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reviews的gf7測試照出來了,因為最近想入手gh4所以想特別比較一下
但似乎在高iso時,gh4畫質甚至輸給較低階的新機?
雖然我知道gh4的目標是更專業的攝錄用家,操作更多調控細節及4k錄影...等
但是否對純粹只要更好靜態畫面的使用者(目前使用g6)
Gf7 或gx7是更優於gh4的實惠選擇?
下面是dpreviews網頁
http://www.dpreview.com/articles/3962526848/studio-update-nikon-d7200-and-panasonic-gf7-added
jsn6916 wrote:
Dpreviews...(恕刪)
GH4的總畫素數目17.2MP, GF7是16.84MP
畫素密度前者比較高
再來, 高ISO畫質不是拿來區分機種階級的依據,
Sony A7R跟A7S就是一例
然後, 錄影比較看重DR的表現, 後製剪輯時彈性會比較大,
雜訊的部分, 錄影時可以靠著Oversampling把雜訊消除, 所以錄影時的可用ISO一般會比拍照要高一些
(不過GH4的4K是例外, GH4的4K是直接裁切Sensor中間的8MP,
沒有經過Oversampling, 所以GH4的4K可用ISO跟拍照差不多
但錄Full HD就不一樣了, 或是拿GH4錄製的4K去降轉Full HD, 雜訊的消除就會比4K好不少)
M43現在的在售機型除了GX1,GF6,G6底略老一點(ISO1600和現在機器基本一樣,3200被拉開點差距),剩下的全部都是索尼和松下最新的16MP,所以總體的RAW靜態畫質都是一個水平線上的,不存在什麼大區別,GM1這裡的表現差些,我覺得可能也只是因為電子快門下RAW縮水的原因,產品的定位也只能靠其他功能縮水閹割來實現了。
至於比畫質看100% crop,如果技術基本是同代的,則不用看什麼底的大小,同pixels密度的機器其實就是一回事情,不管是大底還是小底。但小底的劣勢是100% crop看上去差不多表現,則總pixels少得多,所以喪失了裁切和縮圖方面的優勢;如果做成一樣的pixels,那麼SNR必然被秒殺,我這幾年很多機器用下來,不偏袒的說,直接放大比RAW的畫質,M43現在離大部分IMX071還是差一截,甚至還比不過更早期的IMX038,這是小底的物理限制只有接受,除非搞出了黑科技而大底廠家們搞不出,目前看來沒這個可能。
所幸最近索尼放出16,20MP兩塊底,松下也有塊18MP的,如果整體表現有提升,且能搞出手持High-res模式的話,我以為還是挺誘人的。
jsn6916 wrote:
Dpreviews的gf7測試照出來了,因為最近想入手gh4所以想特別比較一下
但似乎在高iso時,gh4畫質甚至輸給較低階的新機?
雖然我知道gh4的目標是更專業的攝錄用家,操作更多調控細節及4k錄影...等
但是否對純粹只要更好靜態畫面的使用者(目前使用g6)
Gf7 或gx7是更優於gh4的實惠選擇?
沒錯,而且還更輕巧。
jsn6916 wrote:
只是意外影像畫質跟gf比竟討不了便宜有點意外罷了
多玩幾台相機就不會意外了,
近年的同片幅產品,價格跟畫質的相關性普遍偏低,更何況Gf7是比較新的機種。
高價機種通常是貴在連拍性能、操控性、可靠度、作工,
畫質不如低價產品的情況其實很常見,
如果只是要更好靜態畫面,萬元不到的NEX-5T就能打趴GH4了。



P家的感光元件確實沒Sony表現好,也缺少傳統相機大廠的相位對焦基礎,所以就會做成現在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