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的阿光 wrote:
渲染

這也太難唸了吧。


已前在學校做畢展的時候,

直接說


RUN圖


簡單又明瞭!


哈哈,渲染算是正式的翻譯啦,平常的時候也是講ren圖,或算圖,在台灣倒是真的沒聽過有人講渲染,沒去過中國,不過聽說他們那邊是講渲染。
在英文中,沖底片跟轉RAW檔都是用同樣的字“develop"。

將RAW檔轉換為可以觀看或列印的圖檔格式,跟把底片沖洗成可以觀看或放相的正負片,本質上這兩件事本來就是一樣的,只是工具與素材不同而已,所以都用"develop“這個字也很自然。至於中文要怎麼描述,是看大眾習慣,其實不需要太具泥這個。我想外國人如果知道我們把"develop"底片,說成是"沖"底片,也會覺得我們很怪吧!

以下引用一段wikipedia上的描述,跟大家分享一下:
"Raw image files are sometimes called digital negatives, as they fulfill the same role as negatives in film photography: that is, the negative is not directly usable as an image, but has all of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create an image. Likewise, the process of converting a raw image file into a viewable format is sometimes called developing a raw image, by analogy with the film development process used to convert photographic film into viewable prints. The selection of the final choice of image rendering is part of the process of white balancing and color grading."

底片與數位並沒有什麼好爭的,因為藝術的價值常常跟素材無關,而是跟美感,創新性,獨特性,稀有度,以及藝術評論的歷史定位等有關,要創造出好的作品,可以用傳統暗房達到上述的特性,當然也可以用數位暗房來達到,兩者雖然技巧不同,但要創造一幅好作品,一樣都要花費藝術家大量的時間與心血。 版上前輩們對於數位暗房似乎普遍不予尊重,甚至對於數位模擬底片效果感到不屑,我覺得是相當可惜的事情。
Blog: http://www.drzyx.com 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zhiyixie
我所看到把這個過程稱為"沖片"的講法,
是把從RAW檔經過修修改改東調西調然後壓縮成JPEG檔的過程稱為"沖片",
我是覺得這種說法既不貼切也沒意義~

數位修圖非常方便,這是時代的進步,大部分的人也修得很開心,修得很自HIGH
我自己的照片該修我也修~尤其是數位相機拍的,因應數位感光元件的不夠成熟,不修實在很糟糕
硬要砸大錢買超高階的機皇,或是用盡手段只為了宣布自己用數位相機直出,我不太了解意義在哪裡
(中出的意義我還比較清楚一點)

只是..........修圖就大大方方的說修圖嘛~~
幹嘛又數味暗房又沖片的~有比較好聽比較高尚嗎?

難得好的構圖好照片,只因為感光元件的原罪而不夠好,修一下也沒甚麼不對呀~
修得好看點,至少自己也開心呀~~

至於那些假掰的特效,
除非是用在商業用途,不然硬要把那些軟體硬調出來的東西說是個個人風格~個人大作~
這種我就敬而遠之了~(自HIGH開心的人請繼續~~)

如果真的這麼在乎"風格"、"作品".....與"攝影"鄰近的"繪畫"之中
不論是數位的或是傳統的,不都是更能讓大家投入心血和得到收穫嗎?

當然啦~~對我個人來說~我還是寧可開開心心的拍我的底片啦~~~

好好拍下我想拍的,然後自己看得很開心,對我來說這樣就夠了,

至於別人知不知道是我拍的,能不能讓別人注意到我的風格獨特(其實我沒風格也不獨特)~

很重要嗎?

hiroyuki2243 wrote:
做在平板電腦上應該可...(恕刪)

那晒衣夾,倒掛照片怎麼重現??
ladiosgenechiwu wrote:
是把從RAW檔經過修修改改東調西調然後壓縮成JPEG檔的過程稱為"沖片",
我是覺得這種說法既不貼切也沒意義...(恕刪)


拍黑白或彩色底片的各位,請問把底片沖洗成正負片的過程中,有沒有經過各位的“修修改改東調西調”呢?

除了少數拍黑白的前輩擁有自己的暗房或許能在沖片的過程中加以調整,大部分拍攝彩色底片的同好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都完全交給相館了吧!不是讓相館的老師傅憑自己的意思調整沖洗的條件,就是乾脆交給自動沖印機來決定沖洗的條件, 當然不大可能靠自己的想法去重現底片時代Zone System分區測光,分區顯影等技巧。

反之,數位時代攝影師在RAW檔轉換時,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來調整參數,相對於全權交給相館,我認為是對自己作品更負責任的。

另外,在沖洗過程中“修修改改東調西調”的暗房技巧,其實就是底片時代藝術家們要創作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我個人認為是很有意義的。
Blog: http://www.drzyx.com 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zhiyixie
我常常很好奇的

看著一些素食加工食品...素雞肉..素魚...素火腿..

有時一些素食餐廳推出一些菜色裏面都在模仿葷食.或葷食味道

感覺上有什麼義意呢...即然要吃素不就要去適應素食嗎..怎還在一直想著葷食
而且小部份是因宗教因素改吃素食的人若還在吃這些有葷味的.那不是有點本末倒置

回過頭來說話題..即然同樣是影像.那繪畫也是一種影像,為何不用繪畫的同語來跟現在後製連結嗎,況且PS裏的功能大多是以美術繪圖技術才設計 ,除了幾個調色色階等等功能其實也算是印刷上的功能,而要跟傳統攝影同語連結,真的意義相差很大

這個討論主題是在說數位上同語用到傳統化學製程用詞是不妥
並沒有人說數位不好,後製不好,怎麼又把主題又拉到後製不好或數位不好的議題上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紫焰天蠍 wrote:
那晒衣夾,倒掛照片怎麼重現??


這還不容易?

在平板電腦上搖晃完畢後,把平板電腦用晒衣夾倒掛不就好了?
如果一次只能做一張,這樣還可以增進平板電腦的銷售量咧。

到時後最夯的照片就是數位宅男在家裡點一盞紅燈,後面一排倒掛的平板電腦,然後說自己在沖片...


ladiosgenechiwu wrote:
哪裡有沖?我早上泡烏龍茶都比較有沖耶!!!

我個人是比較熱衷用牛奶沖阿華田啦

冼鏡光 wrote:
我想數位暗房或許指的是放下窗簾、關了燈(開個小紅燈)玩Photoshop、Lightroom、等等吧。

你害我笑了
我為人正直,從不嘴砲。
http://www.iciba.com/render/

vt. 提出,開出; 放棄,讓與; 報答; 歸還
vi. 給予補償; 熬油
n. 納貢; (牆壁的)初涂,打底; (抹在牆上的)底灰; 底層


http://cdict.net/q/render

報答, 歸還, 匯報, 提出, 放棄, 反映, 表示, 表達, 表演, 致使, 執行


http://dict.cn/render

vt. 提供,表現,使成為,宣佈,翻譯,回報,給予補償

n. 粉刷,打底,交納



哇! 意思這麼多;

如果在 3d 軟體上的 render 選項. 好像 "粉刷" 尚 貼切.


不然 博輪豆啊 決定好了... render 輪圖, 煉圖, 陪公子練圖..
紫焰天蠍 wrote:
那晒衣夾,倒掛照片怎...(恕刪)

這...做個快捷鍵如何?
我是Hiroyuki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