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希望買到「以下犯上」的產品,雖然是中階的機種,但它的部分功能是承襲自高階的產品而來,甚至某些新功能是高階機種裡所沒有的。數位單眼市場中有一位模範生名叫Nikon,特別喜歡做這種事情,例如D7100拿D3等級的51點自動對焦、D5200擁有D7000的39點對焦等等。Olympus在無反光鏡的微單眼市場也是以下犯上的佼佼者,而自從2012年初E-M5確立成為了O家旗艦機種之後,同年冬季推出的E-PL5也下放了E-M5的規格,但今天要介紹的E-P5已經不只是以下犯上了,它的目標根本就是要超越E-M5來的。

剛看到規格表時覺得這樣實在是有點太超過,因為這次的「以下犯上」真的是太過明顯,E-P5除了使用1610萬畫素的Live MOS感光元件之外,還加入E-M5的重要技術「5軸防手震」,連拍速度與E-M5一樣是每秒9張,快門速度居然跟前代機皇E-5是同級的1/8000秒,接著將機背的液晶螢幕解析度一舉衝上104萬點,還加入了Wi-Fi無線傳輸,並且可使用手機遙控相機來做拍攝。E-P5每一個更新要不是與E-M5持平就是超越,而且還不只這些,在機身的設計上亦有做改進,E-P5可謂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本篇文章共分七章節一附錄,每一章節後就是實拍圖片,各位若想直接看實拍圖的話也可直接進最後的附錄。若對各章節有興趣的話可以直接複製下方的各章節名稱來做搜尋。
■ CHAPTER1 外觀介紹 ■ CHAPTER2 操作介面 ◉ 對焦速度 ◉ 控制桿功能 ◉ 峰值對焦 ■ CHAPTER3 Wi-Fi無線傳輸 ◉ 遙控操作 ◉ 匯入相片與編輯 ■ CHAPTER4 拍攝功能 ◉ 9FPS連拍 ◉ FullHD錄影 ◉ 定時攝影 ■ CHAPTER5 低光源表現 ◉ 各級ISO表現 ◉ LIVE BULB/TIME長曝模式 ■ CHAPTER6 特殊效果 ◉ 完美人像效果 ◉ ART應用創意效果 ◉ PhotoStory ■ CHAPTER7 使用心得與建議 ◆ APPENDIX 實拍圖片 |
■ CHAPTER1 外觀介紹

PEN系列一向具有洗鍊的外觀設計,但E-P5將PEN系列的質感提升至更高的層次,除了機身外部絕大多數皆為金屬材質,其份量感與組裝紮實度表現皆相當優異。

維持Olympus以下犯上的習慣,E-P5就直接將E-M5的1610萬畫素Live MOS感光元件拿來用了,影像處理引擎亦為TruePic VI,拍攝畫面解析度為4608 x 3456的4:3畫面,感光度則是200-25600,而ISO100顯示為LOW。快門速度的部分E-P5最短時間來到了1/8000秒,最長為60秒,同時也具備了E-M5與E-PL5的LIVE BULB或LIVE TIME快門模式。

過去在前代E-P3機身右側的握把是可拆卸的,但在E-P5又回到E-P1/EP2了不可拆的設計。這塊蒙皮握把可以適當地提供止滑的效果,上方梯形突起可以增加握感,讓相機不至於太難握。

機身外覆的材質大多是冰涼的金屬,就連鏡頭釋放鈕亦是如此。也因此E-P5的機身做工質感優異,以至於小編自己的朋友們拿到的時候都會用手在上面滑呀滑的,冰冰涼涼的金屬霧面觸感相當棒。

機頂操作區一覽,在設計上也是稍有改變。

機頂與機身中間的間隔是會反光的材質,相當有質感。不過那個PEN字的印刷卻被閃光燈的開關擋住了...

機頂操作區的部分,最明顯的就是開關機的方式改變了,過去是使用點按的方式,而現在變成了撥桿式,這個位置可以同時使用食指或拇指來操作,小編習慣開機的時候用食指,關機則使用拇指。
開關機鍵的上方為Fn快捷鍵,全機的Fn快捷鍵就只剩下這個,但這次E-P5加入了峰值對焦,而且可以使用Fn鍵做快速的啟閉切換,我想喜歡轉接老鏡的朋友一定會愛上峰值對焦與這個可以快速切換的功能。

機頂上方有三個做工精緻的金屬製轉盤。其中一個是模式轉盤,而在E-P3上負責光圈、快門或曝光補償的後轉盤與機背飛梭旋鈕,變成了前後轉盤,變成了比較像是DSLR的設計。我想Olympus這次一定有在這個部份下足了功夫,因為不論是在轉盤的防滑刻度、力道回饋與細緻度上,散發出來的氣質都讓人大聲叫好。

