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沒用過O家的東西,起初的第一臺單反機本是選定的E1,但當被告知缺貨后選擇了當時的D70s

對O一直都有莫名的好感,說真的我都不知道這好感是哪里來的。。。因為Logo好看?

很喜歡E-P1的便攜和畫質,看了不少片子很是喜歡,但高光部分貌似容易溢出?對E-P1寬容度有些疑慮。

是否E-P1的寬容度真的不高呢?D70s留下的陰影讓我很懼怕容易高光溢出的機器。。。

真心的希望各大俠能打消偶的疑慮讓偶安心等.......降價





3dfx wrote:
是否E-P1的寬容度真的不高呢?D70s留下的陰影讓我很懼怕容易高光溢出的機器。。。


不好意思,請教一下

您所謂寬容度不高是什麼意思?
就我所知,除非是人眼,否則很難有攝影器材能將所有欲拍之場或物之所有光線取得平衡吧?!
即使是人眼,也有被光亮到睜不開或暗到無法分清的情況

通常,在"老"一輩的攝影教材,都會提出補光或遮光的辦法

我知道在某些高階相機有高光警示
那......如果現場的光線確實超過相機或底片的寬容度時呢?!



其實,數位相機有很大的優點就是,拍完馬上可以看,拍不好換個設定再拍
我常用底片拍,有時就被這種無法實際得知拍後結果的狀況搞得很頭大
雖然有點測光,可以針對各光區先試判讀,但還是有可能有區域過曝或不足
我想,即使是用OM-4那種8點記憶測光取中值的方法,仍然有可能有機會失敗吧?!

那......如果硬要將超過寬容度的光線範圍壓縮至相機的寬容度範圍,會不會看起來很平淡?


不知是否有高手可以分享一下經驗呢?!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3dfx wrote:
之前一直沒用過O家的...(恕刪)


O家的機器如果怕高光溢出,對比就盡量不要+到1以上
或者是使用NATURAL來拍攝,遇到高對比的時候,灰階的設定小弟是使用高光灰階來拍攝
這跟直接加曝光有些許不同,因為灰階的設定其實就是微調曲線了,可以在同一場景用不同的灰階設定試試看
但曝光值仍以中央重點測光為主,然後減個0.3格,以上個人經驗,不是準則^^"
(小弟覺得既然拿到新機種,不妨將各個設定都拍個一兩張來比較,了解機身,機身才能滿足您~)
回 LensHuey 兄

其實當初出d70s入40d主要就是受不了d70s的高光一片死白,同樣的場景40d相對來說就要好一些不會說動不動就高光溢出,當然和鏡頭后面那個頭的關系也是很大的

對E-P1感覺其他都ok,就是怕和d70s一樣出現容易高光溢出。這東西其實也是個相對的,不指望能和人眼一樣Bt,只是希望在復雜一點的光線情況下高光盡量保持多一些的高光信息。

最近在等E-P1的时候看到广州有一台成色相当不错的R-D1,11800rmb差不多56 800臺幣,糾結啊。。。
用RAW格式拍的話,寬容度會好一點
hisojn wrote:
O家的機器如果怕高光...(恕刪)


小本本記下先,多謝
奇怪!!!

我記得高光溢出的現象,跟各位說的是不一樣的東西啊,注意 “溢出” 這兩個字,也就是遇到高光,會有光線 “溢出” 的現象,白話一點就是光線漏出來了、流出來了,我想大家要講的應該是亮部無細節吧,比較屬於寬容度的問題,這跟高光溢出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D70 的確有高光溢出問題,不過 O 的機器我是還沒聽過有這個問題。

有關高光溢出,請看下列連結就能體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184128
歡迎來我的 Blog: http://www.masaru-vision.net
MasaruRi wrote:
奇怪!!!我記得高光...(恕刪)


偶用錯詞鳥,對對,應該是高光無細節
3dfx wrote:
很喜歡E-P1的便攜和畫質,看了不少片子很是喜歡,但高光部分貌似容易溢出?對E-P1寬容度有些疑慮。


嚴格說起來這應該算是"動態範圍"喔
跟寬容度不太一樣

3dfx wrote:
其實當初出d70s入40d主要就是受不了d70s的高光一片死白,同樣的場景40d相對來說就要好一些不會說動不動就高光溢出,當然和鏡頭后面那個頭的關系也是很大的~


您過謙了,能用到器材的極限而發現不足,再往上提昇,那才真是好樣的

我記得Scott Kelby的書裡(透視數位攝影技巧)有說到,他會把高光警示打開,他稱之為"閃閃"功能,以避免高光區死白的問題發生,但他倒沒說如果因此造成暗區無細節的話怎麼辦.....
其實,當我們看到照片時都會不自主的挑毛病(這好像是攝影人的通病),批這張高光死白,那張暗部沒細節......我想到,我們眼睛在看物品的時候,真正的視角範圍大概也只有2度左右,其他區域是否有細節其實根本不會注意,但當整個畫面展開在眼前,如果還有對照組,就不自覺陷入好與不好,美與不美,細節夠不夠......等等無止盡的評判中

我現在還在用底片機與小DC,那支DC用了超過五年了,還......在....發現新大陸.......

其實,可能是年紀的關係,我覺得,該補光的時候就要補光,該遮光的時候就要遮光,如果真的來不及,就視場景選擇較適合的測光模式吧!

至於寬容度......連洗相片都要經過掃瞄了,就別太要求了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