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艦部有貼LIFE+GUARD的OLYMPUS Logo貼膜
但跟E-M5 III比較,字體好像要再粗一點
如果能有內雕的感覺就更好了~

其實也沒什麼好開箱
現在都用素的紙箱裝
內容就一台主機
那...就展示一些我有的鏡頭搭配
【PANASONIC 12mm f1.4】

【OLYMPUS 75mm f1.8】

【OLYMPUS 12-100mm f4】

【OLYMPUS 12-40mm f2.8】

【OLYMPUS 17mm f1.8一代】


【PANASONIC 42.5mm f1.2】


【PANASONIC 10-25mm f1.7】

這組跟ZF+ 24-70mm f2.8的大小幾乎一樣,只有高度比較低而已,OM組合1186g,ZF組合1515g

這時候就會想幹嘛不升級全片幅哈
但...就懶得跳家啦~
另外就是手上M43鏡頭群很完整

從9-400mm等校18-800mm
本來還有7-14mm f2.8
從冰島回來不常用我就賣掉了
目前就差沒有魚眼跟微距
似乎也沒什麼拍不到
可說是超越我日常需求
視鏡頭可搭配出IPX1或IP53的組合
外觀我也喜歡
會想要升級OM-3
主要是為了O家的最新AI對焦
但不想要OM-1 II那麼大台
OM-5 II 沒有AI對焦,台灣到現在都還沒上市消息
目前也只有OM-3能選
缺點我也很清楚也能接受,像是~
高ISO不純淨,如果標準比較嚴格的人可能會連低ISO都不能接受
淺景深不如大片幅容易產生
新機跟舊機比,RAW沒明顯進步,動態範圍不強,修太多可能會斷色階
大片幅的機身鏡頭大小也越來越縮小,M43漸漸失去輕巧優勢
AI對焦也沒NIKON、CANON、SONY等品牌強
想要AI對焦,沒有平價機種可以選
專業的人不會選用、市場能見度不高,越來越小眾、系統未來前景不明
進電腦降噪除了多花時間也需要投資好一點的電腦
修完以後可能還輸旗艦手機直出等等等...
以上,如果還有我沒提到的缺點也歡迎補充~

說一些我主觀跟E-M5 III比較的感受
因為E-M5 III很快就脫手了
就沒辦法多拍一些比較圖
只有拍一組夜景而已
【重量、手感、電池、側蓋】
OM-3比較重,正面沒手把,機背拇指托也比E-M5 III淺,但有總比沒有好,手感當然是比E-M5 III不好;電量有感升級,以前拍一天要帶兩顆電池,現在一顆還有剩;充電側蓋一樣有機會自己鬆動,到底為什麼不改設計啊...?
【畫質】
目前主觀上大概比較跟之前拍的相片,我是覺得都差不多,同參數實拍比較,只有以下兩張夜景 ( 參數17mm、F4.0、ISO250、10秒,防手震關閉,上腳架,JPG直出 )
OM-3

E-M5 III

LIGHTROOM RAW截圖,左OM-3,右E-M5 III

就這場景,我覺得基本相差無幾,因賣掉E-M5 III,就無從繼續比較了
【防手震】
規格上有進步,但因為OM-3造型沒手把會削弱持握的穩定度;另外我常練習E-M5 III的防手震,成功率也不算低,變成我主觀的升級感不太明顯,但無論如何,這兩台機種都夠應付日常需要一點慢快門的時候,以下放幾張測試照
(4秒)

(5秒)

(10秒)

以現場風大又手持來講,我個人是很滿意了
【AI對焦】
最有感升級的部分
之前旅遊的時候
家人走在身旁或後面我會隨手往或後一拍
就算是有出現人臉辨識的框
E-M5 III還是極常對焦到背景
甚至有時同場景的一組照片全部都沒對到臉
OM-3在同樣狀況隨手往旁、後拍
開人臉對焦7、8成都有對到臉
我知道還是輸其他品牌
但比起E-M5 III來講確實進步很多
我個人是滿足了
因為這部分都是家人照片
我就不放了~
【色輪、CP按鈕、LIVE COMP系列】
我通常都是拍natural或vivid或自己修圖
目前沒有用到色輪也還沒研究recipes
就沒有實拍心得
之後若有拍再來增補~
但就實體色輪旋鈕的位置
我會希望色輪切換設計在選單裡面就好
比如說弄個一欄recipes設定
要切換recipes就進選單去換
色輪旋鈕的位置換回Fn鍵
個人主觀會覺的比較實用
LIVE ND跟GND有小用一下
其實就實體ND怎麼用,模擬ND就怎麼用
目前沒有什麼場景特別需要用到
只有測試拍的一張LIVE ND照

LIVE COMP系列跟舊機種一樣就不贅述
不過
希望OM未來能讓LIVE系列疊加使用
應該會蠻有趣
LIVE ND疊GND疊LIVE COMP之類的
以上
簡單的心得大概就這樣~
【實拍與修圖】
周末去了松山文創
逛了下蚤之市
以下分享一些實拍跟LR修圖
使用10-25mm f1.7
內置STC的星柔鏡等級2
【以下實拍直出JPG】



















【以下LR修圖,單純修圖,沒降噪】


















結束,感謝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