內建閃燈出力雖然在ISO100時僅有GN7,但同步速度卻罕見的來到了1/320秒。可惜的是它依然不能打跳燈。

機背螢幕也是E-P5的亮眼規格之一,對於過去螢幕解析度一直處於落後的Olympus來說,這次可是一次衝上了3吋104萬點LCD的規格,維持了電容式觸控,並且可以做約莫上75下45度的翻轉,有利於高低角度構圖。

機背操作區的部分一覽。

本次E-P5多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功能:控制桿,它可以藉由選擇1與2不同的位置來同時負責控制前轉盤、後轉盤、獨立錄影鍵三者的功能做切換,而在選單裡面又分成Mode1至Mode4共四種不同模式,所以操作起來會有點複雜,但若運用得當相信可以做相當快速的切換。控制桿功能會在CHAPTER2 操作介面再向各位做說明。

在E-P3與E-PL5上見的到的飛梭轉盤,反而在E-P5上頭卻取消了,這個圓形只能當作四向按鍵做使用,不能夠旋轉外圍來做快速選擇。

小編在這台機器上還看不到製造地的打印標籤,可能因為這台還是非市售版本的緣故。

OM-D EM5可以防塵防滴,那E-P5可不可以呢?答案是不行~因為它的電池艙蓋沒有做防塵/防水膠條的處理。我想這也是Olumpus保護E-M5的方法之一吧。
E-P5與E-M5的電池可以互通,皆使用型號為BLN-1鋰電池,CIPA測試一顆電池可拍攝330張相片,但小編實際使用的狀況則是超過這個數字,拍攝485張加2則30秒影片依然是滿格的狀態...

有些朋友想知道銀色的17mm f/1.8跟E-P5有沒有色差,以這張圖來看應該是有的,但用肉眼看的話,這個差異其實微乎其微,如果不注意看的話是真的看不出來。

在台灣隨著E-P5一同發表的VF-4電子觀景窗內建236萬點液晶螢幕、100%的視野率,放大倍率為1.48倍,體積並不小,為2.8 x 5 x 4.8cm,觀景窗上頭也有內建感應器,在你眼睛靠近時可以自動關閉下方的液晶螢幕。目前僅支援E-P5,而Olympus多數的PEN、XZ系列需要做韌體更新、部分則無法啟動眼感應器的功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官網做查詢。
VF-4的畫面相當大,有種使用傳統DSLR全幅機的錯覺,而且236萬點的畫面精細,但我發現它的對比度比E-P5的液晶螢幕還來的低一些些,而且E-P5內建的機背螢幕在強光下的表現依然是游刃有餘,所以最後就把VF-4留在包包裡了。

作為一台可交換鏡頭的微單眼,其實E-P5並不算小,重量也不輕,單機身體積為12.2 x 6.9 x 3.7cm,加上記憶卡與電池重量約為420公克。

各位在握持E-P5的時候,還是建議使用左手托住鏡頭、右手抓握相機的方式比較好,不然就請各位上相機背帶吧!雖然機身正面有蒙皮,不過面積並不算大,突起的高度也不太明顯,所以各位在握持的時候可要好好抓住。

既然E-P5的規格幾乎是以下犯上到太超過的程度,那我們再拿E-M5簡單的比較一下外觀好了。順便看看很多人在乎的螢幕色偏問題。
雖然在定位上E-P5是比較低一級的機種,但在體積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最大的差異當然就是E-M5多了機頂的那個電子觀景窗的位置,跟傳統的光學觀景窗體積其實相差無幾。

E-P5的螢幕比較薄,若你用手指觸摸感覺會更明顯。但在向下翻轉的功能上E-P5有一個滿嚴重的缺點,各位可以注意到最下面那張圖,E-P5螢幕往下翻的時候機身是會翹起來的。這樣有什麼問題嗎?當然有!如果你是把相機放在桌上或地板那沒差,但若你上腳架使用快拆板,你會發現螢幕根本無法下翻,因為快拆板與機身是鎖死的,所以原本會讓機身翹起的螢幕一往下翻轉,就等於在跟螺絲做抗力,所以只要你裝上快拆板,就完全無法下翻螢幕。上腳架而且是高過頭的話,必須抬頭的你就無法享受螢幕下翻的功能。

自從Olympus相機設計師米谷美久在1959年推出世界第一台半幅相機─PEN,從那個時候開始Olympus PEN系列的字型就一直都是細細長長,有點類似Tw CEn MT Condensed的字體,小編推測會使用這樣扁扁的字型,大概也是米谷美久想要傳達PEN系列是當代輕巧相機的代表。然而到了2009年數位時代的第一款PEN系列E-P1開始,機身上拿走了這個細細長長的字樣,只將它們留在機身紙盒上,而且OLYMPUS的Logo也換回了他們企業的標準字型。一直到E-P5的出現,OLYMPUS PEN字樣終於又回來啦!上圖的上方是E-P5,下方是E-M5,兩種都不是印刷,而是刻上去、可以感受到深淺的字樣。各位比較喜歡哪一種呢?

