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6/6,Sony無預警的一次發表三款鏡頭產品,包含了兩顆超廣角鏡頭(SEL1635GM、SEL1224G),1635mm擁有非常優異的畫質,而12-24mm則是主打12mm超廣角與令人驚愕的輕量化。而另外則是第一顆G-Master系列的超望遠鏡頭100-400mm f/4.5-5.6。
一般來說大約70-200mm我們會稱為望遠鏡頭,300mm以上就可以稱作超望遠。而100-400mm就是望遠到超望遠中一個非常實用的焦段。你可以有超望遠的400mm焦段,同時也能夠保有100mm的廣角自由度,所以很多人與其選擇400、500、600mm定焦,不如使用這種超望遠變焦鏡還能夠比較多的自由度,在近年的市場上這類鏡頭相當受歡迎。
其實100-400mm這個焦段過去只有Canon有,他們在1998年推出了第一代100-400mm f/4.5-5.6L IS,大家俗稱「大白」,這個焦段在2014年推出了新的「大白兔」。而最近推出相同的焦段則是Sigma Contemporary 100-400mm f/5-6.3 DG HSM,也因為光圈比較小的緣故,在價格上比Canon的100-400mm便宜很多。
而Sony的這管100-400mm f/4.5-5.6定位與Canon大白兔相近,屬於Sony最高階的G-Master系列,這也是GM系列第一款非恆定光圈鏡頭。在價格上Sony也是遵循著G-Master系列的腳步,一顆鏡頭接近新台幣八萬,然而經過小編的實際試用,認為這顆鏡頭的確物有所值,至於實際表現如何,讓小編帶各位一探究竟。
● 鏡頭外觀介紹


鏡頭全名 |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 |
鏡片結構 | 16群22枚 |
特殊鏡片與塗層 | 超級低色散 x 1 低色散 x 2 抗反射鍍膜 氟鍍膜 |
視角 | 24゚ - 6゚10 |
最大光圈 | f/4.5-5.6 |
最小光圈 | f/32-40 |
光圈葉片 | 9片圓形 |
最近對焦距離 | 98cm |
最大放大倍率 | 0.35x |
濾鏡口徑 | 77mm |
增距鏡支援 | SEL14TC(1.4x), SEL20TC(2.0x) |
遮光罩 | ALC-SH151圓筒形 |
重量 | 1395g |
體積 | 9.4 x 20.5cm |

鏡頭側邊的功能鍵,對焦限制可以設定為為FULL的98cm至無限遠,或者你可以切換成3m到無限遠來增加對焦效率。
光學防手震分為模式1與2,絕大多數情況下使用模式1即可,但如果你的拍攝內容會會有長距離的平移,例如拍攝賽車運動,可以選擇模式2來加強水平方向的手震補償效果。
而鏡頭的前端側面與上下都有對焦鎖定鍵,或者你可以從機身將它們轉為自訂功能。


比較特別的地方是變焦環後方有一個「變焦扭矩調整」環,它的功能是讓變焦環有不同組泥感,SMOOTH較為滑順,TIGHT則是需要多加點力道扭轉。其實相同的設計你也能夠在Canon 100-400mm f/4.5-5.6L IS II(大白兔)上看到。
官方說如果你想要較為慢速而且穩定的變焦可以增加扭矩(轉到TIGHT),不過如果你有用過這顆鏡頭,就能知道Sony這樣設計的另外一層用意,因為轉到SMOOTH時一定會垂頭。所以我使用時大多使用TIGHT,免得不小心垂頭後會撞到,也請各位多加留意。

