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貓人 wrote:


有比較過,才會選...(恕刪)

就好像 Sony 的 FE 35ZA F1.4 跟 Canon 比,一個顏色有夠暗沉
gelinma wrote:

我是說「很多人」心...(恕刪)

顏色暗沉之最 
m档相同参数手动白平衡5500k两个镜头拍两张上来看看有多大发色差别?
愛貓人 wrote:
前言
一般對鏡頭的測試和評價都在解析度,色散,變形,紫邊,抗耀光等等
但是對鏡頭的發色,氛圍,通透,層次,空氣感,立體感...都付之闕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愛貓人在此創造出兩個名詞: 鏡頭的機械特質和鏡頭的人文特質
鏡頭的機械特質:解析度,色散,變形,紫邊,抗耀光
鏡頭的人文特質:發色,氛圍,通透,層次,空氣感,立體感

日製鏡頭注重機械特質,有些特別強調解析度
歐式鏡頭除了機械特質還注重人文特質,也許是受歐洲悠久深厚的人文藝術和文化的影響

會看上Batis鏡頭,就是覺得它的機械特質和人文特質都很優(當然最優的是Otus神鏡)
Bais的對焦迅速,對焦時無聲,輕巧也是考慮點

Sony GM系列鏡頭評價不錯,機械特質好,但笨重談不上輕巧,有的對焦慢,有的對焦時發出噪音

同時擁有B85和Sony 90mm macro gm鏡頭,B85對焦速度就比90mm快

所以選B25,不選24ZA和24GM
所以選B85,不選FE85和85GM

熱門鏡頭55mm/F1.8 ZA,除了解析度稱道以外,沒有其他可大書特書的,發色清淡,談不上氛圍,有些照片呈現平面感覺,缺少層次,除非用大光圈背景模糊才有立體感,需要數毛時才會買這支鏡頭吧

以上僅代表個人的看法


好個鏡頭的人文特質...
不知對發色,氛圍,通透,層次,空氣感,立體感 可量化的評分標準是什麼?
gelinma wrote:
我是說「很多人」心裏...(恕刪)



樓主要比的就是那些極主觀的不可量化的東西啊
我覺得氛圍這種東西自己講講就好
不可量化的東西拿出來硬比真的很奇怪
最後的出來的結論還不是某一派喜歡XX鏡另一派喜歡OO鏡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告訴樓主
鏡頭拍出來給人的感覺不一樣是肯定的事實
但到底有誰能憑什麼可以下判斷去比較OO感比XX感好呢?
喜歡日系風的就是討厭過濃的色彩連修圖都要降對比
喜歡歐系風的就是討厭日鏡的低對比
你拿歐鏡的歐風濃郁高對比得到=歐洲人文薈萃的結論
相反因為日鏡色淡所以日本是化外之地沒文化囉?
風格這種事是整個民族或群體習慣建立起來的東西
分享自己的感想就好不用硬拿出來比較誰"比較好"
因為言下之意就是另一個文化比較差
不可量化的東西就是無法比較

無法比較...就沒有好壞之分.

那為什麼選擇Batis鏡頭....那就是個人喜好了


不要只看batis,
zeiss還有一個loxia系列,
光是那十道星芒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
都用到這個等級的機身了
機身上就一堆參數可調
發色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了
解析度沒得調也沒得救
顏色可以,對比可以,曲線可以
直出也不限定只能預設參數來拍吧
光學廠做鏡頭, 是用"可量化"的設備與調教, 來評比自身鏡頭與他廠差異. 愛好者若有心, 就是去評估及推論廠商的公開資料. 除此之外, 談太多不可量化的, 沒啥意義.

花大錢, 就是要買"可量化"的差異~ 就像鼎泰豐與路邊攤小籠包一樣~ 選擇前者, 就是要在台北或世界其他地方, 都能吃到相同品質
jill1124 wrote:
不要只看batis...(恕刪)


ZEISS Otus神鏡就打趴一堆鏡頭

如果你喜歡Otus的顏色,就會喜歡稍遜色的Bati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