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連空氣都可以拍攝出來?專訪松下首款數位單反L1研發人員

...那顆Leica鏡頭和L1的價格比會是4:6?
松下說基本上他們沒有要和其他廠競爭
出處:http://www.olympusfans.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2153&extra=page%3D1

------
「並不是掛Leica名的松下鏡頭」

原題目:連空氣都可以拍攝出來?專訪松下首款數位單反L1研發人員

今年2月松下發佈了令人震撼的第一代Lumix數位單反相機「Lumix DMC-L1」,引起全世界攝影愛好者的關注。松下官方也對外公佈了這款相機將於今年夏秋之際發售的消息,看來其研發也已經進入收尾工作了。於是我們造訪了松下電器產業本社,對此款相機的開發人員進行了採訪,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說了些什麼吧。

大阪府門真市的松下電器本部。Lumix系列就是在這裡進行研發的

‧作出有「松下味兒」的數位單反!

——大家好。2月份的PMA大展(國際攝影市場聯合會年度大展)時發佈了DMC-L1的開發計劃,這次我們想請您詳細介紹一下有關這款機器的情況。首先還請說說L1開發的來龍去脈。
北尾:好的。我們自2001年首次發佈消費類小型數位相機以來,一直致力於小型相機的開發,我們覺得是時候更上一層樓了。

——什麼時候開始有L1的設想的?
北尾:做消費類小型數位相機的時候就想:什麼時候能夠做數位單反相機就好了……希望作為一個專業的相機廠商而不是作為一個消費電子廠商來開發相機,而作為相機廠商,如果不做單反怎麼行呢(笑)。所以我們一開始目標就定在了數位單反相機上。但剛開始的時候真是一點經驗也沒有呢。

松下電器產業DSC busniss unit的北尾一郎先生。以前就老是吵著說要做數位單眼反光式相機

——那麼,又是什麼時候決定用4/3系統的呢?
北尾:2003年秋,松下也認同了4/3的感光晶片(CCD/CMOS)規格,當然也有我們作為硬體廠商的原因。但實際上,正式決定做數位單反相機以及使用4/3系統,還是稍後的事情。然後就如大家所知,我們跟奧林巴斯合作進行數位單反相機的開發,然後2005年1月進行了發表。


繼承了鏡頭一體型高端小型相機「DMC-LC1」的帶有高級感的設計,採用了4/3系統設計的「DMC-L1」

——作為1號機,這次的L1從某種意義上說還真是遵循獨特的路線呢(笑)。最後採用這種造型,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呢?
北尾:說實話,即便做出跟佳能或者尼康完全一樣的東西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我們起步晚了,如果做完全一樣的產品出來也已經趕不上趟兒了(笑)。所以一開始我們就比較追求松下味兒。

——所謂松下味兒,就是4/3麼?
北尾:換個角度來說,做數位單反相機的時候首先要考慮鏡頭。不像小型數位相機那樣,只要機身上按個鏡頭就一切OK了,而必須要考慮到鏡頭的替換問題。因為是4/3系統,所以必須是通用規格,別的公司的鏡頭也要能用才行,當然也是數位專用的。


2月在PMA2006大展發佈DMC-L1的開發計劃,首次公開了試作模型

——那麼就是說,奧林巴斯的鏡頭L1也可以用的了?
北尾:當然了。也想擴大一下自己公司的鏡頭陣容,但是很難實現(笑)。所以我們考慮的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通用規格的有利因素。


‧同時發佈的徠卡鏡頭也是非常有自信的!
——那麼,首次發佈的鏡頭還是徠卡的麼?
石黑:是的。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達到徠卡方面的嚴格標準才行。我們跟徠卡從小型相機就一直合作。這次是數位單反相機的鏡頭,所以標準也提高了一個層次。

——同樣是徠卡,標準也有不同啊?
石黑:有不同的。製作小型相機的標準換到數位單反上來就必須重新定義。當然標準是更嚴格了。鏡頭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與徠卡進行了討論,徠卡從真正意義上講確實是我們的合作夥伴。

