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LUMIX Leica D 25mm F1.4的『魔眼』魅力

自從擁有Olympus很知名的變焦鏡12-60mm後,老實說我應該要滿足了。

但其實我心中還有一個夢寐以求的鏡頭,如果說我E-30繼續走下去,而不考慮微單眼,那麼這顆鏡頭應該是很重要的道具吧。

 

12-60mm其實不差了,但傳說中O家必備的人像鏡頭,卻是P家的一顆定焦鏡,這在自家人看來是有點奇妙的。

不過畢竟是一家親的4/3系統,雖然目前M4/3反客為主大行其道,但我深深覺得,4/3精神不是擺好看的。

 

當然無關4/3系統的特色啦,我依舊只是很單純的喜歡宮崎葵,以及喜歡Olympus的發色。

雖然人像上以往常遇到挫敗,但近期已經有了不少改善。

算是終於掌握到自己用O家拍攝人像的舒服感。


『魔性之眼』,台灣用戶間比較常聽見這名詞。

雖然還是有其他稱呼,但似乎這名字比較容易讓我有印象。

正如同他的暱稱一樣,LUMIX Leica D 25mm F1.4這顆鏡頭拍出的魅力聽說很強烈。

在大光圈下,拍出的散景很好,但又不會過軟,導致物體失去銳利度。

加上萊卡技術的認證加持,似乎成為了大家趨之若鶩的逸品。

 

雖然當年我也想過這顆鏡頭,但畢竟窮光蛋沒啥銀子,最後經歷當兵、退伍、求職、敗入微單眼、賣出微單眼。

終於開始思考要不要找回這顆鏡頭。

那陣子不知為何,很久沒看到人拋售這顆鏡頭。

直到十月多才突然注意到有人開始釋出,價格自然頗硬的,比12-60mm還要難降。

不過,是說12-60mm我也不知為何他跌價那麼誇張,大家似乎都認為他的價值僅有那樣子而已。

卻沒想到,當初這顆鏡頭可是頗貴的...

 

在看了幾個賣家的品相後,我卻選擇了個其實品相不算很優的Leica D 25mm F1.4。

主要也是覺得賣家還蠻有責任感的,有時就是靠這種Fu在跟人交易。

到也不是我多會看商品狀況,僅是憑藉著直覺在交流罷了。

於是最後就是往下看了。

為了拍攝這個神器,我特地將拍手錶搭建的舞台重新擺上,老樣子拿衣服當佈景。

Leica D 25mm F1.4有附上皮套袋,這真是加分。不禁讓人納悶為何12-60mm就沒這樣的福利...

拿出來時我倒是覺得很像卡通『魔動王』...超像還沒變身前的面具型態,都是裝甲包覆全身。

摘除遮光罩後,就能看到本體了

體積比12-60mm小,也比較輕,算是讓我覺得頗順手的。

鍍膜還步錯,很有光澤,沒刮痕。

連小綠人都要參一咖。

開箱就草率至此了,反正也沒什麼特別的了。

因為剩下的就是實拍測試比較重要。


25mm兩倍後的焦段50mm,對我而言其實還蠻熟悉的,因為用起來跟我第一台底片相機的鏡頭焦段一樣,所以就像是在用以往拍慣的器材一樣順手。

不過拍攝時總會覺得容易過亮,且對焦距離最小大概15~20公分,沒法坐到微距有點可惜。

此外對焦速度比起12-60mm的SWD功能,實在是遜色不少,對焦速度比較吃虧,但這種鏡頭,用來慢工出細活也是比較好的。

就是在拍街拍時會比較吃虧吧?

