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三個月前相機迷們才正為NEX 3/5的出現而瘋狂,至今甚至還有部分買家連貨都還沒拿到勒,真是殘念…但沒想到Sony下半年度來勢洶洶,再正式發表了兩款全新機種,型號分別為α55與α33,以往Sony的數位單眼相機均是以三位數來表示,但這回卻以雙位數來區隔,想必它與以往的α系列一定有相當的差異性在。而答案其實就在單眼相機最重要的反光鏡上面,Sony首度在數位領域中使用了半透明反光鏡的技術,讓連拍速度可以提升為10fps;且繼NEX 3/5之後,也加入了FULL HD的高畫質錄影功能,但可怕的是!α55與α33在具備反光鏡的狀態下,卻能全時自動對焦,以上這兩大優勢,可說是α系統沉寂多年來,最令人刮目相看的一次革新與創舉,重點是連價格都足以撼動市場,版上的Sony及MINOLTA的支持者還有用戶們,終於也可以一吐怨氣了!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其實嚴格說起來,NEX 3/5與α55/α33有許多的近似之處,雖然均採用Exmor APS HD CMOS感光元件,但製程卻是不同的,且α55的有效畫素略高一些,來到1620萬;另外高速連拍、全景攝影、夜間手持拍攝、再加上FULL HD的規格也都略同!那為什麼Sony還要推出規格如此相近的機種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首先是鏡頭群的差異,目前NEX僅有三顆專屬的E接環可以使用,雖然可透過轉接環來使用ALPHA與Minolta專屬的鏡頭,不過卻無法自動對焦,算是目前最大的遺憾,只能期待未來的軔體或是轉接環能釋放這些功能;但α55/α33可就不同了,支援多隻T*鍍膜的蔡頭還有大三元鏡皇,這都是NEX所不及的。再來α55/α33雖然歸類為入門級的機種,但機身上所擁有的實體按鍵與NEX 3/5相較之下明顯完整許多,所以說這兩種機型如果硬要分個高下的話,NEX就是贏在它輕巧的機身,還有可轉接老鏡或手動鏡的優勢吧!

這次隨α55/α33發表的ALPHA產品另外還包括了三隻新鏡,最受人矚目的當然還是Zeiss Distagon T* 24mm F2 SSM這顆定焦大光圈鏡頭囉!雖然是針對全幅機種作設計的,不過APS-C機同樣可以使用,換算等效焦長為36mm,其實就等同於35mm這經典焦段,適合作為街拍或是一鏡打天下之用途,所以小編這回也特別將這顆新鏡借回,用來搭配α55一同使用。另外還有兩款平價鏡也同步推出,分別為DT 35mm F1.8 SAM與85mm F2.8 SAM,前者為數位專用鏡,換算等效焦長為52.5mm,近似於肉眼看出的焦段,也是各大鏡頭及相機廠必備的焦段,看來Sony還是很重視ALPHA的用戶們,並未因NEX的E接環推出而鬆懈。最後一支則是中長焦段的人像鏡頭85mm F2.8 SAM,不僅平價連體積都很輕巧,可惜光圈稍小了些,但同樣可使用在APS-C機身上,機動性十足。

【機身及外觀介紹】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話說Sony同步發表的雙機身為α55/α33,在規格上的確也是α55略勝一籌,依照01的往例當然要把最強的機種列為優先測試的對象囉!先來談一下雙機的體積好了,同為124 x 92 x 85 mm,以小編握持α55為例,其實小拇指是會懸空的,就如同它牌的入門DSLR一般,為了達到機身小巧的目的,對握持的舒適性便有所犧牲。所以α55在握把處覆蓋了大量的橡膠蒙皮,表面也做了凹凸紋路的處理來增加手感與穩定性,而且不論是正面或機背的曲面,都能感受到原廠對人體工學的用心,以這樣等級與體積的DSLR而言,握持的支撐性已經是可圈可點了。α55加上電池和記憶卡後的總重為500公克,只比α33重了8公克而已唷,不過價格卻貴了5K。

從上圖的左半部開始看起,快門與電源開關的下方,具備一個實體滾輪,而這也是α55與α33唯一擁有的快速調整鈕,依照拍攝模式的不同可用來調整光圈與快門,瀏覽照片時也可作為切換之用途;滾輪下方則為紅外線遙控器的接收位置。再來手把的凹槽處有張小小的貼紙,寫上了SteadyShot INSIDE的字樣,話說ALPHA系統的前身KONIKA MINOLTA,曾推出過一款數位單眼相機Dynax 7D,就是世界首台內建機身防手震的機種;與Sony合併之後,也將這方面的技術發揚光大,不論在DC或是DSLR中都可見到。最後要提到機身蓋左下角的景深預覽鈕,其設計的位置似乎比以往機種在操作上要來的直覺,而且按下後不論是電子觀景窗或在液晶螢幕上,都可立即看到景深效果,完全沒有停滯的感覺。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首先請各位先注意畫面中GIF動畫檔的圖像變化,有沒有發現反光鏡不論在固定或是掀起的狀態,你都能透過肉眼直接看到最裡面的CMOS感光元件,原因就在於這片反光鏡採半透明的設計,反光鏡不掀起的狀態下,讓一定比例的光線直接傳達到這片Exmor APS HD CMOS上,而剩餘的光線則會向上反射到自動對焦感應器,再透過這只感應器傳遞訊號至Tru-Finde電子觀景窗,來彌補亮度被分散的可能。從網路上的歷史消息得知,其實Canon在1972年就曾推出過一台高速相機,便是採用類似概念來增加連拍的速度,不過光線的分散,再加上五菱鏡的光學折射,導致傳統觀景窗的亮度大幅衰弱,所以Canon再也沒有以此技術推出其它的機種了。

