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慵懶的幸福單眼...SONY a330

介面篇

感謝板上前輩夏夜星空提供A330取用姿勢乙張
感謝"藍色傑夫"提供HDMI影像截取卡
百變外觀,萬種風情
今天你的心情如何? 讓相機幫你表達

簡易模式,輕鬆選擇
人性化的場景模式選擇,簡單的解說
轉到需要的位置,按下快門
跳過繁雜的設定,輕鬆紀錄生活中的感動

深淺在手,快慢隨我
引人入勝的操作介面,令你可以輕鬆上手
讓圖形引導你取得想要的光圈快門值
動態往右走 靜態往左站
深入請靠右 淺出請偏左
除了光圈快門圖形化
更把每顆鏡頭的光圈範圍標示出來
18-55廣角端


18-55望遠端


對照組-A350 相對上就單調許多

簡易介面將防手震標示出來
再也不怕忘記開啟或關上防手震 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對照組-A350

貼心提示,模糊止步
液晶對焦下
機器會根據鏡頭焦段 給予可能手震的貼心提醒

丟出閃光,加入風格
A330的FN目錄與A350大同小異
A330

A350

A330把閃光燈模式獨立到機背的按鈕 使得切換閃光燈模式更方便
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取消掉內閃旁的閃光燈開關
另外將風格設定從原本的MENU中,放到FN裡面
對於大量使用風格設定的人來說 還頗為方便
選擇模式,焦點在我

延續前一代的三種模式
加上了說明 更容易明瞭
至於對焦性能 容後在敘述
九點任選,寬廣中心

延續前一代的三種模式及九點分區對焦
A330的對焦坪上九點對焦,焦點比起前代A300/A350系列明顯易見許多
但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九點分區對焦必須進FN做切換
鵝想盡了辦法,只找出了以下的偷雞方法
1. 先到九點分區對焦中指定中間點以外的對焦點
2. 在拍攝狀況下 按下AF紐 像機會自動轉換為中間對焦模式

不過這樣頂多也只是兩點切換 還是有所不便 但好歹聊勝於無
光影捕捉,分區任選

延續前代的測光模式
在鵝實拍後發現 測光部分還算準確
只是有個已經不是美中不足的缺點
鵝還是想小抱怨一下,A330沒有AEL鎖定測光的功能
無論是在機身、機背或是選單中 皆遍尋不著
不過再加上前述的對焦點切換的困難
如果把中間對焦+中間點測光
似乎又負負得正 感覺還有聊勝於無的用途價值
光明黑暗,勢均力敵

DR的意義就在
能讓太亮的地方不至於太亮,太暗的地方不至於太暗
整個畫面的反差就不至於太大
像是在逆光環境拍人像
臉部不至於太黑,背景不至於過亮
但鵝在此還是要貼心的叮嚀,適度的補光,會讓畫面更完美
朝夕晨昏,平衡色溫

白平衡最大的用處,就是能在各種光源環境下
調整出最適合該場景的色溫
對照組-A350

A330在本功能拿掉了色溫選擇的功能,這裡被鵝扣了點分數
但A330改良了自動白平衡的準確度,可用度又比A350提升了一點
跟鵝一樣不喜歡死記白平衡色溫的朋友,算是一大福音
我的風格,由我做主

本次的風格設定拿掉了鵝到現在還不會用的ADOBE RGB設定
用戶只要輕鬆的轉到自己要的設定
再也不用做繁雜的飽和、對比、銳利的設定
不用費心去網路上找色彩曲線載入機身
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色調
看得更近,拍得更遠
數位增距(變焦),拉近你跟目標的距離

延續前一代的功能
類似DC的數位變焦,在LV(液晶對焦)模式下
可以透過數位增距按鈕,拉近與目標的距離
我們來看看戶外拍攝實例
鏡頭:70-210
70MM

210MM

210MM*1.4x

210mm*2.0x

中心處裁切



這個功能其實就是中心處裁切
畫質方面並沒有提升
反之 還只能以jpg模式操作,且增距後畫素會減少
那麼?
如此"雞肋"的功能,何時使用呢?
鵝來歸納一下
1. 當你用觀景窗看不清楚目標物,用液晶對焦還是看不太清楚時使用
2. 手動鏡(尤其是沒合焦晶片的)使用液晶對焦,透過數位增距來確定是否對焦準確
曹操曾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孰知數千年後,有人突發奇想裹粉油炸,竟賣遍大街小巷
轉個想法,就會找到最佳作法
但鵝還是要提醒 如果僅僅為了取中間畫面
那鵝建議用機身輸出ARW檔案裁切取需要的部份,再轉存為JPG,如此才能確保最佳畫質
PS: 感謝刺客大指正
實拍篇

