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0 wrote:請問 文包兄 和各位網友兄除了調底掃的histogram/Level 以外 還有那些地方要調呢?還是說剩下的等後製時再弄就好了?謝謝 掃描介面軟體. 是負責處理類比取樣轉數位我個人認知裡RAW檔現象軟體. 如Silkypix/Lightroom一類的. 在數位暗房流程上. 就相當於掃描介面軟體.但是目前的軟體似乎還做不到像Silkypix那般即時正確預覽. 以及附屬諸多完整功能或是我還不會用所以像Level, 或是curve. 因為無法確認定位點....只能求個大概的話.就只得到軟體裡再做最理想的話. 我應該要能在類比取樣的時候. 就儘可能精確處理色彩平衡/曝光/對比/階調.一次搞定這樣可以得到最好的畫質我拍RAW檔就是這樣. 盡量在RAW端就做完所有動作但如果沒辦法. 就退求其次.先求所有細節都掃進檔案裡. 然後再去修這個16bit TIFF效果也不錯啦.有些高階scanner可以輸出RAW檔. 事後再由軟體處理RAW檔. 這樣就很理想了.
關於負片掃瞄,不論是滾筒或沖印店的機器都不如直接洗成照片來的精準漂亮.相紙的自然轉換和掃瞄器的強行轉換是全然不同,跟我配合的沖印業者也是如此表示,所以建議負片還是直接洗成相片會比較ok~歡迎參觀我的部落格,一起討論研究~http://tw.myblog.yahoo.com/super-09488
滾掃的超人 wrote:機器洗的會有格子狀網...(恕刪) 那再請問一下要洗大張的相片(8*10以上)機器洗會比底掃再數位輸出來得好嗎??因為聽說負片放大很多的時候受放大機還有技術的影響好壞會有很大的落差底掃再數位輸出這種情形不會發生…又如果想要嘗試直接用相紙洗出來的效果要怎麼知道店家是不是真的這樣做 還是用數位輸出的呢
heibow wrote:那再請問一下要洗大張...(恕刪) 各廠牌的沖印店我都有測試過,只要照原廠設定沖片.店家不要自行調整,在螢幕顏色正確下,都不太會有色偏,因為原廠都有做ICC PROFILE (色彩描述檔)來管理色彩,所以機器是準確的.底掃則因掃瞄器的解析度.色彩調整.濃度域等非常多的因素,加上操作者本身和螢幕的準確度,通常會比直接沖洗來得不穩定,所以常會聽到"厚~怎麼沖出來的照片跟我的螢幕差那麼多"其實大部份都是自己太依賴不準確的螢幕色彩所導致.數位沖洗會有格子狀網點產生,用放大鏡就可看到,但品質穩定,手工洗則完全取決於師父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