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軔體即將發佈http://www.ricoh.co.jp/dc/download/)

GRD4除了延續過去的經典外型及直覺的操控性之外,究竟還有哪些進化呢?小編不以規格面來看,我以親身玩過的經驗先在這邊跟大夥報告一下;首先是畫質的提升,尤其是”非”微距下的拍攝,GRD4的成像品質有相當顯著的進步、第二點是防手震的加入,讓我在夜拍時也不必急著開啟高ISO或開大光圈,同樣可以控制自己所需要的景深、再來就是高ISO的成像,微光環境下我依然可以放心的使用ISO1600。當然GRD4的改變不僅於此,更多內容及細節小編在下面都會有完整的介紹,當年錯過GRD3的朋友,千萬不要MISS本篇文章啊。先來欣賞幾張小編使用GRD4所拍攝的樣本吧!
★ RICOH GRD4‧拍攝樣本(正片+高對比黑白)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啊咧!GRD為什麼有白色的盒子?難道是山寨版?讓小編來一探究竟好了~

盒子外觀還特地寫上了GR DIGITAL IV『WHITE EDITION』,看來真有這麼一回事唷,四代包裝跟三代的包裝也做了區隔,這回改用了亮面的紙盒,與過去強調的無料外觀有所不同。

小編還是隱藏不住雀躍的心情,因為白色限量版居然出現在自己的眼前,畢竟這是全球限量10,000台的款式啊!台灣目前尚未確定會引進多少台,但就過去1~3代在台的銷售佳績來看,恆隆行可以爭取到的配額應該不會太少(小編臆測…)。

這是白色限量版盒內的上層物品,包括有專屬的鏡頭蓋、皮製手腕帶、繁中說明書。

下層的內容物有八字電源線、充電盒、原廠鋰電池、AV端子、USB傳輸線、GRD4白色款。

小編對GRD4白色限量款一直感到很眼熟,思索了許久才回想到去年前往東京參加GR五週年PARTY時,原廠曾公開展示多款精品般的GRD,其中就有一台是全白的而且直到現在我依然印象深刻啊!先容小編來介紹GRD4白色限量款所附贈的特別配件。

首先是這特製的皮革手腕帶,外觀使用亮色的漆面,前端特別壓印了GR的符號,而且還有間距可調的設計,讓使用者在拍攝的同時,更能確保愛機的安全…

這手腕帶的內裡採用特殊的絨毛材質,就算長時間套在手上時,也不易感到悶熱,至少保有透氣的空間。

接著要來看到白色限量款直接附贈的鏡頭蓋,如需安裝的話必須先卸下前面的鏡頭環唷,接著才能裝上這同樣是金屬材質的鏡頭蓋,內外皆作了白色烤漆處理。至於裝上鏡頭蓋之後,如果誤觸電源會不會導致鏡頭在此時伸出呢?答案是不會的!從上圖可以看到紅圈中的金屬接點,鎖上機身同時也可以阻斷開機的功能,原廠早就為使用者想到了。

GRD4白色款裝上鏡頭蓋的樣式,有鏡頭蓋的加持與過去的GRD比較起來,完整度似乎又更高了!這片鏡頭蓋的型號為GL-1,同時支援GRD3與GRD4使用,未來應該也會有獨立販賣的動作,小編已經看過黑色的了,所以GRD3的用戶也不需太過擔心,你們將來也會有入手的機會。

如果拿掉鏡頭蓋換上原本的鏡頭環,白色款似乎就少了那麼一點味道,因為鏡頭這部份沒有一併上白漆,小編對此也感到滿奇怪的,不太清楚原廠的考量。這上面兩台都是GRD4,兩款的主要差異在於外觀顏色,還有機身的觸感;同樣是金屬機身,不過白色款的烤漆偏亮且沒有黑色那種霧面的磨砂感,這是小編對黑、白兩款最初步的感受。

