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喜愛O家 因為兩個因素:
1. 光學優異的銀環鏡
2. 時常引進新的創意
但是O家的致命傷:
1. 4/3系統的景深 焦長
2. 小片幅帶來的雜訊落後
m4/3系統成功的將單眼小型化
也隨之降低了4/3的市場:
因為同質性太高!
但是最大創意是:
1. HD影片
2. 鏡頭繼承
個人在想如何令O家繼續與CNS家競爭的新構想:
1. 必須創造與m4/3異質的產品
2. SENSOR必須與競爭者同畫質
這樣O家的光學優勢才能展現
想到的方法:
***放棄4/3系統 另創片幅***
1. 要繼承 4/3系統的鏡頭
2. 相機模組化的概念
目前想到的是片幅回到主流: APS-C
這樣 景深 焦長 雜訊 問題一併解決
用新的APS接環(轉接環)跟4/3接環相接
向舊相容性則學N家:
接上4/3鏡則只取中間1/2影像 成為4/3 系統
畫素只有一半
鏡後距問題: 不是在APS 新鏡動腦筋(尾部加長) 就是在轉接環下功夫
接上APS新鏡則完全成為APS系統:至少跟競爭者同步
再來是模組化的創意:
猶如防水套件般
新的系統以"核心方塊"為主
"核心方塊"猶如今日m4/3機 只含快門跟SENSOR
單獨使用就是 EVIL系統
五稜鏡 反光鏡 OVF 相位對焦系統則做成
如同防水機殼: 多一層厚重的外殼內含以上模組
相當於"核心方塊"的前面板 (或是像 RICOH般)
這些較傳統的模組可以經時代考驗
跟鏡頭一樣可以繼承
更新時以更新"核心方塊"為主
這樣新的APS系統可以:
1. 重裝成為APS E旗艦
2. 裝 4/3 鏡成為 4/3 系統 (一半像素)
3. 核心部可以單獨使用當成m4/3
輕裝的成為EVIL
每年的系統進步則是在於推出新的核心模組
缺點: 很複雜
但是我想模組化就是當年PC成功橫掃市場的主因
總之希望O家能撐下去.....
APS要縮光圈錄影,不然失焦更容易對焦不容易,4/3則不必。
要錄望遠,APS要拿大炮,就算用了中心裁切方式,畫質與解析也不理想,4/3小炮開大光圈就可錄。
靈光 wrote:
而M4/3目前又沒有任何一台比APS-C的SONY NEX來的小,要user如何接受?
除非M4/3也學nex把閃光燈拿掉、用附贈方式,但價錢會變得更貴吧?
要小並不難,O只要把機身防震與內閃取消就可以更小。
SONY送迷小外閃(GN與M4/3的內閃相當),規格是特殊,並無法用其他家閃燈,之後非得買他一家,任它宰割。
4/3如果也送外閃(價格是會貴點,但GN值絕對比迷你閃好多了),或者不送,也有更多單點觸發可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