1. 礙於M01版面寬度問題,所有的圖都可以點入看大尺寸版
2. 所有圖片至多僅以機身風格設定調整,JPG直出縮圖者皆無銳化,無後製(鵝還學不會)
希望以下資訊對各位有幫助
夜拍部份鏡頭18-55
以往SONY單眼用戶除了高ISO部分不太滿意外
SONY暗部對焦比起其他兩大牌也有一段差距
針對夜晚拍照部份 來看看SONY有沒有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暗部追焦

慢速快門加上鵝的菜鳥擺鏡技術,卻還能大略看出主體
暗部對焦部分 還是看得到SONY的進步 當然這也多虧SAM馬達及機身防手震的加持
在晚上拍照不用上腳架還能輕鬆應付
動態沒問題 靜態當然也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F3.5手持拍照

放在護欄上用F13長曝

F22長曝

這裡順帶提到18-55這顆鏡頭在夜晚的抗耀光並沒有做到太好
F3.5能明顯看出紫影
F13紫影部分有稍稍縮小但星芒像絲一般放射開來 整體來說還蠻亂的
F22紫影部份又比F13再小一點 但星芒更不像話
總結在夜間部份
雖然星芒和紫影部份不甚滿意 但在對焦部分又把扣分補回來
而一般SONY單眼的用戶看到這裡 或許也可以期待下一台中階機
說不定在對焦系統上 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微距攝影鏡頭18-55

首先容鵝在此先以較白話的方式解說什麼叫微距
微距攝影是用在拍攝較小的物體上
如昆蟲、植物
這種模式也被廣泛的運用在DC上
(如果用DC的說法 就是開啟"小花"模式)
18-55的微距部份
應該是最令鵝驚艷的地方
以前18-70被大家讚許的一點
就在於它有勉強可權充微距鏡的1:4放大倍率
這次SONY推出的18-55KIT 又把這個優點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除了對焦距離拉近外 放大倍率增強到1:3
放大倍率或許比較難懂 就容鵝直接用圖片來說故事
鵝拍攝也懶得調整 直接轉到微距模式(如圖) 我負責拍照 相機負責設定
小鵝的小火車玩具

中間部份裁切

跟寶特瓶一樣大的樹幹...細節部份還算不錯

拍花蕊? 沒問題!

拍花苞? 來數毛如何?

那找找最小朵的花來玩玩


我相信很多人一定跟鵝一樣
對這支KIT刮目相看 也放心信任A330內建的微距模式
風景實拍鏡頭18-55

風景部份其實對於鵝來說
是最隨性的部份
就跟拿著DC一樣 看到美景就隨手拿起相機
轉到風景模式 按下快門
就是一張好照片了
18-55廣角端拍景(正午的樹林)

中焦段拍遠景(被夕陽染黃的中正紀念堂)

來看看廣角端的層次感

望遠端的層次感

期待彩虹嗎?

我想a330+18-55KIT 已經夠玩好一陣子了
中長焦段手持鏡頭70-210 F3.5~4.5
鵝在接手這台相機後
就有前輩向鵝提起
這台相機的機身防手震似乎有比A350進步許多
當然在夜間廣角端的慢速快門下
並沒有太大的手震感
這點似乎就有那麼點感覺了
但這樣 還不足以說服鵝 這台相機的防手震 有比以前更加進步
對於手震方面
先撇開安全快門的算法
簡單來說 長鏡頭拉的越長 越容易遇到手震的問題
於是乎
鵝拿出了1989年制的MINOLTA 70-210老中長焦段鏡頭來實測
到底在長焦段手持 是否能不使畫面晃動
頑皮的樹鵲

