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SONY全片幅微單眼的謠傳已經很久了,尤其是去年的RX1出現之後,我想應該所有人都會相信會有這樣的東西出現。Sony於今(16日)在台北發表全片幅微單眼A7/A7R,以及1吋感光元件DC─RX10。

由左至右分別是A7、A7R、RX10,分別是兩個全片幅與一個1吋感光元件,正式宣布Sony的大感光元件時代來臨。
全幅微單的歷史之刻─A7/A7R |
在開始介紹之前,先讓大家看看A7/A7R的形象影片。

兩台機身在外觀上是完全相同的。唯一的差異是機身前方的材質,A7為塑鋼,而A7R為金屬。而內部結構皆為金屬,並且在機身縫隙皆經過耐候處理,可抵擋一定程度的水滴與風沙進入。

A7與A7R的規格也非常接近,但最根本的差異就在於其感光元件。

A7R與A7最大的不同在除了無低通濾鏡的設計之外,A7R在感光元件前方的濾光鏡上頭使用了「無縫隙感光元件濾光鏡」,第一個好處是有效的減少像素與像素之間的縫隙,讓受光面積增加提升集光的效率,進而讓畫質更清晰,而且能得到較低雜訊的相片:第二個好處則是這些濾光鏡有針對斜射光做設計。因為E接環鏡後距稍短(18mm)的關係,在使用全片幅鏡頭時若沒有改進感光元件對斜射光的集光效率,就會產生邊角失光或畫質不佳等問題,A7R有針對這部分做改進。而「無縫隙感光元件濾光鏡」也是A7所沒有的地方(小編好期待A7R接上ZEISS Biogon的超低變形的超廣角鏡頭阿!!)

對焦系統的部分也有差異。A7R使用的是對比式對焦,但對焦速度比NEX-7還要快上35%。

A7所使用的是對比+相位的混合式對焦,內含117個相位對焦點。

機頂操作依然是使用食指開機。模式轉盤、曝光補償轉盤、快捷鍵C1也都是一樣也沒少。

A7/A7R也同時內建了NFC與Wifi功能,上傳相片更方便。同時也具備了峰值對焦,是對於想搭配老鏡的使用者非常重要的功能。

其實大家可以發現,A7/A7R的機身外觀設計除了幾乎完全一樣,但如果有注意過RX1系列的朋友,就很容易看的出來這些按鍵的配置與設計其實是承襲自RX1R。
讓A7/A7R機頂突出一塊的就是電子觀景窗,內建XGA OLED Tru-Finder 236萬點的規格,亮度比A99還要來的高出30%、對比度更是提高了3倍。放大倍率0.71x,覆蓋率100%。

螢幕規格為3吋92萬點TFT液晶螢幕,不可觸控。皆可上90度、下45度翻轉,可應付高低角度的拍攝需求。
A7R的連拍聲音。
A7的連拍聲音,A7因為有電子前簾快門之故,聲音與A7R不大相同。

現場有A7R的拆解模型展示,各位可以看到機身結構是為鎂合金。


Bionz X處理器,能夠提供比過去快三倍的速度。同時在今天發表的A7/A7R以及等一下要介紹的RX10都有搭載Bionz X處理器。
全幅新鏡一次四款推出! |
為了因應A7/A7R全幅機種的推出,Sony也搭配了四款全片幅對應鏡頭,並且將這個產品線命名為「FE」,皆使用NEX系列的E接環,今天一次推出四款鏡頭。

Sonnar T* FE 35mm F2.8 ZA(SEL35F28Z)

35mm f/2.8是為蔡司鏡頭,內含5群7枚鏡片,7片光圈葉片。直徑與高為61.5 x 36.4mm,重量120公克。

裝上遮光罩ALC-SH129的樣子。

拆下遮光罩。鏡頭前端濾鏡為49mm。
FE 28-70mm f/3.5-5.6 OSS(SEL2870)

這是A7的kit鏡,內含8群9枚鏡片與7片光圈葉片,最大放大倍率為0.19x。體積為72.5 x 83mm,重量295公克。遮光罩為蓮花型ALC-SH132,但現場沒有附上。濾鏡口徑為55mm。
Sonnar T* FE 55mm F1.8 ZA(SEL5518Z)

內含5群7枚鏡片,9片光圈葉片,放大倍率0.14x,直徑與長為64.4 x 70.5mm,重量281公克。

遮光罩為ALC-SH131,前端濾鏡口徑為49mm。
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

10群12枚鏡片,7片光圈葉片,放大倍率0.2x,體積73 x 94.5mm,重量426公克,遮光罩為蓮花型ALC-SH130,口徑為67mm。

近年的E接環鏡頭開發計畫,今天發表的四款鏡頭都在左方,近期還會推出FE70-200mm f/4G OSS的恆定光圈鏡頭。未來在2014年中還會出現ZEISS的f/4超廣角,以及大光圈鏡頭。而大約在2014年第三季還會有微距G鏡推出。
垂直握把VG-C1EM

A7/A7R使用的是與NEX系列相同的電池,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好的垂直握持感受,以及更強的電池續航力,Sony也順勢推出VG-C1EM垂直握把。內含2顆電池,可以讓拍攝張數加倍。