在看過GRD4的外觀之後,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GRD4在外觀上有個最特別的地方,也就是上圖特別圈起來的部分;這個『外部AF傳感器』與原本的CCD對比式AF對焦結合之後,稱之為『混合型自動對焦系統』也是GRD4在對焦方面最重大的進步。『外部AF傳感器』內建兩顆CMOS圖像感應器,能夠快速掌握目標的距離,原廠宣稱GRD4的對焦速度與GRD3相比約縮短了一半,最快的合焦速度更可來到0.1秒,小編在下面也會提供『GRD3與GRD4』AF的影片給大家作為實際參考。

GRD4的體積與GRD3的差異並不大,長寬均相同僅在於GRD4的厚度從25.5mm增加為32.5mm,個人猜測應該是為了埋入『外部AF傳感器』所導致,但GRD4並未因此而犧牲了攜帶性,我自己帶出門拍攝時大多時間都是放在牛仔褲的前口袋中,沒什麼大礙。GRD4使用與GRD3同樣大小的1/1.7吋CCD感光元件,有效畫素維持在1000萬,不同的是影像處理引擎也更新為GR ENGINE Ⅳ,隨之帶來的是更穩定的色彩表現及高ISO的純淨度。


GRD4延續前一代f/1.9的大光圈,還有過去28mm GR LENS的定焦鏡頭,而廣角的變形控制從GRD一代開始就很出色,幾乎不太需要考慮變形的問題;此時小編突然想到理光在銀鹽時代的另一台王者『GR21』,看過它21mm f/3.5氣勢磅礡的表現後,讓人不經期待它能夠在GR數位系列或是GXR的鏡頭模組中復活。GRD4在28mm這個廣角焦段中還加入了VC光學防手震,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約可提昇3.2級的快門值,讓GRD4在微光環境下手持更輕鬆。

GRD4白色款比較可惜的就是選用灰色的蒙皮,第一個想到的原因就是耐髒吧!但如果配個米色或許也不錯,日本官方預計會推出手柄可換的服務,屆時不知是否會引進台灣?

白白淨淨的機頂看起來就很討喜,熱靴蓋、快門、電源開關及轉盤也採用相同的配色。

上圖兩台皆是GRD4,是要讓大家看看它們在熱靴蓋卸下後內部的顏色,白色款並沒有偷懶唷~

GRD4的前轉盤為白色,後ADJ鍵與蒙皮顏色同為灰色,另外拍攝模式轉盤上的功能則承襲了GRD3的設計,同樣有三組快速設定可以套用。

機身左側設有內置閃光燈的手動開關,按下後閃燈便會彈起,無需電力控制。

閃燈跳起的樣子,連裡面也是白亮亮的唷。

GRD4的液晶螢幕為三吋123萬點,前代的GRD3也才92萬點啊!這方面的進步也太驚人了!就連市面上的DSLR也鮮少見到如此的規格;更特別的是GRD4在RGB顯示中還加入了白色像素,讓GRD4的螢幕亮度比GRD3要提昇了1.7倍,且螢幕可依據畫面中的景物自動調節LCD亮度,避免高光的細節無法檢視。

這裡提供GRD3與GRD4的螢幕對照圖,檔案照片均為同一張,螢幕亮度手動設為初始值,看得出來GRD3因為亮度較暗的緣故,整體看起來較鮮豔,GRD4的發色較屬自然且較亮。

此時雙機皆是拍攝狀態,即時顯示窗外的景色,這裡可以看得出來GRD3與GRD4於螢幕上的色彩差異,當然自動白平衡是影響的因素之一,就當下的環境來看,GRD4較接近肉眼所見,GRD3的螢幕明顯偏暖稍黃了一些。

這裡要比較的是GRD3/4之間的按鍵差異,在這之前大家可以檢視一下GRD4機背蒙皮的面積似乎比GRD3多了那麼一些,當然這點改變也會提昇握持時的穩定度囉。RD4最大的改變就是方向鍵,從分離式變成圓盤式,在小編用了一星期的GRD4接著再摸到GRD3的時候,便可以明顯感受到兩者在手感上的差異,GRD4方向鍵的圓盤造型讓我可以更快掌握按鍵的位置,而且還可以”斜向”移動對焦點唷。