市面上的DSLR至目前為止尚未出現過這樣的設計,小編自己覺得這片半透明反光鏡其實很像生活中常見的單面鏡,兼具鏡面與透明的效果,當然這只是個人的猜測而已,這種技術與製程也必須透過長期研發,與反覆測試才能得到如此的結果。雖然這片反光鏡可以掀起,但目的只是方便使用者清潔感光元件,並無其它用意,因為掀起時的長度已經超出接環卡口了,此時鏡頭是無法順利安裝的,但透過反光鏡掀起的動作,各位可以看更清楚快門簾的作動唷!α55的機槍式連拍示範,待會在內文中也可以見到。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α55與α33同樣使用Exmor APS HD CMOS,只不過前者擁有的有效畫素為1620萬,後者為1420萬,且台灣索尼原廠表示,α55所採用的感光元件與α33並非同一片唷!在BIONZ影像處理器方面,雙機都採用了新一代的技術,與以往有所區隔;標準感光度最高可以來到ISO12800,這點亦與NEX 3/5相同。上圖所看到了方形開孔,即是自動對焦感應器,用來接收反光鏡的光線;而上頭的金屬接點與以往也一樣,具有八顆的數量,其中當然包括了測光與對焦馬達的驅動能力。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內建閃燈向來都是入門機必備的規格之一,所以α55自然也不例外囉!出力值來到GN10(ISO100),而涵蓋的實體焦段則來到18mm,如以α55所搭配的標準Kit鏡18-55mm就符合標準囉!開啟閃燈的按鍵就在左下方,採電子式的開關結構,也就是說需過電才可以開啟,而關閉時只需將閃燈下壓即可;由上圖可以瞭解閃燈彈起的高度。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α55與α33還有一項最大的差異就是前者在機身直接內建了GPS全球定位系統,不論你在世界何處何地拍照,只要開啟機身內的GPS選項,訊號正常接受後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能順利記錄下經緯度座標,並可顯示在EXIF檔之中,待會內文裡也會有示範與介紹。在小編的記憶中,市面上任何可交換鏡頭的數位相機,似乎都還沒有這項規格,充其量僅有配給外接埠並無內建;內建GPS的戰火今年才在DC中開打,正如Sony自家的旅遊型DC HX5V一般,期待往後的DSLR也能加入這樣的規格。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機身的左側作為連接埠的主要接孔,分別有電子快門線、HDMI輸出埠、USB傳輸孔、另外右下角紅色的插槽則是最重要的麥克風外接孔,口徑為通用的3.5mm,如果職業級的玩家,對α55內建的雙聲道麥克風還無法滿足的話,便可利用這優勢自己搭配指向性麥克風來使用,想要自己拍攝小成本的電影應該也不是難事。最後畫面中的第一張側視圖,還可以看到接目器較為突出的設計,能減少鼻頭一直碰撞螢幕的情形。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再來看到α55的機頂部分,左邊提供拍攝轉盤,右邊則配置了多顆實體按鍵,至於中間則是Sony的獨規熱靴座,也就是說你想拿C家或N家閃燈來做單點觸發都不行,因為連裝都裝不上去,Sony在這部份真的很堅持;但用過它們家閃皇HVL-F58AM的朋友應該就知道它的好了,直拍也可以正面打跳燈,這一直是它牌用戶最想要的功能。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其實α55與α33於機頂的配置都是一樣的,畫面中的紅圈處為左聲道的收音孔;機頂的拍攝轉盤可以看到與以往入門機的差異,就是將SCN場景模式集中為單一選項,而加入了全景拍攝與每秒10張連拍(α33為7fps)的功能,而AUTO方面也加入了自家DC常見的AUTO+,針對反差過大的環境拍攝,能更加得心應手;這具轉盤帶有金屬質感,外圈也加上了齒狀紋路來增加手感。而MENU設計在機頂的斜面處,與自家具備掀翻螢幕的α550/α500相同。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以Sony為例,目前似乎只有α900與α850具備機頂螢幕而已,恰巧這兩台都是全幅機種,而α55與α33這兩台列為入門機的DSLR,當然沒有這種配備囉!但說實在的,所有資訊都有倚賴一片液晶螢幕來顯示,其實還真有點不便,不過這最大好處就是可以縮小機身的體積,有利有弊囉。畫面中上方紅圈代表的是揚聲器出孔,下方則是右聲道的收音孔;這部份除了電源/快門的組合鍵以外,還有『FINDER/LDC』的開關,當然要自動或手動控制,也可從內部選單來設定;『D-RANGE』則是方便立即做DRO動態範圍最佳化的控制選項,最多有1.0EV~6.0EV的範圍可以調整。

