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完熟的第三世代之作(與E-P2的外觀及選單對比)

2011.6.30
E-P3正式發表。

有了之前E-5上市前謠言滿天飛,實機卻令人頗無言的經驗,
這次E-P3的發表就靜待觀察,不過這次的rumors還是蠻準確的,

相較O家之前的機種,
E-P3規格上的亮點不少, 例如TruePic VI 雙核心影像處理器、FAST增頻式感應器 、
3吋61萬畫素OLED觸控式螢幕、 Full HD 動態錄影&AVCHD編碼格式......
整體的改進上,關鍵字就是『FAST』。

對焦變快了,機身處理的速度變快了,操作更快更方便了,
所以,拍攝整體的節奏可以更明快。

這些,其實可以不用等到第三世代才作到,
(其實E-P1到E-P2也沒有一個世代的進步......)
很多操作上以及功能性的改進其實在E-PL系列上就看得到,
而E-P3則是最終的集大成,
所以這次的確讓我按耐不住了。

接下來就來看開箱文囉。

#1

這次的外盒比起以往真是活潑多了。


#2

E-P3黑機登場!
本來是想買銀色的, 可是考量到手上的VF-2和其他鏡頭都是黑色的,
這樣配色上會有點奇怪,
還是百搭款的黑色最保險。


#3

E-P2↑

相較於E-P2,
E-P3的黑色機身是屬於消光黑,
應該不會像E-P2那樣容易掉漆。

可以看到終於有對焦輔助燈了,
這種在別家司空見慣的東西,
OLYMPUS就打死不做,
這個小小的LED真是讓O家人望穿秋水啊。
另外,同時兼有自拍倒數指示燈的功能,
比起E-P2上那個靠杯小的玩意兒真是好100倍......

握把也有了小小改進,
不像E-P2只是單純的斜面,
變得比較好握一點。

鏡頭釋放鈕和接環的距離也稍稍分開了一點,
更換口徑比較大的鏡頭時才不會卡手。

機頂熱靴不像E-P2那麼突出了,
這點也關乎到熱靴蓋不會碰一下就掉了,
之前E-P2就掉過一次,害我又花$100跟元佑買一個,
結果平常也不敢裝(那幹嘛重買啊),
這次在E-P3上完全沒這種困擾。


#4

E-P3的(A錢)賣點之一,
可更換的握把,
原廠已經推出很多樣式了,
期待其他相機週邊廠商跟進。


#5

E-P2↑

機背照。

首先來看LCD,
雖然乍看之下很大一塊,
但實際顯示畫面的部份還要扣去周圍的黑框,
目前市面上還沒看到專用的保護貼,
直接拿去給包膜的店家貼比較快。

按鈕的字體直接印刷在按鍵上了,
如果不論因此磨損掉的可能性的話,
這又是OLYMPUS另一個開竅的地方。
之前有些日本或韓國出的高檔皮套一裝上去,
就把E-P2的LCD旁邊那一排按鍵標示全遮光了,
這是在強迫使用者練到人機合一就是了。

雙滾輪是一定要的,
使用的手感上,兩機是沒有差異的。

多了一顆錄影鍵(可自訂),
相較E-P2,按鈕功能配置略有改變,
例如Info鍵跑到上面去了,
可能要稍稍習慣一下。

右方向鍵和下方向鍵也是可以自訂的,
不然閃燈和連拍/自拍設定實在是沒那麼常用,
這一點E-P2的設計反而比較實用,
沒辦法理解這次OLYMPUS為什麼做這樣的改變。

刪除鍵在拍攝時還是毫無作用,
學學panasonic給它一個用武之地不是很好嗎?

右下角是讀寫指示燈。


#6

E-P2↑

機頂照,
相較E-P2, SSWF燈去掉了,
模式轉盤移到熱靴右邊,
原來的位置變成內閃,
立體聲麥克風從前面移到機頂。

E-P3少了Since 1959的字樣,
沒有歷史情懷的我是沒什麼感覺,
倒是E的字體改了,
我比較喜歡之前那種......


