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io爸爸的相片書 旅遊篇 芝加哥的小袐密大驚奇

一個城市大到某個程度, 就算住在其中許多年, 也許還會有很多角落都沒有探訪過. 來到芝加哥快3年了, 自以為差不多該去的地方也都去過了, 不然就算有所聽說, 也會計劃日後有空再去.
01
P615015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可是我錯了, 這次居然是從台灣的網站忽然發現還有一個芝加哥的旅遊絶佳路線. 等我問了一些在當地住了一二十年的華人, 居然他們都不知道有這麼好的行程. 你們自己住的城市也許有很多錯過的景點, 再多用心去關心一下吧, 也許會和我一樣發現新的驚奇… 咦, 怎麼寫得好像己經結束了? 才剛開始哦, 看看我發現了什麼, 不要轉台!
02
P615016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是一個很好的網路分享的例子, 我們可以藉由別人對自己周圍的環境更瞭解, 好像有點酸哦! 到底是什麼旅遊路線呢? 就是在一個小小的區域內, 橡樹園 (Oak Park) 可以同時造訪大文豪海明威, 和被美國建築師公會一致認為美國最偉大的建築家-法蘭克 洛伊德 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的工作室和作品.
03
P615014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就在全家人來芝加哥玩的時候設定了這個一日遊的行程, 這一區不是很大, 就算慢慢地逛, 半天就可以走完. 如果不想到市中心去, 或是還有一天可逛的時間, 這兒是個強烈推薦的地方, 停車很方便, 其實離市中心也不是太遠.
04
P615017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飲水要思源, 在這兒就要先謝謝Dr. Phoebe 愛旅行的網路介紹. 大家可以去看看不同角度的旅遊介紹. 希望大家只要來美國, 第一個考慮的就是芝加哥, 而不是東西二岸!
05
P615017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只要來玩就一定先要來當地的圖書館 (Oak Park Library), 為什麼呢? 嘿嘿嘿, 因為在圖書館可以有2小時的免費停車, 剛好可以左邊繞一圈回來, 換個車位, 再去右邉繞一圈.
06
P615013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個圖書館是由一位牧師所捐贈, 你們應該可以看出, 有很多的建築物都是由經商成功人士所捐贈, 在伊利諾大學的相片書中就有介紹, 他們整座可容納6萬人的美式足球場就是校友所捐贈. 這是美國很好的一個文化, 許多人的遺產會捐出來給社會學校, 自然會把國力都提昇起來, 而不是讓後代子孫來敗家, 造成社會新聞… 要改變台灣人民這方面的想法, 也許政府要下一番的功夫!
07
P615012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等一下, 經商成功人士包括牧師? 是不是資料有誤? 這樣應該是污辱牧師吧! 牧師平常就算有多餘的收入, 不是都拿去捐出去, 救助貧困了嗎? 不管了, 停我們的車子吧!
08
P615012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出發嘍, 圖書館一旁就有個公園, 一看就知道, 他們平常有很多的活動都在這兒舉辦, 現在不是我們的重點, 跳過! 其實這樣逛一圈, 大概只有逛中正紀念堂二圈的距離, 如果我是當地人, 也許會每周都來散散步…
09
.P615013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才說完, 馬上就看到一棟不小的建築, 這一定有什麼名堂, 靠近一看, 果然不錯, 這是法蘭克建築學校. 說到他這個人為什麼有名, 從他設計的建築物就可略知一二, 日本的帝國大廈, 紐約的古根漢美術館, 和他自己住的瀑布屋等等, 都是有名的代表. 現在市面上有一堆介紹他以及作品的書, 不妨去圖書館借來看看.
10
P615013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旁邊就是海明威的博物館, 我應該不用介紹這位諾貝爾奬得主了…大家都應該耳熟能詳. 只是驚呀的是, 我家老大對他最大的印象居然是他是如何對著嘴開槍自殺, 而且還淡淡地說, 學文學和藝術的人大多會如此…
11
P615014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我們還是進來看看, 原來這兒的門票要從他的出生房子購買, 一票二用, 真是很奇怪的作法, 啊我就只想逛博物館, 不想看他的出生房子, 怎麼辦? 館員說, 沒辦法, 還是要去那兒買票, 再走回來, 一票二用… 大概只有Ohio爸爸是奧客, 不過他們也很奧吧!