接著看到斜板上賦予的三顆按鍵,首先為MOVIE錄影獨立鍵,這可是首次在ALPHA的DSLR機種中見到,單鍵就可以控制錄影作業的啟閉,拍攝時食指用來控制快門、大拇指就可以用來控制錄影鍵;再來右邊的曝光補償按鈕,亦支援圖像縮小的功能以及作為複合鍵,在M模式底下可以控制光圈大小;最後看到的是AEL鍵,也就是曝光鎖定的功能,在錄影模式下相當好用,因為這樣曝光值就不會亂飄啦!畢竟α55與α33在錄影模式下,是不支援手動曝光的,僅能調整EV值而已。α55的開機速度到FINDER/LDC出現的時間約0.8秒,而開機後直接按壓快門到拍攝完成,則不超過兩秒,但關機到訊號燈完全消失就需要兩秒左右囉。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α55與α33同樣都配備了電子觀景窗,畫素來到144萬,其精細的程度其實已經不輸傳統的光學觀景窗了,而且這只EVF的視野率來到100%唷!一般入門的DSLR不太可能擁有這樣的規格,而且視野率100%還有個好處,那就是拍照時不用再預設安全位置啦!所見即所得。接目眼罩的右後方則有一顆屈光度調整的旋鈕,但這接目眼罩的材質一樣很會卡毛;EVF的下方為紅外線的感應裝置,當FINDER/LCD設定為自動時,只要眼睛一靠近EVF,機身便會自動切斷LCD的電源,改由EVF來顯示,感應的距離大約在5~10公分。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接著要介紹的是這片可多轉度翻轉的液晶螢幕,具備三吋的大小且畫素來到92萬,其精細的程度應該不需要小編來廢話了吧!下面就可以看到這片TFT LCD於各角度的表現。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看到上圖α55的螢幕表現應該夠滿意了吧!側拍環境為室內日光燈場景,F/5.6、1/40s、ISO1000,上述三張圖其實都不是從正面檢視,但這片液晶螢幕所呈現的亮度與飽和度還是很足夠。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這裡要看看α55與α33的翻轉螢幕優勢在哪!它可以向下翻轉180度,接著再左右翻轉270度,利於自拍還有高低角度的檢視;這種兩段式的翻轉結構,在DSLR上似乎還是第一次見到。雖然轉軸處稍微有外移,但要裝上垂把還是有相當的難度在,所以至今尚未聽見原廠會推出垂把的消息。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螢幕右邊也集中了大量的按鍵,但很可惜的就是這種機身等級,是不會提供搖桿或是雙轉盤的,所以在選擇對焦點時就沒有那麼方便了,雖然說這五向的方向鍵與正面的滾輪也支援調整,但流暢度就是有差。這裡的Fn鍵為快速選單,按下後可以叫出拍攝時的常用設定,不太需要再透過MENU進入,還滿方便的。五向功能鍵則分布了連拍/倒數拍攝、資訊、感光度、白平衡的設定,中間那顆AF按下後可用來鎖定對焦,或是在按下後自行選擇對焦點;最後的播放鍵還有刪除鍵就不廢話了。最後請各位注意AEL鍵下方的握把形狀,有明顯的凹陷設計,讓大拇指可以直接利用該處作為良好的支撐點。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機底較能引人注意的當然就是產地位置囉!α55與α33的產地皆來自泰國,連搭配的Kit鏡頭18-55mm同樣也是唷!我想這也是售價較微親民的主因之一吧,能直接回饋給消費者。話說有許多大牌的3C產品,其製造地也常出現THAILAND啊。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α55與α33在電池蓋的部份,也保留了紅圈處的小設計,方便使用者在室內長時間工作時能連接AC-PW10AM直流電連接器,達到不斷電的優勢,但機身會不會產生熱噪點就很難說啦!畢竟不是開啟TFT LCD就是EVF,而且兩者都必須吃電。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機身的介紹要接近尾聲啦!首先要看到α55與α33的儲存媒體,以往雖然同時支援了雙插卡(MS/SDHC)的設計,但卻是獨立兩個插槽,而且還需要手動指定儲存媒體,並非高階機般可以同步儲存或是滿了後會自動轉存。但這裡改為單插槽雙接點的設計,可以存取MS、SD、SDHC、SDXC,小編這次拍攝選用了8G CLASS 6等級,與4G CLASS 10的記憶卡。而這裡看到的NP-FW50各位有沒有感到很熟悉啊!因為這也是NEX 3/5的專用電池,為日本原產地所製造,擁有1080mAh的電池容量,在CIPA的測試標準之下,使用LCD螢幕約可拍攝380張,而小編首次拍攝不但拍了380張照片,還錄製了10分鐘左右的FULL HD短片,拍攝期間EVF與LCD交錯使用,樂透有那麼準就好了