機背算是變化最大的部分,跟自家前代的E-P3相比的確有很多更動,最明顯的就是右邊E-P3的按鈕為一排,而E-P5將它們打散了,原本獨立的放大縮小按鈕變成從後轉盤去做控制。相片播放鈕也移至右下角。kimin覺得這對E-P系列的老玩家可能會有些不習慣,但對剛入門的新手來說是件好事,因為相片重播鍵獨立開來在選按時比較直覺,若是排成一排,在陰暗處你要不是要心裡默念現在摸到第幾顆,不然就是必須要開燈去找,我認為直接把這個常用的功能獨立開來會方便許多。

若是拿旗艦E-M5來比較,就大概可以知道E-P5在設計上是有參考E-M5的,但我認為E-P5設計得更好。原因如下
第一:E-P5的操作空間比較大,各按鍵之間的間隔較開,不易誤觸其他按鈕。
第二:E-P5的相片播放鍵好按多了,按E-M5的撥放鍵時手指很容易會碰到旁邊的Fn1。
第三:E-P5的方向鍵有快捷設定,可以立即選擇對焦點、連拍速度等設定,可以少開一次選單。
第四:E-M5內部的防撥水設計讓按鍵明顯深很多,E-P5的按壓回饋較為紮實。
機背右上角的手指休息區E-M5比較突出,後方的抓握感是比較好的,但由於它機身前方的蒙皮也較為滑溜,所以兩台相機握持的感受其實是差不多。
許多網友似乎非常在乎E-M5螢幕色偏的問題,我們知道E-M5與E-P3所使用的液晶螢幕為3吋61萬點OLED,而E-P5使用的是104萬點LCD。我們分別就幾組圖片來看看。

小編為了要看這個色偏的問題拍了不少照片,但最後發現拍選單的時候最明顯。左邊是E-P5,右邊是E-M5,左右的圖片都是以同一台相機(Nikon D80)、同樣的光圈快門設定(105mm f/11 1/2s)、同樣的白平衡(5250K),並且在同樣的位置所拍攝。其實從遠處看,E-M5螢幕偏綠並不明顯,但越靠近會越容易看得出差異。最下面那張相片我是以鏡頭最近對焦距離所拍攝,但我有稍微裁切與轉正圖片。另外,你也可以從最後一組圖片看出兩張螢幕的解析度差異,右邊E-M5的字體毛邊會稍微多一點,而E-P5的字體邊緣較為銳利,這也是104萬點最明顯的好處,在畫面的呈現上會較為清晰銳利。
請注意,雖然相片拍出來是如此,但用肉眼所見其實沒有差這麼多,小編怎麼看都覺得兩個螢幕都還是比較像中間那張照片一樣,其實差不了多少。兩台相機擺在面前,你可以看出來E-M5有很輕微的色偏,但如果光看E-M5的話其實是沒有什麼感覺的,這時如果你立刻把眼睛轉到E-P5的話,就會發現剛剛E-M5的螢幕怪怪的...
以下這組圖片也是比較E-P5與E-M5,但前面那組圖片是個別拍的,而這組圖片是兩台相機一起拍,然後我做原圖裁切給各位看在色彩與對比度上的差異。在兩台相機裡面是同一個檔案。拍攝時螢幕亮度皆為預設。

[原始圖片1] [2] [3] [4] [5]
雖然小編常看到E-M5的色偏問題常被討論,但在實際顯示時我倒不覺得有這麼明顯。也因為這兩台相機顯示的是同一個檔案的緣故,所以你可以藉此看到E-M5的OLED與E-P5的LCD在顯色上的差異。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會發現E-M5螢幕色彩較為鮮豔,對比度也較高。



■ CHAPTER2 操作介面

在操作介面上,E-P5與Olympus的Mirrorless相機其實是大同小異,本章節針對對焦速度、控制桿,以及新增的峰值對焦做說明。
拍攝畫面




一般的拍攝畫面共有4種模式,只要點按機背的INFO鍵即可切換,E-P5也同樣具備了前後左右四向的電子水平儀(左下圖片)
對焦點選擇




對焦點依然維持7 x 5點,並且可以選擇大小。需要提醒各位的是,若你是使用觸控式的對焦,則對焦的範圍也是會被限制在這35點所包圍起來的空間裡,若是太旁邊相機就無法對焦了。
◉ 對焦速度
Olympus的FAST AF對焦系統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這是從E-P3承襲而來的規格,E-P5當然也不會缺了這個功能,我們來看看E-P5的對焦速度:
E-M5對焦速度
若是在同樣的情況下,旗艦機E-M5的對焦速度如何呢?
觸控對焦速度:
機身可以選擇要使用觸控來做對焦,還是同時對焦與拍照的功能。影片中可以發現在使用觸控的情況下,幾乎感覺不到半按快門與觸控在對焦速度上的差異。
◉ 控制桿功能

