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ma 在今年 CP+ 前夕所帶來的「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望遠巨砲,相較於 Sigma BF 與 Sigma 16-300mm f/3.5-6.7 Contemporary 來說,雖屬於少眾且高價的產品,不過它的「焦段及光圈組合」卻是充滿了話題性,放眼原廠鏡頭中甚至找不到對手能與之匹敵。
簡單來說它就是涵蓋 300mm f/4、400mm f/4、500mm f/4、600mm f/4 的焦段,但價格卻只要原廠 SEL600F40GM 定焦砲的一半,這樣的優勢我想就算是原廠控也難以堅持下去吧?!超望遠鏡頭因素材累積需要較長的時間,也是這篇評測會延至六月才上線的緣故,還請各位見諒。
///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外觀與特色介紹
- 鏡頭袋
- 鏡頭套
- 固定範例
過去高單價的超望遠鏡頭似乎都習慣用鏡頭箱來運送,不過近年大家都習慣用鏡頭袋了,畢竟這樣帶出門的機動性更高,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也是如此!因為鏡頭外徑來到 167mm 的緣故,因此用鏡頭套來取代鏡頭蓋是較理想的配置,但多數時間我還是選擇裝上遮光罩來保護前玉。
- 手持
- 上腳架
白色塗裝在 Sigma 鏡頭中十分罕見,因為產品定位多在戶外作業,官方也想到了這點,除了鏡身採用鎂合金打造之外,更以白色隔熱塗裝來降低陽光曝曬下的吸熱狀況,在設計這許多超望遠甚至是超望遠鏡頭上也都曾見過;當然強悍的防塵防滴能力也是此鏡的標配,畢竟多數時間都在外拍攝,特別是 300-600mm 這焦段根本就是為了野生動物與運動賽事而生。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同步推出自家的 L-mount 與 Sony 的 E-mount,以吉姆本篇測試的 E-mount 為例,其體積為 167.0 x 469.9(mm),重量則是 3,970 公克,搭配 Sony A1 後的總重約 4,707 公克,已經逼近 5 公斤了...單手作業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另外我想「接環」可能也承受不了這樣的配重比;所以手持這張我是將相機甩向空中後,用左手瞬間拍下的畫面,畢竟常態下就算有單腳架的支撐,如果左手沒有加以輔助也是很吃力的!
- 前玉
- 遮光罩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的口徑來到驚人的 122mm,其光學結構為 21 群 28 枚,包括 6 枚 FLD 瑩石級極低色散鏡片,1 枚 SLD 特殊低色散鏡片以及超多層鍍膜技術;光圈範圍從 f/4~f/22,有趣的是光圈葉片的數量高達 13 枚(圓形光圈)。
遮光罩運用了碳纖維的材質來降低負重,基本上超望遠鏡頭的遮光罩與鏡身應該是形影不離的,因為除了可以用來保護前玉之外,遇到天候不佳甚至是飄雨時,也能適時讓前玉保持乾持乾淨;但對我來說最方便的還是當比賽拍攝在中場休息時,便能讓鏡頭直接朝地面立著,藉此讓雙手獲得短暫的休息時間。

300-600mm f/4 這個焦段及光圈的組合只能用完美來形容,其實 300mm 起跳就注定了戶外用途為大宗,如果像是 Canon RF 100-300mm f/2.8L IS USM 這顆在室內還有一定的發揮空間;Sigma 這顆的望遠端直接來到 600mm 也完全正中鳥友們的需求,擔心爆框的話還能 Zoom out 來獲取構圖彈性,至於恆定光圈 f/4 更是殺手鐧,能為動態畫面爭取更高的快門速度來凝結瞬間。除此之外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更擁有最高 5.5 級的鏡頭防手震,這也是超望遠鏡頭必備的規格之一。
如果你是 L-mount 的用戶還有個小福利,因為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僅支援 L-mount 版本使用「TC-1411 / TC-2011 增距鏡」,如此一來望遠焦距便可延伸至「420-840mm f/5.6」與「600-1200mm f/8」,相信這對 Panasonic 或 Leica 玩家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 功能環
- 自訂鍵
- 功能環設定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新增「多功能環」有兩大功能,其一是「Power Focus」、其二是「Preset」,後者需搭配 Set 鍵來設定,用來記憶對焦距離以利在複雜的拍攝環境下回復到預設的對焦距離。
設定的方法很簡單,首先半按快門完成對焦後,按下 Set 鍵聽到嗶嗶聲代表記憶完成,如此一來就能在迷焦或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對焦距離時,快速的讓對焦距離回復到預設值;至於「Power Focus」與「手動對焦環」最大的區別就是對焦距離的移動速度,「Power Focus」能讓對焦距離以好幾倍的速度來變化,
鏡身前端位於「多功能環」的附近,共有四顆自訂鍵可操作,不論是水平或垂直構圖時,左手均能妥妥的進行按鍵的操作,而這四顆一組的功能可透過機身來自定義,吉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 變焦環 / 對焦環
- 全新字體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採用內變焦、內對焦設計,而這也是這顆鏡頭會如此巨大的緣故,不過內變焦所帶來的均衡配重與優異的耐候性,絕對是外變焦鏡頭所沒有的,當然也直接反應在了體積、重量與價格上;其搭載線性馬達 HLA(高響應線性控制器),不論是單次對焦或連續對焦的表現都相當夠水準。
最近對焦距離落在 280mm(W) - 450mm(T),不過最佳放大倍率則是出現在 470mm 的時候,這時的放大倍率則是 0.17x。右圖上各位可以更仔細去觀察 Sigma 在更新品牌標誌後同步也更新的「字體」,跟其它光學品牌相比更有自己的風格。

