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92萬像素和23萬像素的LCD螢幕成本是差多少?

E-P1、E-P2同樣是用 23 萬像素 LCD螢幕

為什麼Olympus省了成本 卻沒有反應在E-P1、E-P2的售價上?


到底92萬像素和23萬像素的LCD螢幕成本是差多少?


為什麼Canon 500D 就很敢給??


---------------------------------------

少數Olympus太上皇的保皇黨 如果看不慣Olympus用的23萬像素LCD螢幕被大家討論
就不要回文啊! 就不要點進來看啊!


既然要點進來看 如果都還要回文 就講些辯護的理由!

不要只會回這種的:
那你幹麼不去買XXXXX

pazizzi wrote:
E-P1、E-P2同...(恕刪)


咱家的GRD3也是92萬畫素說~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猜想是之前4/3為了壓低成本,23萬LCD進貨太多,結果用不完....所以E-P2繼續用.....Orz

總之就是Cost Down的結果,以低廉的價格來換取高額利潤。

Olympus的研發費用比較高,只能用較低檔的用料來攤平壓抑售價....不然就是賺很大。

而猜想只是猜想....?
92萬 跟23萬看起來爽度真的差很多
不過拍出來的成像更重要
近年LCD已經很平價了 成本差多少留給樓下來說

EP1.2 我覺得好在攜帶方便 很有賣點 加上餅乾鏡 好誘人喔~~

性能也很好 雖然沒用過 但也心動差點跌進去~~

為什麼O家不給92萬 因為...

留給EP3改版 重新上架!!!!!
pazizzi wrote:
...到底92萬像素和23萬像素的LCD螢幕成本是差多少?...(恕刪)

看到 ~ Canon G10 、RICOH R10,用的是3吋46萬畫素的LCD;
看到 ~ 一台賣台幣1萬多一點的RICOH CX1,用的是3吋92萬畫素的LCD。
對照之下 ...... 我實在敗不下手E-P1,
雖然買個三台E-P1 body的銀彈都儲備好了。

幾天之前,陸陸續續流出來的的乳摸,
一度曾有一則Rumor曰:E-P2配置三吋46萬畫素的LCD
讓我幾乎下決心要選購 『E-P2 不附 EVF』
孰料 ...... 唉唉唉 ......

雖然說:沒有必要把自己桎梏在人比人氣死人的情境。
可是 ...... 手拿逾2.2萬元台幣的O家新世代可換鏡頭相機
親友一起出遊,然後被產品定位低兩檔、價錢一半還有找的中階DC的螢幕給海K。
Olympus在搞什麼??!!???
真的要有GUTS,乾脆以後發表的機種全部裝上E-1的1.8吋螢幕算啦。

有無網友可以推薦:Olympus的產品經理會高度關注的海外論壇網站?
或者是:有O家網友已經有上述論壇網站的會員資格...可以用PM聯絡小弟我??
我想寫段英文的心理話,
您如果有同感,幫我PO上去找機會露臉給Olympus的產品經理瞧瞧 ......
... LCD的規格,在同個世代類似定位之產品線,O家發表的...實在是『難以忍受的不進則退』。
老實說.....46 萬與 92 萬我實在很難分辨出差異(手上剛好都有),但 23 萬就很明顯......
前幾天看到 E-P2 流傳的規格寫有 46 萬螢幕,心想終於有改進了!結果..........
至今還沒看到有哪一台掛 O 家 Logo 的相機超過 23 萬的。
擺脫宅男宿命 wrote:
看到 ~ Canon...(恕刪)

我想主要原因,是因為Olympus獨家開發了一項LCD技術叫做 Hyper Crystal LCD
這塊LCD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專利,但缺點就是只有23萬像素
既然是他們引以為傲的珍寶,當然要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怎麼可能向別的廠商購買92萬像素的LCD呢!?
當然已經有92萬像素Hyper Crystal LCD開發出來了,但是絕對會留給E-3後續機使用,當做賣點
你們應該知道,這種擠牙膏式的推銷,Olympus最愛用了
不升級成92萬畫素理由很簡單
相機裡的影像處理器太慢
跑不動!!!

