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翻譯來自M43的幸福之路FB專頁

專訪GH4的設計人員,重點:(翻譯有誤還請指正)
1. GH4的新「空間認識技術」能帶來最大約2倍速度增長的對焦速度(對比GH3與某些鏡頭)
2. GH4最大的開發難題就是無限制時間的4K錄影(工作溫度0-40度)
3. GH4利用4核心CPU對影像進行平行計算
4. Sensor的規格與GH3相同,但是因為製造工程的調整使得動態範圍具25%增長(highlight部位延伸約1/3)
5. 新的NR技術保留高頻的noise,針對低頻(顆粒較粗)noise進行處理,保留細節同時消除雜訊。
6. 低通濾鏡對於錄影仍是非常重要的。
7. 新增的Hue(色相)參數提升色調調整的精確與自由度。
8. 空間認識AF是基於Depth From Defocus(DFD)技術發展而來,根據liveview兩張以上的畫面散景(bokeh)判斷景物元素是屬於景深內還是景深前後,配合鏡頭的光學參數從而立刻決定對比對焦的對焦方向與最短行程(以往還要拉風箱一下)。(因此這表示只有P家的鏡頭才能發揮這個技術,後面有提到,O家跟Sigma都不行)
9. 搭配14-140mm II對焦速度可達0.07秒
10. GH4的sensor readout為240fps
11. 與GH3相比約3倍速的追焦效能,追200km/h電車是可能的(140mm望遠端下)
12. 以史上最強的對比對焦自豪!!(哈哈~)
13. 為何不使用相位畫素對焦,因為其專用像素會佔用感光元件面積,影響畫質,也無法在4K錄影的全畫素下使用。而DFD技術其實已經幾乎達到相位對焦在動態對焦下的同等效能。
原文
P家仍在持續加強CDAF技術,期望越來越好。

空間認識AF只有搭配P鏡可以用,也算是自家優勢之一。



這邊也有一篇專訪:

Panasonic Q&A Part I: Why no long-telephoto lenses, and Depth From Defocus details

http://www.imaging-resource.com/news/2014/06/05/panasonic-executive-interview-part-i-why-no-long-teles-and-depth-from-defoc

再看有沒有好心人可以翻譯一下嚕。

裡面有提到DFD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針對拍照,連錄影也很重要,錄影時的自動對焦會變得非常流暢。DFD不只是加強速度,還有加強可靠度。而DFD取決於LSI架構,所以無法透過更新韌體應用到舊款機器上。


第二部分中,我們將討論GH4的感光元件速度,為什麼它沒有使用在機身防震的GX7上,為什麼4K對攝影師是很重要的,並採取了一些讀者的問題和意見。包括我認為實際上會在某個時刻去實現用韌體增加一些讀者的建議!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以下翻譯來自M43的...(恕刪)


GH4的對焦真的不輸相位了

看來以後都會下放給中低階機種 (GF6,G6,GM1,GX7,也是承襲GH3對焦)

之前外國有段測試A6000, EM1, XT1, GH4, 加上頂級全幅D4S 比追焦速度
結果D4S>GH4 > A6000 > EM1 > XT1

理論上A6000號稱0.06秒,且有相位對焦,比追焦應該A6000比GH4有利太多

實際結果GH4贏A6000


不用蒐集七龍珠,健達出奇蛋,一次滿足你三個願望

kevin^^ wrote:
GH4的對焦真的不輸...(恕刪)

我個人覺得兩者都差不多
Panasonic的對焦自不用說,是無反中對焦的王者
有人曾言剛出新手村的G1就把對焦技能點滿
就連低階的GF系列也毫不吝嗇下放高速對焦,可見P家的誠意
Sony近年來也慢慢趕上對焦速度,雖仍不及GH4但也足夠了
強調發色的Fujifilm倒是不怎麼專精在對焦上面...
(Olympus因為沒搭原廠鏡故不討論,待發表相對應焦段的鏡頭再來檢視其表現)

不過,D4s仍然向以上的無反嗆聲:
「下次見面,就是我們站上相機高峰的時候!到『高峰』來吧,無反!」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以下翻譯來自M43的...(恕刪)


還以為GX7已經是對比式的最新指標,
沒想到GH4在對焦上又再度提升了,
GH4能把對比式對焦發揮成這樣真的是很厲害~
不用透過塞相位對焦點,
這樣一來GH4又有精準度又有速度又有-4EV對焦,又能兼顧畫質。

話說回來空間辨識技術...
大家能理解那是什麼原理嗎?
聽起來好像可以判斷現在在焦前還是焦後,
直接提升兩倍的AF速度,真的太猛。

good69 wrote:
還以為GX7已經是對比式的最新指標...(恕刪)

GX7都對不到藍天中的白雲......好困擾

kanako0605 wrote:
P家仍在持續加強CD...(恕刪)


除了DFD相關外,前面關於GM1與鏡頭規劃的討論直接摘錄一些重點:

Q: GM1在市場上的表現
Ans:在東亞地區非常受歡迎。歐洲地區的部分,在法國與義大利風評不錯,包括之前的GF系列,但在德國他們比較喜歡G與GH系列,在英國則是只有G系列賣得不錯。美國的銷量則是一般般,比較常被職業攝影者買來作為第二台備機用

(提問者對於GM1並不是在世界上每個地方都賣得很好這件事似乎感到驚訝)

Q: 關於適合搭配GM1的超小型化鏡頭的計劃
Ans: 關於之前發表過的小型化35-100mm,目前無法透露任何相關的規格,推出時間也未定,也許不會太久。
(這顆鏡頭跟現在Panasonic的14-42mm二代幾乎一樣大)

Q: 關於長焦鏡與望遠變焦鏡
Ans 1: 對於鏡頭規劃仍然在思考中,也會蒐集世界各地使用者的意見。在發表15mm與小型化的35-100mm後,對於鏡頭規劃也有其他的想法,但現在不能洩露。
曾經考慮過開發望遠變焦鏡,但對於銷售量是否足以應付開發成本有疑慮,最後仍決定取消

Ans 2: 鏡頭規劃有幾個方向,一是針對GM設計的小型化鏡頭,二是針對GH設計的錄影兼容性高甚至較大的鏡頭。另外Olympus也發表一些優秀的鏡頭產品,也需要與他們匹敵才行,這是一個新的課題
(這也是Pana-Leica 42.5mm在Panasonic官網被標上HD的原因,開發時就打算讓它成為適合GH系列的錄影兼容鏡)

collective wrote:
GX7都對不到藍天中...(恕刪)

相機對天空對焦本來就對不到...並非只有GX7才會這樣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相機對天空對焦本來就對不到...並非只有GX7才會這樣

哪是啊!
小弟講的是藍天中的白雲,GX7對不到,可是E-M1就咻的一下直接對到然後BB.
(小弟兩台都是用42.5F1.2來試過的)

collective wrote:
哪是啊!小弟講的是藍...(恕刪)

GX7只能說是感知色霸氣還練不足夠的關系,GH4應該是全面練足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