松下電器產業AVC divice 開發中心的石黑敬三先生。參與與機體一起發佈的交換鏡頭的設計

——與徠卡的討論非常辛苦麼?
石黑:是的呀(笑)。因為是第一款數位單反相機的專用設計,徠卡方面也相當重視呢。徠卡在解析度、對比度、畸變、眩光控制方面有嚴格的標準,而且還不僅如此。這次的鏡頭設計的鏡頭調節阻尼的手感都由徠卡的工作人員來檢驗。

——徠卡方面也是幹勁十足啊。
石黑:作小型相機的時候,鏡頭固定在相機上,所以即便是徠卡的鏡頭,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松下的相機了。但是數位單反相機的鏡頭是可以拆卸,拆下來的獨立鏡頭怎麼說也是徠卡的。雖然也會加上松下的標誌,但徠卡的還是徠卡的。所以不光我們,徠卡也非常下功夫呢(笑)。

——並不是掛徠卡名的松下鏡頭。
石黑:確實,是由我們公司製造。但是徠卡把它當作自己公司的鏡頭進行性能方面的把握。所以大家還是把它當作徠卡鏡頭比較合適。

——看起來你們很有自信啊。奧林巴斯的E系列的用戶也會想要這款鏡頭的吧。這款鏡頭會單賣麼?
石黑:我相信這款鏡頭是一款傑作。希望奧林巴斯的相機也能使用這款鏡頭。但現在還沒決定鏡頭是否單獨銷售。我們會根據大家的要求考慮的。


與DMC-L1同時發佈的光學式手動補正機構內藏式鏡頭「Leica D VARIO-ELMARIT 14-50MM/F2.8-3.5 ASPH」。裝在DMC-L1上,根據35mm的換算可得到相當於28-100mm的焦距。轉輪是最近的數位單眼反光式相機的鏡頭所沒有的的特徵。


——當然,之後還會增加其他徠卡鏡頭的吧?我個人來說比較希望出25mm/f1.4的哦。
石黑:當然,徠卡的鏡頭會越來越多的。你說的是25mm的summilux吧(笑)。確實有人提出這樣的建議呢。雖然現在無法打包票,但我們會根據大家的希望進行製品的開發的。

——我們也非常期待呢(笑)。

——那L1在畫質方面怎麼樣呢?很多人對4/3系統的傳感器的小尺寸很關注。
中山:這方面的問題就由我來說明吧。4/3系統的傳感器要比35mm全畫幅以及APS-C尺寸的傳感器還要小。傳感器越小對實際的成像來說的確實是越不利的。

——原來如此。
中山:確實可能有人會在這方面有些擔心,但L1的傳感器採用了松下的「νMAICOVICON」技術,在擁有CMOS傳感器的特性的同時,感光效率是跟CCD基本相同的。這樣就成功降低了暗電流的噪點。所以即使傳感器的尺寸小也不會造成噪點多,可以獲得與APS-C還有35mm全畫幅傳感器相匹敵的高畫質。

松下電器產業DSC BUSINESS unit的中山正明先生。以松下獨創的技術製造出低噪點的高畫質的攝像晶片

——看來畫質也很值得期待呢。對於750萬象素,你們是怎麼考慮的呢?現在一些面對初學者的數位單反相機已經超過1000萬像素了。
中山:當然,我們也希望能盡可能提高畫面解析度。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750萬像素是一個最好的平衡點。使用這款相機的絕大部分用戶應該會滿足於750萬像素的解析度。

——確實,解析度上是夠用了,但是看競爭者的動態,松下相機競爭力在哪裡呢?
北尾:我們的相機是跟其他公司的數位單反完全不同的相機。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根本沒打算參與競爭(笑)。我們的機器並不是那種讓用戶看資料指標而決定買不買的。我們的研發是針對想要享受拍照這種行為的樂趣的人而進行的。性能指標並不能決定使用時是否有樂趣呀(笑)。當然,今後我們也想開發1200萬像素的機型。


