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已有機身防手震,為何鏡頭價錢跟c牌及n牌相比沒有比較便宜呢?

小弟是a300的用戶,這問題在最近我購買18-250的旅遊鏡時困擾了一陣子...
有了機身防手震,在鏡頭方面沒有像它牌相機有分有防手震跟沒有防手震的鏡頭...
為何sony原廠及副廠鏡頭,價位如同它牌的防手震鏡頭(大約1k7),而不是非防手震鏡頭(大約1k2)呢?
玩得起就買原廠....玩不起就買副廠....
這種不變的定律有什麼好討論的???
如果覺得sony不適合你...趕快再找其他廠牌....

最近每天在這邊看到的文章...都是一些比較文...沒什麼建設性......
不是...真的貴在他的品牌嗎...就是...為何你選sony....最後就演變成戰文...

雖然我敗入a350只有短短的2年...
手邊的鏡頭也不是多高級...
但是我...越來越不想來這邊看文章了....
記得之前我剛買a350的時候...這邊也沒那麼嚴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C家沒有出過16-35及24-70大光圈的防手震鏡頭
N家的14-24及24-70沒有防手震,16-35有,但光圈只有F4
S家的16-35及24-70菜頭都有機身防震加持,那麼跟C/N比,有vs沒有,就算價錢一樣不都是比人家實惠嗎?

像小小白沒IS的,Sony沒有出這個焦段,但Minolta有...二手價計,Nikon跟Minolta的70-210/4都比小小白沒IS平一半,可是Sony還可以用到機身防震...

至於18-250,既然是貼牌鏡,就別買原廠的吧,質素不會相差太遠,但價錢卻便宜一段

去旅行的話,買小菜頭16-80還好吧,一來你要跟人家比的話,論價錢相差不遠,論質素亦不輸C家15-85或N家16-85,100-250mm我在出國的時候還是很少用的,16-80mm這個焦段已經很足夠
oliver0530 wrote:
玩得起就買原廠......(恕刪)

這位前輩話嚴重了,小弟絕對沒有說sony的不是,用a300也用得很高興,也很滿意,我想發這文應該不致於筆戰才是...
小弟的重點是18-250這一隻,原廠也是貼副廠(t牌)的牌,副廠也是有出for N或C,也是有防手震和非防手震的鏡頭,for sony的鏡頭跟for N或C的「非防手震」鏡頭應該是一樣的設計,只是接環不一樣,小弟只是好奇為何for sony的不賣非防手震的價錢,而要賣防手震的價錢呢?
是商業的考量嗎?或是技術上成本較高呢?
這支我沒買,但我記得有人貼過鍍膜顏色不一樣,對焦速度也不一樣,其他差異忘記了,搜尋一下吧
SONY機身便宜,鏡頭貴的策略,就是想從鏡頭賺回來吧。

而且此舉,不像CN一樣,無防手震必須比有防手震便宜,SONY變成每支鏡頭都附上了防手震(由機身提供)的錢了,所以他敢這樣賣,賺比較大,鏡頭也不用作兩種設計(有無防震設計),而且機身又便宜又有內建機身防震大大給人好印象,這招好棒,不虧是SONY。
這種文章就只會讓那些對SONY反感的無聊人士多點可以砲的話題
回樓主 :
c牌及n牌沒有機身防手震,為何機身價錢跟sony相比沒有比較便宜呢 ?

回六樓 :
該不會想從機身賺回鏡頭的錢吧 ! 哇勒 ~ 那不多買幾管L鏡不就虧大了
這年頭換機身比買鏡頭更頻繁 , 你想要的鏡頭總有買完的一天 , 但機身
卻是一年出一台後繼的無底洞 , 這招好棒,不愧是C牌及N牌 !
wezly wrote:
這位前輩話嚴重了,小...(恕刪)

老兄您看到的12k鏡頭是水貨阿,tamron for c/n公司貨約17k
再說sony原廠的組裝鍍膜不同,連對焦的齒輪比都不同也是約17k
  換個角度想,如果你願意用老鏡的話,只要接得上,所有的老鏡(Minolta A接環,或是需要轉接環的MC,MD,M42老鏡)都可以防手震,多超值啊!

  我手邊的鏡頭也幾乎都是老鏡,除了Sigma 10-20mm之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