信服。作為後製的材料RAW當然比壓縮輸出的JPEG好,什麼「中階以上的使用者連看都不看。」是說JPEG直出是低階的新手玩意?反過來說拍RAW就是中階以上,對吧?大大作為前輩為什麼不用實例來指教一下孤陋寡聞的小弟和其他O家新手們?


arclen wrote:
只要別拿著手機誇口畫...(恕刪)

同口徑下,APSC的原生鏡頭光學品質應在135之上,道理和4/3一樣。只是大廠一直回避問題,希望繼續推銷他們的135旗艦。我覺得SIGMA的恒定1.8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給大廠一點壓力,也對X3發展也有極大幫助。

至於企業間的商業策略我們只能旁觀,不過OLYMPUS是一家保守的醫療機械公司,SONY要吞併有點困難,畢竟自己也有大虧損,而且現在即使是大股東也無法介入董事局的運作,另外成立的Sony Olympus Medical Solutions Inc就是保護自家產業的證明。
May be Sony need to tune down the JPEG color saturation, so people will get Zeiss?....
cchangg wrote:
閣下成見可深了。我是...(恕刪)


我很清楚的知道我喝的是加了75%水的威士忌,我樂在其中,這種濃度對我來說剛剛好,可不像您大大喝了加了50%水的威士忌,然後跟大家說還是要喝100%的好,(讓我想起那個吃雞退的廣告)就算是比M43多3倍片幅的全幅,跟多1倍片幅的APSC,他們敢說他們的能力、解像力、畫素等等,有因多倍數,得到的相片呈現是以倍數換算,如果要以像素論點,最近NOKIA出了4100萬像素的手機,幹掉99%的相機(數位機背有一億像素的)

另大大您這麼執著老鏡,當初就該進入全幅的世界,而不是在這邊小上3倍片幅的地方說論點,我很清楚的知道我是使用小上APSC一倍片幅的M43,也知道能力在那邊,老鏡我也有,我也有在轉接,但是奉勸您,以前設計老鏡的光學,底片機鏡頭斜射光吃得下去,但在數位時代的感光元件,斜射光吃不下去,至於老鏡在全幅的表現是不是有比較好,自己多搜尋文章看吧,跟您想像的應該不同,01是個好地方,還有傳統器材跟特殊相機的版面可以談論您的高論,倒是您不去那邊暢談,而來這邊小上APSC一倍片幅的地說APSC比較大,實在很沒有說服力。
jamistw wrote:
我很清楚的知道我喝的...(恕刪)

某些RF廣角鏡頭接在APSC上(例如NEX 7)有Redshift問題的說,135更不用想像...
有圖有真相不是放空炮:
http://www.stevehuffphoto.com/wp-content/uploads/2011/10/nexcolorshift.jpg

玩老鏡?還是乖乖的去玩老相機。
威士忌混水還算是威士忌,但被調成調酒就不要跟大家說還是要喝100%的好

史喵喵 wrote:
某些RF廣角鏡頭接在...(恕刪)


對,還是有些大大執著底片相機,這種大大令人佩服,至少知道解放老鏡的唯一方式就是使用原生的機身。
jamistw wrote:
對,還是有些大大執著...(恕刪)

小弟三年前首次踏足老機老鏡領域,入手以下這批東西:


三年前拍的,現在已兩三倍以上了,根本是個巨坑

史喵喵 wrote:
小弟三年前首次踏足老...(恕刪)

這......
淚奔.....誰推你入火坑的.......
jamistw wrote:
這......淚奔....(恕刪)

學長...他原本是CANON 400D用戶後來被他的學長帶到4/3去了
然後我原本是CANON 500D用戶後來被他帶走了...其實他沒對我做過什麼,我說要買500D的時候也沒對我說過什麼。只是買了之後他就在論壇不斷發放4/3和M4/3的照片...那時我才認識世界的大,這裡竟然有鮮為人知的恐怖領域

後來就決定要從底片開始重新起步入手這堆東西的同時也入手了E-PL1
火坑是我自願跳的,他只是告訴我火坑的存在,不過他也沒想過我玩的這麼狠

jamistw wrote:
至於老鏡在全幅的表現是不是有比較好,自己多搜尋文章看吧,跟您想像的應該不同,01是個好地方,還有傳統器材跟特殊相機的版面可以談論您的高論,倒是您不去那邊暢談,而來這邊小上APSC一倍片幅的地說APSC比較大,實在很沒有說服力。


你多慮了,我從沒有說傳統老鏡一定比現代鏡厲害。
我也很清楚原生設計給 4/3 的鏡頭有些有驚人的光學實力。
(當然,要體驗這些鏡頭就非要透過 4/3 系統不可)

體驗老鏡若只流於比較 MTF 、變型、曜光和色散這些量化的東西,
那也早就該把這些老玩具扔到一邊去了。

理解這些鏡頭的歷史,比較同時期對手的成像... 等等等等,
都是理解一顆鏡頭為何獲得普世公認價值的方法。

而裁掉邊緣後再拿來比較,根本就只是喝了攙半水的好酒,再幻想原味為何。
Leica M9 也無法應用在其他老鏡上,就算買的起也只領教了所謂 135 王者,
面對其他廠的瑰寶就只能幻想。

當然現階段就只能攙半水乾想。想要體驗 SLR 鏡是有 5D、A99 可循,
想體驗 RF 鏡就無解。或許成像最後不如預期,但又如何?
許多名酒並不好喝、許多好車脾氣古怪,這是早就知道的事。

如果你們自己都玩底片機、接觸老鏡,卻認為別的玩家是膚淺的片幅控,
那該說你們自視甚高呢?還是有什麼先入為主的成見做祟?
至於一搭一唱的雙簧....
-= 散仙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