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我又來了。
還記得不久前一起蓋大樓的快樂嗎?
不知不覺的,三陽居然堂堂的跨入了二世代,在攝影界裡發展二世代的鏡頭廠是少之又少,好不容易在無反的領域裡站穩腳步的三陽,能夠帶來什麼樣的驚艷呢?
(以下照片都有經過或多或少的後製)
(照片訊息都可以點圖查看機身與鏡頭資訊)
希望朋友們都可以來加加我的 IG

還有亟需人氣的 粉專

本次攝影器材:
1. Sony A7r3
2. Nikon Z6
這次有點有趣,居然跨足了我幾乎從來不曾踏入的家族,無反時代的奇蹟使得原本幾乎無法轉接的泥坑,變成了連索尼都能通吃的全能香爐。(有點跑題了…先拉回來。)



手上握著這顆鏡頭的時候,大概是我攝影生涯雜念最多的一個時期,隨著緊接而來發表的135/1.8和35/1.4 II,和同期也高強度使用的Otus 55、50L…甚至是50ZA…,茫茫然的不知道要怎麼正確地打開我的50/1.4 II。


直到前陣子,50ZA的排線斷掉無法用了

說起三陽的AF鏡系,從第一顆50/1.4,到現在50/1.4 II開啟二世代以降,居然總共出了15顆鏡頭,以下列表:
AF 14/2.8
AF 18/2.8
AF 24/1.8
AF 24/2.8
AF 35/1.4
AF 35/1.4II
AF 35/1.8
AF 35/2.8
AF 45/1.8
AF 50/1.4
AF 50/1.4II
AF 75/1.8
AF 85/1.4
AF 135/1.8
AF 2470/2.8
一個眨眼讓我跨入了二世代,邊拍我邊想,既然是全面性的更新,到底有什麼好料的呢?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發色的高級化吧!
我曾在前文中不少次提到三陽的鏡頭自帶一種淺黃濾鏡,讓直出就呈現一種特色的暖調,雖然很多時候我都很喜歡,卻也偶爾的會跑出一些難以修好的顏色。
而這次的50/1.4 II,也讓我經歷了一點點陣痛期。



上面三張就可以看出色彩的一點點小暴走,變成非常風格化的感覺 (也許某程度上是一種優點?)




用最近流行的說法,這種類濾鏡感只要一跑出來,就覺得色彩很高級不太需要再修。






迷人的光影表現也讓人很驚豔。

說說體積好了,在 AF 的世界裡,我想這顆應該是最小顆的 50/1.4 了吧?
與旁邊的 Loxia 25 比較也不顯得太大顆。


拿來街拍也算很隱形…





輕裝上陣帶著去菁桐走一圈~美好的菁桐皇宮根本類日本。








這顆鏡頭每每給我的驚喜在於,它有一點點類蔡司的樣子,雖然還沒有到那種千錘百鍊,但已經初步的看得出那種專藝的精神。
最近我深有體會,通常一個人一件事達到一定的水準後,就會開始追求自我實現,所以,我想二世代的三陽,在經歷了焦段齊備的經驗後,也開始追求這種專一造鏡的工匠精神,而也是這樣的一個專注,讓這顆鏡頭能夠這麼驚豔。

【優點】
1. 散景很漂亮
2. 非常輕
3. 體積最小的50/1.4
【可以改進的地方】
1. 對焦邏輯還是不夠完美,有時會出現假合焦
2. 色彩還有更進步的空間,但已自成一格
3. 全開光圈邊緣畫質有點軟
最後用可愛的鈴薯姊姊作為結尾,期待下一顆135/1.8的到來~~~

【延伸閱讀】
1. 新時代的漫步者,Samyang AF 24mm F1.8 短評
2. 羊群集結號,Samyang 五虎將開箱分享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