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mkl wrote:
1/ 直出膚色會偏黃,sony膚色真有這麼慘嗎?


A7m3 無後制, raw 轉 jpg 直出, 膚色是否很慘 ?



也是 A7m3, 經原廠最低能軟件Sony Edge 作最低程度修正. 與上面 JPG 直出已經是兩個世界. 其實稍微後制一下已比任何一家直出強



PS : 我很怕那些 u tube 測試片作不同品牌發色比較, 總愛拿 auto AWB + JPG 直出就比較一翻, 然後得出那個品牌發色更佳的結論. 根本直出比較只能看到各品牌 AWB 與 picture style 設定取向. 而不是各品牌真正色域與色深的能力差別. Nikon 區剛剛又有一實例 :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6202481
crossmatch wrote:
A7m3 無後制, raw...(恕刪)

這是白平衡偏移的傾向吧?
圖中白色發黃
修正後發藍
人的膚色修正後也發藍
亮度也有調整

並不能很好的說明膚色的差異?

並沒有否定前文的觀點
只是說例圖很像沒解釋到問題
assis1123 wrote:
只是說例圖很像沒解釋到問題


我不知道我要解釋什麼問題.. 又或為何這是個問題. 因為每個人追求膚色的目標都不一樣.

只是, 如果不滿意直出發色的效果. 後制會找到不同的可能性.
a527692384 wrote:
我極度懷疑是E卡口的空間(冗餘)根本不夠全幅補償CMOS的大範圍移動,所以防震做得差.

卡口在相機前面
CMOS在相機後面
防震會關卡口啥事?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還在戰膚色?
01的盲測,沒幾個人分得出來。
謠言止於智者啊。
別再當傳播謠言的蠢蛋了。
那些回覆會批評別家廠發色問題或者其他鳥回覆的熟面孔,自己卻拿不出一張照片出來,挺好笑。


富士群組或者社團(看過一堆吹捧說直出無修..但是超明顯打臉就是修圖過後的照片,也是笑笑)發色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標準,富士也沒有多優勢,休閒備用是拿XT3,缺點也是很多,到現在XT4也是沒什麼改善,就擠牙膏版本,多了ibis機身防抖跟較好錄影品質也就那樣...

樓主花一個小時就好,把玩一下手機修圖的APP很簡單好,其實一張照片幾分鐘就好了,沒有想像的難..

SONY如果顏色有問題,國內外還一堆人使用,機器都是會進步的,顏色可以改,但是硬體不能改...

樓主放心買A7C吧,但也是有缺點,不考慮直上A7M3?差沒多少錢,A7C目前是該系列第一個產品..我會選擇A7M3或者在拉高預算選擇其他品牌
承上第#5樓一個實例...

怕直出會「偏黃」最簡要的一組:「測光」多重,「白色白平衡」 & AWB,「風格」中性 & 對比-3、飽和+0、銳利+0(往下調可以作點柔膚),標準曝光EV +0.3,DRO LV5;要營造一點陽光的氛圍可用「環境白平衡」 & AWB。

2020台北車展
A6400 & SEL24240 (這只有鏡頭有防手震)




同場另一個美妹



(以上早已分享再轉貼。)
我是富士用家
我看到A7C滿吸引的
但我有去玩過A7III, 照片跟富士的有分別, 就是你說的黃黃綠綠面色, 但拍沒有人的照片就沒事, 滿好的
那種黃黃綠綠你沒其他相片對比, 不會發現, 還滿心歡喜地數毛, 改白平衡也改不了的
不過tamron的鏡群很吸引, 拍片追焦比富士更強, 但menu還是舊的難用那種, 沒有壓下最後一根蘆草
這一看就知道是偏頗或是謠言
全世界這麼多人都喜歡承受這種不好的產品嗎?還能掛在網上絲毫不降價,pchome還提高A7C售價狠撈呢?
Bao99 wrote:
到現在XT4也是沒什麼改善,就擠牙膏版本,多了ibis機身防抖跟較好錄影品質也就那樣...

電池、IBIS、錄影、連拍、螢幕翻轉方式與解析度、新底片模式都更新過,這樣叫做擠牙膏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