E-P5新增了一個有點複雜的功能,叫做「控制桿」,藉由左右1與2的切換,可以同時部分的控制前、後轉盤與獨立錄影鍵的功能,而這個1與2的切換又可以從選單中來做Mode1到Mode4共四組不同的應用切換。




要先向各位說明一下,控制桿中央的紅色按鈕我在這裡都稱作錄影鍵,因為機身的說明根本就沒有給那個紅色按鈕一個名稱,所以只好用錄影鍵來稱呼。這個按鈕除了錄影的功能以外,還可以設定為其他自訂功能,所以我等一下雖然會以獨立錄影鍵稱呼它,但功能上並不一定如此。由上面的選單圖片各位一定看得霧煞煞吧?我把所有的搭配都列出來讓各位先了解這功能是在做什麼:
Mode1-切換白平衡與ISO位置
撥桿在1:後轉盤負責光圈值,前轉盤負責曝光補償。錄影鍵負責自訂功能。
撥桿在2:後轉盤負責白平衡,前轉盤負責ISO。錄影鍵負責自訂功能。
Mode2-切換白平衡與ISO位置
撥桿在1:後轉盤負責光圈值,前轉盤負責曝光補償。錄影鍵負責自訂功能。
撥桿在2:後轉盤負責ISO,前轉盤負責曝光補償。錄影鍵負責自訂功能。
Mode3-切換錄影鍵的功能
撥桿在1:錄影鍵負責自訂功能。後轉盤負責光圈值,前轉盤負責曝光補償。
撥桿在2:錄影鍵負責錄影。後轉盤負責光圈值,前轉盤負責曝光補償。
Mode4-切換對焦模式
撥桿在1:對焦模式可自訂,後轉盤負責光圈值,前轉盤負責曝光補償。錄影鍵負責自訂功能。
撥桿在2:對焦模式可自訂,後轉盤負責光圈值,前轉盤負責曝光補償。錄影鍵負責自訂功能。
所以簡單來說選擇Mode幾是看你需要快速切換哪些功能,Mode1與2就是在光圈、快門與ISO、白平衡兩組之間做切換;Mode3就是錄影鍵的錄影與自訂功能做切換;而Mode4就是切換對焦模式。
是不是覺得光看這些文字說明就很複雜了?老實說我也搞了好久才懂,實際操作一次給各位看好了:
對不起各位,小編的口條不好,如果聽的痛苦也請大家見諒。我想看了實際的操作加上前面我把所有的功能都列出來,應該大家就可以稍微明白一些。
◉ 峰值對焦
這個功能常被用在高階的消費級攝影機,或者是廣播級的錄影設備裡常會出現的功能,峰值對焦又被稱為PEAK,是一種輔助對焦的功能,它會在讓合焦的物體邊緣上出現白邊,看到白邊時就代表那個位置是準焦的,對於已有自動對焦鏡頭的朋友來說可能並不會太常使用,但對於喜歡轉接手動對焦老鏡的朋友們來說,加入了峰值對焦真的是一大福音,過去只能使用畫面來確認,現在有了峰值對焦能夠更有效率的來完成對焦的動作。
E-P5可以設定峰值為白邊或黑邊,黑或白則需要視畫面背景色彩而定。在影片中也提到了「輔助手動對焦」的功能,不需要按任何按鈕,只要轉動對焦環,畫面就會立刻作放大並且開啟峰值來讓你做手動對焦,是個相當實用的功能。





■ CHAPTER3 Wi-Fi無線傳輸

去年推出的E-PL5雖然號稱有無線傳輸的,但其實它支援的是Toshiba的Flash Air記憶卡,沒有這張卡就無法傳輸,其實嚴格來說並不算是真的附有無線功能。而E-P5則是完整的彌補了這個缺憾,機身原生就支援Wi-Fi,只要下載手機的應用程式Olympus Image Share即可進行遙控拍攝與檔案傳輸。
不過要先跟各位說明一點,這個版本的O.I. Share目前還是工程版(2.0.6989),還未經過Apple的審核,它是我到代理商請他們幫我在手機裡安裝的,如果你到App Store裡是看不到這個程式的最新版喔~軟體正式版本預計會隨著上市的時間一起推出,這裡先讓大家「聞香」一下,
◉ 遙控操作


