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上個月底松下發表的全新機種 Panasonic Lumix DC-G100,其實就在產品曝光後沒多久就來到小編的手上!這也是台灣第一篇的獨家實測。G100 的產品定位很明確,就是針對 Vlogger 推出的機種,擁有側翻式螢幕、最高 4K 30fps / 1080p 120fps 錄影規格、搭載 Nokia OZO Audio 收音技術,同時它又兼顧拍照上的實用性,內建 368 萬點的電子觀景窗、完整的指令轉盤及操作界面,加上電池與記憶卡的機身重量僅有 345 公克,如果搭配的是官方指定的 Kit 鏡 H-FS12032(70 公克),總重其實也不過 412 公克,以無反可換鏡相機的標準來看這尺寸可視相當有吸引力!
▲這次小編也透過影片來介紹 Panasonic Lumix DC-G100,主軸放在人臉對焦、防手震、收音表現與畫質上!多數素材皆是用 G100 / 4K 24fps「V-LOG L」模式錄製再透過剪輯調色完成。(拍攝:Cody / 剪輯:Ajax)
▣ 外觀及特色介紹

G100 突然其來的現身著實讓許多相機玩家又驚又喜,因為它是 Lumix G 家族的全新機種,產品階級介於 GX 與 GF 系列之間,而這造型其實就像加了軍艦部的 GX7 MK III,不過 G100 的握把造型更符合人體工學;為了朝向機身輕量化,因此全機身均以強化塑料打造,體積約 115.6 x 82.5 x 54.2(mm),淨重 303 公克加上電池與記憶卡的機身重量則是 345 公克。
G100 採用 4/3 吋 Live MOS 感光元件,有效畫素來到 2,030 萬,搭載 DFD 對焦技術而最高合焦速度為 0.07 秒,並擁有 10fps 追焦連拍(電子快門)與 6fps 連拍(機械快門)的性能,此外 4K 預連拍的功能也有唷!
- 機頂一覽
- 附贈熱靴蓋
- 內建閃燈
- 左肩:兩顆自訂鍵
- 右肩:模式轉盤/指令轉盤
- 機背一覽
- 翻轉自拍螢幕
- 豐富的實體鍵
- 內建電子觀景窗
- 0.4 吋 368萬點
- 機身右測
- 傳輸埠
- 左側
- 外接式麥克風插孔
同一個位置設有 Micro USBMicro USB 插孔,可透過它來傳輸檔案獲著直接進行機身充電,可惜並非時下常見的 Type-C 插槽,因此機身的充電效率並不高,而且出門也必須額外多準備一條 Micro USB 的線材。位於機身左側唯一的插孔就是 3.5mm 麥克風插孔,如果 G100 內建的 OZO Audio 收指向性還無法滿足你的話,更可以添購指向性更強的外接式麥克風來收音。
- 機底
- 電池與記憶卡槽

▣ DMW-SHGR1 腳架自拍桿
- 手持自拍
- 腳架模式
- 球型雲台
- 實體按鍵
- Micro USB 供電
DMW-SHGR1 握把上設有三顆實體鍵,分別是快門鍵、錄影鍵以及休眠鍵,方便使用者在自拍時單手操作,休眠後再按下拍照鍵即可快速喚醒,這點我覺得非常實用。DMW-SHGR1 同時帶有球型雲台與三腳架的設計,放在平台上再搭配球型雲台調整角度後即可快速進行錄影作業。DMW-SHGR1 除了 G100 適用之外也支援 GH5、GH5S、G9、G95 以及 G85 這幾款機型,各位有沒有發現這幾款也都是搭載側翻式螢幕。
▣ 五軸電子防手震實測
目前 Lumix G 的機身防手震僅提供 GX 等級以上才配備,因此 G100 只有在錄影模式下才支援電子式的五軸防手震,如果是搭配 Kit 鏡 H-FS12032 的話還好一些,因為它內建基本的 MEGA O.I.S. 光學防手震,如果是搭配 H-E08018 這顆超廣角變焦鏡可就得倚賴機身電子防手震了。不過以電子防手震作業時會有 Crop 的問題,透過以上影片可以比較電子防手震強弱的差異,以及裁切的範圍有多少,以 H-FS12032 的 24mm 廣角端拍設為例,如果搭配電子防手震開到最強來拍攝的話,臉部就佔滿 1/3 的畫面,幾乎拍不到脖子以下。(剪輯:Ajax)
▣ V-Log L 與其它照片樣式的比較
G100 僅支援 4:2:0 / 8bit 錄影,不過同時也內建 V-Log L 的「照片樣式」進行拍照及錄影,可帶來 12 級較寬廣的動態範圍,以上有「標準、人像、劇院級動態範圍、V-Log L」的比較,其中也包括 V-Log L 調色前後的比較。(剪輯:Ajax)
▣ Nokia OZO Audio 追蹤收音效果(環境:兒童樂園 / 馬岡漁港)