在鏡身的左側設有對焦模式切換鍵,首先是「AF/MF」用來快速切換自動與手動對焦,再來是對焦距離限制器有「Full 全範圍」、「10m-∞」及「自訂距離-10m」三種選擇,若遇到前景有干擾的可能,可將對焦距離設為「10m-∞」,不僅可避免對焦誤判也可以大幅縮短對焦行程,基本上中望遠的鏡頭或是微距鏡都有這類的機構,可以善加利用這功能。
此鏡在 600mm 廣角端擁有 5.5 級的光學防手震能力, Mode 1 適合用於日常手持拍攝作業,Mode 2 則為擺鏡拍攝賽車等場景的理想模式;「CUSTOM」則需透過選配的 USB DOCK 進行設定,用戶可以自訂「AF 速度、對焦距離限制器以及 OS 防手震模式」這些項目並將以儲存,最多可以記憶兩組。
- 內置式濾鏡
- 40.5mm 口徑
- 可搭配偏光鏡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採用「內置式濾鏡」設計,可安裝口徑 40.5mm 的濾鏡,包括 ND 減光鏡或插入式的環形偏光鏡;因為前玉的口徑過大亦未提供螺牙,就算是搭配支架型的減光片也很費工,我想除了 CPL 不好從內部搞定之外,像是 ND 鏡、黑柔鏡、紅外線濾鏡或低光害濾鏡,都可以透過 CMOS 內置式濾鏡來解決,至少這些工具鏡片不會被鏡頭綁死。
- 腳架環鎖定開關
- 腳架座
- 鏡尾
腳架環鎖定 Click 開關可依用戶需求來切換,Click On 的話在旋轉鏡頭時每 45 度會有 Click 的回饋感作為提示,如果 Click Off 的話就是無段旋轉,構圖時會更自由,比較適合不拘泥於抓水平的玩家們。
底座除了 1/4 螺牙之外還有定位孔,安裝在長版上也不容易因為碰撞而位移;再來留意底部的腳架座支援 ARCA 系統的快拆夾座,我個人很喜歡這樣的設計,如此一來也可以省去拆裝快拆板的時間。
/// AFS 單次對焦速度測試
▲600mm 在目標遠近間的對焦速度各位可以透過影片去觀察,這樣的單次對焦速度算是相當優秀,在線性馬達 HLA(高響應線性控制器)的加持下,不論是單次對焦或連續對焦的表現都相當夠水準。
/// AFC 追焦測試

因為截錄器接上相機後訊號就只能顯示在螢幕上,在戶外強光環境下我無法用螢幕來取景,所以就直接展示結果來分享連續對焦時的感受,本篇搭配的機身均為 Sony A1,雖然是當年的旗艦機型但跟後來推出的 A1M2、A9M3、甚至是 A7R5 相比,A1 在人物追焦時的精準度與反應跟新世代機型還是有段差距;而 Sony 在搭配副廠鏡頭時的最高連拍速度會從 30fps 降到 15fps,儘管如此還是能達到 8~9 成的準焦率,以下有原圖給各位參考。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ILCE-1 594mm ISO1600 f/4.0 1/5000s|當麻雀猶如砲彈一躍而起在空中飛翔時,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與 Sony A1 的組合同樣能順利追焦!
/// 人像散景表現

會用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拍糖水照的用戶應該不多吧?!儘管如此吉姆還是盡可能的滿足各位的願望,我只記得拍攝當天麻豆與我的距離少說 30 公尺以上,基本上只能比手畫腳憑默契去溝通;從成果來看淺景深是很明顯沒錯,但還是不如 85mm f/1.2、135mm f/2 那種空氣切割機的感受,以下有全身+半身的範例供參考。
- 600mm f/4.0 1/1000s
- 600mm f/4.0 1/500s
- 600mm f/4.0 1/1000s
- 600mm f/4.0 1/500s
/// 壘球比賽|追焦測試

