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EM-5銀機時,我在想,在這一台這麼復古外型的相機,要如何開箱呢?要在哪裡開箱呢?要拚開箱速度,住在高山上的我,拿到銀機的時間絕對不會比山下的快,況且,又晚了黑機一個多月才上市.

在開箱之前,我們需要背景音樂,就這首-莫札特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5drOlTTTA8&feature=related
請先打開這首音樂
那要在哪裡開箱呢?
我覺得要符合 EM-5 這古典造型的場景

就是這裡了



這是我第二台可換鏡頭相機

在擁有 E-PL2 的時間也不過才滿一年而已,對E-PL2的性能也才剛剛熟悉,為什麼這麼快就想換機了?

先是被她的外型所毒到
隨著訊息漸漸出爐,又被他的功能所吸引

一開始我就決定銀機了,銀機加上黑色荔枝蒙皮,真是徹底的復古到底.黑機的格陵蒙皮,從網路照片看來確實很不討好,不過摸到了時機,意外的質感非常好,整個很沉穩時尚.但是,搭Olympus 的銀色鏡頭,卻沒有搭銀機協調.
所以,在摸到黑機之後,我還是選擇銀機的意念沒有變,雖然需要苦候一個月.
我還是願意等

當收到店家寄來的包裹時,心情很雀躍,當天簡直無心工作.
雖然才拖了一個月,但是等的有點無力,因為都是不確定消息,到後來都有點懷疑我是不是確定有訂了一台Olympus OM-D E-M5 的銀機.
當拆了箱,銀機確實握在手上時,才知道這不是夢!

銀漆的塗裝並不覺得他人所說的那麼沒質感,軍艦頭實際看來也沒有照片上那麼的巨大,真的都要實際去把玩,去握持,真的很安慰,選擇銀機沒有失望.(不過,黑機真的很有質感,但是一想到要搭銀鏡,就……)
這顆12-50mm鏡頭,在照片看來似乎不小巧,實際與機身合體,握在手上,不巨大且很精巧,畢竟口徑也才52mm.
大家對於這顆鏡頭的光圈不夠大頗有微詞,Olympus 受訪於日本的數位相機雜誌時有說明,大光圈不是不能做,但是大光圈,鏡頭口徑相對地也要變粗,為了與機身的平衡,不得不如此.
後來的實拍,感受到 12-50mm 與 E-M-5機身合體的和諧感,而E-M5 的高可用ISO 與他強大的防手震,彌補了12-50mm 沒有大光圈的缺憾!

而口徑58mm 的 40-150mm 應該是M4/3 的極限了吧!
再粗壯一些,比例上就不是那麼的協調.

20mm f1.7 + E-M5 似乎有點乾扁

不過,卻很輕巧
很適合街拍
14-42mm II + E-M5 大小比例,我覺得很協調

14-42mm II 是帶點暖色調的銀,而E-M5銀機則是偏冷色調.
你說搭不搭?……嗯……這就不要再討論了,拍照最重要.
14-42mm II + E-PL2 的畫質雖然不是很滿意
但是輕便,好攜帶

與E-M5 的合體,畫質如何?一時還沒有時間體會,不知會不會拯救14-42mm II ,讓他的畫質好一些些
畢竟,我覺得搭M4/3 機身,攜帶確實蠻方便的.
我的鏡頭就這幾支,原本鏡頭的預算挪到 E-M5 銀機來用了
計畫添購 25mm 的定焦鏡,25mm 1.4 與 25mm 0.95 其中一支,可能要稍微延後了.只是現在還舉棋不定,版上的各位前輩們,可以給個最後決定性的意見嗎?這兩支除了價錢、光圈與對焦問題方面我都有底了,在畫質優劣上,可以給個意見嗎?
再來現有的「裝飾品」一一加上E-M5 機身上

有了E-PL2 以後我才開始拍照,也不過才滿一年,還沒有玩到閃光燈,所以機身有沒有加閃光燈,並沒那麼在意,不過我相信,以後應該會玩到.

