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來,我一直是無反光鏡相機的愛好者,除了原本就是Olympus的用戶之外,其實這幾年也嘗試了很多台Panasonic的機器,包含了G1/GF1/G2/G3,不過一直沒能真正的撰寫一些文章。
剛好借來了GX1,也就來著手文章的撰寫了。
文章的架構總數定為十篇,每週更新兩次。
索引:
一、Intro | 01連結、靜態連結(4/6更新!)
二、快問快答 | 01連結、靜態連結(4/9更新!)
三、Operation | 01連結、靜態連結(4/10更新!)
四、ISO觀感 | 01連結、靜態連結(4/12更新!)
五、GX1的二三事 | 01連結、靜態連結(4/17更新!)
六、Prologue:第一部分範例 | 01連結、靜態連結(4/19更新!)
七、14-42mm X介紹 | 01連結、靜態連結(4/24更新!)
八、45-175mm X介紹 | 01連結、靜態連結(4/27更新!)
九、14mm Pancake | 01連結、靜態連結(5/2更新!)
十、Epilogue:結語與範例 | 01連結、靜態連結(5/4最終更新!)
一、intro
這幾年來除了Olympus的M43機種,也用了不少Lumix G的機種,一路從G1、GF1、G2、GF3用來,也蠻能體會整個Lumix G系列的走向。
GF1上市到現在也已經兩年半了,有許多有操控需求的使用者,也一直忍耐著。這些日子,總期盼有一台既輕便操作又能讓人滿意的機器出現,隨著對GF2跟GF3的失落,直到現在。
現在,GX1這款既像GF1,也像過去的LC1與L-1(*註),融合著M43的科技與古典造型,就這麼醒來了。
註:LC1是一般DC、L-1是4/3系統的數位單眼相機。

GX1這次除了過往的Kit組合:14-42mm與14mm外,也同時搭載了最新發表的X鏡組合。
這顆14-42mm X鏡十分輕巧,關機的時候也跟一般沉筒式數位相機一樣是收合的,稍後我們在專開一篇文章來討論。

GX1其實作了不少改變,比方說這次的顏色就不如GF系列繽紛,僅有香檳銀跟黑色。你可以看到外殼的質感上,有些磨砂的質感。我自己喜歡黑色多一點,雖然不是亮色系的塗裝,但看久了比較舒服,跟鏡頭的搭配也比較好些。
在GX1的質感底下那顆小燈是對焦輔助燈。

GX1的握把也跟所有先前的機種不一樣,這一塊握把比起過往的GF系列都要突出,卻又不像G/GH系列那樣是完整的單眼相機握把,而且具備弧度,非常合手。

我非常喜歡這個握把。
這個握把可以說是這類去除軍艦部機種中,握持性與舒適度最好的握把,不僅寬度跟大小適中,服貼的手感也很能讓人單手就開始工作。

GX1具備完整功能的熱靴口,它的機頂也是稍微有點不同的,熱靴口前面是錄影的麥克風收音口,分為左右聲道。

主要由右手食指所控制的右半部區塊,這部份倒是跟GF1類似。
加入了後來機種很重視的iA智慧型拍照模式的獨立按鈕,不過拿掉了控制連拍的撥桿(改由選單與按鈕控制)。另外,也有獨立的錄影按鈕,可以在每個拍照模式底下直接錄影。

按鈕的材質改用成金屬,回饋力道也很不錯。
過去GF1的按鈕是塑膠的,用久以後這些按鈕的標示都會不見,改用金屬以後因為標誌直接印在上面,所以可以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

你應該可以看到GX1的按鈕配置有些不同,增加了一些獨立功能的控制按鈕,有一些位置也稍微更改了,比方像是Q.MENU的位置也略微不同。

負責數值調整的滾輪,這回的大小有稍微縮小一點,跟GF3是一樣的(比GF1的略小一些),不過這大小並不影響使用的流暢度。
回饋力道上是比較硬朗的設定,使用上可以充分感受到每次轉換的回饋感。

這回GX1擁有四顆FN按鈕,除了剛剛看到的一顆Fn1以外,AEL按鈕也可以設定功能充當FN2,至於其他兩顆則是虛擬的FN鈕,製作在觸碰螢幕上。

GX1同樣也使用觸碰式螢幕,但並非使用目前智慧型手機普遍使用的電容式觸碰螢幕,而是採用電阻式的。
電阻式的觸碰螢幕好處在於感應精準(可用指甲精確的按壓,不會因為手指肥後而造成電容螢幕感應錯誤),GX1的螢幕並不需要很大力的感壓,靈敏度算很不錯。
在顯示部分雖然是採用46萬像素的LCD螢幕,不過在戶外使用的時候倒也可以維持很良好的使用體驗。

