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國網站上看到的500G開箱+實拍照片全是A77拍的http://www.dyxum.com/dforum/i-got-the-500mm-f4-and-my-first-pictures-with-it_topic87008_page1.html?KW=gustav看完後只能說...真的要徹底了解SONY單眼的特性才能發揮500G的驚人實力
在外國網站上看到的500G開箱+實拍照片全是A77拍的http://www.dyxum.com/dforum/i-got-the-500mm-f4-and-my-first-pictures-with-it_topic87008_page1.html?KW=gustav看完後只能說...真的要徹底了解SONY單眼的特性才能發揮500G的驚人實力
路過的刺客 wrote:您的舉例不是很正確,...(恕刪) 喵一喔嗚 wrote:運動場上的照片,重點...(恕刪) 你們說得有些是對的,但並非全然如此,我本身也有在拍攝飛羽,鏡頭是Nikon AFS 600VR,本人也沒有用快門線的習慣。使用托架及快門線主要是應付一些快門低於1/60的場合,如果快門速度夠時,使用托架及快門線則非必須,托架的目地是要補強原廠鏡頭架強度不足的問題,用快門線也是為了減少按壓快門時產生的振動。樓主所拍攝的飛羽照確實無法判定鏡頭質素如何,但是不可否認的,這卻是最貼近正常使用時的表現,在ISO 1600時快門速度都已經可以拉到1/2500了,這已經不是叫做光線差的場合了,會拍出這麼模糊的相片,個人推測主因有三點:1.原廠鏡頭架強度或密合度不足,導致拍攝時鏡頭震動。2.鏡頭的驅動速度跟機身的對焦能力搭配上,尚無法應付此類的場合。3.樓主雖有拍攝過動態追焦的經驗,但飛羽攝影本身主題小,且行進路線及動態較難預測,導致樓主拍攝時節奏跟不上。所以我想說明的是,除了樓主本身對於飛羽攝影方面的經驗不足以外,以目前A77+500G的組合而言,尚無法滿足拍攝飛羽的條件,如果要選擇此組合來拍攝飛羽,需花更多的心力來克服器材跟技巧的問題。P.S:拍攝生態攝影到後段時,講求的不是有沒有對到焦,而是有沒有絕對焦。
smd747gmail wrote:但是這張真的太軟了感覺對這顆鏡頭沒有加分,要軟隨便買一隻變焦鏡來拍就OK了,也不用花貴鬆鬆的40萬了話說如果要花買500L II比較划算還有1D機身可以搭,這才相得益彰,...(恕刪) 這張不是軟或解析度差,是單純機身銳利度沒有拉的太高
畢竟吉姆大不是職業鳥人 術業有專攻大部分人剛拿到300以上焦段都必要有一段適應期我反而覺得吉姆大應該先從一些容易表現細節的靜物下手 例如絨毛娃娃畢竟飛行版對於光線好壞 使用者的技巧與否有著相對重要性而如今如果要以那些照片來判斷這顆鏡頭的銳利度 成像好壞 那是不客觀的機身的固定與快門線也是必要的 畢竟許多場合快門都是非常慢的甚至低於1/10秒 那也只算是家常便飯如果今天拍攝都要求在安全快門以上 那大概在高的iso堪用度都不夠使用
路過的刺客 wrote:既然您有足夠的經驗可...(恕刪) 不好意思!前篇沒有解釋清楚是因為樓主文中已有提到,他已盡量將快門速度提高到1/2500了,在這種情況下微震通常已不是影響畫質的主因了,相信有在拍攝飛羽的同好都能理解,但卻有網友提出樓主未使用托架及快門線來拍攝是"不專業"的表現,此說法並不夠客觀,因為在國際上許多生態攝影師使用的方式是跟樓主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