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在意的Rumors ? OMD相位對焦 & m43專用 speedbooster

tyf000 wrote:
你都能拿 50mm ...(恕刪)

無鏡片轉接環 是把老鏡鏡後距在EVIL系統上補回來
轉接環有一定厚度
speed booster 比同系統無鏡片轉接環還薄 因為縮短了鏡後距
縮短了鏡後距才能縮小片幅
減距(減少鏡後距/flange distance)只能用一次.不能疊加
接兩個轉接環厚度還要比接一個轉接環更薄?
物理上不可能...

問題還不只這樣 每接一次縮一次片幅
全幅鏡被妳這樣一直接
最後只能給1/2.5" DC用(笑)
一個減距鏡四枚鏡片 八個曲面
每個曲面減損進光量幾%來算
搞個兩三個減距鏡 帳面上達成f0.5
結果經過十幾二十片鏡片
進光量黑烏烏的搞不好還輸f2.8....(笑)
ACON99 wrote:
無鏡片轉接環 是把老...(恕刪)
所以小片幅的鏡頭,想增大光圈,要不要用體積換?
tyf000 wrote:
所以小片幅的鏡頭,想...(恕刪)

你知道一般電影片幅比APS還稍小嗎?
你有看過電影用鏡頭的大小嗎?
有沒有看過專業Zeiss電影鏡 for DSLR?

要比小的話 FF多的是餅乾鏡 旁軸M鏡...
所以哩? 小片幅鏡就是小嗎?
ACON99 wrote:
你知道一般電影片幅比...(恕刪)
為了不要被模糊焦點,我把範圍再縮小一點...
就把你看過最小的鏡頭拿出來好了,同樣這一顆鏡頭,是不是完全不用增加體積,就能憑空加大光圈?

tyf000 wrote:
為了不要被模糊焦點,...(恕刪)

同樣一顆全幅鏡 接m43或是NEX 各式EVIL機
就是要用補足鏡後距的 轉接環
speed booster轉接環 還比同級無鏡片轉接環短些
接起來較小 還加一級光圈
你在模糊什麼焦點?


ACON99 wrote:
同樣一顆全幅鏡 接m...(恕刪)

何必再把其它轉接環扯進來呢,真是鬼打牆...
FF 50/f2 轉接 speed booster 會比 APSC 原生 35/f1.4 小?

算了,浪費時間...
反正你的認知,speed booster 完全是小片幅救星
剛好我的意見相反,speed booster 只是個噱頭
銷售量會說明結果,我們就等著看是誰比較先知囉..

tyf000 wrote:
何必再把其它轉接環扯...(恕刪)

我沒看過APSC專用的35mm 1.4
倒是FF的35mm f1.4 還沒看過比FF的50mm f2小的

要用銷量證明?
哪一顆50mm f1等級的鏡頭會比一般標頭銷量好?
所以一堆高貴大光圈鏡皇XX都是噱頭?
那你買啥相機阿 去買手機就好了
反正體積小 自己在鏡頭裝全世界只有妳發明的標頭轉接兩次speed booster就變成超大光圈....
tyf000 wrote:
何必再把其它轉接環扯...(恕刪)


它不是噱頭,它確實讓轉接玩家有了新選擇
增加的光圈,也是有它的實用性

但這東西,本來就很挑人買的
算是小眾中的小眾,搞不好連在01要等篇開箱文都不容易

這幾年雖有老鏡轉接風潮(我覺得有消退很多)
但再怎麼瘋,其實玩的人還是很少

每天都有人在網路上哀嚎自動對焦慢、移焦
相反的,轉接老鏡大樓反而PO圖者越來越少
可見手動鏡的族群有多小

我自己是個老鏡愛用者,但老實說,面對speedbooster的售價
我也是會遲疑很久,也會很懷疑那片鏡組的影響

畢竟就算花了一萬多買speedbooster
M4/3系統我還是要乘上1.5的等效焦距
確實啦!也總比2倍好多了

但我會把眼光放在APS-C的系統
好比富士XE-1,裝上speedbooster至少比較接近1:1

不過,等效焦段的倍乘也不一定是壞事
我之前攜帶全幅(底片機)與M4/3兩種系統的相機出門拍照

我只要繼續使用原有的鏡頭
透過交互轉接、倍乘
就能平白無故的多了好多新的焦段可以運用

好比全幅的35mm,給M4/3就變成了等效75mm的人像鏡
全幅的135mm,若覺得還是拍的不夠遠,轉接到M4/3,立刻就有270mm的焦段

135mm在全幅底片上的範例


現場轉接給M4/3,我又能拍出不同的感覺


老鏡本來就厚重,加上我又雙系統
可以想見我不是那麼在乎重量的人
比起去計較體積重量,我比較關心的是畫質與娛樂性(轉接樂趣)

當然講是這樣講,一般沒特別想出動認真拍些什麼的時候
我一直都是最底限的輕裝出門,有時配C鏡,有時配原廠M4/3餅乾鏡


E-PL1轉接C鏡


E-P1轉接OM鏡(用28mm換取接近標準鏡的焦段)


定焦老鏡只要買了一顆,就會快速繁殖


最後想了想,先跳過了E-M5
還是入手了全幅的底片機回來“解放”老鏡

買M4/3雖然的初衷雖然就是為了輕便
但我也在轉接上找到了不少樂趣,算是另一種玩法
底片機入手後,相互的轉換更是好玩

我很願意投資手動鏡是有原因的
因為我不喜歡被綁系統

入手的OM鏡,我一樣可以拿去給CANON等機身
或是我目前相中的富士X系列相機

哪天如果真的入手富士,那我又多了APS-C系統
交錯下來,得到的等效焦段就更多了

speedbooster則是又多了一種選擇
只是目前看起來暗角等問題還是有
可能還得再觀察吧
怎麼看還是覺得底片機比較漂亮比較有型 哈哈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它不是噱頭,它確實讓...(恕刪)

你已經說出了原因,轉接的使用人口太少..
任何產品做出來就是要賣錢的,不論描述得如何精妙、形容得多麼神奇,最終目的就是要從顧客口袋裡掏錢

m4/3 降價,會讓很多人提昇購買慾,這降價就有實際市場效應
Leica M 又醞釀漲價,但大多數人都無感,這漲價就只是噱頭
Speed Booster 就是這種噱頭,讓少數族群自爽而已.

用手動鏡,說好處是不會被綁系統.
換個角度看,壞處就是得不到任何系統的優點.
為什麼要用 m4/3 系統,為了得到 x2 的等效焦段?
隨便找十個 m4/3 用戶來問,至少有八個會說因為體積小對焦快,這就是實際面。


以原廠的技術,要做出 1.0 以上的大光圈鏡不是問題,甚至要做出近完美的轉接環也行。只有夠傻夠天真的人才會以為原廠技術辦不到,還要靠三線副廠撐場。
技術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一直都在於產品能不能大賣,會不會斷了自身後路..
自家系統的客戶群在哪裡?這群客戶的喜好又在哪裡?如何讓系統能健康存續下去?...這些才是開發產品要考量的最大重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