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16-50的畫質似乎是個悲劇...

奇怪,我剛把dpriview的 sample照看完了,我覺得這棵鏡頭的表現還不錯啊

邊角稍糊對kit鏡來講是正常的吧,還是現在的kit表現都超水準了?
lee1024 wrote:
一分錢一分貨 便宜又...(恕刪)



質感非常的 cheap

甚至連P家的X 14 -42都比不上
Jetter wrote:
我是沒轉接..連保護鏡也沒裝..

再轉接我是覺得就失去輕便的意義了.


可能我有GF5+14-42X
其實是十分輕便的單眼了(巴掌大)
14-42X
換算過來28-84的焦段也非常適合旅行用
(加上廣角轉接就更讚了,焦段會來到22mm~66mm)



其實14-42X的大小跟16定差不多


16定焦對我而言是沒有太多存在價值
只是搭上魚眼轉接算是很划算的選擇~~



整體而言就是巴掌大~

現在又有像DC一樣的自動鏡頭蓋,很隨身的單眼
加上GF5+X鏡的對焦我只能說真的非常神速,基本上已經沒啥延遲感了

而且X鏡的奈米鍍膜跟GF的數位修正又很強悍,
隨身機我是打算玩這組就好


但在低光源的時候,的確NEX的高ISO是挺有優勢的~


如果16-50有不錯的手感,那麼會留下來用
不然16-50會另外脫手..
因為個人喜歡玩微距,在想說出門就是GF5+45mm F2.8 MACRO(2:1放大,換算90mm)
然後再多帶一台NEX-5R+16-50或18-200
基本上應該什麼題材都可以拍了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yuxian wrote:
所以16定被嫌了幾年...(恕刪)

所以16定被嫌了幾年,應該也是個誤會跟不合理的要求
------------------------------------------
沒錯!
不要看不起這種kit鏡
各家的kit竟可是在一些高手的手中可以蛻變成神鏡的哩
後製不就得了
畢竟不是許多人都說,後製也是攝影的一部分,器材不是重點嗎?
既然如此怎麼又在批評畫質呢?

ppwa wrote:
不要看不起這種kit鏡
各家的kit竟可是在一些高手的手中可以蛻變成神鏡的哩
後製不就得了
畢竟不是許多人都說,後製也是攝影的一部分,器材不是重點嗎?
既然如此怎麼又在批評畫質呢?


基本上,我是懶的後制的人

最好就是一拍出來就很OK

哈哈


以前玩Canon拍RAW
張張進DPP,快要累瘋了~~
現在想要JPEG直出即可~~

所以自動白平衡神準跟色調討喜以及膚色透亮
對我而言十分重要
(Canon可以不錯,但需要張張拍RAW修,直出JPEG很軟調)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18-55的廣角端變形令人不敢領教
16-50從照片看起來好像有好一些
希望能看到這兩支鏡頭的評比報告

耕生 wrote:
所以16定被嫌了幾年...(恕刪)

24定就沒人抱怨畫質差
只是口帶夠不夠就見仁見智

birdpon wrote:
難怪搭售價只要5,000元...

除了等效24mm的廣角和輕巧的體積重量,其他真是完全令人熄火...



應該是SONY高明的定價策略,因為往往降價只會降機身,這次拉高機身售價,因為3C產品往往每年推陳出新,NEX機身每年必跌,鏡頭往往都不二價!

birdpon wrote:
E16-50的畫質悲...(恕刪)


我只在乎桶狀變形太嚴重
E16繼續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