每次測這類超望遠鏡頭就要開始頭痛了...代表又要開始花大量時間做功課,從海量資料中去撈近期有哪些運動比賽、有開放民眾觀賽、最好是平常日的、又最好在北部地區的,剛好那天行程有空檔再來賭人品祈禱不會下雨,回想起來還是滿滿的焦慮感...真的是想到都怕,因為實拍照不能修圖,前置作業沒打點好,當天真的就是做白工!
好在鏡頭傍身的這幾天,正好遇到為期兩週的世壯運,雖然參賽的幾乎都是業餘選手,但也要感謝他們為運動所付出的熱情,小弟才有機會捕捉到這些畫面啊!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首場挑戰的是壘球比賽,需要隔著防護網拍攝,多少有影響一點點畫質,但追焦的部分倒是沒啥大礙,以下實拍範例給各位參考。
- 396mm f/4.0 1/3200s
- 600mm f/4.0 1/3200s
- 300mm f/4.0 1/2000s
- 421mm f/4.0 1/2000s
/// 足球比賽|追焦測試

接著拍攝這場足球比賽時遇到了太陽雨,好在遮光罩夠長...對前玉不構成影響,足球員的瞬間加減速相當快,所以快門速度都維持在 1/2000s 以上,儘管雙方踢的都還算是保守,不過還是有捕捉到不少精彩的瞬間。
- 486mm f/4.0 1/2000s
- 430mm f/4.0 1/2000s
- 600mm f/4.0 1/2000s
- 305mm f/4.0 1/2000s
/// 橄欖球比賽|追焦測試

足球賽和橄欖球賽算是吉姆比較常拍攝的戶外運動比賽,只不過世壯運針對橄欖球賽的拍攝規範特別嚴格,沒提前申請的一律無法在場內拍攝,不論是民眾或媒體都一視同仁,但我人都趕到現場了怎可能放棄XD,只好移到外圍的腳踏車步道拍攝...
因為我只能定點拍,移動的話會被前方的帳棚及看板遮蔽,好在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的焦段夠靈活,從 300mm~600mm 都能派上用場;另外各位也可以發現我拍運動題材時幾乎都是用最大光圈,反正最大光圈就是工作光圈了,為了爭取高速快門加上更低更純淨的感光度,f/4 放心給它開下去準沒錯!
- 465mm f/4.0 1/4000s
- 600mm f/4.0 1/4000s
- 313mm f/4.0 1/4000s
- 458mm f/4.0 1/4000s
/// 畫質測試

從實測結果來看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的工作光圈落在 f/4~f/8 之間,其實從 f/11 開始就能觀察到畫質有逐漸衰退的跡象,如果不是為了降低快門速度來營造流動感,我會建議全程用 f/4 拍攝即可,不論是 300mm 或 600mm,都可以用 f/4 一鏡到底!
- 300中/4
- 5.6
- 8
- 11
- 16
- 22
- 300邊/4
- 5.6
- 8
- 11
- 16
- 22
- 600中/4
- 5.6
- 8
- 11
- 16
- 22
- 600邊/4
- 5.6
- 8
- 11
- 16
- 22
/// 色散測試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光是低色散鏡片就用上了 7 枚(包括 6 枚 FLD 瑩石級極低色散鏡片,1 枚 SLD 特殊低色散鏡片),而吉姆在檢視實測結果得知,在面對高反差的場景時 f/4 還是有比較明顯的紫邊,隨著光圈縮到 f/8 已能有效控制,雖然從 f/11 開始就沒有色散的困擾但畫質也跟著下降,只能說顧此失彼。- 中/4
- 5.6
- 8
- 11
- 16
- 22
- 邊/4
- 5.6
- 8
- 11
- 16
- 22
///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使用心得與結語

說真的,剛拿到這顆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的第一印象只有「巨」,但隨著實拍一場接一場拍下來,在實戰中的構圖彈性與成像表現更是值得肯定;特別是從 300mm 到 600mm 的變焦設計,直接幫我省去換鏡頭或拉裁切的步驟,一顆鏡頭就能搞定所有賽場拍攝需求,特別是戶外運動、野生動物等場景~更是超級剛好。

