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沒睡著,
摸到手機隨便亂看翻到這一篇,
毛二也看不懂,
有請大大們理解了…
謝謝二樓大哥的提醒,
所以先刪除連結,
但毛二跨嘸不會抓重點,
大家請自行Google,
文章大意:
外星科技再發威?Sony研發新雙層感光元件
相機大廠Sony日前在Egami上公開了新型雙層感光元件專利,改變成像像素與自動對焦像素在同一層上的結構,將兩者分開,以擴張自動對焦像素的受光範圍,用於提升微單眼相機的自動對焦精準度。
CFA(色彩過濾陣列)→第一層相位對焦→黑白像素層→第二層相位對焦
而其實際效益在於:
(一)藉由雙層的相位對焦,處理器可更快比對出物體的方向和位置,以驅動鏡頭迅速對焦。不但能使無反相機在對焦和追焦速度上更加逼近單反,而且無反本身的對比對焦也能同時運作,在速度提升之外還能繼續保有精準可靠的對焦精度。
(二)在無反相機的混合式對焦中,相位對焦受限於像素本身特性,在光線不足時會停止工作,只剩較慢的對比對焦。而這個結構中所嵌入的黑白過濾陣列,其中的白色像素會讓光的敏感度增強四倍以上,除了讓相位對焦能有更有效作業,還能配合CFA的色彩資訊,讓相機的高ISO及動態範圍再向上提升。
(三)這個結構可根據實際需要再堆疊更多應用層,或是配合Sony投資的量子薄膜,達到加乘的效果。
人生苦旅 wrote:
根據目前的資料來看...(恕刪)
Sony to work with Invisage on new quantum film stacked sensors?
Invisage CEO Jess Lee stated that Sony is likely to become a Invisage partner to make the first mass production Quantum film stacked sensors in 2016. The sensors will be first used on smartphones because one of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new tech is the much thinner sensor. But the new tech could be used on larger Digital Camera sensors too because of the higher performance.
=======================================================
影像感測技術再突破!InVisage量子薄膜來勢洶洶,SONY CMOS江山動搖
發表日期:2015/06/12
隨著近年來行動裝置市場需求火熱,手機、平板等裝置內相機模組所採用的CMOS影像感測器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身為蘋果、三星、小米等多個手機品牌廠CMOS影像感測器供應商的SONY,也順勢搭上這班順風車大發利市,因而被外界形容是「智慧手機大戰最大贏家」。不過,近來美國量宏科技(InVisage)獨家研發的量子點薄膜(QuantumFilm)影像感測技術,正狹著高感光度的優勢強攻相機產業,未來可望撼動CMOS影像感測器的勢力版圖。
長踞相機市場主流,CMOS感測器仍有物理限制
InVisage總裁暨執行長李政揚表示,全球在2014年具備相機功能的手機出貨量有16億台,2015年預計成長至25億台;而2014年相機內的影像感測器市場規模有100億美元,至2017年時將達140億美元。此外,不只是行動裝置,如今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鏡頭,到了物聯網的時代更是如此,顯見相機是個飛速成長的產業,相機模組內的影像感測器亦然。
其中CMOS影像感測器又為相機產業影像感測方案的主流。李政揚說,在過去4年來CMOS影像感測器的市場規模更成長了足足10倍。不過,事實上CMOS影像感測技術仍有其限制在。
「這是因為CMOS是一種以矽(silicon)為基底的材料,所以它的感光能力不佳。」李政揚舉例,因為CMOS材料的感光度不佳,所以舉凡在背光、強光、低光源、動態拍攝等條件下拍照,影像呈現的品質都不夠理想。
量子點薄膜感光材料改善CMOS感光度不佳困境
為了解決上述困境,InVisage獨家研發的感光材料——量子點薄膜,希望能取代現今主流的CMOS影像感測方案,提供數位相機、行動裝置的鏡頭模組等裝置,更高品質的影像呈現效果。
量子點薄膜是由一層高度感光靈敏的量子點所組成,用以取代一般數位相機影像感測器所採用的光電二極體矽晶片,它能支援更大的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在低光照環境之下的感光效能更勝一籌,在拍攝動態移動的物體時,影像也不會失真,在強光環境下,也能保留更多亮區與暗區的影像細節。
李政揚還列舉幾項量子點薄膜技術優勢,包括它能讓相機模組設計更輕薄、耗電量比CMOS感測器要更低,在提供更優異的效能表現的前提下,量子點薄膜感測器的成本與CMOS感測器成本相差無幾,具備高性價比的優勢。此外,相機模組廠在導入量子點薄膜技術的時候,製程與製造CMOS影像感測模組幾乎相同,因此無需大幅度更新設備及產線。
量子點薄膜強勢出擊,有望撼動CMOS感測器市場版圖?