12
P615014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看到不太一樣的房子就好興奮, 沒有旅遊說明書, 所以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建築物是法蘭克設計的.
13
P615014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博物館的對面就有個大教堂, 雖然和一般的差不多, 不過很漂亮, 每次看到教堂, 心中都會有份安全感, 也鼓勵大家周日去教堂坐坐! 剛好他們的小朋友在戶外打水仗, 害我都想留下來和他們玩…
14
P615014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兒出了一位名人, 附近很多生意都會拿他的名字來做生意, 或者這根本就是他開的店? 這兒就有一家餐廳旅館用他的名字, 不知道他的名字有沒有版權所有?
15
P615014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兒算是老區, 離市中心不太遠, 愈新的區會蓋得愈來愈遠. 不只看到許多老房子, 還有很多大型非居民建築, 所以有很多可以拍照, 只不過要問一問當地人, 才知那些大建築物是做什麼用的.
16
P615014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我和女王就像是外來的觀光客, 看到比較奇特的房子就哇哇叫… 哇, 那是不是法蘭克設計的? 哇, 這一棟也有可能是他設計的… 我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因為附近也有一堆觀光客, 只是沒有像我這樣哇哇叫而已! 不過我總是秉持著一個原則, 日本人吃麵要呼嚕呼嚕的吃才算好吃, 所以我們看到好物, 一定要哇哇叫才算數... 至少讓對方聽到了也會暗爽在心中… 這是歪理嗎? 哇, 你好帥哦!
17
P615015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搞到當地的居民都習以為常了, 因為我們才吼完, 就有二位小朋友從家中玩滑板出來, 不好意思地快步逃離現場… 真是有教養的孩子, 不會對我們觀光客顯出不屑, 不愧是出大文豪的地方…
18
P615015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你們自己說嘛! 這種包著樹蓋的房子, 你看過多少間? 至少我來美國這麼多年, 最多看到也不過3間, 其實連樹屋也沒有看過幾間, 我知道, 那是很多小朋友的夢想, 可以躲在一個真正屬於自己且遠離塵世的小窩…
19
P615015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些美麗的教堂就在小小的街上, 原來還當成學校… 怎麼這兒好像有很多教堂? 一個地區教堂的多寡可以當成治安的標準, 這兒肯定很安全, 尤其教堂還蓋得美侖美奐… 嗯, 不但安全, 而且還有錢. 相反地, 如果看到所有的商家都加上鐵門鐵窗, 住家也築上栅欄, 這些區一般都不太安全… 咦, 台灣呢? 我們的鐵門鐵窗多嗎? 為什麼我們的廟宇看起來不太和當地建築融合? 連公寓裡面也有宫廟? Ohio爸爸結婚的時候, 就要經過二樓的宫廟, 到四樓去接女王, 感覺有些怪怪的…
20
P615015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剛好有小朋友下課回家… 咦, 不是放暑假了嗎? 這些應該是上普通的才藝課. 其中一位小朋友就踢著石頭, 慢慢地走回家, 如此看來, 這兒的治安真的應該不錯, 不然一定會有家長接送. 我們出來玩, 就是要用心觀察周遭不一樣的人事物, 如此可以得到很多東西, 這樣子說有道理嗎?
21
P615015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間應該就是海明威的教堂, 因為, 因為, 因為他家就在正對面… 美國人這點很奇怪, 有些人會喜歡教堂就在住家附近, 可以淨化人心; 可是其他的人會嫌時常車子來來往往, 破壞了當地的寧靜, 沒想到他們是這麼注重生活品質的.
22
P615015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好可惜, 忘了進去走一走, 搞不好有他常坐的椅子或活動的記錄… 教堂一般都是在任何時間都歡迎大家的, 只要他們有開門… 不要忘記進去拍照, 有些會給你難忘的回憶哦!
23