PENPAL PP-1 藍芽傳輸
將相片傳輸到手機裡很方便,與E-M5 合身還蠻好看的

雖然E-M5 內藏 EVF ,液晶螢幕可以上下翻轉,應該不需要用他了,不過,按照我拍照習慣,以後還會用到它.
我喜歡透過 EVF 觀看景物時的那種凝視感,而且也常低視角拍攝,當要低視角拍攝時,就需要用到VF-2 了.
VF-2 與 EVF 差別只在不能選擇風格,畫質並沒有什麼差別.



SIRUI T-005 +M4/3,適合絕大部分的拍攝環境
全高1305 CM,重0.8 KG ,除了不重,摺疊後才30 CM,放入包包也方便,它跟隨我征戰多處, 很滿意跟M4/3機的搭配,而且質感又好.

最後
安上守護神

是的,之前,媽祖也跟我與E-PL2 到處趴趴走,一直平安無事,相信有媽祖的保佑吧!
未來,媽祖也隨身護佑我與E-M5

現在將鏡頭轉交給 E-M5

之前的照片都是由 E-PL2 拍攝的
也感謝這一年多來,E-PL2 帶領我看了無數的美景,雖然現在有了E-M5 ,但是E-PL2 是我第一台可轉換鏡頭相機,它帶我進入拍照的世界,讓我透過鏡頭觀看了與人眼不一樣的世界.對 E-PL2 是有感情的,我會留下它,也還會透過它的鏡頭欣賞不一樣的世界.
再來以下的照片是這一兩天,E-M5+12-50mm 所拍的照片
首次感受 12mm 焦段的寬廣



感受到五軸防手震的威力





進入到O家,最常聽到的就是O家的發色與O記藍
我沒有用過別家的相機,所以還無法分辨O家的色彩與他家的不同
但是,我很喜歡它拍出來的藍



E-M5 有 E-PL2 沒有的通透感




E-M5 有個很特別的功能「高光和陰影控制」拉曲線的功能,這功能E-PL2 也有,很不好意思地透露給你們知道,我一直要到前幾個月,才在網路上有關 E-M5 的文章裡提到,我才知道E-PL2 也有這個功能.
以下是使用這功能的照片




對照沒有使用這功能的原始照

初次使用微距鏡


當初會選擇O家,它的藝術濾鏡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E-M5 不僅有了之前所有的濾鏡,這次又多了一種key Line

我很喜歡渡瀨政造的漫畫,他的風格跟Key Line 的效果很像
查了一下日文的使用說明書,很有趣
日文的說明書不使用Key Line 這名詞,他們使用 Ligne Claire 這個名詞

Ligne Claire 這法語是指一種畫風,由「丁丁歷險記」的比利時漫畫家埃惹爾所開創的
可能Ligne Claire 這名詞對我們太陌生了,所以使用了 Key Line 這名詞
不過,說實在的用 Key Line ,我也無法直接從這名詞感受到所要表達的效果
這些是題外話
我很喜歡渡瀨政造的漫畫
所以,我很喜歡這個濾鏡創造出來的效果
而這種古典風格的建築,透過這濾鏡顯現出來的效果,簡直是渡瀨政造畫出來的漫畫

伯賽貓的文章裡有提到,使用這濾鏡時,讓他稍微脫焦,讓鏡頭不要那麼銳利,又有不同的效果

有像版畫的感覺



然後
下了雨


這通透感是E-PL2 所感受不到的


驟雨初歇
雪松的針葉,沾滿了水滴,透過鏡頭,我看到了奇幻世界



有如雨後的珍珠


透過鏡頭,常常看到令我感動的畫面,這是肉眼無法見到的世界,這也是攝影令我著迷的地方


夜
就要來臨



以前很少夜拍
但是看到了E-M5 的表現




以後,夜拍的機率應該會很大
山上氣候多變
霧
說來就來

而這篇古典開箱文也到了尾聲
這時
霧
又散了

再會
(以上皆JPG直出,無後製,僅縮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