【本回使用鏡頭一覽】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α55與α33同步發表的全幅機新鏡Distagon T* 24mm F2 SSM也到手了,真的是感動到都想哭啊(因為過幾天就要還了…)!順利的話可能會跟雙機在同月份一起問世吧!Carl Zeiss長久以來就是以T*多層式鍍膜著稱,這也是為什麼至今還有那麼多老玩家願意收藏那些手動蔡頭鏡的原因,當然這顆也是APLHA用戶千盼萬盼才推出的產品,Sony總算是一吐怨氣,終於有顆大光圈廣角定焦鏡,能與它牌的銘鏡相抗衡。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這顆鏡頭代號為SAL24F20Z,可能是光圈還不夠大的原因,口徑僅來到72mm,而隨鏡就附上原廠遮光罩,可惜非金屬製,但內裡採用絨布質料,能有效減低光線的折射;24mm的焦段不論是用在FF或是乘上1.5倍的APS-C機身,都足以獨當一面,且兼具F/2.0的大光圈優勢,與廣角焦段一同發揮時,便能獲得特別的透視感!可惜α55在感光元件的片幅上就輸了一截,否則文末的拍攝效果應該可以再加分一些。其具備SSM超音波自動對焦系統,擁有寧靜迅速的對焦特性,用來進行動態拍攝時,更能發揮它的優勢,因為α55與α33在錄影間可以全時自動對焦,這樣一來就能大幅降低AF所發生的機械聲音囉。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鏡頭左側雖然提供了自動與手動對焦的切換鍵,但主要的控制選項還是在機身上,不過中間那顆圓形的對焦鎖定鍵倒還不錯用,按下之後半壓快門或是利用機背的AF都效果;用習慣的話其實相當方便,因為該顆按鈕可以當做AFL,而半按快門即可當做AEL,拍攝的流暢度將會大大提昇。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鏡片組採7組9片的設計,還包括了2片低色散鏡及2片非球面鏡;而用來顯示對焦距離的鏡頭窗,當然也是這種高價鏡必備的項目囉!最近的對焦距離為19公分,使放大倍率來到了0.29,以廣角鏡而言這樣的規格算是不錯囉。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同時擁有9片圓形光圈葉片設計,能呈現迷人的散景!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接著來一張α55接上SAL24F20Z的英姿吧!感覺真的還滿大一管的,但那金屬鏡身的質感的確是沒話說,但就是要掏出足夠的小朋友你才有辦法帶回家,差點忘了提它的重量為555公克,甚至比α55加上電池與記憶卡還要有份量。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再來小編還借了SAL1680Z/AE 16-80mm f/3.5-4.5這顆ALPHA接環中,唯一使用蔡司鏡片的變焦鏡,畢竟α55為ALPHA系列的全新機種,拿18-55mm這顆Kit鏡來襯它似乎有點可惜了,所以就請蔡頭代勞了。上圖可以看出兩者搭配後,外變焦的16-80mm,就算鏡頭口徑只有62mm,伸長後還是滿雄偉的,但重量較輕,所以握持的負擔也不會那麼重。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從廣角大光圈到實用的變焦鏡都有了!所以第三顆小編刻意借了一隻中長焦段的定焦大光圈鏡頭SAL-135F18Z/AE,來彌補望遠端畫面不足的部份,F/1.8的超大光圈再加上長焦的加持,壓縮感與散景的確夠迷人,但缺點就是有夠重,來到985公克;在沒有SSM的加持下,那超長的對焦行程的確會讓人吃不消。而這樣份量的鏡頭在沒有腳架環的輔助之下,要直接上雲台其實很有風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高階腳架足以輔助並支撐鏡頭與機身。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同場加映!感謝Evan Lin小編提供NEX 3,藉此來比對這兩台機種在體積上的差異,還有各自裝上所屬接環之Kit鏡之後的樣貌,看來NEX 3還是略勝一籌,側面望過去就看出來勝負已定啦!


【選單及重點功能介紹】
▶Fn快速選單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機背上Fn鍵按下後就可以喚出上述這12項選單,而這些可供快速調整的參數其實也是在拍攝照片時,最常運用到的功能!而過片模式、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補償這些都有建立實體按鍵在機身上,所以可以更迅速的進行調整,不過對焦模式、對焦區域、還有測光模式這些進階玩家常常會依照環境而改變的參數,就必須進入Fn介面才可以控制啦!在這裡也支援選單記憶的功能,也就是說當你剛將影像風格設定為黑白,又想再次進入調整為鮮明的話,按下Fn後參數格便會停留在上次離開的風格設定上。


