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篇基本上是上一篇「Sony DSLR-A100 詳細評測」的延伸,除了和D5D的比較外,還多了些上次測試時不足之處,如果還沒看上一篇的人,強烈建議你看了上一篇再繼續看這篇,廢話少說,讓我們開始吧。
一些基本規格及體積、電池比較等資料已經於上次評測中詳述,故此這此的比較將略過,現在來看看整體外觀設計。
外觀及設計(以下各圖以Fuji Finepix F10拍攝):
效能比較:
Sony DSLR-A100與Konica Minolta D5D在使用上整體感覺都十分良好,反應速度亦非常良好,以下為測試時的設定:
鏡 頭:Sony 18-70/3.5-5.6
記憶卡:Transcend 120X 2G CF
| 動作 | 詳細內容 | Sony A-100(秒) | KM D5D(秒) |
| 開機 | 拍攝模式 | 1.1 | 1.4 |
| 開機狀態 | 從拍攝模式切換到瀏覽照片模式 | 0.4 | 0.5 |
| 關機 | 1.3 | N.A. (沒測) | |
| 照片放大 | 瀏覽照片時放大至10X | 1.3 | 1.3 |
| 照片瀏覽 | 切換每張照片的時間 | 0.2 | 0.4 |
| 對焦 * | 廣角端 (18mm) | 光源充足時:~0.1-0.2 光源不足時:~0.3-0.5 | |
| 對焦 * | 望遠端 (70mm) | 光源充足時:~0.5-0.6 光源不足時:0.7-1.5 | |
| 拍攝間隔 | 閃燈關閉 | 0.38s | 0.59s |
*對焦速度部分僅供參考,因為影響對焦速度的因素甚多 另外,Sony DSLR-A100具眼晴啟動自動對焦,開啟此功能後對速度大增,其原理為眼晴靠近觀景窗時,自動啟動全時對焦,所以當你再半按快門確認對焦點時,因為對焦位置已經在附近,而令對焦速度提升,經多日試用感覺良好,大部分焦段在光線情況不太差時平均對焦時間都會縮短至0.1~0.2秒左右。 所有拍攝間隔測試時均把Instant Playback關閉、使用手動對焦及把快門速度鎖定在1/60s。 測試數據均測試3次作平均。 | |||
連拍模式:
Sony DSLR-A100及KM D5D的標示連拍速度皆為3fps、無限張,實際測試時兩者其實都和3fps有落差:
| 像素 | A-100 fps (可拍攝張數) | D5D fps (可拍攝張數) |
| 3872 x 2592 | 2.96fps (~80張,80張後速度減退為2.4fps,無限張) | N/A |
| 2896 x 1936 | 3.53fps (4張,4張後速度減退為2.29fps,無限張) | 2.75fps (~15張,15張後減退為約每3秒1張) |
| *D5D無一千萬像素模式,故此N/A,第二項中,D5D的像素為3008 x 2000,為相近的解析度。 | ||
可以看出Sony A-100在緩衝空間及影像處理能力上有所進步。
防手震系統測試:
Sony DSLR-A100與KM D5D的CCD防手震系統相同,經多次測試試用的感覺是兩者能力相近。
解析度測試:
本站採用自行開發的圖表作測試,測試圖主要描述如下,測試圖由分三區域,第一區域每0.25度畫一條直線(線寬0.05mm),直到30度,第二區域為0.5度一條線,也是畫30度,第三區域為每1度一條線,亦是30度,組成一90度之1/4圓,除放射線條外有一三區域之弧線,三區域的弧線的間隔分別為0.25mm、0.5mm、1mm,中心區域由4個1/4圓組成一正圓,藉以觀看中心成像解釋力,四邊各一個1/4圓觀看四角落之成像,另外還有透過實際觀看0.25~20pt字體大小看鏡頭解釋力的應用。整個圖檔由Corel Draw 11繪製,由Epson EPL-6100L 1200dpi配合專用紙輸出,但礙於印表機解釋力不足,最密的區域(0.25度與0.25mm)肉眼觀察已成全黑狀態,以EPSON Perfection 2450 Photo掃瞄結果也是全黑,日後如果有更好的印表機將重新輸出並作重新比較。
下列對比圖皆以EPSON Perfection 2450 Photo掃瞄器的掃瞄結果作基準並對比。
本測試圖為本站新的嘗試,如果有任何建議,歡迎討論!謝謝!