拍攝當下我將收音模式設為「Tracking / 追蹤」,這時 G100 的收音效果會比前方時更集中,因為它會偵測人臉來分配收音的靈敏度與範圍,我請瑀庭在講話的同時自轉 G100,各位可以仔細聽當 G100 從「正對」到「背對」瑀庭時的收音差異,人聲的大小差異很明顯。
右邊影片是小編在海邊測試的情況,收音的設定為「前方」,我講話時也同步自轉 G100 讓大家聽聲辨位,建議要戴耳機聽才能明顯聽出差異。
▲環境:兒童樂園 | ▲環境:馬岡漁港 |
▣ 前方 / AUTO 收音比較(環境:馬岡漁港)
以下都是小編手持自拍的範例,差別在於左邊是以前方麥克風收音帶有指向性,右邊則是以全自動收音不帶有指向性,因此更明顯可以聽出有無指向性的差異,在拍攝時海風還不小因此也可以聽聽風降噪的抑制效果如何。▲收音:前方麥克風 | ▲收音:全自動 |
▣ 多人臉部對焦及收音靈敏度測試
以下影片是以 4K 24fps V-Log L 錄製,收音選項我設為「Tracking / 追蹤」,而畫面中共有五個人在講話,不過從側錄影片中得知對焦框出現時,收音提示才會跟著出現,且如果人臉太小的話也無法順利偵測到人臉,但大致上每個人的聲音都能清楚被收錄,只不過沒有顯著的空間感。▲原始影片(V-LOG L 未調色) | ▲側錄螢幕(對焦框及收音提示) |
▣ 模擬 Vlogger 的使用情境與前景對焦表現
▲麥克風模式為「Tracking / 追蹤」|4K 24fps 照片樣式:鮮明
之前由 Kimin 測試的 ZV-1 其最大亮點就是提供「產品展示設定」,它會優先對焦近物,不過 G100 並沒有類似的功能,上述影片我是用自拍模式預設的「人臉偵測」進行對焦,當我將手上的鏡頭移到畫面前方時,G100 並不會優先進行前景對焦,焦點還是緊緊的鎖在我的臉上,需用手上的鏡頭將臉部完全擋住才會退而求其次對我手上的鏡頭對焦,當我將鏡頭移開後馬上就能對焦到人臉。
因此我覺得 G100 可能比較適合 Vlogger 做旅遊紀錄使用,如果像是彩妝或小型 3C 的介紹會比較吃力,除非商品都不需要特寫那就沒差,但還是期待未來可以透過韌體更新加入「前景優先對焦」的能力。
▣ 各級感光度表現(ISO 100~25600)
G100 的感光度表現比我想像中要好,雖然是入門定位,標準感光度從 ISO 200 起跳是有點小吃虧,不過 ISO 800~1600 時的影像純淨度卻不輸給自家的中高階機種,堪用值約在 ISO 3200 左右,有興趣的話也可以下載原檔檢視。[點擊下載]ps.原本想看看 G100 的影像寬容度表現,不過 LR CC 尚未支援 G100 的 RAW 檔,因此 DR 的測試項目胎死腹中...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 Lumix DC-G100 內建柔膚效果
G100 在自拍模式下可以快速啟用柔膚及瘦臉的功能,分別有 1~10 級的選項可以微調,我自己覺得 G100 的柔膚表現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自然,因為就算是 10 級柔膚效果也只會針對臉部下手,像是眼睛、嘴唇、頭髮的細節皆不受影響,看來演算法有再進步。- 柔膚:0
- 柔膚:5
- 柔膚:5
▣ Lumix DC-G100 內建瘦臉效果
其實選單內這項目的名稱叫做「縱向伸長效果」,它可以有效瘦身及瘦臉,而且從背景來看也幾乎察覺不出異狀,同樣有 1~10 級的選項可以微調,小編分別以效果關閉、5 級與 10 級的選項進行比較,成果其實還挺明顯的!- 瘦臉:0
- 瘦臉:5
- 瘦臉:10
▣ Lumix DC-G100 內建散焦功能
G100 的散焦功能跟上面的柔膚及瘦臉效果一樣,只有在螢幕翻轉成自拍模式時「操作選單」才會出現,散焦功能只有「開/關」兩種選項,而這個散焦效果跟手機的差異其實很大,因為相機只有單鏡頭而且少了 Ai 的輔助,那個散焦效果真的很假...看縮圖其實就很容易看出破綻,我自己是不太推這功能。- 散焦:關
- 散焦:開
▣ 4K:3840 x 2160 24fps 高畫質影片實拍
G100 內建最高的 4K 影片畫質為 4K 30fps(4:2:0 / 8bit ),不過我自己覺得拍攝風景的話還是用 4K 24fps 看起來比較流暢,以下是我用不同鏡頭所拍攝的 4K 影片,而且皆是手持拍攝完成。▣ 高速影片:1920 x 1080 120fps
G100 位於機頂的拍攝模式轉盤上可以看到「S&Q」的選項,代表在該模式下可拍攝加速與慢速的影片,不過我想高格影片比較符合普羅大眾的需求,G100 可錄製 1080p 120fps 等同 4 倍慢的高速影片,而且在高速影片的拍攝的途中 G100 依然支援「自動對焦」,這點就還挺厲害的!▣ Panasonic Lumix G100 使用心得與結語