GX1也同時內建閃光燈,是經由開關手動開啟的。

這個內建閃光燈有個小關節,你可以藉由按壓讓閃燈朝上稍微變更打光的角度讓光線更自然一點,不過因為GN出力不大,所以ISO也需要跟著拉高些許。

在快問快答的時候我曾說了些關於GX1的個人想法:我覺得GX1在摸索之餘延伸的新產品。在這篇訪談大概也可以看出GX1設計的脈絡。
這篇訪談有提到GX1跟GF3是同時開始研發的,其實我們也多少可以理解到為什麼GF1跟GF2差異比較不顯著(體積雖變小,也加入觸碰,但刪減並沒有像GF2到GF3那麼劇烈)
在GF1/GF2之後,擁有更簡單的介面、更輕便的操作就是GF3了,也是GF這個產品線真正的針對入門消費族群做出了最適當的規劃。

那麼,喜歡輕便造型卻又有不含糊功能的人們呢?在GF1/GF2之後,自然,就是GX1了。
GX1擁有更好的操作手感,也更重視自定義功能按鈕,這些都是比起GF1更好的部份,所以跟GF1比起來,是台既像GF1,卻又是台更進化的機器。
下一篇文章我們來用影片介紹GX1的一些操作。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用影片看看GX1的基本介紹,另外還有跟GF3的不同之處。
(還在練習用影片解釋相機,有些地方還卡卡的,請見諒阿~)
GX1基本介紹
GF3與GX1比較
二、快問快答
這兩年來,好像是第一次看你準備介紹Pansonic的Micoro 4/3機種,有什麼特別原因嗎?
其實我GF1在日本一上市的時候就託人買進來了,也拍了七千多張,是這兩年這麼多相機裡面所拍數量最多的,後來我也陸陸續續買了G1、G2。
倒也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只是Lumix系列的相機不得我愛,所以寧願不寫。
GX1的話,也算是剛好有機會借到,加上總是要多面向使用,那就來寫吧。

疑,為什麼不得你愛呢?
主要是色彩管理。
並不是嫌棄Panasonic的顏色不好,而是我覺得他們的系列相機,沒有一個很一致的色彩特徵。其中一個就是沒有原廠的解RAW軟體。
或許你要說Panasonic明明有專用的Silkypix解RAW檔,但那畢竟是功能限制版本的第三方軟體(只能讀P的RAW),你沒有辦法在解RAW的時候直接套用原廠的色彩設定,這比較可惜。
舉凡Canon DPP、Nikon Capture、Olympus Viewer都有類似可以套出跟JPEG直出近似顏色的功能。
這很可惜,從LX3以來就一直使用Silkypix,希望他們很快就要有。

這次用了什麼鏡頭在GX1上面呢?
很幸運的借到兩顆新的X鏡頭:14-42mm X跟45-175mm X,另外也有原本盒裝的14mm還有14-42mm。
不過因為舊版跟X版本都是14-42mm這樣的焦段,會以X版本鏡頭為主。

覺得GX1跟過去的Lumix有什麼改變呢?
跟GF1相似點相當高,確實很像GF1的後繼機種。整體的表現我覺得蠻像G3,但因為造型的關係所以還是有些使用上的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GX1預設的飽和度比起以前機種高,顏色濃郁一些,很輕易就可以拍出討人喜歡的照片。另外Lumix普遍多區測光都會稍微不足的情況GX1也改善很多,不太需要固定所有照片都要補償0.3~0.6v。
握持感比起GF1、2、3來講,我覺得相當不錯。

既然提到GF1,還有GF2/GF3,會怎麼看待GX1這樣的機器?
一些開發者訪談還有相關的文章大致上都有提到GX1算是GF1的後繼機種,雖然沒有官方佐證,不過我對於GX1倒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噢?什麼看法?
只是個人想法而已。
如果GH系列代表旗艦,一些重要的功能(錄影、新對焦技術)、更好的感光元件,那麼G系列我們或許可以看成是一個領航者,同一個世代的機器嶄新技術可以由此窺見。
G可以說是基礎,GH則是基礎加上特別的技術,那麼GF會是什麼?
我會覺得當初的GF1是個在摸索的產品。