鏡頭口徑為77mm,最近對焦距離98公分,放大倍率為0.35x。


以下示範100-400mm在各焦段的長度,最後加碼裝上遮光罩的長度:
- 100mm
- 200mm
- 300mm
- 400mm
- 100mm+遮光罩

從本文章的第一張照片就可以看到鏡頭下方有一個三角固定架,通常大約在300mm以上的鏡頭(除了旅遊鏡以外),因為本身重量不小,所以使用時常常要裝在三腳架上使用。

不過有些情況無法使用三腳架,必須要全程手持,100-400mm也提供各位把三角固定架拆卸的選項。拍攝的時候左手才不會覺得卡卡的。

三角固定架下方有兩個標準的腳架接孔,讓鏡頭適用於不同的快拆板。
● 功能實測
▩ 對焦速度 |
對焦速度的部分我使用A9機身搭配單次自動對焦拍攝。畫面中每個公仔距離都是約60公分,我會不斷的在各個公仔與背景中切換。同時也在100-400mm中變換焦段。而第二與第三則影片我加入了1.4x與2.0x增距鏡。
100400GM的對焦速度快不稀奇,但就算加入了增距鏡,對焦速度表現依然相同,特別是在200mm端的對焦速度特別顯著。各位如果是搭配A9拍攝,我認為可以完全不用擔心增距鏡會拖慢對焦速度。
我們來看看實際使用連續自動對焦拍攝的成果:
老實說,我覺得用A9加上100400GM追焦實在有點過於簡單,整個畫面都是對焦點,其實除了按快門跟移動相機,除此之外我什麼都沒做。100400GM也完全跟得上A9。
Canon與Nikon的單眼就算是最高階的產品,你還是要很專心的把主體固定在靠近中央的區域,小心翼翼的不要讓主體離開對焦點,而且選擇全部對焦點還要擔心不夠準確,還是保守一點選擇9點或中央大範圍的對焦點即可;但在A9,你幾乎只要確定主體是在螢幕中,相機就對得到。 雖然對焦的準度是差不多的,但使用的難度真的比Canon或Nikon的高階單眼簡單太多,A9真的強大到很可怕!
第二組照片搭配了2倍增距鏡拍攝,對焦準確率一樣驚人,但缺點是2倍增距鏡加入之後,等效800mm的最大光圈會變成f/11,所以為了支撐1/800s的快門速度,感光度即便在大太陽下也變成了ISO2500。
▩ 銳利度 |
這理我們將鏡頭的銳利度拆分成兩個部分:廣角端與望遠端。然後將它們再用中央與邊角的各級光圈分開。不過小編這裡在拍攝時剛好都手殘,忘了將100mm與400mm的最小光圈———f/32與f/40拍進去,所以就少了這兩部分的資料,但我想這兩個光圈大家應該表較少用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照片都是以4240萬畫素的A7RII,RAW + JPEG拍攝,畫質為最標準無添加的Standard,我從檔案中取JPEG直出照片來用,各位如果想要看各種相片風格的銳利度成果,可以自行打包下載RAW檔再使用Image Data Converter調整。
[RAW打包下載] [JPEG打包下載]
400mm銳利度
各位可以發現雖然不論是廣角端或望遠端,中央的銳利度在光圈全開與縮一級光圈的銳利度幾乎完全相同,而邊角的銳利度都能夠在光圈全開後縮小約莫一級光圈達到最高,亦即100mm時的f/5.6以及400mm f/8,不過就算是在光圈全開的情況下銳利度的表現已經是非常好的了。
另外,畫面中有些許的顏色與光影改變,是因為拍攝時天空的雲遮擋住太陽所導致,所以畫面中會有不同的對比度呈現,同時拍攝時空氣中旺盛的熱對流都可能會影響你我對銳利度的判斷,但不論任何鏡頭我們都必須要對焦在無限遠處來作為銳利度的標準,這是使用超望遠鏡頭拍攝時常會遇到的難題,也請各位必須搭配文章最後的實拍照片來搭配參考。
▩ 色差 |
色差表現小編分為關閉與開啟數位修正,裁切的位置我並非特意選擇中央或最邊角,而是選擇了整個畫面中紫邊最強烈的位置。另外,每張照片都可以點開圖片看原圖,或者你可以直接打包下載。這個部分使用A7RII拍攝。
[打包下載]
這顆鏡頭即便在光圈全開的邊角,而且是亮度最強的地方,就算是把數位修正全部關掉也只有一點點紫邊產生,如果你不是真的非常專心的去找否則根本無法發現。而開啟數位修正後即可幾乎將紫邊消除殆盡。如果你擔心色散的問題,100400GM絕對有可以讓人放心的表現。
▩ 星芒 |
星芒的部分使用A9拍攝。100400GM為9片光圈葉片,所以理論上會有18道星芒。
[打包下載]
▩ 邊角失光 |
邊角失光的部分使用A7RII拍攝,小編分為關閉與開啟數位修正兩種,光圈分別為f/4.5-8。不過小編比較抱歉的是沒有拍到望遠端的部分。打包下載的內容有廣角端與望遠端,但都是開啟數位修正的照片。
[RAW打包下載] [JPEG打包下載]
▩ 耀光與鬼影 |
這個部分使用A7RII拍攝,所有的照片都有使用包裝內附的遮光罩。
[打包下載]
因為鏡片有22片,所以光線在鏡片中折射與反射的機率就會增加,這種結果就會反映在照片上,光圈全開時就稍微能夠注意到畫面中有光斑出現。各位如果有機會拍攝如演唱會這類會遇到強烈光線的題材,建議最好還是使用遮光罩來避免四處亂跑的光線進到鏡頭內。Sony鏡頭本身的AR鍍膜也只能夠消除部分耀光與鬼影,但如果要有效的減少還是需要依靠各位攝影師的拍攝技巧與後製功力了。
▩ 4K影片表現 |
這裡提供兩則4K影片讓大家做個參考,拍攝器材為A9,內容都是鳥類在吃東西...
● 使用心得與建議
■銳利度是最大優勢
每次我開始用這顆鏡頭,最大的感想就是:「好銳利!」,從影像的最中間一直到邊角,沒有一個地方不清晰的,就算用的是4240萬畫素的A7RII也完全撐得住。我原本擔心非恆定光圈鏡頭會在畫質上有所妥協,但是事實證明是我多慮了,全開光圈就是可用光圈。
■好就好在小光圈、壞也壞在小光圈

