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進奧派門下,第一台是E-P2,最近則是終於購入OM-D E-M5,
不過身邊的鏡頭則是當初引進門的GF1所使用的20mm, 14-45mm,
所以一直以來也都是帶著這兩顆鏡頭南征北討,京都、綠島、花東等地,
雖說這兩顆鏡頭是世俗所稱之的Kit鏡 - 也就是購機時隨機搭配的入門鏡頭,
日前,在友情商借之下借到Kit鏡之三,又重又大的Lumix 45-200mm來拍攝活動表演。

而在Panasonic 25mm, 12-35mm, 35-100mm,這三顆霸王鏡的出現之後,
把先前GF1的Kit三鏡頓時打成了窮人三鏡,那麼就直接稱之為窮人三鏡吧!
底下就來分享「窮人三鏡」這幾天在OM-D E-M5機身上使用的一些照片,
有時候我們不能因為售價高低、因為光圈焦段,就小看了這些Kit鏡頭,
只要多用點心,其實也是能夠拍出自己還有朋友們都喜愛的照片的。

(容許我不把14mm, 14-42mm歸納進來,因為我實在很不喜歡這兩顆鏡頭的表現)



//exterior
精緻小巧的OM-D E-M5接上龐然大物的45-200mm,感覺有點違合,
如果再接上遮光罩後,整體就就更顯巨大了,這兩顆鏡頭都還是採外變焦的鏡頭,
所以在使用望遠焦段的時候就會更長了,新出的不論是X 45-175mm, 45-150mm,
這兩款都是改成內變焦了,且重量體積都大幅度的瘦身減輕,在攜帶上更為方便輕巧。

m43嘛~ 如果還那麼笨笨重重的,看起來就會太專業太厲害了,不好不好!!









//Lumix 45-200mm F4-F5.6
老實說我還是頭一次真的接上45-200mm來使用,感想是真的很重,
上星期六下午拍完舞台的演唱活動後,真的會感到手會很酸XD~
這顆鏡頭在F5.6~F8這段光圈的畫質表現以及銳利度都不錯,
整體感覺則是和14-45mm差不多,重量除外就是了。
(希望有機會能拿新出的45-150mm來比較看看)

























嘿嘿!怎麼都是主唱小球的照片呢?!
帥氣製作人聖哲的照片則是放在另一篇的專區:連結請點

在現場拍了一大堆棉花糖LIVE表演的照片,還錄了兩段影片(連結請點),
200mm(等效400mm)在OM-D的威武防手震之下,加上ISO控制在800~1600左右,
快門速度就可以都安全地落在1/120~1/160左右,拍攝出來的照片是可以這麼清楚的,
連我自己都覺得很驚訝阿!(教科書上有說,安全快門是焦段的倒數,所以是要1/400才安全)

以上照片都是相機JPG直出,然後就直接丟到flickr了,沒有後製喔!
除了art濾鏡的照片外,其他的是用Natural,對比+1,銳利+2,飽和+0,參考看看囉!



//Lumix 14-45mm F3.5-F5.6
當初是買GF1的拆鏡,我記得還不便宜,而在14-42mm出來後就被漸漸取代了,
O家自己則是有輕巧好用且對焦神速的14-42mm IIR,所以這顆鏡頭自然地被遺忘了,
但是,我卻沒有把他冷落更沒有將他二手出售掉,因為除了20mm還是要有一顆變焦鏡才方便。

所以在過去GF1, E-P2的年代受限於高ISO的表現,
這顆鏡頭大部分出場的時候都是在室外光線好的地方,
在這新m43的光榮時景,SONY感光元件的加持下,
可用ISO可以來到3200, 6400,夜間時也可輕鬆登場了。

況且,OM-D E-M5還有威武防手震,等效28mm廣角端,1/8即可輕鬆應付!!









//Lumix 20mm F1.7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我的相簿裡面有百分之八十的照片都是用這顆鏡頭所拍攝,
等效40mm也許有點不上不下,對焦速度更是所有鏡頭裡面最慢的一顆,散景普普,畫質尚可,
但因為輕巧方便好攜帶,因為F1.7大光圈加持,因為單價合理(漲價前),所以這顆鏡頭真的是好用。
或許在Leica 25mm F1.4, Voigtlander NOKTON 17.5mm F0.95, Olympus 17mm F1.8這些鏡頭,
接續出來之後,在2009年令人驚鴻一撇帶出微單眼銷售狂潮的20mm,
其地位和需求可能會漸漸被取代了。

過去在E-P1, E-P2使用這顆鏡頭,對焦速度真的超級慢,比Fujifilm X100還慢,
不過E-P3, OM-D E-M5新的對焦系統的機身上使用之後,對焦速度就比較正常一些了,
這顆鏡頭在二手市場上仍然很有競爭力,也希望下個月乳摸的Olympus 17mm/f1.8上市之後,
這顆伴隨我兩年的好鏡頭的價格能夠下修,讓更多人也能夠體驗到這顆鏡頭所帶給我的美好。















