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的解像力?

攝影工業出現了,畫家消失了嗎?
數位影音進步了,類比音效消失了嗎?
數位影像進步了,銀鹽技法消失了嗎?

應該都不會消失,只是使用的人少了,
將來賞析的人會變少,但是不代表凋零

真的要拍最高高解析度照片,
用翻拍用鏡頭配合特定的底片是可行的,

如果必要復刻 TP25 的話布萊得比特會來找您消費的


小彭新城 wrote:
就算數據上的東西輸個精光...


我還是要拍底片~.(恕刪)


我也是!
推薦淋雨之後再吹風
iceoff wrote:
牛肉好吃, 不然牛肉不會比豬肉貴...



這東西比一般牛肉貴

所以比較好吃囉?
我是Hiroyuki

X-Taiwan5566 wrote:
散景不是看MTF嗎?...(恕刪)


怎樣閱讀MTF圖表?
英文還可以就看ZEISS
MTF不一定都是實測,光學設計時候就可以做計算鏡頭性能,這個在寫專利時候也都附上。
下面是目前知道實測MTF廠商與機器。
ZEISS
leica




ZEISS網站提供許多相關資訊可以參考。
http://www.zeiss.de/C12567A8003B8B6F/EmbedTitelIntern/CLN_30_MTF_en/$File/CLN_MTF_Kurven_EN.pdf

對比和解析影像差異


1.低對比高解析(約圖片2的二倍解析力)
2.高對比低解析
3.高對比更高解析(最高解析)
4.更高對比高解析(和1同解析)
1和4有同樣解析力,但對比不同,3則是擁有最高解析力。

R6.2 wrote:
數位可以輕易做出併圖的功能,如果純拍風景,一張照片十億畫素輕而易舉
之前我就用21MP的5D2使用50-100mm之間焦段拍攝大概20張合併成大概兩億多畫素的照片,解析度應該不會差到哪去


請問,這樣做的話要如何解決多個透視點的問題?
Tessar;Xenar;Color Skopar
tessar wrote:
請問,這樣做的話要如...(恕刪)

廣角鏡頭的透視比較難解決,通常以軟體做修正即可,我是用中望遠鏡頭拍攝故幾乎沒有透視變形問題

如果住桃園的朋友應該可以想像解析的情況,大概是虎頭山的距離拍一張藝文特區兩倍範圍的廣度照片,範圍內的人站在窗外或是路上都可以看到的解析度
不過跑這樣的照片也是有問題,因為我用PS3跑到當機,8G的ram全部吃光,可能要16G甚至32G會比較適合做這種圖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真想看一下處理後上億畫素的照片.....有沒有機會貼圖分享一下
也是~
近來傳統版有點冷清,所以會有這種文實在是合理之至,反正也吵不完,還可以上首頁,讚啦


我才不管數位解像力多高,只要有底片,我就會繼續拍~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riklin wrote:
真想看一下處理後上億...(恕刪)

可能比較困難,之前傳過一次在skydrive,結果沒幾個人看過流量就爆掉了,而且我已經壓到細部色彩都變了...
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玩看看啊,拿解析度高的望遠鏡頭拍更有感覺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hiroyuki2243 wrote:
就說"解像力"贏了嘛
然後咧?


所以有需要的話就用更大片幅的底片. 或更高像素的機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