InVisage短期鎖定的市場為高階智慧型手機,預計最快在明年夏天之前,就有機會看到搭載量子點薄膜影像感測技術的手機面市。除了行動裝置之外,InVisage也積極拓展高階數位相機,以及物聯網應用,如安控攝影機、機器視覺裝置等市場。
該公司目前設定的短期目標,是希望能吃下相機影像感測市場10%的市占率,長期則希望一年有100億台穩定的量子點薄膜感測器出貨量。現今CMOS影像感測器一年的市場規模約為10億台。如今,SONY在CMOS影像感測器市場擁有領先的市場地位,量子點薄膜技術問世之後,是否會對SONY造成衝擊,則有待後續觀察。
InVisage的生產基地也在6月11日於新竹科學園區正式啟用。李政揚表示,選定在台灣作為生產基地,主要是看中台灣蓬勃發展的半導體產業體系,更重要的是,InVisage重要的晶圓供應商台積電也在台灣,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
專訪量宏科技執行長李政揚 量子薄膜影像感測器邁入商用
發表日期:2015/7
美商量宏科技(InVisage)宣布在台灣竹科啟用全球首座全自動化5奈米製程工廠,並採用台積電的晶圓,以自有的沉積製程來製作量子薄膜(Quantum Film)影像感測器;今年也是量子薄膜技術應用在影像感測器的重要里程碑,因為量宏在過去8年來投入大量金錢研發該技術,而今年設置工廠後,意味著將從研究階段邁入生產階段。
量宏科技執行長李政揚(Jess Lee)表示,因為台灣具有完整的高科技產業鏈,同時也因合作夥伴台積電公司位處台灣,因而選擇在台灣設廠。中國目前則是主要的客戶端市場,若未來中國高科技產業鏈發展完整,亦不排斥至中國設廠。此外他解釋,一小瓶量子薄膜液可以產生一萬個影像感測器,也因此該座新工廠雖僅設置一條生產線,看似規模不大,但約可生產占全球10%的影像感測器。
量宏的量子薄膜技術已獲得一百二十項專利,其量子薄膜影像感測器,現階段鎖定手機與相機市場,據了解,已有大陸、美國和台灣的手機廠商與該公司洽談,未來更將揮軍高階產品以及物聯網市場,同時量子薄膜可以支援紅外線波長,因此也計畫朝無人機、機器視覺裝置等發展。
CMOS影像感測器長期稱霸影像感測器市場,而量子薄膜技術存在何種優勢,得以挑戰CMOS影像感測器?據了解,李政揚曾經於CMOS影像感測器大廠豪威(OmniVision)任職,他認為CMOS影像感測器本身有其發展極限,未來五年內難以在畫素方面再做提升,且其矽晶片只有4,000個量子,但量子薄膜具有12,000個量子,可提升三倍感光度;同時量子薄膜影像感測器尺寸較小,並能於低光、高曝光和高速動態的環境中,拍攝較佳品質的照片,舉例來說,在高速移動環境下,CMOS影像感測器的成像會呈現水波紋狀,但量子薄膜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則仍維持正常。
此外,在成本方面,李政揚表示,雖然量子薄膜影像感測器的成本與CMOS影像感測器相同,但其在感光靈敏度的表現比CMOS影像感測器亮眼,可在相同價位上提供更好的新選擇。
毛二. wrote:
半夜沒睡著,
摸到手機隨便亂看翻到這一篇,
怎麼沒去頂樓呢

連結文章中一段寫道
"上層為成像用的「色彩感測器」,下層則為相位差自動對焦用的「單色感測器」,透過這樣上下層的設置,讓透過第一層單個成像像素的光線,來到第二層卻能映射在大於一個對焦像素上,增加受光面積,從而使其相位差自動對焦更精準。"
成像像素越來越小以提高畫質解析度,但相對,對焦像素也越來越小,只是更不利於對焦系統。因此,對焦作用區塊,永遠是希望能大就大(光映射區塊亦然)。
關於" 映射在大於一個對焦像素 ",只能說真是巧妙設計。
譬如,一架攻擊直升機有一個駕駛(成像像素)一個射手(對焦像素),各司其職達最大效率。
所以,這樣等效為:
一個駕駛(大於一個)射手,相較之下,一架攻擊直升機升級為兩個射手同時操作兩門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