P615016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我又開始吼了… 可是我家女王沒有跟我吼, 她說, 這棟不好看, 一定不是法蘭克的設計, 有什麼好叫的?
24
P615016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不然… 吼, 連草都種得這麼漂亮, 第一次見到吔! 這不是美國人平常前後院種的草, 細得像是頭髪, 所以歪歪倒倒得像波浪一樣, 隨著風兒一吹, 却是倒得非常亂中有序, 像是狂草… 哇, 連我走在這兒也感覺是個大文豪了… 女王說, 大文豪不會哇來哇去… 不過…. 很好… 時常保持著赤子之心, 每天都會活著很快樂…
25
P615015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其實海明威的家看起來也不太一樣, 不過你們看到了嗎? 據說是海明威的祖父自己親手設計建築完成. 目前陽光太強, 又剛好完全背光, 所以有些相片都會用機內的HDR來拍, 感覺會有些不一樣! 等一下多看幾張就可以分辦得出來! 除了HDR之外, 有別的解嗎? 不要告訴我搖黑卡, 這樣我會不理你了…
26
P615016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看清楚了哦! 就是在這裡面買票, 然後可以再回去他的博物館參觀! 女王對海明威特別的印象就是他的風流, 娶了好多老婆, 也搞了一堆的女人… 怎麼我家的人都只記得他的缺點? 還是她故意警告給我聽的… 忽然想到她說完看我的眼神… 發抖… 啊這樣子, 我們還要不要再買票參觀?
27
P615016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其實從後面來看的話, 房子真的不小哦! 一般現代的美國房子, 正面讓人看起來很氣派, 可是從側面看却很扁, 沒什麼內容… 現在開始有些後悔, 應該要他們在來之前先看完”老人與海”或是”戰地鐘聲”, 這樣子才會對這位大文豪產生敬畏. 如果沒有時間的話, 看看比較薄的老人與海吧! 嘿嘿嘿, 看了老人與海, 忽然內心深處興起了一個小小的火花, 我也許也有可能來試試拿個文學奬, 至於是什麼奬就要看我的努力了…
28
P615017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那到底法蘭克設計的房子在哪裡? 這間應該是了吧! 這就是不事先做功課的下場… 應該先看過他的建築書再過來會更好, 現在有些後悔了! 另外一個一直後悔的是, 除非是過夜的旅遊行程, 一般很難可以在清晨或黃昏的最佳時刻拍到好的相片, 我注意到, 很多名信片中的美景, 很多都是在這些黃金時刻拍下的… 所以當你們外出旅遊時, 一定要堅持自己不可賴床, 晚上一定要再多撐一下, 也許就會給你難忘的回憶!
29
P615017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到後來才明白, 只要看到建築有些特別的房子, 就一定要在附近的地上找一找, 一般他們都會有所介紹… 因為這附近很多房子都是出於名家之手, 就算不是法蘭克, 也會是其他大師的作品.
30
P615017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例如這一棟就是約翰設計的房子, 剛好超過百年… 想一想也真幸福, 芝加哥不管是市中心或是郊區的建築, 很多是精心整體設計過的, 完全沒有老城市的壓力, 來參觀真是一種享受... 難道要感謝當初的那一場燒掉全市的大火, 所以才能一切得以重新設計重建? 現在讓任何一個城市來個全市大火, 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紐約, 倫敦, 台北, 東京, 可能嗎? 吼, 除非引起大戰… 呸呸呸, 最好完全不要發生, 那真是人類的大災難.
31
P615017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其實走在這一區, 看到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房子就是一種享受… 管他是誰設計的, 管他背後有什麼故事… 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盡相同, 因此評分的高低也不一樣. 不過有些建築還是要知道誰設計的, 這樣才會覺得更臭屁的啦! 基本上, 法蘭克的工作室位於Forest Ave 和 Chicago Ave 的路口, 而設計完成的房子大多在Forest Ave 上面. 你們不方便走路的人, 其實可以開著車, 走走停停, 路邊停車好像沒有問題, 警察從頭到尾都沒看到一個, 當地居民大概也習以為常了!
32
