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8颱風天加蓋一樓在34樓<<連結>>========
========20151025拜拜加蓋一樓在39樓<<連結>>========
最近這兩年因為家人安置到這裡後,我有機會常常回來到以前老家公館附近逛逛
常常來祭祀時就會順便走進裡面的老聚落拍照
累積了不少後,就來分享給大家吧
寶藏巖,長輩們都用台語叫他觀音亭
從維基百科查到:
寶藏巖,又稱寶藏巖觀音寺、寶藏巖觀音亭、寶藏巖寺、石壁潭寺、觀音媽廟等...
寺廟外觀的各種雕刻


廟裡的香爐,石獅子


這紅磚樓梯上方是寶藏巖劍道社
而穿過紅磚樓梯外面就是曾登上紐約時報和當時101齊名的寶藏巖歷史聚落了

一走出寶藏巖就可以看到40年代的台灣式平房

閩式建築? 不是,就是當初國軍匆忙移民過來,簡簡單單一磚一磚蓋起來的石磚混泥土而已
在當時,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就不錯了

這邊可以被保留下來,有他獨特的地理環境原因
這邊所有的房子是沿著山波逐步增建上去的,形成獨特依山傍水斜坡型聚落
有種宮崎駿動畫現場的感覺

因為是沿著山波逐步增建上去,所以在聚落中穿梭時可以時常看到貫穿不同高度連接上下的樓梯
獨特的地理環境,前面是河後面靠山,絕佳的風水

連接不同高度的樓梯走廊



老房子新門牌
隱身在老房子裡的公用廁所
層層疊的房子形成特別有層次感的聚落外觀


老房子稍微修建後,作為金工工作場所兼咖啡吧

有些房子因為歷時太久,原住戶已經不知移民到哪裡去了,太久沒有整理形成廢墟的外觀
還好經過維護單位的規劃,善加利用這些已經無人住的廢墟加以改裝成各種文創場地、咖啡屋
與還有住人的老房子成為現在新舊交融的新景象

在水泥道路走廊中不時穿插著各種綠色植物,有的甚至會與房子合為一體

有住人的區域,則做了門牌

特別的設置,也許是當時有戰爭的原因,許多地方有類似防空洞的設置
另一個類似防空洞的建設
- 登小樓詩館 -

暗藏在各個不同角落的文創商店,賣著各種紀念物品
牆壁塗鴉藝術創作

- 光合聚落 -

光合聚落外石梯上充滿生命力的小草
樓梯、層層交疊


山坡上高度不同的各棟建物,透過不同型態的樓梯不斷串聯
以及隨處可見小小的奇想與特別的裝置
老房一隅


電影 - 麵引子 - 的拍攝現場


接下來是真的沒人,樓倒牆塌山坡最上層的部分



奪魂鋸現場??(我自己掰的XDD)

部分依舊由維護單位整修後,作為歷史介紹及照片展覽用途


其中一個我有進去休憩的地方
- 皿 -

完全就是一個私人家,開放給大家近來喝茶的地方





其他一些角落

下面是用FE5518捕捉寶藏巖此一山波聚落
最下層平地面的場景














大概就是這樣了,公館這裡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所以對這一代特別有感情
尤其雖然我不是住在寶藏巖裡的原住戶,但這邊保留的外觀就跟我住的地方以前的環境很像
所以特別想要推薦給大家,有空可以去喝喝茶走走,拍拍照XD
因為自己以後還會常常去,往後有關寶藏巖的新照片會繼續貼到此樓。
照片大部分都有後制,不過沒花太多時間
大部分小調一下對比,很有感覺得照片就會用心挑整顏色了
使用的器材如下
機身:A7M2 / A7RM2
鏡頭:Minolta AF 35/14 old + LA-EA4轉接環
Minolta AF 70-210/3.5-4.5
FE5518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