使用松下電器專有的技術,可以實現接近35mm全畫幅的畫質。還有可以用超音波撣掉附著在感光晶片上的灰塵的除塵系統

‧希望作出可以讓人享受拍攝樂趣的照相機

——能夠享受拍攝照片這一行為樂趣的相機,那麼就是說L1並不是面對入門級用戶的是麼。
北尾: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如果按照現有的一般分類,我們的這款相機應該算是面對高級業餘使用者的吧。但是這款相機對於想要從零開始學習攝影的人來說應該是非常合適的一款。所以某種程度上說也真是面對入門級用戶的。光圈和快門速度都可以通過手控操作來決定曝光,這樣對於學習攝影的基礎知識是再合適不過了。雖然不能說是作專業用途,但是專業攝影師在休閒的時候拿著這款相機拍拍也是很不錯的。很多專業攝影師在工作之餘也是很喜歡拍照的啊。


設計了鏡頭光圈調節環,機身上的還有快門速度轉盤,這樣使得手動攝影成為可能。當然這些也都可以設成自動模式享受輕鬆攝影的樂趣


——換個話題,怎麼會想到Liveview功能的?
中山:可以說是因為有我們跟奧林巴斯進行合作研發的LiveMOS傳感器所以才會想到的吧。但實際上決定作數位單反相機的時候就覺得搭載可以隨時監控取景畫面的液晶屏是理所當然的。

——沒有在是否應用Liveview功能上進行過爭論麼?
中山:沒有。因為公司內很多人都反應為什麼數位單反相機就不能有液晶屏預覽這樣的意見。這種對於相機廠商來說理所當然的問題,我們公司內部自然完全能夠理解。大家都覺得,消費型小型數位相機都有液晶屏預覽功能,數位單反相機當然也要有了(笑)。真不知道該說這是消費電子廠商的過人之處還是無知者無畏啊。有關圖像處理我們也考慮了很多呢。

友石氏:只要是數位相機就得有Liveview功能。這是一個非常直率的要求。數位單反也不是說沒有Liveview功能就不行。通過光學透鏡取景是單反相機的固定拍攝方式。但是,加載了Liveview功能也不是說就徹底摒棄了光學取景,99%的情況下還是會用光學取景,但總有1%的時候會用液晶顯示屏來拍攝吧。所以加載Liveview功能對大家也都沒有什麼損失的嘛。


與奧林巴斯E-330相同,搭載了可以通過看液晶屏來取景拍攝的Liveview功能

——圖像處理功能也是非松下莫數了吧?
中山:當然,能夠切實地拍攝出照片是相機理所當然的功能。但以此為前提,也有其他更進一步的模式可供參考。維納斯引擎3就是一個搭載了非常多功能的引擎,真的是可以創造出很多效果。在這方面也希望大家在拿到機器後可以多多的嘗試其中的樂趣。

——那麼,L1的開發是不是進行的很順利呢?
一同:完全不是!非常的困難呢(笑)。
友石:一直持續著苦難的日子呀。今天也是很辛苦的(笑)。

‧目標是可以拍攝出當時的空氣的相機!

——在小型相機方面已經作出不少成績,怎麼還會這麼辛苦呢?
友石:數位單反可不容易呀,跟之前所涉足的領域完全不同。鏡頭與機身間的信號傳輸速度很關鍵,也就是說整個控制系統對速度都有較高要求。

——可是,這方面因為是採用4/3系統,松下似乎不用自己下功夫研發了不是?

