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草觀音寺

上個月去了一趟日本自助旅行,上次去日本是十七年前,當時跟長輩借了一台KODAK傻瓜相機。對於這次一個以購物為主的行程,相機其實是可有可無的配件,尤其是背一部將近一公斤的底片機,更是一大負擔。

現在買底片似乎不像以前那麼方便,而且因為量少,好像也漲價了。買了三捲底片加上沖洗和轉檔的費用,是足夠買一張4G的記憶卡用一輩子了。不過每次對這相機發的牢騷與下次不帶你出門了的毒誓,總是在拿到相片後,重新燃起希望。

TOKYO MIDTOWN 21_21

這安藤忠雄設計的金屬折板與清水混凝土展覽館,對於45mm的鏡頭來說實在難取景。老實說,一直沒有購入新的鏡頭就是怕自己越陷越深。逼自己只能用這隻最簡單的鏡頭構圖,放棄焦長的轉換,在按下快門的霎那,沒有預覽,只有相信。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CONTAX。
惠比壽啤酒博物館

從第一部相機CANON EOS1000,到進階的NIKON F3T、FM2、鏡頭28mm2.8、50mm1.2、85mm1.4等定焦鏡,還有傻瓜滑蓋PENTAX MINI、FUJIFILM MINI,到數位PENTAX、CONTAX TVSD...我最後又回到了底片機的懷抱。這段攝影的過程充滿科技的演變與心情的矛盾,始終懷疑自己的下一部相機在哪裡?
不過在我最近開始厭倦塞車的痛苦與找車位的歇斯底里、事隔十六年再買了腳踏車之後,開始有了新的領悟...生活,還是簡單一點好。手中的相片就像騎車時拂面的風一樣,真實,並帶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