這幾年 Youtuber 與 Vlogger 的勢力不斷壯大,許多人也開始經營自媒體,我想這跟網路生態及閱聽人的習慣改變脫不了關係,當然要投入這個市場最基本的就是器材的投資,智慧型手機無非是門檻最低的選擇,不過感光元件的片幅較小且沒有足夠的景深可運用,加上焦段也受限,這時可換鏡相機的優勢就出現了;而 G100 鎖定的目標族群也很精確,主打側翻式螢幕、輕巧的機身、4K 高畫質與合理的定價,鏡頭加上握把的總價還不到 25K,其實還挺有競爭力的。
G100 這次主打的 Nokia OZO Audio 收音效果確實也讓小編感到驚艷,麥克風指向性明確還可以指定前方、後方、追蹤或自動環繞收音,使用者可依照拍攝情境的不同自行調配;如果內建的麥克風指向性還不夠用的話,也可以外接 3.5mm 的麥克風來作業,可惜 G100 還是少了耳機監聽孔,不過以它的定位及售價來看就不強求了。

因為 G100 僅搭載「對比式」對焦系統,在拍照時比較無感不過在錄影時可就能感覺到它對焦稍慢的問題,期待 Lumix G 能推出混合式對焦的機種,因為對比式對焦用在追焦時還是有點力不從心。G100 內建電子觀景窗讓我在近日這種豔陽天也能放心拍照,取景或檢視照片都能透過電子觀景窗來完成,這是 G100 的優勢之一,不論是拍照或錄影的需求都能搞定。
雖然 G100 能錄製 4K 30fps/24fps 的高畫質影片,不過強制會有 1.26x Crop,如果開啟電子防手震的話會提升到 1.37x Crop,防手震效果若開到最高則會變成 1.79x Crop,我想這就是入門機的宿命吧!如果裁切量想要少一點的話就得將影片畫質降至 1080p,或是改用超廣角鏡頭作業這樣 4K Crop 後的影響也沒那麼明顯。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售價小編也在這裡首度公布,G100 含 Kit 鏡頭(H-FS12032)的建議售價為 NT$23,490 元,含 DMW-SHGR1 握把的組合價為 NT$24,990 元,預計八月中上市,最後就是優缺點整理及大量的實拍樣本啦!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本次影片,看過的同學也歡迎二次收看幫我們衝個點閱吧