友石:話雖如此,4/3系統是有書面的資料可以參考,但是光是按照書面材料將實物作出來就非常艱難。材料上一句話都不能理解錯。奧林巴斯已經擁有了這方面的技術,但是我們也必須從零開始一一確認,然後解決其中的問題。這可真是辛苦的工作。雖然不是從零開始進行研發,但還是會遇到很多困難的。還有Liveview系統,雖然很早的時候就決定要加載這個功能,一旦進入製作階段,一會兒鏡面抬起來,一會兒快門又開了,要維持其形態就費了好大力氣。困難真是一個接一個啊(笑)。


松下電器產業商品開發組的友石啟介先生。積攢4/3系統的書面資料上沒有寫的經驗是非常的困難

——原來如此。但這樣來說,大家對L1的期待不是更大了麼?
友石:是呀。我們涉足了至今未曾涉足過的世界,光這一點就讓人幹勁十足。而且,我們想要作出可以拍攝出空氣感的相機,讓照片能構體現出當時的空氣感。配上徠卡的鏡頭,希望大家都能從L1的拍攝中感受到樂趣。這是其他相機所不能表現的領域。

——越聽大家說就越對這款相機的發售更加期待了。想要知道發售日期還有價格方面的問題。不知道是否已經決定了呢?
北尾:有關這些,公司內部還在討論,現在有關發售日和價格都還無可奉告。但是我們一定會推出不令大家失望的產品,請大家耐心的等待。近期我們就會有一些官方的消息發佈的!

——我們等待著那一天。今天真是謝謝大家了。
所以說不定等他出了一陣子後 萊卡也會出同樣的東西嚕?
amitoho wrote:
所以說不定等他出了一...(恕刪)


貓相信Leica目前應該正在忙著Leica Digital M的事情,
不過並沒有聽說Leica Digital R的傳聞._.a
停權計數:3次
小貓 wrote:
貓相信Leica目前...(恕刪)


貓大,問個笨問題,Leica Digital M和Leica Digital R有啥不同?

這問題你們可能覺得很蠢,那就當我沒問好了...
iPod Classic 160G --> YuLong HEF188 --> Beyerdynamic DT770

jeffreychang5133 wrote:
Leica Digital M和Leica Digital R


喵._.

Leica 的M 系列是連動測距式照相機,R系列是單鏡反光照相機,
所以,Digital M的意思:數位連動測距式照相機,
Digital R的意思:數位單鏡反光照相機.



最下面的是單鏡反光照相機,
上面兩個則是另外一種系列:傻瓜照相機,也有人管這種叫做雙眼相機
或者鏡間快門照相機,不過貓還是覺得,傻瓜相機比較好懂

附註:
中間那台傻瓜相機就是貓的第一隻Leica..
記得當年應該是國二^^"

停權計數:3次
好一個連空氣都可以拍出來
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
怎麼樣拍出空氣的質感~
大概是拍出霧氣吧..或是空氣的塵埃...蠻難想像空氣怎麼拍出來,搞不好是櫻桃小丸子裡面的風...咻..一個人跪在地上畫圈圈,心想『Orz』..
angelmic wrote:
好一個連空氣都可以拍...(恕刪)

改天下雨天拿ZEISS鏡頭與其他鏡頭一起拍
你就會知道什麼是空氣感了


蔡司鏡頭的好處是在惡劣的環境與氣候中依然能拍出好光線與好質感的影片。像林志儒受公共電視委託拍攝的《雙影》,原本要用底片拍,後來改為數位方式拍攝,不僅節省了工時,也克服了惡劣天候的限制。也就是《雙影》全片是在灰濛濛的天候下拍攝完成的,但是色彩的飽和度與銳利度不減。
原文來自:王宏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接受92年政府補助210萬元購買ZEISS數位鏡頭6顆的感想
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274&ctNode=26

SONY已經有很多專業攝影機市場,所以現在踏入DSLR市場
kk-hsu wrote:
原本要用底片拍,後來改為數位方式拍攝,不僅節省了工時,也克服了惡劣天候的限制。也就是《雙影》全片是在灰濛濛的天候下拍攝完成的,但是色彩的飽和度與銳利度不減。


原來什麼 "空氣感" 不是只有用正片 + 燈箱才有喔!!
Blog: http://www.dplab.org/ DPLab Forum: http://www.dplab.org/deesBB/
Cudacke wrote:
原來什麼 "空氣感" 不是只有用正片 + 燈箱才有喔!!

kk-hsu wrote:
210萬元購買ZEISS數位鏡頭6顆

210萬/6顆=1顆鏡頭35萬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