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16-50的畫質似乎是個悲劇...

ziting1004 wrote:
最後看到富士XE1的鏡頭畫質跟售價都很滿意,就跟5N說

me, too... 但我是不等canon了

M43優勢在小體積, 便宜大碗鏡頭海, Olympus採用sony感光元件, 已經擺脫了M43的先天限制了...(可能sony打不過M43, 乾脆直接買下olympus比較快)
Fuji優勢在每顆都是CP很優的中上之選, 菁英政策,
NEX卡在中間, 之前面對M43可以說是有APSC優勢, 但現在Fuji/Canon APSC都出來了,
不知道NEX除了品牌外, 還有啥優勢?

我是菜鳥一枚, 不能理解為什麼Fuji鏡頭直徑可以跟M43一樣, 但同樣是APSC的NEX卻辦不到?
敬請賜教
本來也是因為富士的色彩選x-E1 但是看到對焦的問題後,目前還是偏向nex-6 畢竟照片模糊了,再好的髮色也沒用,尤其很多精彩的畫面 只有短暫一瞬
ziting1004 wrote:
birdpon網友的...(恕刪)


sorry 多發一次

ayler wrote:
me, too......(恕刪)


NEX的優勢好像重來都不是因為品牌的關係。

確實,跟M43陣營的P家以及O家相比,NEX的鏡頭真的不多。

但說到M43擺脫先天限制,那倒也還沒,平平都是SONY製作的SENSOR,同個世代,小面積的SENSOR與較大面積的SENSOR一定會有差距。

另外,富士的鏡頭素質的確不賴,但應該也需把價格考量進去,我認為NEX現階段是主攻由高階DC升級以及想要可換鏡頭、輕便且畫質如同單眼的入門者,價格自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反觀富士,並沒有平價的機種,而是主攻進階使用者,在價格影響下,當然會反應在鏡頭上。但我認為,之後NEX發表G鏡以及幾顆蔡頭後,高素質的鏡頭選擇就多了。

tianasi wrote:
之後NEX發表G鏡以及幾顆蔡頭後,高素質的鏡頭選擇就多了。

NEX弱點不是感光元件, 而是鏡頭群...
這代olympus EM5感光有明顯進步, 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但NEX鏡頭卻沒啥突破發展吸引力...

原來對M43沒啥興趣的某朋友(認為感光元件不夠大), 某次跑去試Canon DSLR, 順便玩了EM5, 就大幅改觀

以市場來看, "主攻由高階DC升級以及想要可換鏡頭、輕便且畫質如同單眼的入門者"
個人覺得M43比較有吸引力, 因為以相同小體積的鏡頭來看, M43表現比較傑出, 選擇也比較多

推測蔡頭實在太貴, 對本身市佔率並沒有太大幫助, 精神意義比較大
G鏡如果可以跟M43中高價位, 如近期的60mm or 17mm, 或是Fuji鏡頭群來對打, 這樣就能扳回一成
就繼續看好戲了

至於Fuji對焦問題, 看許多XE1網路影片, 速度並不慢, 當然不能說是快啦... 顯然已經比過去的X100進步很多
高速對焦的需求, 個人覺得沒有這麼多, 要拼那種極限, 還是得找專業相機了, 當然EM5也算是可以辦到的款式
至於準度問題, 會是比較大的問題, 再等各位網友分享實戰經驗了
ayler wrote:
原來對M43沒啥興趣的某朋友(認為感光元件不夠大), 某次跑去試Canon DSLR, 順便玩了EM5, 就大幅改觀


其實我對M43原本也沒什麼興趣
要玩單眼就玩APS-C

NEX剛出來就馬上入手,並且脫手Canon

本來對M43沒興趣的我,偶而去賣場試用GF的對焦,很令人驚訝

這對於喜歡搶拍的我很有用~

加上M43裡面我比較喜歡GF的色調,於是就敗了GF囉

當然,高感光純淨度還是比不上APS-C.但絕大時候都夠用了


就跟版友說的一樣,對焦快就是可以搶到畫面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ayler wrote:
NEX弱點不是感光元...(恕刪)


這我一開始不就說了,素質好的鏡頭不多。

此外,"主攻由高階DC升級以及想要可換鏡頭、輕便且畫質如同單眼的入門者"

這句並不是拿來跟M43比,我的意思是SONY NEX剛出來的目的....

就現階段來看,蔡頭確實太貴 (明年那三顆相信也是破三萬台幣),若NEX想要更進一步的發展,必須要有更多兩萬台幣內,畫質像樣的鏡頭。

話說回來,我現在用NEX-7。要是以現在的局面選,應該也是選擇XE-1 ,復古機身太誘人了啊!!

ayler wrote:
以市場來看, "主攻由高階DC升級以及想要可換鏡頭、輕便且畫質如同單眼的入門者"
個人覺得M43比較有吸引力, 因為以相同小體積的鏡頭來看, M43表現比較傑出, 選擇也比較多


Sony的目標,我認為是有使用數位像機經驗的使用者。

有數位相機的使用者,通常會開始想要拍攝一些有別於生活照的相片,如夜景、淺景深等。
在數位相機飛常普及的今日,這個族群是非常廣大的。
遠比專業族群、攝影愛好者來的多很多~

於是,NEX閹掉了轉盤,放入智慧的i模式。
因為你不需要一直切換模式,快門按到底就可以有不錯的照片。

把淺景深放到唯一的轉盤上,讓你不用了解光圈快門片幅,就可以操控淺景深。

提供手持夜拍讓夜景拍攝變的輕而易舉。

增加翻轉自拍螢幕,減少按鍵跟轉盤,增加上手度,並且放上教學鍵。

攝影是減法,設計與銷售商品何嘗不是。
對很多使用者而言,啥轉盤AEL觀景窗Fn鍵根本沒用,而且EVIL的鏡頭購買率與更換率並不高。
很多廣大攝友覺得是缺陷的地方,常常是店員銷售的重點。
GF系列的改變,不也是看見這群消費者。

如果上面對你而言沒有一個是優點,很好~
NEX6/7等著你。
再上面,還有alpha。


回到正題…
NEX的機身我認為已經接近完美。
系統唯一的缺陷在於沒有常用焦段(24~50)的定焦餅干鏡。
這點在隨身族群中是很重要的…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birdpon wrote:
E16-50的畫質悲...(恕刪)


從頭看下來真是感觸良多

話說NEX3/5剛出來時被眾家笑得要死。

很多網友嫌說鏡頭有夠大、長相難看、沒有熱靴、沒有轉盤,最後不管許多使用者分享E16拍出多少美照,到最後總要來一句E16是顆爛鏡。

直到GF3推出後沒有熱靴、沒有轉盤,把20/17換成畫質差一點的14/25之後,就改成咬著NEX鏡頭少、鏡頭肥大、對焦慢等問題。

直到EOS M推出以後,NEX居然繼續被嫌鏡頭少、鏡頭肥大、SONY不會做鏡頭,簡直就像是NEX不曾出過任何鏡頭一樣...

airport724 wrote:
剛到sony sto...(恕刪)


請問那裡的店有機器可以試啦?有NEX-6嗎
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別忘了紅黨一向是台面上一套,抬面下一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中國的媒體是看不到第二句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