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全幅跟APSC拍出的人像真的差很多嗎?

Hayashi-Kiyoshi wrote:
至於靠牆那張,我覺得造成立體感或距離感(相對於拍攝者)的是前景糊掉的爬梯。


我找了另一張APSC 20mm等效30mm廣角 F4拍的,然後把梯子(前景)裁掉,這樣應該有儘量減少這類影響了...





其實回歸主題,我貼的那些照片從比一般apsc小一點點的X3、APSC、FF都有,但我真的沒感受出因為APSC片幅小相對景深沒這樣淺,可用ISO不高,畫素不夠這些困擾

X3的DP1s鏡頭是等效21mm/F4,能用的ISO也才800,S3Pro是號稱的一千兩百萬像素ISO也頂多1600,M9雖然是FF但是ISO一樣是可憐的1600

這些機器我都有拍出自我感覺很良好的照片,當然也有慘不忍睹的,而跟著人去外拍後才了解找對光(或者說找到適合當下環境)的拍法,自然容易拍出自己喜歡的照片囉
flody
衣服和地面交界是真的缺了點立體感膚色地方好一些
Otakuchen wrote:
我找了另一張APSC(恕刪)

你把梯子裁掉後,少了前景比例更大的梯子。視覺上就差很多,要我挑我會挑最原先那張。

我對APS-C的看法跟你完全一樣,我在78樓也有提到。我自己是用FF但也不覺得FF有多神,只是功能上完備些可以應付相對較多的狀況罷了。更專業的設備往往只追求1%的進步。相對的,消費向的設備也能達到90%的功能。少那10%也能拍出好作品,如大大的照片一樣。

很多平價鏡頭會出現的洋蔥圈,那是因為非球面鏡片加工不夠平整造成的結果。若你要消除這個不平整,那追加的工序會讓成本翻上一翻、但規格上也只是沒了洋蔥圈而已。

有人願意花這個錢追求更好的品質,但那些平價鏡的也是有很好的MTF表現、只是加了點洋蔥罷了。FF跟APS-C也是如此的關係。
andrea5 wrote:
微對比如果想試試軟體Google...(恕刪)

这个就是调整对比度,和玄学名词“微对比”无关

對比度通常是指照片中光暗的兩極化情況,整體光暗差異高的叫高對比,反之整張照片光暗接近的叫低對比

如果你考虑的是最亮部分和最暗部分的比值,那么它叫动态范围是最准确的。
照片的对比比这个复杂。

而微對比則是光和暗之間的過渡階級

不,这个叫tonal range,色调范围,跟镜头关系不大,跟cmos关系大,所以dxo在cmos测试里有这个条目。


人眼是小於24bit,所以顯示器叫24bit做真彩色

你搞错了,24bit真彩色是windows的说法,显示器不会宣传这个概念。因为windows把红色8bit(0-255),绿色8bit(0-255),蓝色8bit(0-255)加在一起算24bit,一共16777216 个颜色。按照相机、显示器面板的标准它只能算8bit。

至于人眼能看到的色彩和显示器显示的色彩的多少,用adobe的话说:

不要想着什么还原现场,现场有个太阳你盯着看两秒眼睛就瞎了,相纸和显示器上的太阳你盯着看两小时都没问题。

DXO可以調整微對比度

那玩意在lr里叫清晰度

算是一种对比度的调整,但是和镜头没什么关系
ponsayboss
太陽照瞎人眼,j大指的是動態範圍,不過j大真是百科全書^^太強大了
flody
太陽的情況真的不是色階範圍指的,色階看的是深淺,光暗是明亮
jjx874 wrote:
如果你考虑的是最亮部(恕刪)


https://www.dpreview.com/forums/thread/4401932

10樓
Microcontrast is actually tonal resolution.
我的圖也是用這層的,其實就是蔡司全新使用一個看起來高大上的詞

至於蔡司給的圖不是色階圖,而是接近真實對比
上者Sigma下者蔡司
其實上者一樣有色階,只是沒有下者變化緩慢
至於為何蔡司會拍得像下者
其實就是很浪漫的,蔡司鏡頭“微色散”比較大


真彩色部份,人眼大概能看1000萬色,只要超過都算,大不了只是windows騙人,而且這不是那話的重點

如果減少對比度但能維持色階的級數,最深色的部份變淺,最淺色的部份變深,而中間的級數不變,我是指這個情況,就像明暗譜只取中間部份看一樣
只是實際上科技應該很難實現這種操作

明天畫個圖解釋可能更好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要比片幅為何不拿中片幅、4x5、8x10來比?基本上對於九成以上的人沒差,但他們會跟你說一大堆畫素、iso、立體感、虛化、等等什麼鳥毛的話術,說實在,真要這麼在意的這些人能靠拍照當藝術家或攝影師嗎?
hienngoan
都不是真的行家[笑到噴淚]
flody
645以上沒有數碼機,怎麼說像素和iso?
網路上的惡鄰 wrote:
要比片幅為何不拿中片幅、4x5、8x10來比?基本上對於九成以上的人沒差,但他們會跟你說一大堆畫素、iso、立體感、虛化、等等什麼鳥毛的話術,說實在,真要這麼在意的這些人能靠拍照當藝術家或攝影師嗎?