一般的大光圈鏡頭如果你光圈全開,不論是變焦鏡或定焦鏡光圈全開邊緣可能會有一點點在可接受範圍內的模糊,而如果你要真的從中央到邊角都真的很銳利,通常鏡頭的價格就會極高(如Zeiss Otus系列)。而殊不知很多人都忘了鏡頭要銳利,其實把光圈縮小就好,只要縮一級就能夠有明顯的改善。這顆鏡頭是從f/4.5起跳,除了畫質本身就不太可能會差以外,重量與體積也必定會比f/4或f/2.8恆定光圈鏡頭來的更輕便。當然紫邊的問題也可以隨著小光圈迎刃而解。
f/4.5-5.6的壞處呢?答案很簡單、很直接,就是光圈太小。其實一般來說f/4.5-5.6可能還可以接受,但如果你是使用2倍的增距鏡,鏡頭的最大光圈會直接降2級(1.4倍會降1級),所以原本的100-400mm f/4.5-5.6,會變成200-800mm f/9-11,望遠端的最大光圈是f/11!,所以如果你是在大太陽底下拍鳥,將快門提升到1/1000s以上,很有可能會得到ISO1600或3200甚至6400的照片,而如果是室內攝影如演唱會的話我則是完全不敢想。不過f/11會完全沒有散景嗎?我想各位不用擔心,因為等效800mm f/11只要搭配適當的距離,散景也會非常奶油的。
■請搭配A9完整發揮它的強大對焦能力

A9的對焦能力各位應該不會有所質疑,但好的對焦系統也需要好的鏡頭才能夠完整發揮。這次我們沒有機會像平常一樣拍到車子的追焦,但也有兩組的狗狗跑步的照片,使用A9搭配100400GM拍攝起來毫不費力。而靜態AF-S對焦速度也非常令人信賴。而且即便是裝上1.4或2倍的增距鏡也完全不會影響對焦速度。我不能保證使用Sony的其他產品能不能達到一樣的效果,但我認為使用這顆鏡頭的搭配首選就必須是A9。
另外,雖然更大的光圈能夠為照片帶來明顯的淺景深,但其實使用長焦段所帶來的效果也絲毫不會遜色。這顆鏡頭的售價與今年推出的70-200GM相仿,我想兩顆鏡頭可能會是各位攝影師們可能會考慮到的產品,以下做個簡單的規格整理:
鏡頭全名 |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 | FE 70-200mm f/2.8 GM OSS |
鏡片結構 | 16群22枚 | 18群23枚 |
特殊鏡片與塗層 | 超級低色散 x 1 低色散 x 2 抗反射鍍膜 氟鍍膜 |
極限非球面 x 1 非球面 x 2 超級低色散 x 2 低色散 x 4 抗反射鍍膜 氟鍍膜 |
視角 | 24゚ - 6゚10 | 23° - 8° |
最大光圈 | f/4.5-5.6 | f/2.8-22 |
最小光圈 | f/32-40 | |
光圈葉片 | 9片圓形 | 11片圓形 |
最近對焦距離 | 98cm | 96cm |
最大放大倍率 | 0.35x | 0.25x |
濾鏡口徑 | 77mm | 77mm |
增距鏡支援 | SEL14TC(1.4x), SEL20TC(2.0x) | |
遮光罩 | ALC-SH151圓筒形 | ALC-SH145蓮花型 |
重量 | 1395g | 1480g |
體積 | 9.4 x 20.5cm | 8.8 x 20cm |
兩顆鏡頭相比反而是光圈大的70200GM比較重。而70200GM的優勢在於f/2.8的恆定光圈、更多的光圈葉片數,以及搭載了能讓散景更加柔美的極限非球面鏡片;相對來說100400GM的優勢在於更遠的焦段、更大的放大倍率,還有更輕便一點的重量。