遙控拍攝應該是相機在Wi-Fi應用上最常見的功能,若是想拍有自己在內的團體照的話,過去我們要使用2秒或10秒的倒數計時,對好焦按下快門之後跑過去跟大家靠在一起,這個功能可以讓你悠閒地站在人群中拍照,只需要點按你的手機畫面即可。
相較於市面上其他相機廠商的拍照應用程式,它並不算強大,觸控對焦與拍照、倒數計時快門都是很常見的功能,但不能錄影。使用過程中我發現有一個功能很有趣,請看下面這則影片:
新版的O.I. Share可以自訂倒數計時的快門音,你可以自己錄下你自己的聲音作為拍照的提醒指示,猜想應該是設計給父母使用的吧,例如孩子聽到什麼樣的聲音會笑,爸爸媽媽就可以使用這個功能來捕捉到孩子開心的表情。影片中我是用正經的321倒數,但其實在拍影片之前我錄了很多很好笑的聲音進去,我想各位可以在裡面講笑話,這樣跟朋友在合照的時候大家就會笑得很開心。
◉ 相片編輯


O.I. Share的相片編輯功能有點類似Instagram,可以在手機上直接做特效,並且可以支援手寫簽名。
影片前面有一大段我進到PhotoStory(請詳閱CHAPTER6 特殊效果)的試用功能裡面,但我目前不能夠使用我所拍攝的照片來做PhotoStory,我想這應該是軟體未開發完全的緣故。
手寫簽名的部分我寫了「Mobile01」的字樣,軟體可以讓你調整它的大小、顏色與粗細等等,並且可以擺在你想要的位置上,甚至你可以用自選的圖片來當簽名,而且可以選定畫面中的顏色來當作透明色,這就是所謂的去背啦!非常聰明的作法。
最後我選擇將加入簽名的相片要上傳到Facebook,但手機的連線是與E-P5連結的,所以我就必須要中斷連線,改換成公司的Wi-Fi,不然就是使用3G無線網路才能進行相片上傳。基本上所有的控制都要從手機來做主導,相機無法獨力完成這些事情。
其他還有一個「新增地標」的功能,因為E-P5沒有內鍵GPS,所以它能透過手機的GPS來替相片定位,不過似乎是因為軟體版本的關係,在執行上一直不穩定,所以就沒有使用影片展示了,還是請各位耐心等候正式軟體上線吧~




■ CHAPTER4 拍攝功能

E-P5跟旗艦機一樣的9fps連拍實在是讓E-M5很尷尬,而過去在E-P3高速連拍的每秒5張,現在卻變成E-P5的低速連拍選項了,只能說科技進步之快讓人驚訝,Olympus也真的非常有膽量下放規格。另外Full HD錄影當然是不可少,而定時拍攝就是間隔攝影,但相機會自動生成一個縮時影片。
◉ 9FPS連拍
我們來聽聽E-P5的連拍速度與快門聲吧,雖然這跟照片的好壞一點關係也沒有,但聽到這個恰恰恰的聲音我想大家都會莫名的

拍攝時是選定以RAW格式,E-P5大約可以連續拍攝13張左右而不掉速。
老大哥E-M5的連拍聲響:




前面兩組寬的相片是5fps連拍,而下面2組則是9fps。小編在此以GIF動畫重現拍攝時原來的速度。
◉ FullHD錄影
1920 x 1080 Full HD 的規格當然是不可少的,但令人有點沮喪的是E-P5與前代一樣,錄影中若拍攝相片的話,影片依然會被截成兩半,然後給你一張全尺寸的相片,拍攝過程中會很明顯地感覺到快門簾啟動,換句話說它就是在錄影中按下快門鍵時,就先關閉錄影功能,然後拍一張照片,接著繼續錄影,希望Olympus可以盡早解決這個問題,不然就是用按下ok鍵的方式來直接從影片中截圖亦可,我想真的沒有人喜歡看到影片會因為拍照而被截成兩半。
另外,錄影途中不能調整光圈、快門,亦無法設定曝光補償,簡單來說只要按下錄影鍵後除了對焦與停止就什麼也不能做,雖然錄影模式下可以調整P/A/S/M等曝光模式,但那也僅止於錄影前而已,這是Olympus過去就有的缺憾,希望可以盡早改進。
我們來看看E-P5在錄影時的對焦速度,使用的鏡頭為14-42mm f/3.5-5.6IIR
錄影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使用連續自動對焦,也可以使用半按快門鍵來達成。這則影片是我使用觸控的方式來對焦,這也是E-P3所沒有的功能,但觸控對焦速度會很明顯的比使用快門鍵來的慢,觸控可以自選位置,使用快門鍵對焦的話就只能對焦在影片拍攝之前設定的位置上,所以如果你無法移動相機的話,使用觸控的方式對焦就變得很重要囉~
以下影片皆是以1920 x 1080 30fps來做拍攝。色調皆是預設的i-Enhance,並且有開啟防手震。
錄影時可選擇開啟全時自動對焦,因為E-P5的對焦反應很快,所以這功能開啟之後就比要好好的讓對焦點跟緊主體,在面對Stacy走過來這樣的速度E-P5也是遊刃有餘的。
拍攝的地點位於信義計畫區,時間約莫是晚上9點,夜間錄影的表現也是相當不錯的。另外這則影片我是使用75mm f/1.8所拍攝,背景的光點虛化得相當唯美。
◉ 定時拍攝
E-P5內建定時拍攝功能,相機會依照你設定的拍攝間隔來達成指定的拍攝張數,而且不需要透過外接遙控器,但更棒的是你不需要進電腦做後製來完成縮時影片,在選單中只要開啟「定時短片」後就可以在相片拍攝完成的當下自動生成一段縮時影片了,是不是很方便呢?