那
為什麼GF系列是摸索的產品?
我會覺得GF1當時正思索怎麼樣的刪減跟針對介面的變化可以更融入一般使用者。
但你可以發現的是GF1並沒有太多刪減,因此很獲得好評,這些好評不見得只是「一般使用者」,有更多的好評來自有攝影基礎的使用者。
嚴格看來,有人是這麼批評GF3非常的入門、沒有熱靴、介面也更簡單,比起GF1來說是大退步,可換個方式想。
GF的F正代表著Fashion,就因為是這麼簡單那麼像DC的相機,或許我們應該說GF3才正是GF的真正樣貌。
GF1則是一個在摸索入門產品定位時出現的「好產品」,這也才延伸出GX1。

GX1有什麼改變?
對焦的話Lumix系列一直都很快,我其實分不太出來G3的0.1秒對焦跟GX1的0.09秒對焦有哪裡不一樣,總之就是相當快,絕對稱得上無反光鏡裡面的領先群。
自定濾鏡多了一些微調變化,這倒是很不錯。不過在色彩部分拿掉兩個濾鏡:Vibrant跟Nostalgic,我覺得蠻可惜的就是了。我還蠻喜歡Nostaligic的色調的。
然後多了蠻多顆Fn控制鈕,有兩顆是虛擬的,這也不錯。

喜歡GX1什麼地方?
GX1有些質感做的不賴,比方說按鈕變成金屬的,蒙皮的手感跟機身外觀處理的都不錯,甚至我之前對GF1很感冒的薄鋼板機身(因為覺得不可靠),這回也厚實了一些。
至於影像品質,顏色的話跟G3一樣,沒有以前機種那麼生硬的感覺。
GX1是一台,不管是錄影跟拍照也好,都可以很流暢拍攝的相機。

那有不喜歡GX1的地方嗎?
拿掉色彩濾鏡的地方是一個。(懷舊Nostalgic&活力Vibrant)
除此之外的話有一點我還是很在意,就是快門反震。雖然是比GF1輕很多,但仍舊有點大聲。
用過的G跟GH都不會這麼大聲、震盪也沒這麼大。
低ISO的抹除感非常強烈還有兩顆X鏡頭的外觀質感也是我對GX1覺得需要在觀察的地方。

要不要在說說GX1的ISO處理?
對,GX1的高ISO確然有進步,直接拿GF1去比可以看出比較乾淨,處理的狀況也不賴,但是低ISO的處理程度就太高了,反而喪失原有的犀利感,影像感覺稍為平面一些。

那麼X鏡頭的質感是怎麼回事?
我必須承認兩顆X鏡頭「使用上」十分討喜,原因在於「對焦快且安靜」、「電子變焦靈敏且迅速」,但45-175的外觀質感比起過往的Lumix鏡頭塑料感更重,說起來14-42mm也有類似的問題。
另外就是不管有沒有開機,搖晃都有聲響出現,我知道可能是因為O.I.S的設計,必須有鏡組晃動的空間。
不過鏡頭本身很輕、塑料感也重,如果鏡頭又有聲響,搭配起來的觀感就不容易好。

可是這好像是難得快問快答裡面,感受上針對缺點稍為多一點的文章?
也不是這麼說,可能對LumixG/GH/GF太熟悉了,多少有些期待。
用相機的時候,我都秉持一個小小的原則:「不管是一個月、一年還是三年,看待相機要看優點。」
我認為能夠買來陪伴你一段時間的相機,能鼓勵我們持續用下去的絕對都是優點,而不是缺點。
有些人會說這樣是粉飾太平,不過這回GX1的文章我還是會持續以前的作法,好的該提,壞的也不能少。

那麼GX1值得推薦嗎?
我使用相機其實很重操作的感受,包含外觀質感跟一些細節,今天如果是GF3這樣的機器我大概就不管外殼質感好不好、快門反震大不大。它著重的是很入門的使用者,而這些使用者不太注意到這些細節。
這麼說吧,用相機我重視均衡性,不會只用高ISO表現論定「畫質」,也會加入使用感受還有低ISO的影像質感表現,GX1有它的均衡性在,說起來也還算不錯的相機。
GX1仍舊值得推薦,因為使用起來的確很令人愉悅,包含反應、對焦、自定義按鈕、錄影當然還有跟X鏡的搭配。


....
(說不出口)
期待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