值得讚賞的部份:
◎ 內建 4K 30fps / 1080p 120fps 錄影能力
◎ 內建三顆 Nokia OZO Audio 麥克風,人聲指向性效果出色
◎ 設有 3.5mm 麥克風插孔
◎ 內建五軸電子防手震
◎ 錄影時可開啟「紅色錄影框架指示器」,藉此提示正在進行錄影
◎ 同時具備側翻式自拍觸控螢幕與 0.4 吋 368 萬點的電子觀景窗
◎ 自訂鍵數量豐富且設有兩顆指令轉盤
◎ 搭配 DMW-SHGR1 握把操作相當便利
◎ 提供 Micro USB 機身充電
◎ 機身搭配 Kit 鏡頭的重量僅 412 公克
可以改進的部份:
◎ 4K 錄影基本就有 1.26X Crop,開啟電子防手震後裁切量更大
◎ 電子防手震的效果不明顯,反而還會犧牲視角
◎ 自拍錄影時會以人臉對焦為優先,不會以「前景」商品為主要 AF 對象
◎ 錄影鍵太淺容易誤觸
|

DC-G100 86mm ISO200 f/1.2 1/6400s

DC-G100 168mm ISO200 f/4.5 1/1000s

DC-G100 50mm ISO200 f/7.1 1/800s

DC-G100 256mm ISO200 f/5.0 1/1000s

DC-G100 86mm ISO200 f/1.2 1/400s

DC-G100 36mm ISO200 f/5.6 1/2500s

DC-G100 86mm ISO200 f/1.8 1/5000s

DC-G100 206mm ISO200 f/5.6 1/1300s

DC-G100 40mm ISO200 f/7.1 1/320s

DC-G100 206mm ISO200 f/4.7 1/1600s

DC-G100 24mm ISO200 f/5.6 1/2500s

DC-G100 42mm ISO200 f/4.7 1/500s

DC-G100 86mm ISO200 f/1.2 1/8000s

DC-G100 134mm ISO200 f/4.2 1/500s

DC-G100 64mm ISO200 f/6.3 1/640s

DC-G100 90mm ISO200 f/7.1 1/640s

DC-G100 86mm ISO200 f/1.8 1/5000s

DC-G100 248mm ISO200 f/6.3 1/400s

DC-G100 90mm ISO200 f/5.0 1/6400s

DC-G100 182mm ISO200 f/5.0 1/400s

DC-G100 206mm ISO200 f/4.7 1/800s

DC-G100 24mm ISO200 f/5.6 1/1600s

DC-G100 256mm ISO250 f/7.1 1/320s

DC-G100 400mm ISO200 f/5.6 1/1000s

DC-G100 86mm ISO200 f/1.2 1/8000s

DC-G100 16mm ISO200 f/5.6 1/1600s

DC-G100 16mm ISO200 f/6.3 1/1000s

DC-G100 400mm ISO1000 f/5.6 1/500s

DC-G100 400mm ISO200 f/5.6 1/1600s

DC-G100 86mm ISO200 f/1.8 1/5000s

DC-G100 24mm ISO200 f/6.3 1/400s

DC-G100 90mm ISO200 f/4.0 1/1600s

DC-G100 400mm ISO200 f/8.0 1/1000s

DC-G100 134mm ISO200 f/7.1 1/500s

DC-G100 86mm ISO200 f/1.2 1/10000s

DC-G100 56mm ISO200 f/5.6 1/1600s

DC-G100 206mm ISO200 f/7.1 1/1000s

DC-G100 156mm ISO200 f/4.5 1/4000s

DC-G100 150mm ISO200 f/4.3 1/2500s

DC-G100 400mm ISO640 f/5.6 1/500s

DC-G100 86mm ISO200 f/1.8 1/5000s

DC-G100 24mm ISO200 f/6.3 1/640s

DC-G100 86mm ISO200 f/1.2 1/1000s

DC-G100 40mm ISO200 f/7.1 1/400s

DC-G100 36mm ISO200 f/4.0 1/2500s

DC-G100 86mm ISO200 f/1.2 1/8000s

DC-G100 16mm ISO200 f/6.3 1/640s

DC-G100 206mm ISO200 f/4.7 1/2000s

DC-G100 90mm ISO200 f/6.3 1/1600s

DC-G100 24mm ISO200 f/7.1 1/1300s
▌特別感謝
# 攝影協力:Bryan、Kimin、直直、Ajax
# 影片拍攝:Cody
# 剪輯後製:Ajax
# 模特兒:康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