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分享的是 Zeiss 專為 Sony E-mount 推出的 Batis 85/1.8L (偽L


雖然很多人說這是龍骨蔡 (Tamron 設計) , 但無謂的血統靈魂之爭其實與攝影的本質無關 , 對小弟而言 , 看中的還是它輕巧的體積重量 , 還有對焦的反應速度 (好吧 … 我承認只要有藍標就可以無視一切

以前一直認為 85mm焦段的大光圈鏡頭 , 是所謂的人像鏡 , 後來常常看到網友分享 , 有些人使用 70-200 拍出絕佳風景照 , 某人去巴黎只帶 85/1.8 ….. 拍攝成果更是精彩絕倫 , 這一切都說明了攝影其實沒有鐵律 , 大景不一定非要超廣角不可 , 歐洲也不一定要跟超廣角畫上等號 , 只要可以善用器材 , 透過各種創意發想 , 就可以拍攝下很棒的畫面
為了適應這不熟悉的焦段 , 所以最近常常掛著一顆 B85 就出門四處趴趴走 , 即便去台東玩 , 除了 16-35 之外 , 就是帶著 B85 了 , 以下就分享一些個人滿喜歡的照片
還不熟悉這焦段時所拍下的畫面 , 感覺這邊切到一些 , 那邊卡掉一點 , 但這些缺陷意外讓照片的感覺還不錯 … (自我感覺良好)

這樣的體積重量帶出門除了負擔不大之外 , 也很容易隨時從包包抓起來就拍

畫面的壓縮感 , 東西都擠在一起

很輕易地凸顯畫面主體



85mm 的人像 , 可以適度的簡化背景 , 又有很不錯的淺景深





當然偶有85mm 力有未逮的地方 , 這時候只好換鏡頭或是換拍特寫



這應該算是街拍 , 85mm 也可以記錄不同的視角


以下幾張在餐廳室內的拍攝 , 感覺85mm雖然不如廣角的便利性 , 但也沒有想像中的難用 , 而且拍攝出來的畫面 , 感覺就是很專注










如先前提到 , 85mm 拿來風景基本上也相當適合 , 儘管沒有廣角透視的氣勢磅薄 , 卻能以狹窄的視角捕捉重點 , 這是不同的面相 , 所以別再幫鏡頭貼標籤了 ~
這樣說當然不是為了分享 B85而一昧的吹捧 , 每顆鏡頭在使用上還是有其限制存在 , 不爭的事實 , 而了解它的特性 , 發揮甚至開發它的所長 , 這便是攝影者的工作了
北海岸夕照




台東輕旅分享





這張經過裁切















遇到廣角硬要拍呢? 多拍幾張接圖就好囉

這張是手持拍攝 7~8 張接起來的 , 總共2.48億畫素 , 爽度不比超廣角差 ~

接下來再看夜間拍攝表現
日製鏡頭果然鏡片品質很棒 , 比起索蔡 , 這散景光點乾淨許多 , 沒有明顯的洋蔥圈

(如先前所提 , 如果不喜歡洋蔥圈 , 索蔡就別拿來拍攝這種題材就好 , 我還是很愛 FE35/1.4 阿 ~~ )

掛蔡的鏡頭畫質好已經是應該 , 但還有 OSS 設計 , 這就相當不容易了 …
沒帶腳架或是不方便架腳架的時候 , 拍攝夜景
1/100 F1.8 ISO8000

鎖定 ISO3200 , 重新拍一張 , 果然畫面乾淨多了
1/40 F1.8 ISO3200

極限在哪裡呢? (陽明山那些電線實在是 …….

1/8 F1.8 ISO800


好浪漫 … 當下好想厚著臉皮把照片傳給他們


長曝的海膽星芒 , 沒有 Loxia 的經典 , 但也不會醜 , 沒太大特色就是了
(記得關閉 OSS)


改個色溫 , 有點未來感

最後幾張生活隨拍


APS-C MODE

APS-C MODE






1/10 F1.8 ISO800




後記
這是一顆輕巧的 85mm , 口徑 67mm , 重量475g , 相當容易攜帶 , 另外 OSS 的設計也讓便利性提升了不少 , 若拿來錄影效果也很不錯 , 而且對焦速度在這焦段下算表現已經算是前段班了 , 非常棒! (望向 85L ….. 開玩笑的 , 不能這樣比 , 人家可是 F1.2!!)
而 85mm 除了超廣角的透視無法達成外 , 基本上可以當作標頭使用 , 在室內雖然使用上距離限制較大 , 但若不拍大合照還是勉強可用 , 最短對焦距離 80cm , 放大倍率約 0.14x , 一般日常使用上還算 OK , 而若拍攝特寫時建議改用 APS-C MODE , 在條件相對有限制的使用下 , 其實也還滿適合一機一鏡出門的
但有一點須注意的 , SONY E-Mount Lens 近來的設計取向 , 包括 GM 似乎都已經把數位修正考慮在內 , 所以若不開啟數位修正 , 枕狀變形稍微明顯 , 只是個人平常都拍攝 JPG , 感受不深 , 如果習慣拍攝 RAW 的人 , 在後製時候會需要套用鏡頭修正 , 這點就看個人接受程度如何了 , 小弟是認為在數位時代 , 納入各種可能的輔助 , 達成各方面平衡的作法相當好 ~ 倘若是光學教義派的就不用太勉強 , B85可以 PASS 了 , 反正還有更猛的 85G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