#7

閃燈彈出!

老實說,有內閃可用總比沒有來得強,不管你愛不愛用閃燈,
我已經厭倦帶著FL-36R又不一定會用到,只是想小小補個光卻要接外閃的日子了,
想當初OLYMPUS在E-P1剛發表的時候,
對於沒內閃的質疑,回答得真是令人吐血。

更不要說有內閃就可以有遙控外閃的功能了。


#8

E-P2↑

機頂局部特寫,
電源指示燈改成藍色LED了,
原廠的說明是為了讓色盲的人容易辨識。

電源指示燈的改進值得一提,
E-P2的那一圈綠燈實在太微弱了,
若是在大太陽下,機身進入休眠模式(LCD關閉),
我實在沒辦法一眼分辨出是不是開機狀態,
像E-P3的藍色LED就比較好一點。

電源鍵的位置刻意低一格避免誤觸,
我認為那個三階差的機身造型設計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9

E-P2↑

LCD畫素增加了,很明顯的字體也細緻了,
但還是E-P2這塊23萬畫素的LCD比較沒有色差,
E-P3的61萬畫素OLED螢幕在陽光下的可視度比較好一點,
但也不到完全可用的地步。

這次的顯示介面,在字型上也做了改變,
AUTO-ISO也會即時顯示現在的ISO值是多少,
雖然這是從E-5以來就有的改進,
但E-P2就是沒有啊。

A(光圈優先)上面的是觸控螢幕切換,
可以切換觸控快門\觸控選擇對焦點\關閉觸控功能。

老實說,觸控功能真是E-P3的殺手鐧啊,
GF2推出觸控功能的時候真是讓人羨慕,
現在O家終於也有了,
而且完全沒有因為有了觸控螢幕,
就犧牲機身按鍵。

之前在E-P2上,
光是改對焦點,就可以讓你按四方向鍵按到手軟了,
更不要說接手動鏡在放大對焦模式下移動那個小對焦框了。
現在,只要One touch,一切輕鬆搞定!


#10

E-P3和E-P2的選單差異,
那就像Win 2000和Win 7的對比一樣啊!

畫質方面還沒詳細比較過, 目前有感覺的就是動態範圍真的有進步。

今天試拍了幾張,動態範圍的部份真的令人滿意
目前遇到的問題在高ISO(1600以上)暗部出現紅色的色塊or色斑
ISO 800(含)以下還ok
小弟把灰階調成LOW也有改善一些
不知道有沒有其它機身設定可以改善

如果沒有辦法…
希望在E-PL3或E-PM1上市時能出個新韌體改善一下
E-P3我在發表會場上有發現到一個新功能
就是轉動鏡頭伸縮時,螢幕右上方會出現即時的焦段顯示
這在E-P1時代就沒有,想知道當前的焦段,都要去看一下鏡頭
但又只能看個大概,詳細的焦段,要等拍完照之後,進去看INFO才知道準確的焦段數值
雖然這小小的功能並不會影響拍照,但對於想用變焦鏡去模擬固定焦段時,會有點困擾

這功能目前還沒看到有人介紹,請問市售版有這功能嗎?

看完樓主細心比較的前後代差異時,我越來越喜愛手上的E-P1了
原來E-P2的熱靴有凸出來啊,E-P1是平整的,第一次發現如此細微的差異

其實E-P3的熱靴能平整化,是用加厚機頂換來的
E-P3的機頂配置實在很像E-PL2
整體來說,真的很像是E-PL2的高級機身版
還是舊機的造型比較洗鍊,少了閃燈,轉盤的配置也更精美(雖然難轉)
還有樓主說的“E”字體的改變,以及去除了Since 1959
歷史性的味道又再度少了點...

發表會時因為太興奮,所以沒去注意到這些細節
看到樓主的分析之後,感覺這一代實在不像是“完熟”之作
雖然都是很細節的部分,不知道是不是工程師的小小惡搞呢?
是因為工程師認為這代的味道比較沒那麼PEN嗎?