P615020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如果要來散步, 最好就是從圖書館開始, 從一旁的 N Oak Park Ave 往北走到Chicago Ave, 然後再往西走到 Forest Ave, 最後從 Lake St 再往東走回圖書館, 這樣一個長方形的走法, 應該不會迷路, 而Lake St 是他們很繁榮的主要街道, 很多吃吃喝喝的都在這兒.
33
P615017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因為現代美國的房子, 大多是建築公司以社區的方式集體完成, 每個設區也許就那麼三五種設計圖讓你選, 頂多車庫加大一些, 或是廚房擴出去一些, 這樣子可以節省設計費, 也可以讓工人更加快速度完工, 所以多走幾次後會覺得有些無聊.
34
P615018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就算不是現代社區的房子, 幾乎都是歐洲式的建築, 你就絶對不會看到日式或中式的建築. 咦, 說著說著, 回想起來, 還真的沒有看到我們亞洲建築風味的住家呢! 法蘭克團隊強調的是美式的草原建築, 用簡單的線條來表現寛廣的大陸風格. 所以在這兒散步的時候, 就會到處都是驚喜, 沿路都是建築的傑作, 和平常不太一樣的感覺… 可是你現在想的問題, 是不是就是我想到的問題? 那麼以前的人就那麼有錢嗎?
35
P615018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種找設計師專門蓋出獨一無二的房子, 古今中外都會非常昂貴的, 所以我在推測, 當時的那些屋主一定都是有錢人. 好像現在的大名星們, 穿衣服不但要最時尚的樣式, 更怕會撞衫, 所以很多都是找名師專門訂製, 當然會每件都價值不斐了哦. 走到後來看到法蘭克的名字, 終於可以吼了吧! 哇! 哇! 哇! 法蘭克的建築事務所吔!
36
P615018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吼, 果然不大一樣, 不太一樣, 哦, 是大不一樣! 果然文學是這麼地千變萬化… 看起來一樣, 其實意思完全不同, 好像海明威還在上身, 沒有退駕… 一轉進來, 這裡面別有動天, 好像是個後院! 裡面是他們買禮品和買票的地方, 導遊說明也是從這兒開始, 有不同的價位.
37
P615018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緊連在一旁的這一棟只是他們現在的辦公室, 完全在一旁隔開, 不是建築事務所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所謂法蘭克商務辦公室是要做什麼?
38
P615018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你可以想像得出來, 在一般美國住宅區的小街道中, 出現了這些建築, 會是多麼震憾的一件事! 他先把這個建築事務所設計完成, 然後在這裡面設計出其他偉大的作品. 剛開始年輕的法蘭克也和大家一樣, 不是那麼有錢, 這棟房子還是以結婚的名義, 和第一任妻子凱薩琳一起從老闆沙利文那兒借錢完成. 他的建築特色就是有一堆的良好的採光設計, 住在裡面會很舒服.
39
P615019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很有幸地, 來美國的第一年就去了他自己蓋的最偉大的家, Falling Water! 瀑布屋! 真的是蓋在瀑布上面的房子, 光是這樣子想, 是不是就己經很興奮了? 他的設計完全顛覆我對居家住屋的看法, 太人性化了; 不過那次也拿到在美國的第一張超速罰單, 終生難忘! 雖然以後知道美國警察的遊戲規則, 不過還是平均每二年會不小心拿到罰單…
40
P615019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等一下, 剛剛為什麼說第一任妻子呢? 難道還有其他幾任? 嗯, 你們看文章很仔細, 也可以說你們對八卦新聞很敏感哦! 是的, 他真的有好幾任妻子… 我也很納悶, 怎麼住在這兒的人都這麼花心? 以後還是不要搬到這兒來吧, 不然一不小心, 就會搞婚變了. 說了半天, 我是完全被這棟房子給搞混了, 到底你的大門入口在哪裡呀?
41
P615019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完全沒有一般四四方方住宅的概念… 剛剛哇了半天原來是他們的後院當禮品店, 那正門呢?
42
P615019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連屋角都有這種透光的設計, 也許在黃昏晚上的時候會有特別的用途吧! 不要告訴我, 那是下雨天漏水用的, 我完全看不出來!
43