▶基本連拍與過片模式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α55以高速連拍的規格著稱!但選項可不是在這裡唷,待會一樣會介紹到,這裡的過片模式除了基本的單張之外,還有高速與低速的連拍功能,高速每秒可以拍攝六張,低速每秒約可拍攝3張,而且記錄的格式為Raw檔唷!但這模式與獨立的10連拍究竟有何差異呢?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這裡可以進行全手動曝光,不過不支援AUTO ISO就是了,其餘支援的項目倒是大同小異。

另外BRK功能其實就是各位所熟悉的包圍曝光,但這裡還有一項白平衡曝光的功能,拍攝的前後影像會分別呈現不同的色溫,並有強弱程度可以調整,需要以不同快門來拍攝,不像階段曝光具備自動連拍的特性,僅需按壓一次快門就可連續拍攝三張照片。


▶對焦表現與測光模式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這裡的自動對焦模式其實就跟以前一樣,有單次自動對焦、釋放時自動對焦、還有連續自動對焦,如果你是要拍攝高速移動的目標,就可以利用連續AF加上10FPS的模式來拍攝,成功率將會大大提昇。右圖的自動對焦區域,具有三種選擇方式,而這次α55與α33同步使用了Sony全新開發的15 點自動對焦系統,可全時進行相位差對焦,也可選取15點的任一點進行局部對焦,且在中央縱向的三個對焦點還具備十字感應器,能大幅提昇對焦的準確度,可惜原廠沒有公布這三具感應器,所支援的最大光圈精準度各為多少。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Fn選單中有一個面孔偵測的選項,但是開啟後僅可以在『寬』的AF對焦區域下執行才有效,如果是在『點』或『局部』的模式下,雖然可以偵測到人臉,但不會優先進行對焦,只是會出現方框來提醒使用者目前畫面中有人臉,對焦點還是以原始設定的為主。但文字那麼多,說服力可能還是不夠,所以小編準備了α55的連續對焦影片給各位參考,請笑納。


以上應該可以看得出來α55的對焦速度以這種價錢與定位而言,應該是物超所值吧!但前提是搭配的鏡頭等級也要夠啦,以上兩部影片小編就是搭配這次推出的新鏡SAL24F20Z來示範,因為它內建SSM超音波對焦馬達,表現自然更出色。


▶各級感光度與多框雜訊消除的表現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左上圖可以看到多框雜訊消除的選項,這是APLHA系列相機首度加入的功能,其實很類似手持夜拍的效果,但在這裡使用者可以自定感光度,從ISO100~ISO25600皆可,而且依然可進行全手動曝光,按下快門後便會高速連拍六張影像,並將影像合併為一張低雜訊的照片。或許有人會有疑問,當拍攝時目標快速移動會不會有影響呢!小編自己測試的結果是,快門速度如果過慢,例如1/30甚至是1/10,殘影還是無法避免的!但如果你願意將ISO拉高些,讓快門維持在1/250、1/500其實殘影幾乎是不會出現的;而且還能達到高ISO低雜訊的優勢。

如果是選用一般ISO的話,最高ISO值只來到ISO12800,所以等下PK的話,會有多框雜訊消除自HIGH的情況出現,至於α55的AUTO還挺聰明的,雖然沒有MAX ISO可以設定,但經由小編反覆之後,發現它最高只會使用到ISO1600而已,不用擔心它會自動爆衝到ISO12800,接著就直接看看α55使用的全新Exmor APS HD CMOS表現究竟如何吧!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這次的感光度測試小編顯得格外謹慎(當然不是說以前都是隨便測),對焦時使用那片三吋92萬畫素的TFT LCD,將畫面放大至15倍進行手動對焦,而對焦點也就是畫面中橘色框框的部份,然後再裁切100%的畫面來進行比對。這回的測試環境一如往是在室內低光源的環境下拍攝,並全程上腳架,唯一的光線就是後方玻璃隔間外的日光燈管,也就是背景紙板的上反光,在這環境下如使用ISO100、光圈F/5拍攝,快門則來到2秒。在原始ISO與多框雜訊消除的實戰之下,小編覺得原始ISO的精細程度似乎略勝一籌,不過多框雜訊消除的高感光度表現較好,ISO3200都還算作業值,ISO6400則為堪用值;但原始ISO的整體表現則輸了一級,當然以入門機而言,α55已經是可圈可點了。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但別忘了α55同樣也有NR的功能存在唷,一般來說我都習慣將它關閉,因為處理需要花時間,如果我長曝個30秒,還要留30秒給機身處理,有點浪費時間;在這裡α55具備消除長曝雜訊的功能,開啟後只要曝光超過一秒便會執行;另外還有高ISO雜訊消除的功能,反正小編就是選擇全開跟全關啦!測試的結果就如下圖,不過我怎麼覺得效果全開後,畫面好像變銳利了,但雜訊卻更多啦…好像沒有NR該有的效果…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DRO/自動 HDR的實際表現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動態範圍最佳化的功能,之前在NEX 3/5中也曾為大家介紹過,簡單的說就拍攝時,能將畫面中亮部及暗部的曝光達到一致,例如是背光的人像,或是順光的風景照,透過DRO或HDR都可以順利校正;雖然這兩個名稱不同,但小編用起來卻感覺不出差異,只在於HDR單次快門可以連續執行三次快門,產生兩張影像,頭一張為正常,後一張則為兩次快門所合成的照片,來達到亮暗部平衡的目的。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HDR模式底下有+1EV~+6EV可以選擇,從上圖可以看出風景照的修飾效果。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像上圖這反差如此大的環境,開HDR會比較適合,至少能保留暗部的一些細節。


