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持續彙整缺點) 很高興!愈來愈多人喜歡拿SONY的單眼來比較了...說說自家的缺點吧!

lghlion wrote:
好吧,大家客氣點,純討論就好,不要動氣

您之前的回應
lghlion wrote:
高攝影素養的人不需要解釋,一看就知道與D2X與D3的觀景窗關閉方式比較,簡直是藍X比雞X...(恕刪)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敬我一呎,我還你一丈..(恕刪)



lghlion wrote:
被妳們抓到小辮子

原來抓小辮子是你的態度哦,我們才懶得抓你小辮子呢! 我們追求的是事實真相!

至於觀景窗是,它是跟lv開關連動的

還有啊~不要夾帶小話想暗虧
lv的對焦方式優缺點去翻文再來說
要是S家lv的對焦方式比較差,歡迎你去把你家全系列的相位對焦全部拿掉
哦~我承認s家"目前"lv對焦方式是沒有辦法搞什麼"微笑快門" "人臉對焦"啦,這功能S家只願意放在DC上
lghlion wrote:
事實勝於雄辯
不要說我都不做功課
請看下圖

SONY A350 內部結構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高攝影素養的人不需要解釋,一看就知道與D2X與D3的觀景窗關閉方式比較,簡直是藍X比雞X
為了怕有些人看不懂,稍微簡單說明一下(我想一大堆人都懂,既然是討論,我就獻醜一下)
A300 A350或是一些SONY的單眼相機,LV模式原理就是
當影像光線從鏡頭進入後,經過反光鏡折射到上方五陵鏡
五陵鏡有一個叫做 Tilting Mirror 的活動機構,可切換折射角度
當Tilting Mirror角度折射到觀景窗時,就是一般觀景窗模式
當切換Tilting Mirror角度折設到上方的LV感測器時,就是LV模式
(LV應該是一個小片的CCD,因為CCD很小,所以LV模式時,機背LCD呈現的影像畫質很差,跟NIKON與CANON的直接用大片CCD去呈現LV的影像,畫質差很多,這該不會又是SONY的另一項缺點)

港都狼仔先生,借用一下這兩張圖
下面是D700的觀景窗關閉機構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以上LV機構跟D2X等高階機種的觀景窗關閉機構有何關係,D2X是直接用撥桿將觀景窗整個關閉,防止光線跑進來,而SONY LV模式只是將本來要折射到觀景窗的影像,折射去上方的LV感測器,這對防止光線跑進機身內,有任何的作用嗎?

竟然還可以說

就跟你說的高級機種的撥桿撥過去一樣
還有喔SONY的A300/A350除了手動切換LV可以遮蔽OVF外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敬我一呎,我還你一丈

你還我一丈甚麼?

我跟你說一尺事實
結果你還了我一丈的錯誤資訊幹嘛?

我說你賣弄那些基本知識你如果聽不懂
我就說白一點不然你還是聽不懂
像你上面說的lv原理 像你前面說的撥桿時機 像你前面說的對焦方式
那個就叫做賣弄基本知識
發表當時就已經討論到爛掉了
你該不會接下來是要教我們"你們有所不知喔lv只有一種就是相位對焦喔很難用喔"吧?

因為你心裡大概認為你們這些拿SONY牌單眼的人都是新手啥都不懂

所以我前面才會請你少在這賣弄
可惜你看不懂
你用你的系統經驗去硬套在別家系統
你所說的一堆缺點結果都是你幻想出來的
不斷搬一堆你根本不懂的磚頭來砸自己的腳
我懶的說哩

最後看在你又舉了錯誤資訊
一樣沒道歉然後又繼續忽略去扯別的啥這樣長曝怎麼辦
只有一句話送你
別這麼僵化 有時候腦筋可以轉一下的

你喜歡用觀景窗對焦
對完切換到lv按快門線了
這樣有很難懂嗎?

還是說老師沒有教OVF跟LV可以併用
所以就不能這樣用?




lghlion wrote:
感謝有圖為證
好像證明我又因為沒有SONY機身可供測試
被妳們抓到小辮子
...(恕刪)

你絕不會因為"沒有SONY機身被抓小辮子"而被幹醮,而是你這種態度才被人看輕。

認錯有這麼困難嗎?.....
隱地:看不起的人愈多,生活的情趣愈少。活到最後就只好剩下一個孤獨的自我。
ikki44 wrote:
...(恕刪)
還是說老師沒有教OVF跟LV可以併用
所以就不能這樣用?


我記得是曾經有家機器的LV跟OVF可以併用啦
但"為何做得到,其優缺點為何?! 為何在後續機身上消失"
在相關質優的文章裡都有提到,就恕我不詳述了

還是那句話,產品嘛,各有取捨,不過就最佳化而已....

lghlion wrote:
如果長曝光時是關閉的
那要另附一個觀景窗遮蔽蓋做什麼用

請指教

在A350上還有以下兩個用途
1. 收納外閃燈接座保護蓋
2. 特別環境下保護OVF接目鏡片
(如在特別環境下開啟LV使用時及相機裝袋攜行時避免異物損傷)
lghlion wrote:
汽車安全氣囊跟觀景窗關閉撥桿是兩碼事
請不要混為一談,...(恕刪)


拿出來混為一談的是大大吧!!不過我知道你要講的重點是備而不用啦!!只是舉例舉的真的很不好!!

lghlion wrote:
每一家系統幾乎都有送觀景窗遮蔽蓋,用撥桿即可關閉,是標榜專業機的使佣方便性,...(恕刪)


我咧...我的a300又不小心變專業機了!!  XD
不過對於這個切換一直都是知道的,對於它的功能我今天才知道!!這就要感謝大大有提到了!!

lghlion wrote:
感謝有圖為證
好像證明我又因為沒有SONY機身可供測試
被妳們抓到小辮子...(恕刪)


我發覺大大引戰的能力還不是普通的強耶!!
你這樣講起來好像我們抓你小辮子很不應該的樣子??
還是在解釋說...喔...我不知道是正常的阿,我又沒用過sony的相機!!
我只是在跟你們討論而已,錯就錯嘛!!需要道歉嗎??