縮時影片規格為1280 x 720 10fps,而且畫面的比例是4:3,該設定是固定的不可調整,若各位想要有更大的自由度,還是使用電腦來後製吧~
此段影片是我以10秒為間隔拍攝99張相片。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這個功能最多也只能拍99張,所以影片最多也不過11秒而已,其實相當不過癮,至少也來個300張讓我可以做成24fps的影片嘛~
這是以5秒為間隔的自動生成縮時影片。另外我也從這則影片裡學到教訓,你有沒有注意到影片好像不斷地在放大縮小?其實畫面會放大不是因為我碰到鏡頭變焦環,而是因為我沒有關閉自動對焦的緣故,你只要看到畫面放大就代表相機對焦錯誤,尤其是在陰暗的傍晚更是容易如此,建議各位如果想拍攝縮時短片,請務必開啟手動對焦的功能。




■ CHAPTER5 低光源表現

◉ 各級ISO表現
以下圖片皆是使用的鏡頭為14-42mm f/3.5-5.6 IIR MSC,以光圈先決模式、f/7.1、開啟2秒倒數計時拍攝,關閉機身防手震,「減少噪聲」設為關閉,「噪聲過濾」設定為標準,對焦於下方「充電野菜」字樣。

[打包下載所有圖片]
似乎是因為E-P5與E-M5是使用同一片感光元件與同樣的影像處理器的緣故,在各級感光度雜訊的處理上並沒有與E-M5相差多少,ISO100/200/400/800都滿乾淨,細節也保留得很好,但到ISO1600時雜訊就比較明顯了,右邊毛球的細節也掉得很快。小編認為ISO1600可以算是工作值。若你很在乎雜訊的問題,ISO3200的數值或以上我就不建議這麼做了。幸好Olympus目前有足夠的大光圈鏡頭群,而且轉接使用老鏡的玩家也是所在多有,建議各位在陰暗處拍攝時,還是開啟大光圈,不然就擅用補光技巧來讓相片清楚吧!
◉ LIVE BULB/TIME長曝模式
E-M5時就新增的LIVE TIME/LIVE BULB是可以讓你可以在拍攝長時間曝光的時候即時檢視的功能。過去我們在使用長時間曝光時,你非要等到相片完全曝光結束才能看到成果,而LIVE BULB或LIVE TIME是你可以在拍攝的當下就看到曝光的狀況,也就是說你可以看到畫面正在一點一滴的曝光,所以Olympus在T快門(Time)與B快門(Bulb)前面加上了LIVE這個字,代表你可以看到長時間曝光的「實況」,這功能相當前衛,我們來看看影片:
影片中我是使用LIVE TIME模式,設定一秒刷新一次,而相機規定在我的感光度為100時,它最多可以幫我顯示24次,超過它就不會再顯示了(感光度越高則刷新次數會越少),若這個情況下拍到100秒,則最後出來的相片成果會是曝光100秒的照片,但在拍攝的當下只會顯示到24張的曝光程度。
其實LIVE BULB與LIVE TIME拍攝出來的影像並沒有特別,它一樣是在做長時間曝光,就只是能夠把拍攝現況顯示出來而已。如果你的朋友想要拿手電筒做光影塗鴉而要你幫忙監督,使用這個功能可以在他寫錯字或畫錯的時候立即喊停。
另外,LIVE BULB與LIVE TIME的差別是什麼?其實就是B快門與T快門的差別,B快門是你的手指按著快門鍵多久,快門就開啟多久;而T快門是你按下快門就開啟,中間你的手指頭要做什麼都無所謂(離開快門鍵亦可),但按下第二次快門就會關閉。


以下的夜間人像皆未另外打光,只有使用現場的人造光源,所有相片的感光度皆超過1600,可以讓各位檢視高ISO所表現的畫面,若是想看原圖也可以將網頁拉到最下方來檢視。