▶六大影像風格的表現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影像風格也是老功能了,只是在Sony的DC上反而比較少見,這裡的六大風格分別為標準、鮮明、肖像、風景、日落及黑白,除了拍攝日落時有偷用SUNSET來拍攝,小編本次所有的測試照片皆使用標準模式(對比+1、飽和+1、銳利+1),而使用完SUNSET拍攝完卻忘記調回來,導致有一百多張照片都黃黃髒髒的…害我以為α55的AWB怎麼退步了…原來是自己腦殘,真得是超嘔的!下面可以看到各色彩的表現,題外話~這片曼哈頓包牆真的很紅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全景拍攝實測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自從HX1出現後,全景拍攝一直是Sony的指標性功能,沒想到繼NEX 3/5之後,α55/α33也加入了這行列,雖然α55/α33擁有半透明反光鏡,但基本上在拍攝時依然是固定,僅有快門簾會作動,所以才能快速的進行全景的連拍。而α55/α33亦支援了3D全景拍攝功能,但拍攝完在一般螢幕是看不出差別的,因為你要透過Sony自家的Bravia 3D TV才能顯示…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一開始我還以為α55/α33的全景拍攝只有單一方向,原來是要要拍攝模式設定在全景拍攝底下,MENU的參數才會顯示並提供調整,所以四種拍攝方向都可以選擇啦;全景拍攝時不支援手動曝光,所以你就必須活用AEL曝光鎖定鈕或曝光補償,能減少畫面過曝或是過暗的情形出現。另外小編也錄製了一段示範影片給各位參考,接著還有幾張全景的示範圖唷。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最受矚目的10fps連拍功能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目前業界所有具備反光鏡的DSLR中,連拍速度最高的機種應該就非α55莫屬了,每秒可完成10張的連拍動作,檔案同時支援RAW格式,從左上圖的左上角應該可以看到10FPS的圖示,此模式下還支援光圈先決的功能,而且感光度也可以自定AUTO ISO,彈性還滿大的!而且張張皆為重新測光唷,並非固定參數一鏡到底;我想很多玩家都想了解α55它的連拍作動方式,還有追焦連拍的速度究竟為何,以下就先來看看小編錄製的影片吧。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這次要特別感謝阿基拉小編讓我跟車,才能夠拍到Porsche這台Panamera,但當天的天氣真的很糟糕,正巧遇到三颱夾攻所以在宜蘭當時是狂風暴雨,在空地找好適合衝刺的場地後,便開始著手進行10fps的連拍測試了;採用連續自動對焦方式拍攝,而自動對焦區域設定『寬』,就是未固定讓機身自動從15點之中,去抓移動的對焦目標。而表現就如各位在上圖看到,以原圖檢視來說成功的影像為五張,當然如果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成效肯定會更好,另一方面最好有單腳架的輔助。以下為小編連拍時,檔案寫入的速度與處理時間,提供給各位做參考,使用的記憶卡為Panasonic SDHC CLASS 10等級的記憶卡。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JPG‧2秒多~拍攝24張影像,儲存完畢(紅燈熄)需花14秒

RAW‧2秒左右~拍攝19張影像,儲存完畢(紅燈熄)需花52秒

RAW+JPG‧近2秒~拍攝共38張影像,儲存完畢(紅燈熄)需花61秒


▶場景選擇&夜景手持拍攝的效果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場景模式在α55/α33中似乎沒有令人驚艷之處,但該有的也不會少給,同樣提供了肖像、體育活動、微距拍攝、風景、日落、夜景手持拍攝、夜景肖像可以選擇。而小編在這裡要跟各位分享夜景手持拍攝的效果,雖然它能以單次快門簾續拍下六張影像,再透過機身將影像合併為單張,但缺點就是無法保留現場的氣氛,因為快門速度過短、加上低ISO更無法保留現場氛圍,所以拍起來的感覺與一般用高ISO,甚至是多框雜訊消除的模式相較之下,較沒有影像張力,以下提供兩張影像給各位作個比較,有興趣的可以點EXIF看拍攝參數。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FULL HD高畫質錄影+全時自動對焦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拜這片半透明的反光鏡所賜,在進行動態錄影時,能全時進行相位差對焦,不需如時下可錄影的DSLR般,重新對焦時還需要重複升降反光鏡,不僅畫面會變黑,而且作動的聲音也會一併被收錄。用α55來錄影時,它的反應其實就跟一般的DV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依照鏡頭的不同,驅動的速度也會有差異。α55與α33均支援了FULL HD高畫質錄影的規格,可錄製1080i每秒60格的影片,採AVCHD等級的編碼格式,另外亦支援MP4的編碼,可錄製1440x1080與VGA等級的影片;且機身就內建了雙聲道的麥克風,嫌不夠的話還可外接收音設備。下面先提供一部α55在錄影時連續合焦的速度表現。

