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進入DSLR大概一年半的時間,經驗並不算多.. 對鏡頭的了解也沒有01上各位大哥的深, 最近一陣子有機會拿小弟自己的A700 加 16-80 ZA去學校的課堂上參加教授安排的棚拍..
課堂上的同學自然有拿N家和C家的機器,掛的也是N家和C家的原廠鏡頭還有一些L鏡和ED鏡.. 學校提供的一台共用機器是C家的5D加一顆L鏡.. 一陣照下來的結果,細節與銳利部分是小弟的ZA鏡頭贏過其他當天N家與C家的L鏡和ED鏡(小弟不確定ED鏡是否在N家算是高一點等級的鏡頭類似C家的L鏡和S家的G鏡,請各位大哥指教)... 教授的講法,加上小弟有點虛榮心誇大轉述,N家和C家的高級鏡頭和蔡頭的等級是有一定的差距..
小弟這裡想說的是,在台灣用S家的人好像並不多人真正推崇用S家的原廠普通等級鏡頭..在C家和N家的世界裡面,除了有高一點等級的L鏡和ED鏡之外,好像他們也把使用C家和N家的原廠鏡視為一種稍微高人一等的感覺,平常的C家N家原廠鏡比其他的副廠鏡就是有好過那麼一大截的品質.. 從副廠鏡,原廠鏡,到原廠的L鏡和ED鏡都有算平均的使用者,全看自己的荷包能夠負擔哪一個等級..
但是這個狀況在S家反而好像是像M字型一樣的圖表,用副廠鏡的很多(當然,小弟了解Sony是一間副廠鏡的大股東),用Sony自家普通原廠鏡的人反而不多,跳過自家普通等級的原廠鏡,直接上G鏡和蔡頭鏡的S家使用者又多了起來.. 小弟想問的是----S家的普通鏡頭真的在價格取向的市場機制下面會讓人去寧可選擇副廠鏡嗎?? 好像S家的使用者對原廠普通鏡頭的評價,和N家與C家使用者對自家原廠普通鏡頭的評價相比,S家的普通原廠鏡並沒有那麼高.. 這是為什麼呢?? 是S和Minolta的普通鏡頭等級真的還差S家和N家的普通鏡頭一大截嗎??
(當然,小弟這裡並不是在比較誰家有錢誰家用得起什麼等級的鏡頭.. 小弟自己的鏡頭也就是那麼一千零二顆,18-70的Sony Kit 鏡和 16-80的 ZA鏡,小弟以前用底片照相的時候也就是那麼一千零一顆鏡頭, N家的50mm 1.4手動鏡.. 小弟自己承認會買那顆ZA鏡頭是虛榮心作祟的成分較高.. 雖然,買了也有感覺到鏡頭銳利度的差別..)
16-105, 24-105大概算中等鏡頭, 16-80ZA, 70-300G, 70-400G算中上鏡頭, 而16-35ZA, 24-70ZA, 70-200G就算是高檔鏡頭了! 在Sony DSLR fan友站裡頭, , 那些能夠被稱為真正的"人"的kit鏡都是這些高檔鏡!
歡迎你加入他們的行列! 
在"普通鏡"選擇不多的情況下, 你不是去買Minolta二手鏡, 那便是買Sony G or ZA鏡了, 所以這也沒特別好驚訝的. Minolta遺留下來給Sony的有兩支特殊鏡頭是別家沒有的, 就是 135STF, AF 500R, 都是非常值得擁有的, 只是不便宜就是了! 而有兩支特別鏡 1X~3X, 100Soft則沒有存活下來, 蠻可惜的! 還有特殊的PowerZoom也沒存活下來, 不過這支比較不可惜.
Sony的G or ZA鏡會不會比N, C的同級鏡好? 因為我個人是跨N, S兩家, 我是覺得細微的差異也許是有, 但沒有哪家壓倒性好過另一家的. N跟S (或M)我有重複的焦段的鏡頭起碼有八,九對, 包括樓主提到的16-80ZA相對於N 16-85, 其實是真的半斤八兩. 16-80ZA在長端的光圈大了半格 (f4.5 vs. f5.6), 除此以外, 銳利度真的沒差. 有差的大概就是你的虛榮心了!
RICK THE KONG wrote:
小弟這裡想說的是,在台灣用S家的人好像並不多人真正推崇用S家的原廠普通等級鏡頭..在C家和N家的世界裡面,除了有高一點等級的L鏡和ED鏡之外,好像他們也把使用C家和N家的原廠鏡視為一種稍微高人一等的感覺,平常的C家N家原廠鏡比其他的副廠鏡就是有好過那麼一大截的品質.. 從副廠鏡,原廠鏡,到原廠的L鏡和ED鏡都有算平均的使用者,全看自己的荷包能夠負擔哪一個等級..
但是這個狀況在S家反而好像是像M字型一樣的圖表,用副廠鏡的很多(當然,小弟了解Sony是一間副廠鏡的大股東),用Sony自家普通原廠鏡的人反而不多,跳過自家普通等級的原廠鏡,直接上G鏡和蔡頭鏡的S家使用者又多了起來.. 小弟想問的是----S家的普通鏡頭真的在價格取向的市場機制下面會讓人去寧可選擇副廠鏡嗎?? 好像S家的使用者對原廠普通鏡頭的評價,和N家與C家使用者對自家原廠普通鏡頭的評價相比,S家的普通原廠鏡並沒有那麼高.. 這是為什麼呢?? 是S和Minolta的普通鏡頭等級真的還差S家和N家的普通鏡頭一大截嗎??
以我自己所見所聞的經驗
通常一開始剛入門. 都會直接選擇原廠鏡頭
而C/N兩家是最早踏入普及DSLR的廠商. 所以用戶裡面資深的玩家比例也比較高些
玩的多
玩的東西種類也就比較多
像SIGMA, Tamron這類副廠鏡頭. 純論畫質. 跟原廠鏡頭差異相當有限
(有的甚至可能超過)
除了17-70, 70-300這種價格低廉的鏡頭之外
一些比較少人買的. 像24/1.8. 50/1.4. 24-70/2.8. 70-200/2.8
這一類會故意選擇副廠的玩家. 其實都是有相當經驗的居多.......因為他們知道 "畫質跟原廠差不到哪裡去".....
Sony自家目前也缺乏你所謂"普通等級"的鏡頭
其實正確的講
是缺乏"中間價位"的鏡頭
類似Nikon 35/2, 50/1.8, 85/1.8. 80-200/2.8這樣的
但這些鏡頭的畫質表現並不是"普通等級". 像85/1.8畫質還要勝過85/1.4
那三管小定焦的畫質也勝過大三元
我個人目前的認知是這樣:
1.日系廠牌. 各家鏡頭. 同價位同規格相比較. 性能表現都是相當
差異有限
2.原廠和副廠. 同規格鏡頭. 性能表現也是相當
差異有限
這年頭可以說沒有什麼鏡頭會爛到哪裡去. 即使kit鏡. 也比大多數人想像的更猛....
3.相較於使用者本身拍攝時的操作方式是否正確? 後製調整是否適當?
鏡頭本身的差異幾乎可以忽略....
-
所以不用太在乎鏡頭的價格. 或廠商的等級分級.
買了
就好好用它就對了
-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