以上是白色款的按鍵樣式讓大家作更清楚的參考。

機身右側同樣配置了HDMI輸出埠AV OUT/USB共用的傳輸孔。

GRD4的產地來自中國,腳架孔使用金屬材質,電池/記憶卡蓋的下方是音源孔。

支援的記憶卡形式為SD、SDHC還有Eye-Fi,機身內建40MB的記憶體;鋰電池的型號同GRD3為DB-65,原廠表示GRD4在充飽電的狀態下約可拍攝390張靜態影像,比前代要進步了20張,以DC來說這樣的續航力已經是相當出色;且GRD從一代到目前的四代,都可直接使用AAA電池作為電力供應,拍攝途中如遇到沒電,只要有便利商店的地方就可以立即補充電力唷。


可拍攝的影像格式與尺寸同GRD3,且支援RAW+JPG同時儲存,亦有除了原生的4:3尺寸之外,還有3:2、16:9及1:1可以套用。小編因為自己較習慣135底片比例,所以本文的拍攝樣本幾乎都是提供3:2的JPG檔案格式。
【畫質的比較】

附加壓縮檔: 原始檔案下載
文章一開頭小編就曾提到了GRD4在畫質上的精進,所以我便拿了GRD3來與GRD4一較高下,拍攝時均上腳架且關閉VC防手震,其餘皆為出廠設定。先看到兩者在微距上的表現,這是100%放大後的結果,GRD4在纖維及色塊上的細節保留的皆比GRD3來的多一些,雖然不是很明顯,但依然可以比較出之間的差異;再來是廣角端的拍攝,目標是50公尺以外的大樓,同樣是100%放大來檢視,對焦點為預設的中央,兩者拍攝條件也都相同,這組中央裁切的表現讓GRD4完全KO了GRD3,也可以發現GRD3的機身預設偏亮、色調偏暖(以肉眼判定);最後是邊緣裁切的比較,與中央裁切使用同一組圖,注意看到圖中所有線條(窗台、欄杆)的部份,便可看出理光對GRD4的畫質確實下足了功夫。


左上是拍攝時可顯示的資訊,重點還是在於直方圖還有對焦輔助線。右上圖則是為了表現新型的『電子水平儀』所做的GIF動態檔,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它同時可以偵測前後及左右傾斜的水平狀態,更有利於空間或風景題材的拍攝。


過去GRD系列僅有『B快門』的設計,現在GRD4增加了『T快門』,且曝光時間都支援到180秒,但不同的是『B快門』在快門按下後開始進行曝光,手放開才算曝光完成、『T快門』則是按下快門開始曝光,按第二下則算是結束曝光;不過依我來看如需要長時間進行手動曝光的話,建議還是買個原廠的電子快門線吧,不然很難避免手震情形出現~
【自動對焦速度PK】




玩GRD系列最大的樂趣就在於那豐富的對焦模式,例如一公分的近拍能力、可任意指定的對焦位置、手動對焦的便利性,讓使用者可以將這台隨身DC發揮到極限,這也是為什麼GRD會有如此多的忠實用戶,拿在手上每個人都可以玩出不同的感覺,像我自己就是喜歡拿它來近拍一些小物,尤其是非人類視角的取景方式。
▲(左)GRD3(右)GRD4,以上是屬於”一般自動對焦”的比較,原本我打算是在戶外進行測試的,但LCD反光太過嚴重,只好回到室內進行測試。從上面的自動對焦速度來看,GRD4在同環境下有7成以上的勝率,但也因為小編沒有精密的儀器可以測試,只好用雙手雙機的方式土法煉鋼,看看GRD4在對焦速度上是不是真的有進步。
▲(左)GRD3(右)GRD4,以上是微距狀態下的比較,兩者的對焦目標與底色都有明顯的反差,所以就先撇開色彩影響合焦速度這個問題;在多次微距對焦的測試之下,GRD4有9成以上的勝率,且有好幾次都快了一倍左右,如各位有從GRD3或是之前的GR系列升級到GRD4的話,更能明顯感受到GRD4在微距對焦方面的進步,解決了過去MACRO龜速的問題。


測光模式維持不變,白平衡的選項同樣有豐富的選項可以套用,其中多功能AWB適合用在複雜的光源環境下,我自己是將它作為我的拍攝預設值,拍出來的顏色都還挺準的。
【圖像設定】