在小編測試之下,發現α55在錄影中途不支援任何的手動曝光,需要在錄影前將鏡頭驅動方式調整為MF,並在M或是AV模式底下設定好參數,接著再啟動錄影才會出現應有的景深效果,還有個可以單純控制進光量的方法,那就是運用機身上的AEL及曝光補償;如果這兩項你都懶得調整的話,那是至少在錄影模式下,改用『多區分割測光』吧!遇到反差過大的場景就可以避免畫面忽明忽暗。三種對焦方式均支援錄影模式,如果你選擇的是『局部對焦』,還可以在錄影中間進行15個對焦點的切換唷;最後要說的是α55無法編錄影編拍照,這可能是稍微可惜的一點,但最可惜的全手動曝光的怪異限制啦!下面提供了多部FULL HD的實拍範例,各位可以參考看看。







以上的影片拍攝共計使用了SAL-1680Z/AE、SAL-24F20Z、SAL-135F18Z/AE這三顆鏡頭,於影片的標題都有特別註明,加上場景從白天、黃昏到夜晚兼備,應該足夠各位做敗家前的參考了,請笑納吧!


▶GPS定位系統的便利與優勢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當你還在回想上次偶然拍下的景點究竟在哪時!Sony α55已經幫你找到解答了,因為它內建GPS全球定位系統,能正確記錄下拍攝所在地的經緯度座標,而且同步保留在EXIF的資訊裡,可將輸入作為車上導航系統的路徑,又或是上傳相本時支援地圖的顯示。在左上圖可以看到機身選單的GPS設定介面,開啟後如正確偵測,於拍攝畫面的右上方會出現『衛星』的小符號,初次偵測時建議在戶外執行,因為室內太多遮蔽物,很容易失敗或是抓不到訊號;從右上圖的播放資訊中,便可看到α55已順利記錄下經緯度的資訊。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這張照片是我在東區巷弄內拍攝的,有興趣直接點擊上面的EXIF超連結,一樣可以看到GPS座標。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承上一張影像,利用ACDSee來開啟,則可以看到更詳細的GPS資訊,雖然有很懂我也搞不懂,不過你上傳到flickr或是Picasa,就能夠馬上知道照片的拍攝點在哪了!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小編把照片上傳到flickr後,在描述欄位的地方就會多了『地圖』選項,點進去之後首先可以看到基本的地圖,這時你再點擊查看更多資訊時,便會轉移到完整的大頁面去囉!


▶SAL-24F20Z的變形抑制表現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SAL-24F20Z這次到手其實除了實拍照之外,應該做更多具體的測試,但無奈時間真的不夠,趁手上還有另外兩顆變焦鏡SAL-1680Z/AE與SAL-1855/DT,趕緊先來比較一下同焦段下的變形抑制程度。小編發現與SAL-24F20Z同為蔡司鏡頭的SAL-1680Z/AE,表現居然跟這顆頂級定焦鏡不相上下,真讓小編有些感到意外,在24mm端的變形程度幾乎是看不出來,不過接上FF機身後可能就不一定囉;但SAL-1855/DT的表現其實也不俗唷,仔細觀察紙板的四個角落,其實就看的出有輕微的筒狀變形,但都還在小編可接受的範圍內。

▶SAL-24F20Z的抗耀光表現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雖然手上的機子依然滿檔,但應網友的要求之下,希望能跟太陽PK一下看看它的抗耀光表現如何,但很不幸的太陽已經西落了,我只好趕緊先找個投射燈來模擬一番,採光圈先決模式拍攝,分別使用F2、F5、F8、F13來測試,而且我故意讓光線採斜側方式進入,這樣更能看看SAL-24F20Z這顆蔡頭能否經得起考驗,孰執優劣網友就自行評斷吧!

【Sony α55使用心得及優缺點評比】
經過一個星期密集的拍攝、體驗、把玩之後,我好像看完了金庸的小說,只想說一句『α55既出,誰與爭鋒』!因為在α55未推出之前,各家的入門級DSLR其實差距都在伯仲之間而已,並沒有革命性的技術或是越級的優勢存在,不過α55/α33光靠這片半透明反光鏡所帶來的規格與功能,的確足以撼動機壇,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一公布售價與詳細規格後,Sony的可換鏡頭數位相機版馬上就出現了洗版狀態,因為不僅死忠的Sony用戶High翻了,其它家的使用者看了也咋舌紛紛跑來湊熱鬧!小編就是其中一位鄉民進去看熱鬧的,畢竟版上的魔人太多了,馬上就有人公布更詳細的細節,還有測試文都出來勒~只能說Sony版真是臥虎藏龍。