今天姑且不論面板畫素差異
會有多大的成本影響
光是影像處理器要即時運算
"92萬畫素"與"23萬畫素"的pre-sampling
你覺得差多少????
影像處理器還要重新設計勒
說不定電池也會變得更耗電
撐不到200張~~~囧
要賺~~幹嘛要大費周章


PS:以上純屬胡言亂語

pazizzi wrote:
E-P1、E-P2同...(恕刪)


官方說法是, 不用高像素LCD是為了省電,
用46萬或92萬必然較23萬像素耗電,
且E-P1這種機型又是只能使用LV拍攝,
長時間開著, 配上BLS-1較小容量的電池,
可能會拍沒幾張或用沒多久就剉了

而且O社在LCD上目前是致力於色彩的呈現方面,
從E-520, E-30, E-620到E-P1也明顯地看得到有明顯的進步

LCD像素這點, 小弟覺得是個trade-off,
除非是長時間使用MF的使用者,
不然一般使用下, 23萬已經很夠用,
真要換成46萬或92萬卻加速電力消耗, 好像有點沒必要

當然這是O社的說帖,
消費者要的是色彩又好, 像素又高, 又省電, 又有好的人機介面的機器啦~
只是, 真的做成這樣, 價錢卻高很多, 消費者會買單嗎?

這次E-P2個人覺得產品已經有明顯的區隔,
要說不滿大概是之前說10/31有大消息太聳動,
讓大家失望了~

但就E-P2來說, 功能, 價格與E-P1有區隔
( boost AF performance & AF tracking,
EVF extension,
new art filter
new shooting mode?
etc )
而且它也不是M43一個新級距的機型,
是E-P1的升級版, 到明年正式上市離E-P1開賣也超過八個月了
以3C產品, 尤其是M43算是新的消費型產品, 半年的產品生命週期不會不合理
只是大家目前是以DSLR的PLC在檢視它

這幾天看討論串, 不太懂E-P1的user(或非user)為何會如此不滿
E-P2多出來的東西是要花錢(可觀地)才買得到不是嗎?
舉個例就好像一開始用E-500, 然後換E-510, 再換E-520,
本來便知道功能差距有限, 但也有明顯價差,
換了也不會像跳到E-30或E-3有功能大躍進呀

所以個人覺得這次是feeling issue
(但這也很重要, 消費者本來就不是理性的,
大部份買東西是奇檬子的問題, O社的確惹惱大家了)
但回歸產品面上, E-P2本身, 或E-P2 vs. GF1 還蠻有看頭的
期待更多實測的結果囉

期待越高, 失落越大
可是一旦習慣O的發色, 實在很難割捨 ...
真是令人又愛又恨的Olympus

在炮火隆隆聲中提供一些不同的想法,
希望大家平和討論囉 ...
看到上面有人在說樓主的id才想起來...

這位不就是E-P1上市前拼命喊爛的那位先生嗎?

啊上市之後你又把自己對o家E-P1的淦勦的文章給砍了..

因為o家的E-P1當時熱銷讓你以前的發文看起來像是犬吠月.

現在E-P2規格不好又開始來點戰火?

到底你E-P1買了沒?踏進O家了沒有?

別一天到晚來發引戰文好嗎?

別以為板上的人會忘記你以前做的事說的話.

與其發文罵棒球罵相機場商...

把時間拿去買你自己喜歡的相機好好地拍照不好嗎?


雖然我也很不爽這次E-P2的規格,

沒內閃也沒傳聞中富士的高ISO cmos,

但是你罵LCD的螢幕畫素...有沒有罵錯地方啊?


這麼說好了..

你手邊到底有沒有一台可用的數位單眼機?

有的話,去看看那家廠商該改進的缺點.

沒有的話,

請去買一台或者是請閉嘴!!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