■ CHAPTER6 特殊效果

前面幾個章節的東西都比較生硬一些,這裡要來看看相機的一些特效,除了完美人像的美肌效果與多樣的ART色調,E-P5更新增了PhotoStory的功能,讓你盡情發揮影像創意。
◉ 完美人像效果
簡單來說就是美肌模式啦~過去小編都不太介紹SCN模式的,但看到美肌模式而且有模特兒可以拍攝就一定會拿來讓大家檢視看看。

使用完美人像拍攝時,按下一次快門會生成兩張相片,分別是此功能的開啟與關閉,看上圖你可以注意到臉上有一些小小的突起都被消除掉了。另外這功能必須要在相機有偵測到人臉時才可以啟動,否則E-P5可是不會讓你按快門的喔。
◉ ART應用創意效果
E-P5內建12種創意效果,可以讓各位依照不同的喜好與需求拍攝出不同特色的相片。



◉ PhotoStory
這是首次出現在Olympus相機的功能,你可以選擇不同預設的排版來拍攝,裡面也可以選擇不同的色調與分割畫面或邊框來展現你想要的感覺。

你可以用這個來表現不同的材質...

也可以拿來拍到此一遊...

但還是拿來拍人比較有趣~

設定裡也有ART效果的色彩可以設定,不過不是每一種都有,像這組與下一組是淡化及加光色調。


這組懷舊相片粗粒子+白粗邊框,其實可以玩的功能還不少,而且拍攝時可使用觸控,而且其中一個畫面拍壞,也可以點按兩下來重拍。
這類的創意功能還有一次可以排五張直的畫面,像小編這種人,遇到這樣的特效就只會拍像這樣的東西:

但相機換給女生拍,內容就完全不一樣了,女生的點子真的很多...








■ CHAPTER7 使用心得與建議

更優異的設計

一個會讓消費者喜愛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除了它本身就要有良好的性能以外,也有很多時候是外觀設計在主導消費者的決定,我們可以在Apple的產品或者是最近的New HTC One上找到相似的例子。Olympus PEN E-P5在使用時的感受不像一般的Mirrorless,反而是比較像高階的精品,不論是從機身外覆金屬的使用,還是組裝的紮實感,以及作工精細的三顆轉盤、拋光處理的機頂飾板或稍沉的配重,都在向消費者傳達E-P5是高品質微單眼的代稱。
如果外觀的造型、材質是屬於設計的感性訴求,那按鍵配置與操作邏輯的理性訴求E-P5也沒有放過,例如改成了使用起來更直覺的前後雙轉盤、比E-M5更寬敞的機背按壓空間,還有加了蒙皮的機背拇指休息區,在細節上的機身設計也有一定程度的精進。如果說2009年的E-P1是數位PEN系列的經典設計,則E-P5就算是經典設計的優良改款。講這麼多,還是不如各位親手摸摸看,請各位有機會的話到店裡試玩看看吧!
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從E-PL5與E-P5皆從高階機種E-M5拿規格的動作來看,未來的產品也可能會朝這樣的模式來運作,E-PL5、E-P5都有FAST AF,E-P5則是連9fps連拍、五軸防手震都拿了;而感光元件與影像處理器則是三台完全相同。如此,未來只要E-M6推出,大概就可以推估E-PL6與E-P6的規格。不過我也擔心感光元件與處理器皆相同的做法,可能會讓消費者覺得了無新意,特別是雜訊處理這點是討論區許多人關心的重要因素,希望下一代的旗艦機種可以把規格一次衝到頂,接著把這些好的性能都下放給另外兩台相機。
E-P5的出現無疑讓E-M5的處境非常尷尬,以功能來看,其實E-M5可以說是幾乎沒什麼優勢的,最多就是多了一個電子觀景窗,還有防滴防塵的機身。連五軸防手震都被下放了,而且E-P5的快門速度還是更高的1/8000秒、閃光同步速度達到1/320秒,然後還加入了讓手動鏡使用者方便許多的峰值對焦功能,以及Wi-Fi無線控制與傳輸,在應用方面E-P5可以做得比E-M5更廣也更深。E-P5的存在讓自家旗艦「挫咧等」,但消費者倒是很樂見這樣的結果,因為這也代表Olympus未來會在OM-D系列推出更強大的機種,而從過去Olympus的產品來看,他們真的是勇於創新的一間企業,見到E-P5如此表現,相信未來Olympus必定更有看頭。
說了這麼多好話,並不代表E-P5就是台100分的相機。另外一些小細節的缺點,例如裝上快拆板後螢幕無法向下翻轉,間隔攝影最多僅能拍攝99張相片,錄影時拍攝靜態相片會截斷影片是老問題了,這些都是Olympus可以再多加注意的地方,也請各位在下手之前好好的考慮這些問題是否會影響到你們的使用習慣囉~
75mm f/1.8令人愛不釋手!