//cctv 25mm F1.4
論到窮人鏡,論到CP值那就不能不提一下cctv這顆鏡頭了,
這就是網路上廣為流傳的監視器攝影鏡、螺旋散景,含轉接環單價不到一張小朋友,
大概只要縮光圈至f4後所拍出來的照片,會發現其成像畫質及銳利度都在水準之上,
而光圈全開的時候,四周圍會有稍稍的暗角,而邊緣會產生螺旋散景,還蠻特別的。









以上就是目前我所有的家當了(還有一顆Pentax手動老鏡50/1.4),
希望有朝一日能帶給大家的是霸王三鏡而不是窮人三鏡啊啊啊啊啊~
當然還有O家的銀魔四姬 - 12mm, 45mm, 75mm, 17mm(豆董踹共!)
尤其是75mm, 12mm真的是好想好想敗入啊!

最後,分享之前在攝影器材展時拍的幾張照片,
不過那時候還沒有入手OM-D E-M5,所以機身是E-P2,
至於鏡頭是Pentax 50mm/f1.4(等效100mm),手動對焦好累啊!
往後有OM-D E-M5的高ISO,加上Key-line峰值對焦,必定會輕鬆不少。







文章同步發佈於: Antony's Photolog
看圖的話就直接點照片進相簿就可:fluidrflickr

段流 wrote:
容許我不把14mm, 14-42mm歸納進來,因為我實在很不喜歡這兩顆鏡頭的表現...(恕刪)


你最不喜歡這兩顆剛好是我最喜歡的。

ap_qc wrote:

你最不喜歡這兩顆剛好是我最喜歡的...(恕刪)


你不是玩器材的,是技術~

美景當前,爛鏡也拍得出好照片
同好耶XD
棉花糖&EM5都是

我個人是用olympus 40-150 加上數位兩倍也是相當好用
拉到最遠端就會發現防手震真是強的嚇死人
有回聲的小邱~看來是city cafe那場~

怎嚜沒有來幾張"春佑"~~

哈~離題了~

EM5真的很誘人~

每次看到都還是會流口水~~

但是看看我的荷包在看看手中的EP3~

就會跟他說"乖~你還是很棒~OLYMPUS鏡頭的配色你比較適合"~

P.S.但卻買不起><
推E-M5 + P 14-45
前陣子入手E-M5想配一顆標準變焦. 但預算還不夠上12-35
就在12-50. 14-42. X14-42. 14-45四顆中間選一

我考慮的是整體解析力和暗角狀況
從photozone的測試數據來看. 12-50的解析力稍弱. 14-42暗角補正很重
14-45則中央到週圍解析力不錯. 縮一格暗角差就剩0.6EV可以接受
再看論壇上面大部分的討論也傾向這結論 > 12-50稍軟. 14-45畫質則跟12-35有拼

自己買入後實際使用也很滿意. 跟網站測試結果很接近
而且現在買新品才六千多
物美價廉





焦段換算28-90/3.5-5.6看起來很芭樂. 長相也普普. 但實際表現可圈可點
是一隻可以信賴又便宜的好鏡

-

ap_qc wrote:
你最不喜歡這兩顆剛好...(恕刪)


其實14mm 又薄又輕可以當作鏡頭蓋
且才三千元左右 是符合他的售價及表現啦
只是我有14-45mm 用了一陣子的14mm
覺得差那一點點的體積重量我還是選擇的14-45mm就是了

千年之夢 wrote:
你不是玩器材的,是技...(恕刪)


沒錯阿!!
就像現在去找二手的E-P3,
甚至是E-PL1,總使機身性能不怎麼樣,
美景當前,有故事有畫面,依舊能感動到人的。
http://antonylin.blogspot.com/
我個人窮人三鏡是 P 14/F2.5, P 20/F1.7, O 45/F1.8
而且還兼具體積和重量優勢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ightemplar/
joker119 wrote:
同好耶XD棉花糖&E...(恕刪)


這次就是為了拍棉花糖特地去借45-200mm來拍的
防手震真的很威 你可以看一下我錄的影片
2375那首 小球喇賽的七分多鐘 我手都錄到酸了~~

shark9641 wrote:
有回聲的小邱~看來是...(恕刪)


沒錯 是同一天在松山園區看完文創基地後,
經過City Cafe剛好遇到Echo的,
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是晚上了,加上鼓手的位子真的很遠,
所以春佑的照片就拍比較少張,哈哈哈!!!

老實說我還是比較喜歡E-P3的外型與操作,
可能是習慣的E-P2的按鈕配置吧~
所以EPL5出來的時候發現怎麼沒有E-P5,
有點小失望,所以才回去入手E-M5的.....







http://antonylin.blogspot.com/

文包 wrote:
推E-M5 + P ...(恕刪)


雖然只有等效28-90mm 雖然只有F3.5
不過我也很喜歡14-45mm的表現 也就一直留在身邊

Hightemplar wrote:
我個人窮人三鏡是 P...(恕刪)


的確是,45/f1.8的畫質真的算不錯,
售價也算還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曾經我也使用過好一段時間。

http://antonylin.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