可是如果他們買了全幅

像你一樣不在意不理解這些
拍照不經大腦思考

萬一他們拍的很爛
一定覺得生不如死
羞愧萬分

你必須考慮到
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這麼勇敢
受挫力這麼高
是個無畏無懼的好男兒

所以你就別苛責別人了吧
畢竟這不干你的事啊!
積極熱愛生命,享受生命
flody
上次那個吹iphone的人也是像樓上這樣說的。。。結果慘烈[sorry]
ponsayboss
哇~也不過才玩個幾年中片幅[挖鼻孔]就覺得自己鍍金了,境界不同了[XD]有實力可以嗆人了[rock]你真的好棒棒[安慰]
jjx874 wrote:
如果你考虑的是最亮部(恕刪)


一、微對比,看字眼,也沒有說不是對比的一部份。

也許說的人只要是告訴大家,他和大家一般認定的對比及調整,是不一樣的。

但又因為是對比的一部份,所以加了"微"這個字。當然,這只是我想的。

二、這種引文的,我看了最害怕。因為我不是本科的,我也看不出內容是真是假?

重點是,看完這個,除了讓我覺得發文的人很強之外,我沒有學到任何東西來調整我的畫面。

所以

(1)能用這些知識,把一個畫面表現的很平坦的鏡頭拍的照片變得很立体嗎?可否示範一下

我知道這是智慧財,不用告訴我怎麼調,只要給秀結果就好

(2)有沒有可能,您看到大家討論的,其實只是A,而A這個東西,就是你認定的結果。

但大家討論的,卻是B(其實我發現,也有可能是A、B、C、D或更多)?

以上的結果,非否定您的專業,只是期待釋疑

因為我個人對於立体這個東西,追求已久

模擬了數年後

最後仍放棄最強對焦性能的A1而使用LEICA的手動對焦,

因為立体感的表現就佔了很大的因素

若可以單靠後製來處理,我又何必累死自己又多花錢..........

這真是好事一件
ponsayboss
光看第一張照片,就是Leica M240+APO-Summicron-M 50 F2 ASPH的那張街道圖,暗部整個死黑,高光死白,就是普通的重口味對比,沒有看見中間“階調”我看不出好在那裡?
ponsayboss
高對比到整個暗部死黑,層次細節通通消失,反差大到沒有階調過渡,我還比較喜歡楊大po的自己拍的那幾張,至少階調過渡完整,立體感十足
atoss888 wrote:
差很多指的是甚麼東西要講清楚
APSC +等效35mm f1.4 你都說等效了那鏡頭方面

景深視角就沒差了


APSC如果要視角景深跟全幅都「同時」完全相同
除了需使用差距1.5 ~ 1.6倍 (看廠牌)視角差距的更廣角鏡頭以外,
最大光圈也必須再更大,才有可能
「在相同的攝影距離(&位置)下」看到「相同構圖下」的「相同景深效果」~

但是以我淺薄的鏡頭知識來說,
符合樓主條件的鏡頭如果不是不存在,就是天價,
或是極其稀有難入手,有錢也很難買到的鏡頭...
(以Sony來說,相當於要 23mm or 24mm焦段,最大光圈比1.0更大的鏡頭...)

jjx874 wrote:
加在一起算24bit,一共16777216 个颜色。按照相机、显示器面板的标准它只能算8bit。
沒錯~
只是提醒與更新一下~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不少10bit的顯示器~

yang stephen wrote:
微對比,看字眼,也沒有說不是對比的一部份。
插話一下~
原PO文者應該不是台灣人,
單純就是兩岸用詞習慣的不同而已~
不用想得太複雜~
atoss888
開版的他自己都說"等效"35mm f1.4 ...管他天價不天價.
lfjadsflk
當然要管價格,那直接影響買不買得起,帶不帶得出去,更不用說「如果是不存在的東西」講再多也沒意義~
樓主都消失了
他沒回文決定買哪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