從上圖可以看到,GRD4將GRD3軔體更新後所加入的高對比度黑白、正負逆沖這些色調都拉到P/A/S/M的『圖像設定』裡面,另外”正片”及”影片漂白”皆是GRD4新加入的圖像。右上圖是我自己在一般拍攝時所設定的內容,因為我比較喜歡拍攝濃郁的色調。

▲高對比度黑白的拍攝樣本,這時我拿黑色GRD4來拍白色限量版的GRD4


▲正負逆沖的拍攝樣本,夜晚加上不同光線與鮮豔的車身,更有傳統逆沖所帶來的不確定感。


新加入的正片模式,小編也用了以上設定拍攝了多張樣本,而這種設定如在日出或黃昏那樣的光線下拍攝,色調可是更加暴力!可視情況加上”漸暈”效果。

▲正片的拍攝樣本,當時剛好接近日落,所以光影的層次更加豐富了些。


影像漂白算是GRD4主打的另一項特色,跟”正負逆沖”的調性挺接近的,只是影像漂白會將畫面中的色調作淡化處理,呈現不同的味道。

▲影像漂白的拍攝樣本,因測試時間有限,所以本篇僅提供這張作參考。


GRD4除了原有的『DR動態範圍』之外,這回還加入了『動態範圍補償』的功能,類似於數位補光的效果,僅需拍攝一張照片機身就會針對過曝或不足的部份加以修正,不像DR得連續拍攝兩張照片來作合成,且還要保持機身穩定。


GRD4的包圍式曝光增加了多種過去所沒有的選項,例如現在要介紹到的包圍式圖像設定,使用者可以從10個圖像設定中去作挑選,單次快門就可以取得三種不同的影像風格,過去的GRD頂多只能同時儲存一般、黑白、褐色,這三種圖像而已,但現在可以任意自訂,玩家們更可以肆無忌憚的按快門了。


DR-BKT指的就是『動態範圍包圍曝光』,而CONTRAST-BKT指的則是『對比度包圍曝光』,與上面『圖像設定包圍曝光』三者同屬GRD4新加入的包圍曝光功能。


多重曝光功能過去大多只建立在DSLR身上,現在GRD4的用戶也能擁有同樣的拍攝樂趣,可以自行決定曝光的張數、合成的時機…等等。
【感光度的比較】




GRD3的標準感光度範圍是ISO64-ISO1600、GRD4則是從ISO80-3200,小編猜測應該是GR ENGINE Ⅳ所帶來的改變;看到右上圖的設定,我習慣將ADJ鍵用來直接控制ISO的高低。雜訊抑制的功能則同GRD3,『減少噪點ISO』是無法手動關閉的。

附加壓縮檔: GRD3各級感光度原圖 GRD4各級感光度原圖
以上是GRD3與GRD4的感光度實戰,兩者所有的機身設定及拍攝環境均相同,且GRD4也關閉了VC防手震,均使用直出的JPG來做比較。從上面的原圖來看,在ISO400時GRD3即有了較明顯的雜訊,但GRD4的畫質依然稱得上是乾淨、細節也還在;GRD4在ISO800的表現已經完全擊敗了GRD3,且來到ISO1600時兩者的差異更是明顯。透過感光度的實測,可以看得出來GRD4的高ISO可用值比GRD3要好上一級。


前面曾提過GRD4的VC防手震約可補償3.2級的快門,使用者也可以手動啟閉這功能;但要留意到VC防手震的效果最多只支援到1/1.3秒,如果快門長度在1秒以上(包含)的話,VC防手震就會強制關閉唷,看到右上圖圖中的標示就可以明白。
【間隔合成示範】


『間隔合成』是GRD4最有趣的新功能,而且還是世界首創唷!此模式使用者可以同M模式下自訂光圈、快門級感光度,然後拍攝星軌之類的題材。右上圖是20張照片手動製作成GIF檔的示範,但透過『間隔合成』直接拍攝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答案就在下面囉!