首先要稱讚一下機身的質感,雖然均以塑料來製成,不過握把處加上的橡膠蒙皮,讓整體加分不少,握感也很優,重點是防滑的效果顯著,而且感覺相當耐磨,男性握持的話小拇指肯定是懸空的;如果是女性朋友操作的話,小拇指通常還具有支撐的空間在,當然這樣的機身尺寸,可能也會成為自家NEX 3/5的假想敵,好險加上鏡頭後,整體重量跟厚度差不少就是了。

再來討論一下對焦的性能,雖然原廠強調這具新開發的15點自動對焦系統,還配置了三顆十字感應器,但在小編喜歡隨意移動對焦點來順應構圖的習慣而言,以α55拍攝了500張左右的照片之後,經由自己慢慢篩選適合的影像期間,可以說幾乎是張張準焦,看來相位差對焦還是有它的優勢在;只不過電子式取景(EVF/LCD)又具備相位差對焦的特性還真讓人感到特別,而且這片翻轉螢幕真的很實用,還加上了電子水平儀,拍攝風景要抓水平線時真的很好用。至於對焦速度只要搭配有SSM的鏡頭,表現應該都不賴,但暗部對焦或是逆光方面,α55就較常出現迷焦的情形了。

差點忘記分享SAL-24F20Z的使用心得了,簡單的說就是快、狠、準!光圈全開的情況下,只要沒手震銳利度絕對都夠,最後原本想討論一下畫質的,但這似乎跟鏡頭的關係比較大,所以就請各位直接看文末的實拍圖還是較客觀些,記得點原圖看啦!上傳很花時間…以下還有小編認為α55最值得列出的優缺點,整理如下;希望本次的評測能讓大家更能體驗α55的特性還有表現;最後要告訴各位,小編目前手上的α55都還只是手工的試做機,還不是Final版本,聽說上市前還會再做微幅調整,就讓我們一同期待吧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趕緊來複習一下α55的快門聲,看完後滑鼠滾輪請向下移動唷!

優點:
◎ 機身輕巧,卻又不失質感與穩定性。
◎ 每秒10張的連拍性能,相當適合拍攝運動題材。
◎ 可進行全時自動對焦拍攝或錄影,大幅提昇作業的流暢度與品質。
◎ 高感光度的實用性約來到ISO3200,且多框雜訊消除的效果顯著。
◎ 新型的翻轉螢幕,比以往更便利;EVF內所呈現的影像細膩度相當高
◎ 機身內建GPS全球定位系統,座標能讓景點無所遁形。

缺點:
◎ 錄影途中無法調整光圈大小,而且需事前在MF模式底下控制曝光參數。
◎ 由於EVF與LCD都必須吃電,所以機身不僅容易發熱,耗電量也大了些。
◎ 暗部還有逆光對焦偶爾會出現迷焦情況,主因似乎是目標反差不夠大。
◎ 面孔偵測合焦只受限於『寬』自動對焦區域底下,有點可惜。

★★★ Sony α55 + SAL-1680Z/AE實拍範例 ★★★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 Sony α55 + SAL-24F20Z實拍範例 ★★★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 Sony α55 + SAL-135F18Z/AE實拍範例 ★★★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反光鏡新革命‧Sony α55 誰與爭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媽呀~~我坐沙發了~~~
好棒的評測!
看樣子A55果真令人期待!!
我被那個連拍毒到了..

還有錄影持續對焦..

550D 在我手上真的是大才小用了

我想 a55 會比較適合我 ^^

有點想換的衝動
來我的部落挖寶吧 http://tw.myblog.yahoo.com/www-soso 泡魚養咖啡
不要啊 ~ 大家不要跟我搶預購啊 ~
看起來真令人心動
要不是有更小巧的NEX,
我想很多不想帶大台單眼出門,但是有想要有高畫質水準的人,
肯定會瘋狂搶購吧~

真摸摸實機!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好文章!!!
"
其實答案很簡單,首先是鏡頭群的差異,目前NEX僅有三顆專屬的E接環可以使用,雖然可透過轉接環來使用ALPHA與Minolta專屬的鏡頭,不過卻無法手動對焦,算是目前最大的遺憾,只能期待未來的軔體或是轉接環能釋放這些功能;但α55/α33可就不同了,支援多隻T* "

應該是無法自動對焦吧..筆誤囉..^^
看了吉姆林的測試文章之後,
真的開始有點心動了,
感謝吉姆林的熱情分享。
吉姆林 wrote:
三個月前相機迷們才正...(恕刪)



我可以問一下嗎?
請問A55究竟是如何手動變換對焦點的呢?
是否為:按下AF鍵、使用四向按鈕選擇對焦點?
應該不需要進FN去調整吧?

感恩唷

那個live View 連續對有毒.........毒很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l0MH-rjNfA <------這個
adai's blog http://adai69.blogspot.com/
阿 好物呀!!
要是850也有他這些功能就好了...
繼續等全幅後繼機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