守巢的黑冠麻鷺和三隻可愛的小麻鷺


雖然A330的防手震部份是否有比A350好 鵝還是不能肯定
但很顯然的 在手持部份中長焦段的部份 A330已經達到鵝的要求了
各ISO實拍
亮部雜訊實測(雜訊消除關閉)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亮部雜訊實測(雜訊消除開啟)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暗部雜訊實測(雜訊消除關閉)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暗部雜訊實測(雜訊消除開啟)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部分是否可用
其實依每個人的好惡
會有所不同
鵝手邊只有A350可供比較
雜訊方面 是有比A350少
其實可用度還算不錯
但鵝要強調這僅供參考
畢竟A350的畫素是1420萬
而A330只有1020萬
很多雜訊在1020萬畫素是不會產生的
另外在ISO降噪部份 超過1600機身就抹的有點大力了
細節部份也會消失
這點要跟中階機相提並論 可能還蠻困難的
但鵝認為 A330在高ISO的雜訊抑制上 還是有所進步
也令鵝更期待了日後的中階機
18-55邊角失光測試
18-55除了夜拍星芒噴絲及紫影不像話外
鵝在無意間發現
它的邊角失光(暗角)
似乎有點嚴重
而且嚴重程度還勝過18-70


實拍照片如下

這種邊角失光到底是優點還是特點
就看個人的接受程度
像LOMO 沒邊角失光 就不叫LOMO了
====結語====
總結下來
A330使用上的優缺點大致整理如下:
機身部份
優點:
1. 機身輕盈,相對於A350+18-70的重量,A330+18-55放在鵝手上一整天 還不會有太大的負擔
2. 外型流線,造型時尚,相較於以往SONY的單眼相機,外型顯得更加流線時尚,尤其握把處的外皮,更是令人激賞
3. 使用者介面算是DSLR上的一大邁進,讓DC用戶更容易上手
4. ISO可用度相較於前代已有些微提高
5. 暗部對焦比起A350有些微的進步
6. 自動白平衡準確度更高
缺點:
1. 無獨立閃光燈開關
2. 無AEL功能
3. 對焦點切換過於麻煩
鏡頭部分
優點:
1. 對焦速度快
2. 放大比率大,微距近拍功能強
3. 成像銳利佳
缺點:
1. 夜晚抗耀光較差
2. 廣角端暗角明顯
3. 無遮光罩
4. AF/MF開關切換放到早期一點的機型上,要達到完全MF一定要機身和鏡頭開關都切到MF,因為鏡頭開關會鎖住對焦環
期望的部份:
對於懶人來說,我覺得這台相機的場景模式應該多一點,或者加入i-SCN模式,會更方便使用,
才能達到只按下快門就好,其他事情都不用擔心的理想境界
人像實拍
果然用心寫文 好心是有好報的
板上前輩"夏夜星空"大人佛心提供A330人像實拍照
供板上各位網友作人像參考
模式:光圈先決
風格:肖像
鏡頭:18-55 KIT


鏡頭:16-80ZA


鏡頭:50/1.4



7/26 20:55 UPDATE
一樣點圖可看大圖
各鏡實拍
a330不只是簡單幸福的相機
還是會帶來幸運的相機
故事的一切要從植物園開始說起...
鵝就在某日因為要取材
晃著晃著就到了植物園門口

門內有不明物體
拿起相機拍下一看....


這是什麼砲 好大一管

前去請教後
才知道原來當天有團飛羽攝影團在植物園拍攝
說明原委後
親切的諸位飛羽攝影前輩 願意讓小弟用a330接在他們的砲管上作測試
真是大感謝

接上大砲的英姿


卸下偽裝

換個角度...畫面差點塞不下

但說到飛羽攝影 小弟的敏銳度和觀察力就差了許多
在樹林旁摸索了半小時 就是抓不到鳥的蹤影

沒想到前輩們一接手 馬上就捕捉到

綠繡眼

鵲鴝

後來移陣到荷花池
技術高超的前輩又在茫茫"荷"海中捕捉到白頭翁


鵝後來也跟前輩們借了幾個鏡頭來實拍
福倫達125/2.5

藤龍A01

M 70-210 F4

總結半天下來,收穫還不錯
總結前輩的意見,飛羽攝影狀況下
a330雖然不若a700對焦的速度
但還是可以應付一般的場景
只是飛羽攝影來說,除了鏡頭外 腳架、雲臺,
和攝影師本身的經驗及技術都是缺一不可
另外
a330接在二十年鏡齡的啤酒罐
或是只能手動對焦的阿福鏡 都沒有排斥的現象
外加上a330一樣擁有躋身馬達
這代表的用戶 還是可以享受MINOLTA時代遺留下來的光學資產
對於入門者來說 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