『間隔合成』的20張照片所使用的拍攝參數為f/9、2s、ISO100,或許會有人說那我直接曝光40秒的話不也能拍出類似的光軌?但你要注意到周遭的光線是否平均,否則很容易就會出現過曝的情形;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拍攝星軌的時候會分段拍攝,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減少長曝所產生的熱噪點。


GRD系列從一代到現在的四代,對『操作』這方面一直有顯著的進步,從最早期的ADJ見到後來Fn1、Fn2的加入,讓使用者能夠依自己的操作習慣,設定出一套自己常用的組合,但GRD4特別針對『Fn配對設定』又做了強化,讓使用者可以儲存四組設定,依需求來做選擇。


GRD4在個人設定這部份還有個相當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可以將自己的設定儲存到『記憶卡』裡面,也就是說你可以把設定帶著趴趴走,哪天你忘記帶相機出門還可以將設定套用在朋友的GRD4身上,或是把自己研究出來的圖像設定分享給朋友唷!超酷的~個人覺得這有些類似Canon的Picture Style、或是Nikon曲線載入的概念。


GRD4的播放介面,單頁最多可以檢視81張影像,找圖的時候方便的多。可顯示的資訊也很豐富,例如圖像設定的細節、直方圖、光圈快門、白平衡的內容…等等。
★ RICOH GRD4 使用心得★
GRD4距離前代GRD3問世的時間已有兩年之久,而這兩年正是EVIL機大舉入侵相機市場的時候,不少類單眼機種甚至是入門級DSLR的銷量都受到不少影響,而GRD4於此時出現難道不會擔心定價而影響到買氣嗎?以目前日幣強勢的匯率來看,黑色版的GRD4換算台幣也要三萬左右,固然GRD4集合了許多優點,但這樣的價格還是要打入目前的市場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小編必須先撇開價格的問題,來分享一下自身的使用心得,想要酸價格的網友,可以等恆隆行的定價出來再做評判也不遲啊。
這次拿GRD4拍了不少自己滿意的照片,因為GRD一代正是我攝影萌芽期的愛機,雖然已轉手給別人了,但GRD4一握到手上當初那份熟悉的感覺全都回來了,立即就能上手且進行各項拍攝。最初感受到的便是AF速度的進步,尤其是微距模式下,如此以來更利於生活速寫的動作,雖然SANP功能已十分好用,但還是有最近1m的限制,所以MACRO速度的提升對GR迷而言絕對是一大福音;原先對GRD4沒有抱著太多期待的畫質,在PK比較之後才發現到GRD4真的是有備而來,絕對不是為了”出”而”出”的GR DIGITAL。

在比較畫質時我也發現到GRD4所得到的顏色較接近肉眼所見,而GRD3的的色彩傾向有偏黃的感覺;GRD4在ISO1600的實戰表現也可以成為一般使用者拍攝時的選擇,且NR開啟之後各位的接受度肯定會更高。豐富的圖像設定更是小編喜歡GRD4的另一個原因,『正片+高對比黑白』是我本次最常用的設定,且使用者也可依個人需求去作細部的色彩調較或是銳利、對比度的更改,可調整的彈性相當大。我很想套哈雷的廣告詞,『世界上沒有一部GRD是相同的』,因為它可個人化的項目實在太多了,不論在操控或是拍攝參數上皆是如此。
優點:
◎ 廣角拍攝下所得到的中央及邊緣的成像品質,皆有明顯的進步。
◎ 對焦速度的提升,尤其是微距模式下完全KO了GRD3。
◎ VC防手震的加入,讓使用者在安全快門不足時依然可以放心的按下快門。
◎ 高ISO的可用度較GRD3來看明顯提昇了一級,ISO1600依然可用。
◎ 螢幕規格從三吋92萬點提升到123萬點,且大幅提昇了亮度並加入自動調整功能。
◎ 『間隔合成』將會是星軌迷的好夥伴,最長單次可曝光180秒。
◎ 圓盤方向鍵的加入,提供了"斜向"移動對焦點的優勢。
缺點:
◎ 錄影規格依然只有VGA等級。
◎ 價格?等恆隆行公佈再來討論好囉!
★ RICOH GRD4‧拍攝樣本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