以下測試使用鏡頭為Pentax Super-Takumar 35/3.5, f11, 1s。
| 下方為原圖100%裁切 | ||||
| 測試圖組 | Sony DSLR-A100, Jpeg Fine 下載原圖 | Sony DSLR-A100, RAW 下載原圖 | KM D5D, Jpeg XFine 下載原圖 | KM D5D, RAW 下載原圖 |
| #1 中心 | ||||
| #2 左方字體處 | ||||
| 上方的照片請不要懷疑是震動等問題,拍攝時有使用腳架及兩秒倒數,並連續拍了三張,兩台相機的 JPEG成像偏軟,使用RAW後解析度大幅提升,另外,D5D的成像似乎比A-100稍為紮實。 兩台相機在測試時所有參數皆有歸零(對比、飽和、銳利度等) | ||||
ISO測試:
Sony DSLR-A100最多人討論的缺點似乎是高ISO畫面雜訊高的問題,請看下方的測試圖判斷吧。
顏色比較:
由於本人沒有標準的色彩測試卡,而且一般人的家中也不會有這種東西,所以這樣測試似乎大家也比較難理解,在考慮量久後,決定使用顏色豐富的7-11小叮噹磁作測試,使用鏡頭為Industar-61L/Z 50/2.8 Macro ISO 100, f8, 1s。
| 下方為原圖縮小 | ||
| Sony DSLR-A100 | Konica Minolta D5D | |
| 標準 | ||
| 鮮艷 | ||
| 人像 | ||
| 風景 | ||
| 夕陽 | ||
| 夜間 | ||
| 夜間人像 | N/A | |
| 黑白 | ||
| Adob sRGB | ||
可以看出兩台相機的色調是略有不同,這很難說誰比較好,看自己喜歡那一種色調吧。
白平衡測試:
本次測試的方式為使用一罩大約5400K色溫的攝影燈打在剛剛在小叮噹磁鐵上,看各種白平衡的表現。鏡頭一樣為Industar-61L/Z 50/2.8 Macro ISO 100, f8, 1/25s
| 下方為原圖縮小 | ||
| Sony DSLR-A100 | Konica Minolta D5D | |
| 自動白平衡 | ||
| 太陽光 | ||
| 陰影 | ||
| 陰天 | ||
| 鎢絲燈 | ||
| 燈管 | ||
| 閃光燈 | ||
| 手動白平衡 (5400K) | ||
兩台相機白平衡能力相近,A-100繼承了D5D為人稱道的自動白平衡能力,經過這陣子的試用的確如此,但在實際拍攝風景等時兩台的白衡演繹的顏色其實又有點不同。
| Sony DSLR-A100 | Konica Minolta D5D |
| 皆使用如下鏡頭及參數: Sigma 18-200/3.5-6.3, ISO 100, f8, 1/200s, 135mm, AWB | |
結論:
兩台實景拍攝的照片數量太少,且目前那台D5D已經還人,自己那台還沒送修回來,送修回來再補多一些實際拍攝的對比照片。
基本上兩台都是好相機,目前要我選的話我會選D5D(如果還買得到),因為便宜,功能又強,A-100雖然有一千萬像素,但似乎在解釋力上沒佔多少便宜,使用RAW後才有所提升,再加上高ISO的劣勢,實在令我覺得如果還有D5D在手不妨繼續使用,靜待下一台Sony DSLR的來臨。
預告:
近期最將推出另一篇文章「Sony 18-70 KIT vs Sigma 18-125 vs Sigma 18-200」,三支旅遊鏡的比較,敬請期待(我沒Tamron或KM原廠的18-200,有點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