P615020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找了半天, 好像這一邊才是正面, 不過怎麼搞得黑黑暗暗的, 不太像是他自己的風格, 是看了太多星際爭霸戰的電影嗎? 還真感到有些暗黑的力量…
44
P615020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內森摩爾之家(Nathan Moore House) 算是萊特建築裡面的特異, 也蓋在路口, 看起來特別大. 內森當初找法蘭克設計這間房屋的時候, 單純只是要請他設計房子和別人都不太一樣, 就是如前面所說的, 怕撞衫而被取笑. 哇, 這種人如果住到我們的那種國民住宅, 上百間都長得一模一樣, 那不就要去撞牆了嗎?
45
P615021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摩爾要求法蘭克加入他喜歡英式風格的歷史元素, 可是人家明明是美式草原風格的設計大師, 但是法蘭克礙於養育家庭壓力, 只好出賣青春的肉體… 哦不, 只好接下案子了.
46
P615022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法蘭克有很好的售後服務, 因為有一年發生大火, 把房子燒毀了好一大部分, 結果他老兄還真的幫忙重新設計和修理, 才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47
P615022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亞瑟 赫特利之家 (Arthur Heurtley House) 強調的是横線條的設計感, 不只是房子的線條, 用色也非常獨特, 從這一條街看過去, 這棟就是有些不一樣. 嗯, 應該說是非常不一樣, 因為別家已經很獨特了…
48
P615021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希爾迪卡羅之家 (Hills Decaro), 據說這是法蘭克草原式建築設計的代表作, 因為大膽的嘗試, 把他的美式建築推向成熟的頂峰. 他老兄的建築設計, 等你看多了, 會對於其幾何線條有一種熟悉感, 就像是聽到周杰倫的歌, 好像都是那種調調…
49
P615022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不好意思, 大背光, 拍不出什麼感覺, 連只取局部的畫面都表現不出大師的作品. 你們還是要自己來參觀比較有感動. 光是這個大門的設計就很特別, 我妹妹最喜歡大門前有個空間可以和朋友坐著遮陰聊天, 等小朋友下課坐校車回來…
50
P615022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就算地上的指示牌上不是法蘭克的名字, 大概也是他的建築事務所裡面其他的設計師.
51
P615022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有時候在想, 他們這些人的腦子裡怎麼會塞進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有時候又在想, 住在這兒的人也太幸福了吧!
52
P615022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什麼? 你們還是想要聽他的風流八卦, 吼, 怪不得壹周刋可以賣得這麼好! 聽好了哦, 故事有些複雜. 法蘭克在情場上是不折不扣的高手, 才和第一任妻子結緍沒多久, 就因為幫鄰居設計房子, 居然可以設計到順便給鄰居戴頂綠帽.
53
P615022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他和鄰居太太瑪瑪 (Mamah Borthwick Cheney) 陷入瘋狂戀愛, 到最後兩人都紛紛遺棄各自的家庭飛奔歐洲,以便能夠以棄養之名拿到離婚協議書, 剛好也可以在義大利發表一些設計作品來賺生活費, 所以現在那些名建築不知是不是也拿來供人參觀?
54
P615023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等到他們覺得另一半應該會要求離婚後再回到美國, 想要辦理離婚手續, 可是法蘭克夫人卻堅持要維持婚姻狀態. 所以兩人又只好再私奔到威斯康辛州, 這次就跑不遠了! 可是他們好像命中註定一生不能正式在一起, 後來瑪瑪在那裏因為一場意外大火被燒死. 從此之後法蘭克就開始更胡搞瞎搞了…
55
P615023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不知道是不是算報應, 後來他和兒子二人到了晚年就沒有再延續香火而絶子絶孫了… 他們所擁有的一堆產業, 最後好像也捐給各地的政府了… 朋友們, 歹路還是不要行…
56
