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20MP感光元件 搭載雙重防手震‧Panasonic Lumix DMC-GX8

CUFOX wrote:
因為目前所有它牌對...(恕刪)


挖賽 加上對比他牌了
你要畫質一樣 又要他牌比較 還可以自己牌的畫質一樣 可以忽略
才來比重量 我就很奇怪 一般人會這麼限制來看重量嗎?
你自己把條件限制這樣不特別嗎?
那GX8跟GM1明明是同牌子 畫質又有差 又忽然可以比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 A7II真的就是比GX8重 更不用論誇張的意思了

CUFOX wrote:
沒有相同相同場景是要比較什麼?
看來你太不懂啥是控制變因啊。...(恕刪)

樓下DXO 實驗室 變因控制應該比你好
然後你又說只會看分數
問題是你根本什麼都沒提出來~!?

CUFOX wrote:
因為實際比較後發現差距非常小。...(恕刪)

等你發表 A7II跟GX8差距很大
然後一樣標準GM8跟GM1差不多了唷
當然也希望你 變因控制比DXO好了唷
也許你可以推翻他們也不一定
weivanguard wrote:
要來了嗎? 台灣要...(恕刪)
CUFOX wrote:
DP review和Imaging...(恕刪)


謝謝 已搜尋看過imaging-resource的版本

跟我的感覺差不多 除了多了尺寸跟一咪咪細節外 跟GH4比畫質相當接近

跟GM1、GM5比的話各方面都有好一些些 主要在細節跟高ISO暗色和純色的部分......個人認為是有差 但不能說差很多 如果比較在意暗部細節跟寬容度會察覺的出來 不過考慮到硬體上其他的進步 GX8在M43裡仍算是好機一台 只是對我GH4用家吸引力還好而已


至於跟FF我是不想比 片幅大快3.5倍 光物理限制就差太多了.........

yu720411@hotmail.com wrote:
挖賽 加上對比他牌了
你要畫質一樣 又要他牌比較 還可以自己牌的畫質一樣 可以忽略
才來比重量 我就很奇怪 一般人會這麼限制來看重量嗎?

會。
yu720411@hotmail.com wrote:
你自己把條件限制這樣不特別嗎?

不會。

yu720411@hotmail.com wrote:
那GX8跟GM1明明是同牌子 畫質又有差 又忽然可以比了

就算只跟對手牌比,
跟O牌同畫質等級的E-PM2比,GX8多了80%的重量,仍然是重得誇張啊。
而A7II就算跟全市場最輕的FF微單比,也只重了26%。

yu720411@hotmail.com wrote:
樓下DXO 實驗室 變因控制應該比你好

有可能喔,
不過我變因控制再怎麼差,至少比你只看幾張GM1的照片好多了。

yu720411@hotmail.com wrote:
然後你又說只會看分數
問題是你根本什麼都沒提出來~!?

錯了,我已經提出很多東西囉。

就算是什麼都沒提出來,
總比根本看不懂分數意義就亂解讀來的好。


yu720411@hotmail.com wrote:
等你發表 A7II跟GX8差距很大
然後一樣標準GM8跟GM1差不多了唷
當然也希望你 變因控制比DXO好了唷
也許你可以推翻他們也不一定

我的確認為A7II跟GX8畫質差距很大,而GM8跟GM1差不多,
但我不需要推翻DXO的給分。

如果你了解那些分數意義,你就會知道其實我的論點和DXO的給分並沒有衝突。
我發現~看鏡頭韌體版本的更新日期!
松下目前是不是更新沒幾顆鏡頭支援GX8的雙重防手震...
版大測試的H-ESO45的微距鏡頭,更是沒在更新的名單裡頭

再麻煩幫我去粉絲頁洗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shinning777/
CUFOX wrote:
不知道你還需要啥佐證...(恕刪)

不要牽拖我啊..我是個別回你們兩個人文...............@@||||

1.上面我有提問畫質這種東西是不是有客觀的數值可以提出,但沒有人回應,所以我也只能就肉眼看電腦螢幕的感覺來針對畫質評價,這個問題從以前我就有想找答案,但很可惜目前都沒有定數

2.GM1對比GX8是"有差的",並非"差不多",只是也不能說"差很大",70分跟快80分的差別,GH4對比GX8個人的感覺是79比80

3.A7系列已經是FF,感光元件差快三倍根本沒甚麼好比的 兩個根本不同系統、層次的東西,認真要說的話可以參考再過幾天可能會發表的萊卡FF無反(601),隨然萊卡的價格不推平民市場,但起碼那才是同一個層次的東西

CUFOX wrote:
畫質有時候是很主觀的...(恕刪)


"至少從你的描述可以看出你也認同GX8和A7II之間的差距較大"

(攤手)

一點也不想去比較M43跟FF 我的態度是這樣 雖然呈現的目標是類似的(都是照相) 但是FF在物理上贏了M43 立基點不一樣幹嘛比

感覺就像漫畫裡的異種格鬥 人類格鬥王對戰大棕熊?

http://www.techbang.com/posts/1029-bird-column-great-really-better-on-the-light-sensitive-digital-camera-device-below

個人覺得Panasonic還是要面對實體快門微震的影響,尤其是搭配自家某些Power OIS鏡頭,目前GX8的電子快門看起來在拍RAW時不會減Bit輸出,不過除非都可以只用電子快門過日子,不然實體快門還是目前比較泛用的選擇。

GX8個人比較在意的另一點是拍4K時Crop Factor的現象,由於GX8的像素密度更高了,所以拍4K的Crop Factor會更明顯,Panasonic在4K算是領頭羊,不過在競爭對手陸續推出全片幅讀取的4K機身,Panasonic或許在下一台GH機種也該有所表示了。
XerXes wrote:
個人覺得Panasonic還是要面對實體快門微震的影響,尤其是搭配自家某些Power OIS鏡頭,目前GX8的電子快門看起來在拍RAW時不會減Bit輸出,不過除非都可以只用電子快門過日子,不然實體快門還是目前比較泛用的選擇。

目前不知道有沒有對電子快門較完整的測試,
價格的討論串推測處理速度有1/30,
如果Bit輸出不會降低,那就是很大的改進了。

總之P家對快門微震的處理方案,
就是設法加快電子快門處理速度(並不減少bit)以降低扭曲現象這樣。
其實我剛好就是喜好手感較沉的那一類人...
sony的A7II也很棒, 只是在外觀上我不太能接受他的軍艦部 @@

另外,全幅和M43,好像也沒什麼好比的
我想GX8重量上升, 有一部分原因會不會是之前GX7有人反應裝大管一點的鏡頭時, 平衡感不太佳?

msucoo93 wrote:
目前不知道有沒有對電子快門較完整的測試,
價格的討論串推測處理速度有1/30,
如果Bit輸出不會降低,那就是很大的改進了。

總之P家對快門微震的處理方案,
就是設法加快電子快門處理速度(並不減少bit)以降低扭曲現象這樣。


電子快門的進步是需求也是趨勢,不過在ILDC上的攝影用途要取代實體快門還有一段路要走,某些限制目前還是存在的。

所以目前各大廠商為了降低實體快門震動對成像的影響還是投入不少的心力,Panasonic按兵不動的態度讓人有點費解。

不然就學學Fujifilm,X System的機身鮮少傳出快門震動影響成像的問題,不過也沒看到Fujifilm標榜EFCS或其他技術用在實體快門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