或許你會說這顆100400GM好像沒什麼誠意,沒有XA鏡片也沒有11片光圈葉片等等,但那是因為70-200mm f/2.8是大三元鏡之一,自然要把許多好料全部丟進去,而XA鏡片我想是大光圈鏡頭才會比較要求光點內部要滑順。不過鏡頭這種東西不是特殊鏡片放多、鍍膜越多樣就代表鏡頭好,很多時候只是為了修正而放的,表現如何還是看實拍最清楚。也請各位在選購時不要被花俏的名詞所迷惑,還是看實拍照原圖最準。
不過這是不是代表Sony不在乎超望遠鏡頭?從Canon與Nikon的鏡頭技術來看,超望遠鏡頭才是下重本的地方,100-400mm只是因為非恆定光圈所以要在焦段/價格/輕便性上做一個平衡。我們也期盼看到300mm f/2.8、400mm f/2.8或200-500mm f/4甚至是600mm f/5.6這些指標性的超望遠鏡頭,我想不是不在乎,只是還沒出而已。我相信Sony會來一定會繼續耕耘超望遠的焦段,不過我想近期之內Sony可能還是會先將標準焦段的定焦鏡補足才是。
最後,如果你有超望遠的拍攝需求,我會極力推薦各位這顆鏡頭,同時這也可能是Sony最後一個售價在十萬以下的超望遠鏡頭,因為通常300mm再上去都是新台幣十萬起跳的範疇,而非恆定光圈也讓價格比較「親民」一些。如果你不堅持恆定光圈,那麼小編認為FE 100-400mm f/4.5-5.6的表現不會讓各位失望。
● 實拍照片
本次的實拍照片包含兩台機身,A7RII與A9,各位可以從照片下面的EXIF資訊得知。相片多數選擇「標準」、「鮮豔」與「人像」。

ILCE-7RM2 400mm ISO500 f/5.6 1/125s

ILCE-9 143mm ISO160 f/5.0 1/160s

ILCE-7RM2 247mm ISO400 f/5.6 1/200s

ILCE-7RM2 400mm ISO100 f/5.6 1/125s

ILCE-9 400mm ISO100 f/5.6 1/640s

ILCE-7RM2 189mm ISO200 f/5.6 1/160s

ILCE-7RM2 158mm ISO500 f/5.6 1/160s

ILCE-7RM2 285mm ISO100 f/5.6 1/500s

ILCE-7RM2 143mm ISO400 f/5.6 1/100s

ILCE-7RM2 400mm ISO160 f/5.6 1/125s

ILCE-9 400mm ISO6400 f/5.6 1/640s

ILCE-7RM2 400mm ISO400 f/5.6 1/160s

ILCE-7RM2 373mm ISO50 f/5.6 1/160s

ILCE-9 400mm ISO800 f/5.6 1/640s

ILCE-9 400mm ISO100 f/6.3 1/160s

ILCE-7RM2 400mm ISO100 f/5.6 1/160s

ILCE-9 352mm ISO6400 f/5.6 1/125s
下面四張照片都適用2倍增距鏡,等效焦段為800mm,也請各位注意光圈與感光度。

ILCE-9 800mm ISO800 f/11.0 1/400s

ILCE-9 800mm ISO1600 f/11.0 1/800s

ILCE-9 800mm ISO4000 f/11.0 1/800s

ILCE-9 800mm ISO6400 f/11.0 1/500s

ILCE-9 212mm ISO1250 f/5.6 1/80s

ILCE-7RM2 345mm ISO125 f/5.6 1/125s

ILCE-9 100mm ISO100 f/4.5 1/200s

ILCE-9 400mm ISO1600 f/5.6 1/640s

ILCE-7RM2 262mm ISO400 f/5.6 1/160s

ILCE-9 212mm ISO1000 f/5.6 1/80s

ILCE-7RM2 192mm ISO400 f/5.6 1/100s

ILCE-9 400mm ISO800 f/5.6 1/640s

ILCE-9 400mm ISO1250 f/5.6 1/2000s

ILCE-7RM2 262mm ISO400 f/5.6 1/160s

ILCE-9 400mm ISO2500 f/5.6 1/250s

ILCE-7RM2 247mm ISO50 f/5.6 1/160s

ILCE-9 226mm ISO100 f/6.3 1/250s

ILCE-9 630mm ISO2500 f/11.0 1/800s
照片中使用100400GM加上2倍的增距鏡,望遠端最大光圈會直接縮兩級變成f/11,但散景表現依然迷人。

ILCE-7RM2 194mm ISO50 f/5.6 1/160s

ILCE-9 400mm ISO100 f/5.6 1/125s

ILCE-9 400mm ISO160 f/5.6 1/200s
要拍鳥又不想拉高快門速度,我想只有這種慢條斯理的動物可以拍了。各位也可以從這張照片來看看鏡頭的銳利度表現。

ILCE-9 722mm ISO400 f/11.0 1/1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