垂直握把機背的部分僅有前後轉盤、快門、以及AF/MF切換鈕。

注意垂直握把的握持部分,有依循人的握持習慣做設計,雖然沒有與水平握持感受完全相同,但可以說接近。

新的半透明反光鏡轉接環LA-EA4

新推出的LA-EA4除了跟前帶LA-EA3一樣內建半透明反光鏡與相位對焦點以外,它還支援自動對焦(注意上圖的右下角有對焦馬達),並且支援所有A接環(除了增距鏡與特別的STF鏡頭),所以擁有A接環鏡頭的朋友們靠著LA-EA4可以完全無痛轉換。

看到反光鏡與右下角的那塊對焦馬達了嗎?

A7接上A接環24-70mm f/2.8的樣子。
精巧強大─RX10 |

RX10最大的特色在於搭載了24-200mm f/2.8恆定光圈鏡頭,感光元件為2020萬畫素CMOS,一樣使用Bionz X處理器。感光度範圍125-25600,快門速度最短1/3200s。
我想大家一定都跟我有一樣的疑惑,為什麼RX100這麼小,RX10卻要搞得這麼大一台?由於是一寸DC的關係,若鏡頭的焦段標準,RX10的體積想必能夠與RX100相似,但RX10必須要遷就於這顆鏡頭的規格,上圖後方的左右分別是Zeiss 24-70mm f/2.8與70-200mm f/2.8G,在可接上A99這樣的全幅機身與恆定光圈的加持下,巨大的體積是無可避免的。RX10做到24-200mm還能做到恆定光圈f/2.8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地方。小編過去也有介紹過相似的恆定光圈鏡頭相機,不過它的感光元件是1/2.3吋,而RX10可是1吋,畫質必定有所差距。

鏡頭的設計採用電動伸縮式,光圈環可手動調整,但它還有一個非常貼心的地方...
一般光圈環在轉動時會有刻度,轉一格就會有聲音,但面對錄製影片時我們就不會想要有這種聲音被錄進去,所以RX10在機身上就做了一個鎖,撥一下解開之後鏡頭光圈就會變成無段式,轉動光圈環就會完全無聲了。

RX10的造型類似過去的「類單眼」,不過它的1吋感光元件畫質想必對於過去小感光元件的類單眼來說會有飛躍性的差異存在。

鏡頭內含7群14枚鏡片,7片光圈葉片,最近對焦距離僅有3公分,濾鏡直徑為62mm。並且內建ND減光鏡。
鏡頭變焦可以透過轉動上頭的變焦環,或者是開機鍵旁邊的變焦撥桿。兩者皆是以內建的馬達來驅動,也因為恆定光圈鏡頭的鏡片又大又重,所以要做到快速的變焦應該是有些困難的...

機頂的操作也與A7/A7R有幾分相似,但開關的地方不太相同。同時也內建機頂螢幕。另外RX10也同樣內建了NFC與Wifi。

操作按鍵就是Cyber-Shot DC系列的配置了,機身有一個後轉盤與一個飛梭旋鈕。內建觀景窗為0.39吋144萬點,放大倍率0.7倍。
Rx10連拍每秒10張,也因為是鏡間快門,快門聲音當然比A7/A7R來的小很多囉~

內建螢幕128萬點,可上翻84度、下翻43度,方便高低角度取景。
建議售價與上市日期 |
A7/A7R機身與相關配件:
A7單機身:NT$44980
A7+SEL2870鏡頭:NT$54980
A7R單機身:NT$64980
FA-CS1M離機閃燈座:NT$1580
BC-TRW電池充電器:NT$1380
VG-C1EM垂直握把(A7/A7R共用):NT$9980
LCS-ELCA皮製軟質攜行包:NT$3880
以上產品上市日期:2013年11月中旬
RX10機身與配件:
RX10:NT$35980(2013/11/14)
LCJ-RXE立體聲麥克風:NT$2880(2013/11/14)
鏡頭部分價格與上市日期:
FE 28-70mm F3.5-5.6 OSS(SEL2870):NT$14980(僅限A7單鏡組銷售)
Sonnar T* FE 35mm F2.8 ZA(SEL35F28Z):NT$23980(11月中旬)
Sonnar T* FE 55mm F1.8 ZA(SEL55F18Z):NT$29980(2014年1月)
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SEL2470Z):NT$34980(2014年1月)
FE 70-200mm F4 G OSS(SEL70-200G):未定
70-200mm F2.8 G II SSM(SEL70200G2):未定
LA-EA4轉接環:NT$12980(11月中旬)
LA-EA3:NT$:NT$6480(11月中旬)
相機光芒(與價格)已經蓋過模特兒之小惡魔福利社:





把近年的大片幅感光元件相機一字排開,就能知道這個局,Sony已經佈了一年之久(這樣才能噱到...

And one more thing...

記者會現場也暗示了下一代的A接環機身,不過目前尚未透漏任何相關細節,只有提到目前這台機身已經在緊鑼密鼓的開發中。但小編建議各位可以看一下它擺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