恆定 f/4 光圈在搭配 Sony A1 拍攝下來,無論是壘球、足球還是橄欖球都能輕鬆拿捏,加上 5.5 級的防手震與線性馬達 HLA 對焦,整體使用下來幾乎沒有「跟不上」的情況。當然,這顆鏡頭也不是沒有代價,機身與鏡頭加一加重量逼近 5 公斤,手持拍攝時間久了真的是會累到,定點拍攝建議一定要準備單腳架或三腳架,千萬別跟你的雙手過不去。

回頭看看畫質表現,從中心到邊緣的細節都屬中上水準,內變焦內對焦結構搭配防塵防滴的耐候規格,在戶外作業也讓我相對的安心。簡單說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對那些真的需要它的玩家甚至是影像工作者來說,它真的是無可取代的超望遠變焦鏡頭,特別是現階段還真的沒同級對手!
若你是一位職業拍攝運動賽事、飛羽甚至是野生動物...等題材的創作者,且沒有原廠情節的障礙,那麼 Sigma 這顆 300-600mm f/4 DG OS Sports 絕對是一顆值得你認真考慮的超望遠鏡頭!
#特別感謝:Sony Taiwan 提供 A1 協助測試
|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640s

ILCE-1 515mm ISO10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2000 f/4.0 1/250s

ILCE-1 490mm ISO10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3200 f/4.0 1/1600s

ILCE-1 458mm ISO10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640s

ILCE-1 600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580mm ISO500 f/4.0 1/2000s

ILCE-1 416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200 f/4.0 1/2000s

ILCE-1 490mm ISO320 f/4.0 1/200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1000s

ILCE-1 588mm ISO320 f/4.0 1/2000s

ILCE-1 600mm ISO640 f/4.0 1/2000s

ILCE-1 339mm ISO400 f/4.0 1/2000s

ILCE-1 519mm ISO2000 f/4.0 1/64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800s

ILCE-1 300mm ISO250 f/4.0 1/2000s

ILCE-1 600mm ISO200 f/4.0 1/800s

ILCE-1 600mm ISO1250 f/4.0 1/2500s

ILCE-1 300mm ISO8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800s

ILCE-1 600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461mm ISO8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250 f/4.0 1/3200s

ILCE-1 380mm ISO320 f/4.0 1/1000s

ILCE-1 600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465mm ISO6400 f/4.0 1/500s

ILCE-1 411mm ISO500 f/4.0 1/3200s

ILCE-1 600mm ISO2500 f/4.0 1/4000s

ILCE-1 465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800s

ILCE-1 547mm ISO1000 f/4.0 1/4000s

ILCE-1 300mm ISO250 f/8.0 1/1250s

ILCE-1 600mm ISO250 f/4.0 1/3200s

ILCE-1 600mm ISO3200 f/5.6 1/800s

ILCE-1 315mm ISO320 f/4.0 1/2000s

ILCE-1 519mm ISO1600 f/4.0 1/640s

ILCE-1 600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442mm ISO640 f/4.0 1/2000s

ILCE-1 600mm ISO100 f/4.0 1/1250s

ILCE-1 564mm ISO200 f/4.0 1/80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800s

ILCE-1 600mm ISO800 f/4.0 1/2000s

ILCE-1 519mm ISO1250 f/4.0 1/400s

ILCE-1 600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800s

ILCE-1 333mm ISO400 f/4.0 1/2000s

ILCE-1 342mm ISO2000 f/4.0 1/2000s

ILCE-1 486mm ISO10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1000s

ILCE-1 448mm ISO400 f/4.0 1/2000s

ILCE-1 600mm ISO200 f/4.0 1/3200s

ILCE-1 600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1600 f/4.0 1/1000s

ILCE-1 421mm ISO500 f/4.0 1/200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800s

ILCE-1 333mm ISO500 f/4.0 1/2000s

ILCE-1 300mm ISO25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8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1000s

ILCE-1 600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519mm ISO3200 f/4.0 1/640s

ILCE-1 430mm ISO320 f/4.0 1/200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800s

ILCE-1 421mm ISO400 f/4.0 1/2000s

ILCE-1 300mm ISO10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400 f/4.0 1/500s

ILCE-1 600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100 f/4.0 1/2000s

ILCE-1 371mm ISO8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400 f/4.0 1/500s

ILCE-1 600mm ISO64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8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8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1000 f/4.0 1/2500s

ILCE-1 301mm ISO400 f/4.0 1/2000s

ILCE-1 600mm ISO500 f/4.0 1/4000s

ILCE-1 600mm ISO320 f/4.0 1/2000s

ILCE-1 300mm ISO800 f/4.0 1/4000s

ILCE-1 300mm ISO1600 f/4.0 1/250s

ILCE-1 313mm ISO500 f/4.0 1/2000s

ILCE-1 600mm ISO500 f/4.0 1/40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