其實有爬文的都嘛知道,大大沒用過sony家的單眼,
所以大家覺得在大大有錯誤的觀念跟資訊的時後,一定要把你導正過來!!

我只能說這個板上的好人很多,你一有錯誤,都會有幫你解答,找答案,拍照片,
但你還是依照自我的想法跟知識在做辯論,就算你依然話中有話,
資訊錯誤,板上的大大除了頂你一兩句,該回答的問題也都有回答,

但....然後呢??

說實在的,你在某些方面表現的比我們還像是sony的入門者,
但你卻沒有應有的禮貌跟態度!!

要人家敬你,就先拿出可以讓人家尊敬的態度!!






這位?????老師很愛提D2X..........


但是,他不知道A900也是有觀景窗遮蔽撥桿嗎??


不過,照?????老師只愛SQNY 不愛SONY的情況下.........要知道會有難度,我可以理解拉



不過請教一下老師,既然沒摸過也不知道SONY單眼算正常的...那你沒事跑進這串來筆戰這麼多天是戰心酸的阿??
felx wrote:
我記得是曾經有家機器...(恕刪)


在A350上還有以下兩個用途
1. 收納外閃燈接座保護蓋
2. 特別環境下保護OVF接目鏡片
(如在特別環境下開啟LV使用時及相機裝袋攜行時避免異物損傷)

大大請問有圖可以給我看嗎?我看怎麼收納跟OVF接目鏡片
我拿350那麼久我還不知道有這功能耶!!
真是汗顏啊!!
請大大教一下吧!!
我對不起我的小三子
原來你是那麼高等的機子啊~~~~~
狂嘯龍 wrote:
這位?????老師很愛提D2X..........
但是,他不知道A900也是有觀景窗遮蔽撥桿嗎??
不過,照?????老師只愛SQNY 不愛SONY的情況下.........要知道會有難度,我可以理解拉
不過請教一下老師,既然沒摸過也不知道SONY單眼算正常的...那你沒事跑進這串來筆戰這麼多天是戰心酸的阿??


不好意思,我想大家都已經誤解為何會有這幾篇關閉觀景窗機構的討論
我一開始只是舉例,像關閉觀景窗這麼冷門很少用的機構,並不是完全無用的功能
有需要時就會用到,來說明對焦輔助燈意思也一樣,雖然少用,還是有用到的時候
並沒有用這個功能來比較SONY跟其他廠牌的優劣。
而只是有玩家說LV功能也能達到關閉觀景窗這功能
並有圖為證,只是這功能好像是SONY無心插柳柳橙汁的意外
原來應該是怕在LV模式時,觀景窗的光線漏進來會影響LV的感測器(我猜的,不對的話請指正)
沒想到無形中還可當作遮蔽觀景窗的功能,SONY用戶真是賺到了
祝妳們用的高興吧

另外一提,剛剛去台中NOVA逛一圈
就是沒有可供試玩的SONY單眼相機
那位佛心的大大可偍供一下訊息
台中那邊有可供試玩的SONY單眼店面

我咧ooxx哩.....
做人承認"錯誤"有那麼難嗎,還賺到咧,不如說大家的相機都是撿到的~
難怪台灣xx那摸"亂"~~

台中已經沒有sony直營的店面了,sony 啊.....中部人是錢比較難賺歐,給我徹光光~
把那個台北隨便搬一家下來頂著也可以啊,台北有那摸多家啊~
lghlion wrote:
...(恕刪)
很多入門單眼世界的人,多半是設定成全自動模式
只要透過觀景窗取景,按快門就好,其他都交給機身自動功能去處理
難道小妹你希望自己一直都是個入門的攝影愛好者
...(恕刪)

還是希望能技術越來越精進,而當了解各種攝影原理與技巧後
是不是也希望自己使用的機身功能或鏡頭也能日益精進

這個.....a200是入門機沒錯,但我不是「入門的攝影愛好者」
不是因為"新手"才買a200,也不是"不懂"而不升級器材
因為我希望日益精進的是技巧、美感,不是功能、器材
為什麼要一直focus在器材上面呢


lghlion wrote:
高階D3或D2X觀景窗有一個撥桿,可關閉觀景窗
...(恕刪)

你去買車時不也是考慮這些配備的多寡,當然也是要考慮售價是否能負擔,那你能說汽車安全氣囊是無用的配備嗎
...(恕刪)

其實a系列都有送觀景窗的蓋子...
我願意花$買氣囊,但不願意花$買一個"自動"的蓋子
而且,在a300 350上已經可以選擇關閉觀景窗
這對使用者是利多,為什麼要批評它呢?


lghlion wrote:
說了這麼多廢話,其實就是幾句,在討論各系統功能之不同與優劣時,需要考慮所有使用者的角度,而不要去只是針對入門、玩家跟專業的單一族群。...(恕刪)

這段話不太對
因為不是所有使用者都買同一款相機,所以不需要集合大家的願望做出一台十項全能的相機
而且相機本來就是賣給人的,為甚麼不用分族群呢? 為甚麼相機不用分等級呢?

您是不是從來沒用過a系列的相機啊?
如果要在這裡跟大家"討論"的話,是不是先去了解一下比較好呢?
使用網路查來的資訊,總覺得我們講的不是同一個話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