定焦鏡的成像總覺得很純淨好看。

氣球節的活動剪影,我個人很喜歡這畫面。

到光榮碼頭閒晃時看到有軍艦停靠,便也在此測試拍了點照片。

大光圈下側拍其實很有感覺,容易看到焦點著重在哪。

即便是拍攝路燈下的情景,也有一定的銳利度與色澤。

摒除ISO這機身上的缺憾,這畫面我覺得很適合在夜晚拍攝了。


不過若真的要看Leica D 25mm F1.4的大光圈表現,那麼還是得屬先前去看橋頭花海時拍攝的圖。

我頭一次瞭解到大光圈的魅力在數位單眼上的表現。真的很不錯。

可以將雜亂的畫面濃縮簡單化,或許這連12-60mm的F2.8也沒法做好吧。

強烈的散景算是我對這鏡頭的深刻印象。

但遠一點拍,也是可以拍出有趣的氛圍。

 

在大光圈表現上,雖然散景漂亮,但也凸顯了我以往比較少注意到的問題,對焦物若是有偏移,大光圈就得冒著失焦的危險去捕捉了。

因為有幾張真的是差了幾公分的距離,就這麼被風吹到離開我的焦距上,因而失焦。

所以多少還是別太依賴大光圈,適度的調節縮小比較好。


而拍攝人像上,這自然考驗到了Olympus一直以來的膚色問題,趁著某個機會,我拍攝了一組資訊展的SG做測試。

結果來看其實還不錯,只是過於仰賴大光圈的下場,偶爾還是會小失焦,但縮圖上也許看不大出來就是了。 

這樣的拍攝,是否比較脫離一般Olympus的膚色印象?

我也不確定,畢竟後來看別人拍的,某些作品膚色比我的更討喜。

也只能說,這是盡力了。


Leica D 25mm F1.4

這顆鏡頭真的不枉費被稱為『魔性之眼』,因為真的用了會著魔般的喜歡,甚至想當機身蓋。

我最近就發現自己居然比較少用12-60mm,甚至挑剔他的銳利度了...(望遠端畫面會開始糊掉)

12-60mm的優勢大概就是在對焦速度上真的很快又準確。

 

但願我能在這兩個神器加持下,善用E-30繼續走下去。

可聽說明年新機可能出現?害我又有點緊張了...

 

不論如何,一顆被當年大家所推崇的定焦鏡,真的還是有他的定位與價值在,這是無庸置疑的。

虛砷 wrote:
自從擁有Olympu...(恕刪)


雖然焦段不同,但ED50mm 在畫質上的表現並不輸它。

而且它亦是玩4/3一顆必收的鏡頭。
不過50mm用起來就不是我習慣的焦段了。
我盡量希望用途廣泛些 。
配上O記的機,對焦速度下降得明顯嗎?

Nick Yang wrote:
雖然焦段不同,但ED50mm 在畫質上的表現並不輸它。

而且它亦是玩4/3一顆必收的鏡頭。

這兩顆我都有,都是相當稱職的定焦鏡
尤其魔性之眼金屬鏡身相當有質感
看得出PANA當年花了很大的心力製作這顆鏡頭
如果43還有明天的話(目前各方消息都很正面),
鏡頭方面
第一個希望是300mm F4窮人打鳥鏡
第二個希望是17mm F2或更大光圈
這管我有用過G3+俗稱的小奶m43 25 1.4
的確畫質很好, 看來大奶也很優~萊卡加持就是!不一樣
但就是有點貴...所以我也還在用sigma 30 1.4

mrbrucebruce wrote:
配上O記的機,對焦速...(恕刪)


ED 50mm講得太傳神我會猶豫的呀...
應該不會考慮置入,以免沒法均衡使用每個鏡頭。

對焦速度我覺得大奶最糟糕的狀況就是稍微按一點的地方會頓了0.5秒,才拉風箱對焦。
與12-60mm『咻~滴滴』的感覺差很多。

dolcejp wrote:
那軍艦是老中字號啊。...(恕刪)


連日方都不看好行情呀...?
不過dolcejp的作品也是我平日逛Flickr會欣賞的固定指標。

訝異到原來最近您的Flickr有用到這顆鏡頭。


虛砷 wrote:
連日方都不看好行情呀...(恕刪)


謝謝你啊:)

最近傳的幾張都是用這支拍的,
未來應該會是等校50mm的主力。
M43的小奶應該就準備賣掉了。


日本這支的二手價好像一直都不高也。
最近常逛的二手店突然冒出好幾支,
就算是美品的價格也比台灣低不少。
上網查了一下轉接狀況後就先買一支了。(隔了兩個禮拜去只剩下三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