這次借測的時候我很大膽地跟元佑借了五顆鏡頭,結果我發現拍最多的不是kit鏡14-42mm,反而是這個等效焦段長達150mm的定焦鏡,每個章節後面的實拍圖片中,只要你看到左下角的相片資訊是75mm,就是使用這顆鏡頭所拍,它的散景柔美,對焦速度也快,而且鏡片又大又漂亮,好像水汪汪的眼睛張大在看著你。過去這款鏡頭只有銀色版本,這次也推出了低調的黑色塗裝。各位對Olympus有興趣的朋友,小編強烈建議你試試看這顆鏡頭,想必各位會像我一樣愛不釋手。
Olympus也可以把人拍得很美

以前有人說Olympus不適合拍人,我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所以本次評測文章的實拍圖片中,拍人的相片甚至比其他主題來的多。我覺得E-P5的顏色頗為「真實」,這聽起來或許有些不夠實際,但拍出來的畫面的確有如肉眼所見,膚色不會刻意的粉,也不會有不尋常的紅出現,算是忠實呈現的顏色,特別是在陽光下表現令我驚豔。例如實拍圖片有幾張是陽光落在Stacy的左肩上,而距離我約3公尺的身後有一道白牆或多或少的反射了一部分的陽光來補充臉部不足的亮度,地上的光線反射在眼睛作為眼神光,所以整張相片看起來相當有靈性,各位可以到後面實拍圖片去找找看這張我非常喜歡的相片。
另外,ART應用創意效果與新增的Photo Story,對於拍人的時候也饒富趣味,雖然PhotoStory的功能在手機應用程式上早就有相關的產品了,但手機呈現的畫質目前跟M4/3的微單眼比起來依然是天差地遠。PhotoStory可以玩得有很多,特別是在Stacy知道有這個功能之後,我原本覺得這是個無趣的功能,但她就可以想到一些梗來玩,例如左邊的自己跟右邊的自己一起畫個愛心,或者學起電影《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群人坐在海灘的海報一樣有不同的動作,我想網友的創意一定會更豐富多元。
綜觀上述優缺點與實拍相片,E-P5的表現優異,可以說顛覆了我對過去對Olympus的印象,即便小編習慣使用的是他牌的相機,但這樣的質感、規格與表現都會讓我有些心動,強烈建議在選擇市面上眾多微單眼的同時,可以將E-P5列入考慮的清單內。
E-P5很不錯的地方:
◉機身做工紮實,信賴感十足
◉可使用Wi-Fi做遙控拍攝、傳輸至手機或無線分享
◉五軸影像穩定器可大幅提高低光源下不手震的機會
◉新增的峰值對焦可明顯提升手動對焦的效率,對手動鏡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大福音
◉對焦速度快,觸控對焦速度也快,錄影時亦可使用觸控來選擇對焦位置
◉電池續航力相當足夠,單顆電池可以拍攝500張以上
E-P5需要加強的地方:
◉裝上快拆板後螢幕無法向下翻轉
◉錄影時拍攝相片會將影片截成兩段
◉間隔攝影僅能拍攝99張相片
◉控制桿的操作有點複雜,需要時間去理解
◆ APPENDIX 實拍圖片

本附錄所收錄的實拍圖片,皆是在文中各章節末的相片,但在章節後為讓畫面易讀,它們或多或少都有經過裁切與排版。附錄的目的是讓各位檢視圖片的原始面貌,並有原始圖片的連結可供各位瀏覽與下載,但本篇並不包含CHAPTER 6之各種特殊效果。
本次評測皆以RAW檔案拍攝並且使用OLYMPUS VIEWER轉出,並未使用任何數位方式修正。而前次小編在撰寫E-PL5時以"Natural"色彩來做拍攝設定,但部分網友建議要以i-Enhance拍攝較為妥當,所以本篇都是i-Enhance的色彩設定來完成。
本次評測所搭配的鏡頭共有5顆,在此列出:
9-18mm f/4.5-5.6ED
14-42mm f/3.5-5.6 IIR MSC
17mm f/1.8MSC
75mm f/1.8 ED MSC
40-150mm f/4-5.6R ED MSC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75mm f/1.8的景深極淺,但畫質卻又相當銳利,各位可以點開大圖看看這隻蜻蜓身上的紋路。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17mm f/1.8也相當適合做室內人像的拍攝。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75mm f/1.8光圈縮到f/2.8時銳利度不由得令人舉起大拇指稱讚,眼睫毛、頭髮都是清晰可辨。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檢視原始圖片]
特別感謝:
我的好友,笑容甜美的Stacy情義相挺,熱心的為我們展示人像的表現,非常感謝她。
器材借用:Ryan
-----
目前在小編手的這台E-P5韌體依然是為0.9版,仍屬於工程階段的產品,所以畫質的表現與部分相機畫面依然要以正式的市售版本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