P615021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彼得比奇之家(Peter Beachy House), 你看得出有什麼風味嗎? 日本風? 不像嗎? 也許真正的大師會加入各民族的元素, 可是又不失自己風格的品味, 才能推陳出新… 法蘭克曾在日本待過一陣子, 因此愛上其文化和藝術, 並以此東西合併的經驗, 設計出六個很不一樣的作品, 包括美國大使館和帝國大廈等等. 吼, 說到帝國大廈, 你們就會喔地一聲, 原來是他.
57
P615023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法蘭克湯姆斯之家 (Frank Thomas House) 讓我找了大門好久. 一樓的高度好像都是圍牆, 這是要防小偷嗎? 還好沒有護城河, 不然就算是逛紫禁城了! 逛到這兒, 好像還有很多間都沒有逛到, 因為天氣太熱了, 女王也有些不適, 只好作罷. 只不過路上有很多人, 一看就知道是遊客, 拿著地圖或說明書, 在這附近的巷弄裡尋寳拍照, 看得我心好癢... 沒關係, 下次有得是時間, 也許就是和你們大家一起來了…
58
P615023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等走到巷子底, 就是法蘭克紀念公園, 這裡面是夏天很好乘涼的地方, 因為樹木多到很陰涼, 陰涼到我在大白天都不敢進去了... 嘿嘿嘿, 在這兒拍靈異節目好像會不錯哦!
59
P615024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最後轉回到Lake St, 準備回圖書館. 吼, 看到了吧, 才走沒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教堂, 而且好像每個都很美! 基督徒住在這兒應該會很容易聖靈感動吧!
60
P615024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走沒多久又看到一個教堂, 也在熱鬧的 Lake St 上面, 所謂熱鬧就是指會堵車哦! 算一算有150年的歷史了! 據說這是海明威的祖父母去的教堂, 那真的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
61
P615025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如果你對生命信仰有任何疑惑, 有空的時候請多參加教會活動, 不然請多看聖經, 很希望你是 耶穌急著找回那迷失的一隻羊. 我真知道這是最好的, 願意與大家分享, 就像你喜歡介紹朋友好吃的餐廳!
62
P615025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不要被騙哦, 這又是另一個教堂, 而且也在附近... 這一區真的是 神所愛的地方, 居然可以支持得下這麼多的教堂. 結果為了趕路, 每一間都忘記進去坐一坐, 也許會感受到不少聖靈呢!
63
P615025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不知道這是什麼城市, 居然郵局可以做得這麼氣派, 這等於是首都級的規格了, 要查一查到底這個Oak Park 有多少人?
64
P615025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如果你喜歡建築物的話, 一輩子一定要來芝加哥一次, 市中心的高樓大廈和郊區的特別建築有強烈的對比, 也都很值得看, 保証一整周都逛不完! 眼看著就回到了圖書館, 另外一邉也都還沒逛到, 那兒是一堆名人上的高中, 有為他們立榮譽榜, 當然包括海明威, 真是地靈人傑的好地方. 其中有一位比較好玩的是, 拍博物館驚魂夜的編劇也是這所高中畢業的, 所以當然會選芝加哥的恐龍Sue來當其中一位主角…哈哈哈, 真好玩!
65
P615021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最後再讓大家看看法蘭克大師的作品, 下次自己就可以全家來玩了, 一點都不麻煩吧, 尤其現在大家都有Google Map ! 硬是抓了66張相片來祝大家66大順! 如果你覺得意猶未盡, 那就表示這本相片書還可以看!最主要的, 還是要來芝加哥玩哦!
66
P615022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完結…
我也曾經在芝加哥住過好多年
當時有繞去看了一下這個路線
芝加哥一般是旅行團不會來的地點
除非是學建築的人特別適合過來看
樓主真耐性能夠搭配圖片寫這麼多精彩故事和介紹
另外海明威的家裡面還有studio都可以進去 沒有進去看看嗎?
donalone wrote:
我也曾經在芝加哥住過好多年
當時有繞去看了一下這個路線
芝加哥一般是旅行團不會來的地點
除非是學建築的人特別適合過來看


