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的解像力?

martin0215 wrote:
底片就是正片拿去用 loupe 看、用投影機放;負片就是去手工放像。

要掃瞄是弄錯方向了


其實掃描並沒有弄錯方向

影像拍攝後的最終用途. 商業出版/印刷本來就是大宗
而要印刷就要分色製版
這過程就是掃描

Kodak ektar100原廠網頁上這麼說
Ideal for scanning, and offers extraordinary enlargement capability from a 35mm negative. A perfect choice for commercial photographers and advanced amateurs.

其實原理上本來就是在做同一件事情. 沒什麼好分的
數位的顏色比較不飽和,偏白。
以顏色論,我選銀鹽。
真是精闢的回答阿 ︿︿

很有參考價值

數位跟底片最大的差異只是在於Fu不一樣

其他就都好啦

文包 wrote:
Ideal for scanning, and offers extraordinary enlargement capability from a 35mm negative. A perfect choice for commercial photographers and advanced amateurs.


...人家是說這款很適合這樣做(因為是T-GRAIN),不是說一定要直接對著底片掃描好嗎? = ="

網頁標註重點的quotes是 "Extraordinary enlargement capability"怎麼沒看到你拿出來說話?
放相以後再掃描明明就是業界常用的手法... 你的專業在哪呀?
flickr.com/photos/henrie/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抱歉,已經修正錯誤的...(恕刪)


正片以放大鏡來看
根本不是享受
那是很辛苦的

在燈箱上看正片
多數是檢查有無手振、曝光結果等等

真正享受正片
是以幻燈機放大在螢幕上看才是

風之和子 wrote:
現在,我們若設定一種良好的底片有100lp/mm(每mm底片上可記錄兩百條黑白線條)的紀錄能力,而光學系統也能有這樣的解析能力(這對許多定焦鏡頭來說很容易)因此我們可以完整的得到100lp/mm的紀錄結果,放大到相紙時,由於眼睛的辨別極限(於10吋的觀看距離)時,是4lp/mm(數值更大時眼睛就辨別不出,這是一般人眼力),因此,我們可以假定,上述的100lp/mm可以放大25倍(100/4=25),然而這樣的假定若發生拍攝時相機上下發生超過1/200mm位移時(100lp/mm代表每一條線寬1/200mm),我們所要期待的解析就無法達成,更簡單的經驗之談就是,在高倍的放大下,任何震動將更容易被看出來,震動影響了最終紀錄的解析能力,也減少了放大的潛力。
...(恕刪)


我比較好奇的是,D700與F100同樣上腳架
震動因素的消減應該是一樣
但是拍出來就是F100底片機拍得的邊緣沒D700銳利

所以我認為底片的細緻度比數為小的原因不在震動

所以我較同意有網友說,底片細膩度若能不書底片可能在後端某環節[如沖洗成相]被破壞了,不知有誰可以分享意見?

曾看過以前的婚紗照可以放很大,感覺比現在的照片沖洗還細緻,
不知是否沖洗店的品質退步才造成底片成相細緻度降低?

X-Taiwan5566 wrote:
http://goo...(恕刪)


不知道

沒有數位的東西 無從比較跟分析

我要去沖底片了

文包 wrote:
可以問問看哪一家輸出製版廠會這樣做...(恕刪)


作服裝相關的印刷以前都是這樣做的
相信你一定知道達蓋爾的MAX老闆


我本身是作設計的
之前和印刷廠老闆在閒聊時後講到我回頭在拍底片
沒想到印刷廠老闆問我知不知道達蓋爾MAX

印刷廠老闆說他們以前在作國外品牌的服裝型錄時

如果是負片都是把底片先拿去請MAX光學放相,手工沖印洗出來
再拿去滾筒掃描請製版廠作分色,分色完,再出網片再上印刷

如果用正片,是直接滾筒掃描放大作分色,分色完,再出網片再上印刷

早期的負片底片掃描沒辦法直接像現在這麼方便整條吸進去出來就有光碟了
底掃好像也是近期這7.8年才有的事情

這幾年因為數位相機普及
甚至有了120數位機背

服裝型錄印刷就比較少用底片拍了
riklin wrote:
真想看一下處理後上億畫素的照片.....有沒有機會貼圖分享一下


R6.2 wrote:
可能比較困難,之前傳過一次在skydrive,結果沒幾個人看過流量就爆掉了,而且我已經壓到細部色彩都變了...
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玩看看啊,拿解析度高的望遠鏡頭拍更有感覺

用Leica的人都這樣嗎?
聽過Google map嗎?

http://gigapan.com/gigapans/15374
Canon PowerShot G10
14億7400萬畫素
220張
重點不是到底有誰這樣做...而是你查到一個網頁上面有"適合掃描"的字眼,你卻拿這個東西當作彩負最佳化的證明,所以我才說你不了解媒材... 這樣很不專業耶

回到原來的問題,掃描器的感光元件跟透鏡系統甚至伺服系統本來就沒有更新的版本
你拿一台1998年推出的掃描器掃出來的數位檔案來跟2011年設計的數位相機比本來就是很奇怪的事情
所以才會有人說"手放的彩負"才能看出彩負的解像實力...

至於哪個好... 讓你們去吵吧
flickr.com/photos/henrie/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