最後再看到高ISO的色斑...
我還是偏好更具有細節的顆粒感
動態範圍E-P3或許有進步
但我在意的是,多框HDR還是只能兩張嗎?

基本上我是MF派的,如果沒用到E-P2的高速AF
還是省點錢先買鏡頭會好一點

E-P4的數字也比較不吉利,所以直接等E-P5嗎?
按照半年一機的速度,可以再等一年多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就是轉動鏡頭伸縮時,螢幕右上方會出現即時的焦段顯示
這在E-P1時代就沒有,想知道當前的焦段,都要去看一下鏡頭
但又只能看個大概,詳細的焦段,要等拍完照之後,進去看INFO才知道準確的焦段數值
雖然這小小的功能並不會影響拍照,但對於想用變焦鏡去模擬固定焦段時,會有點困擾
這功能目前還沒看到有人介紹,請問市售版有這功能嗎?

有啊,E-P3有這個功能喔。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原來E-P2的熱靴有凸出來啊,E-P1是平整的,第一次發現如此細微的差異

嗯,這就是加了一個數據接口,就想要急就章推出E-P2的結果。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E-P4的數字也比較不吉利,所以直接等E-P5嗎?

日本對4也有忌諱,或許會被跳過,直接出E-P5。
我覺得手動對焦,不考慮其他家的話,真的該換E-P3。

除了跟EP2一樣可以接VF-2外,另外OLED細緻度真的比EP1的顆粒狀好太多了,再加上觸控選擇對焦點,非常方便。

相機沒有完美的,這次的改進真的很有誠意。除了iso維持一貫的水準外,其他都很到位。

當孔雀開屏的時候,好好看一下牠美麗的冠羽,而不是盯著牠的屁眼瞧
高iso的色斑(或者稱偽色)很容易用軟體消除
但顏彩如果在高iso就跑掉,就沒啥救了

這次機身的動態範圍大,新的色彩演繹,新的雜訊處理方式
就連O家的老用戶,也是需要好好適應一番

改變未必是好,也未必是不好
只要能將器材發揮順手就好了
geneliaw wrote:
OMLED細緻度真的比EP1的顆粒狀好太多了,再加上觸控選擇對焦點,非常方便。
相機沒有完美的,這次的改進真的很有誠意。除了iso維持一貫的水準外,其他都很到位。

AMOLED真不知該說是好是壞 細緻是細緻 但角度稍偏一下顏色立刻就失真
我比較喜歡以前的HyperCristall LCD說 印象中顏色比較真實

我對這次EP3的操作體驗很滿意
我比較在意的只有拍照節奏(對焦、反應、處理速度)順不順暢
把review關掉後 拍照節奏可比美DSLR了 開心~


ikustiH wrote:
拍照節奏(對焦、反應、處理速度)順不順暢...(恕刪)


我也覺得這次改版後的拍照節奏就可以很快了。之前機種不太順,用起來有點卡,不管是對焦、lv反應、儲存,都快不少。

螢幕可能就要適應了,要去改為Natural,並修正顏色會好一點,角度問題就無解了。
幫n大+5分
和E-P2的比較很實用也很詳細
小弟從E-P1跳到E-P3剛開始在操作上也非常不習慣
但這幾天用下來也越來越順手了
http://johnnycc.pixnet.net/blog

geneliaw wrote:
我覺得手動對焦,不考慮其他家的話,真的該換E-P3。

除了跟EP2一樣可以接VF-2外,另外OLED細緻度真的比EP1的顆粒狀好太多了,再加上觸控選擇對焦點,非常方便。

相機沒有完美的,這次的改進真的很有誠意。除了iso維持一貫的水準外,其他都很到位。

同感!
姑且不論螢幕的改進,(反正接了VF-2就沒差)
光是機身上終於有了放大鍵,
對於手動變焦真的比較方便。

在E-P1、E-P2上必須一直按Info切換到放大對焦,
按到拍照的心情都沒了。
放大模式底下想移動對焦點,也是按方向鍵按到煩,
長按還會衝過頭......
(用過的就知道我在說啥)

這次終於都解決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