是的, 所以我才把主題命名為小祕密大驚奇, 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哦, 反正離市中心也不太遠!

看起來, 和芝加哥有一段緣的人還真不少呢! 歡迎去看看我其他介紹芝加哥的相片書!


ching43202 wrote:
除了HDR之外, 有別的解嗎?


可以用E-M1內建的曲線功能


萊比錫聖湯瑪士教堂 (可以從旁邊的窗戶可以知道當初光線照進來有多強)













萊比錫聖尼可拉斯教堂(推倒柏林圍牆的發起地)

hkc6389 wrote:
可以用E-M1內建的曲線功能
萊比錫聖湯瑪士教堂 (可以從旁邊的窗戶可以知道當初光線照進來有多強)
萊比錫聖尼可拉斯教堂(推倒柏林圍牆的發起地)



是的, 我以前是完全把這個功能當成我的基本設定, 全部亮部-1, 暗部+1, 後來更新版本後就忘了再去調動, 等會兒有空時再來玩玩, 太好了, 又可以救一些回來了...


看起來, 你和 耶穌有緣哦! 是基督徒嗎? 等等, 這個應該是天主教堂...
ching43202 wrote:
是基督徒嗎?


不是耶!

不是有句話說,台灣逛廟,歐洲逛教堂嗎?去歐洲不看古堡逛教堂要幹嗎?

但是我這些都是亮-7暗+7的,不然那反差太大了。
hkc6389 wrote:
不是耶!
不是有句話說,台灣逛廟,歐洲逛教堂嗎?去歐洲不看古堡逛教堂要幹嗎?
但是我這些都是亮-7暗+7的,不然那反差太大了。


光是這個行程, 我就路經了五個大教堂, 居然一個都沒有進去, 反而你還拍了這麼多美麗的內部畫面, 至少比我有緣了吧! 說說在裡面的感覺吧! 是不是真的有些不太一樣?

不過這次去了猶他州, 逛了摩門教的許多名勝地, 哈, 又有故事書可以寫了...


這個+-7之間的差距也太大了, 可是我發現它不能做細調, 例如只調最亮部的地方, 亮部仍然不動!

ching43202 wrote:
光是這個行程, 我...(恕刪)


我只是抱著欣賞建築之美跟藝術的心態去參觀

相機可以這樣拉曲線應該夠了,不然等調好,可能好鏡頭就錯過了,畢竟這些也能靠後製處理。
hkc6389 wrote:
我只是抱著欣賞建築之美跟藝術的心態去參觀
相機可以這樣拉曲線應該夠了,不然等調好,可能好鏡頭就錯過了,畢竟這些也能靠後製處理。



不知道這個功能再加上HDR會是什麼樣子? 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強力HDR, 整個色調都變了... 是不是這個時候N家的相機好處就顯出來了? 超強暗部處理能力!

ching43202 wrote:
不知道這個功能再加...(恕刪)


認同,這是同一個地方,正常拍攝跟開HDR比較,HDR顏色比較不好看,適於拉曲線跟HDR同時使用,我還沒試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